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颈髓损伤

颈髓损伤

颈髓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4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3篇、会议论文70篇、专利文献34487篇;相关期刊358种,包括当代护士(学术版)、国际护理学杂志、护士进修杂志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颈髓损伤的相关文献由220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建军、肖建如、丁俊琴等。

颈髓损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3 占比:2.44%

会议论文>

论文:70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34487 占比:97.37%

总计:35420篇

颈髓损伤—发文趋势图

颈髓损伤

-研究学者

  • 李建军
  • 肖建如
  • 丁俊琴
  • 王凤英
  • 郑红云
  • 贾彦梅
  • 乔若飞
  • 侯铁胜
  • 周红俊
  • 崔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傅晓倩; 陶林花; 陆操; 金丹丹; 傅建明
    • 摘要: 呼吸运动是整个呼吸过程的基础,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在平静呼吸中起主导作用,是完成呼吸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人类正常呼吸功能的60%—80%都由膈肌完成[1]。膈神经主要由C4神经前根发出,C3—C5神经根分支参与,在前斜角肌外侧缘上方形成主干,沿前斜角肌表面下行,在锁骨下动静脉进入胸腔内纵膈两侧终止于膈肌。颈髓损伤后造成膈肌功能下降,胸壁协调功能障碍,肺顺应性下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而此类患者常因膈神经核受累导致膈肌麻痹及肋间肌瘫痪,最终造成呼吸功能障碍,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2]。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技术是一种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膈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来完成膈肌的收缩。笔者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体外膈肌起搏技术通过刺激膈神经改善患者的膈肌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为颈髓损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现报告如下。
    • 王志涛; 陈源; 黄璞; 唐烁; 唐丹; 吴霜
    •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康复治疗对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及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的颈髓损伤患者(C4—C8,AIS A—B级)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呼吸康复治疗,共4周。评估治疗前后患者吸气流速峰值(peak of inspiratory flow,PIF)、最大吸气压(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胸锁乳突肌及斜角肌肌电振幅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Borg呼吸困难指数、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PIF、MIP、RMS以及MBI评分显著改善(P<0.05),且各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康复可以提高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霍飞翔; 李响; 张洪蕊; 杨帅
    •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呼吸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膈肌运动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系统性呼吸训练,观察周期为6周,对比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膈肌运动幅度及呼吸困难程度。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及膈肌运动幅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的FVC、FEV1、PEF、MVV值及膈肌运动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Brog呼吸困难评分从第3周均较第1周明显降低(P<0.05),且从第4周开始,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系统性呼吸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颈髓损伤患者的膈肌运动及肺功能,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呼吸功能训练。
    • 乔若飞; 黄璐; 王凤英
    • 摘要: 目的观察气道廓清对颈髓损伤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感染指标的影响。方法52例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气道廓清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气道廓清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气道廓清技术。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及治疗后第10天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aO_(2)/FiO_(2))、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pulmonary compliance,Cdyn)、最大肺通气量(maximum pulmonary ventilation,MVV)、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core,APACHEⅡ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总时间、ICU的停留时间及在ICU期间的治疗费用。结果气道廓清组治疗后5 d的CRP、IL-6及治疗后10 d的CRP、IL-6、PCT、CPI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廓清可有效降低颈髓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感染指标,改善肺功能,降低患者疾病危重程度,提高肺康复的疗效,同时加用气道廓清可减少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总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总治疗费用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邢娟; 周媛; 孙藏藏
    • 摘要: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颈髓损伤患者呼吸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颈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2个月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25%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量(FEF25%)和呼气最大流速(PEF)]、疼痛程度[数字评分法(NRS)评分]、Borg呼吸困难与疲劳评分、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RC)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2个月后,实验组FVC、FEV、FEF25%和P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实验组Borg呼吸困难与疲劳评分、MR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2个月后,实验组NRS、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2个月后,实验组6MWT、Barthel指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2个月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促进颈髓损伤患者气道功能康复,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 张亮达; 戴建强; 陈坤; 蔡学究; 夏虹
    • 摘要: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的时机选择对颈髓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寻找行气管切开术的最佳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伤后行气管切开术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5 d)和延迟组(>5 d).比较2组患者监护病房滞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术后28 d病死率.结果 早期组患者在监护病房滞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方面均短/低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术,可有效降低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进而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监护病房滞留时间,且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蒲静
    •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状况及其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 88 例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 组(n=44)和对照组 (n=4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血钠水平恢复正常值 的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低钠血症发生率(4.55%)明显低于对照组(40.91%),且观察组血纳水平达到正 常值的时间(13.24±2.43)d 明显短于对照组(39.86±6.28)d,观察组血钠提高值(6.89±3.58)较对照组高(4.42±2.06)mmol/L,观 察组护理满意度(97.73%)远远高于对照组(72.73%),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钠血症在颈髓损伤患者中具 有较高的发病率,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干预是减少低钠血症发生的关键,能够明显改善颈髓损伤患者的血钠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 义。
    • 王润生; 钟睿; 黄承军; 王继; 唐成; 杨嘉; 薛鸿
    • 摘要: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并颈髓损伤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颈椎间盘突出并颈髓损伤行ACDF治疗36例,采用显微镜辅助手术(显微镜组)和未采用显微镜辅助(非显微镜组)各18例.术后通过门诊随访,随访12~18(平均14)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末次随访ASIA分级、JOA评分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率及构成比比较采用x2检验,单向有序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检验水准为P<0.05.术后1、3、6、12个月复查X线了解内固定情况,术后12个月复查颈椎CT平扫及三维重建了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伤后至人院时间平均为10(3~48)h.显微镜组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B级1例,C级14例,D级3例,JOA评分(2.5±1.0)分.非显微镜组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B级3例,C级10例,D级5例,JOA评分(2.8±1.5)分.伤后8h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伤后3h内,予甲强龙冲击治疗,并予维持量24 h,伤后3~8 h,予甲强龙冲击治疗后,予维持量48 h.伤后超过8 h,予颅骨牵引制动,并予脱水、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1周后行手术治疗.显微镜组手术时间(110.0士25.5)min、出血量(50.0±15.5)ml,非显微镜组手术时间(90.0±28.5)min、出血量(70.0±19.5)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椎间融合器松动、移位、下沉,显微镜组1例术后伤口浅表感染,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非显微镜组2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经治疗均好转.显微镜组末次随访ASIA神经功能评级C级2例、D级16例、JOA评分(13.0±2.1)分,非显微镜组为C级4例、D级14例、JOA评分(12.0±2.8)分;末次随访CT提示所有病例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并颈髓损伤宜早期行手术治疗,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行ACDF具有组织损伤小、出血少、安全、可靠等优势.
    • 邓水娟; 周春兰; 周君桂; 刘瑜; 周洲; 钱大棣
    •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膨肺技术在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66例颈髓损伤并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按SPSS系统产生区组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试验组在雾化吸入、震动排痰、腹部挤压后吸痰等常规肺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工膨肺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肺康复护理.比较实施肺康复前和实施肺康复4周后两组的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量以及干预期间两组的肺不张发生率.结果 干预4周后,试验组的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最大呼气量分别是(4.17士0.70)L、(3.86±0.94)L、(266.67±36.70)L均高于对照组的(3.06±0.73)L,(2.91±0.72)L、(221.73±19.53)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的肺不张发生率分别为3.03%、24.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膨肺技术应用于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增加患者肺部的顺应性,减少患者肺不张、肺塌陷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肺康复的效果.
    • 贾彦梅; 谢家兴; 宫慧明; 王宇翔; 李慧兰; 汪雯; 李小娜; 孟迪; 王楚
    • 摘要: 目的:探讨歌唱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以期丰富该类患者的康复护理手段,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33例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4周歌唱训练.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指端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及膈肌增厚分数(DTF)的测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VC和FEV1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FVC和FEV1治疗前后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均P<0.05);2组患者的SpO2、心率及DTF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歌唱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常规呼吸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提升更为明显.歌唱训练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好,可作为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障碍康复护理手段的一种新尝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