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
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

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沈阳
  • 出版时间: 2016-04-22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儿童尺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后取出钢板,骨干上留下的钉道成了应力的薄弱点,容易发生再骨折.我科对此类病人进行总结,用以探索针对此类骨折进行的治疗方法.rn 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份在我科行治疗的4例尺桡骨骨折钢板取出术后钉道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这4例患者均为男性,均为钉道处发生了横断骨折,年龄5-13岁,平均9.5岁,均采用闭合复位前臂夹板固定+长臂石膏后托外固定,平均随访时间1.2年,将其作为治疗组.将我科同期采用闭合复位前臂夹板固定+长臂石膏后托外固定治疗,随访超过1年的尺桡骨横断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抽取30例形成对照组,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随访1年后临床疗效评价情况.rn 结果:将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随访1年后临床疗效评价,通过非参数秩和检验中Chi-square(Fisher's exact)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闭合复位前臂夹板外固定+长臂石膏外固定这种治疗方式行之有效,并且有操作简单、经济等优点.
  • 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不稳定骨折进行随访研究,其中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组21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24例,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组17例(此52例均住院治疗).结果:各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外固定架组和钢板内固定组患者功能恢复相当但都优于小夹板固定组,结论:外固定架和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都可获得良好的功能但外固定架一操作简单,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更值得推广.
  • 摘要:本院于2012年4月~2015年5月,采用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法及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小头46例,笔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利用一根骨:圆针从外下后方插入远近断端之间,针的扁平尖端抵达远断端面上,然后将针柄抬高向上、内、前方推撬,这样利用杠杆作用既可使嵌插分离,推挤桡骨头复位,又可将向尺侧移位的桡骨远断端拨向桡侧,此时若移位的桡骨头(近端)仍未完全复位,可加用手法捺正或用钢针顶正迫其复位。
  • 摘要:目的:研究闭合手法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手法手术联合技术和临床疗效.rn 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纳入观察范围的病例为92例,男性57例,女性35例.年龄17~90岁,平均约45岁.其中根据AO分型:A1型32例,A2型36例,A3型24例.术中主要选用股骨远段解剖板.采用正骨手法和钢板微创植入技术对上述病例治疗,并行随访和功能评价.rn 结果:随访时间12~24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月(3~10月).按Kol-inert等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估系统评价:优79例,良11例,中2例,差0例,优秀率85.87%.rn 结论:巧妙运用闭合正骨手法复位的技巧,微创植入钢板螺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并能够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4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治疗4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29例;年龄61~82岁,中位数73岁.参照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实用骨科学》第三版中介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分型系统.EvansⅢA型19例,ⅢB型6例,Ⅳ型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h~13d,中位数3.6d.观察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rn 结果:手术时间58~92分钟,中位数75分钟;术中失血量280~570ml,中位数360m1;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7个月,中位数14.6个月;42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患者伤后2天患侧股深静脉血栓,给予下腔静脉滤网植入后骨折手术治疗;1例术后3个月钢板折断,经取出内固定、髂骨植骨、单边多功能外固定治疗,3个月愈合;3例予术后12个月并发内科疾病死亡;余39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中位数为4.2个月;无髋内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获优19例,良1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7.1%.rn 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微创复位,软组织有限剥离,钢板固定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 摘要:目的:观察陇中正骨流派系列疗法治疗Danis-WeberA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采用陇中正骨系列疗法(陇中正骨手法复位骨折,改良小夹板外固定,并配合早期消定膏外敷及消肿止痛合剂口服,中期损伤胶囊口服,后期通敷合剂外洗及陇中正骨康复方法等)治疗Danis-WeberA型踝关节骨折患者48例,观察患者的疼痛减轻、肿胀缓解、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rn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2个月,按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29例,良12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达85.42%.rn 结论:采用陇中正骨系列综合疗法治疗Danis-WeberA型踝关节骨折,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缓解局部肿胀,骨折复位效果良好,骨折愈合率较高,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摘要:跟骨骨折是体内承重的不规则骨,其形状、位置独特,外周软组织包围少,周围血供不充分.随着跟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不断提高,切开复位内固定被越来越多的医生采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仍居高不下,有文献报道皮缘坏死发生率10%-50%.对2012年3月-2015年12月的29例患者也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并指出手术时间在伤后12天内,骨折部位的皮肤出现皮纹皱褶。Tennent等,认为伤后10天内手术为宜,如果在伤后14天以上手术会出现更多的软组织问题。术中不应用止血带,应用止血带后再次放松后局部再次灌注,术后引流量大,引流管易堵塞造成皮下积血致皮瓣压迫或出现血肿,影响愈合。术中应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要尽可能的行全层皮瓣的骨膜下剥离,避免反复牵拉皮瓣。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管,拔管时活动牵拉少许引流管后应用20ml注射器尽量抽出残夜。拔管后每天换药1次,连续5天,每次换药切口周围加压排瘀血。跟骨骨折术后渗出可能较多,长时间的渗出会浸泡皮肤边缘,导致发白,而致不愈合感染。术后将局部软组织瓣视作“皮瓣”来管理,术后大家普遍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应用普通绷带加压包扎,压力适度,加压过重造成局部更加缺血,皮缘愈合不良。局部皮缘淤青是静脉回流差所致,发白则提示血供不佳,这两种情况都说明血液循环不良,再在局部加压没有益处。
  •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据一般统计,当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只有10%-20%的病人需要手术治疗.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可经非手术疗法得到缓解或治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影像学的追踪观察,发现部分腰椎间盘突出可以被自然吸收.现将我科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1例腰椎间盘突出自然吸收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本文病例的腰椎间盘突出为腰5骶l椎间盘,因为腰5骶1椎管容积较大,骶1神经根起始较高,而本病例中的椎间盘向下脱垂,神经根腋下受压,患者左下肢疼痛症状不重,患者可以耐受,给椎间盘的自我吸收提供了时间。因此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等待椎间盘的自陷而治愈。
  •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是近年兴起的新技术,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代表一种全新的脊柱微创手术概念,它是在内镜监视下经椎间孔取出突出或脱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术中创伤及出血量少,术后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不会产生并发症。通过中医辨证施护从患者的情志护理、饮食指导、中医特色治疗及功能锻炼等方面,符合中医中以人为本的医治理念,同时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护理以中医基础为指导,通过运用整体观和辨证思路对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实施全面的中医护理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和认可。
  • 摘要:目的:艾灸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尿储留的效果观察.方法:将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擦洗、热敷腹部、听流水声等物理刺激.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艾灸气海、关元、中极穴方法,观察2组排尿情况.结果:试验组有效率85.71%,对照组有效率42.86%,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尿储留的效果显著.
  •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关节置换临床中的应用效果.rn 方法:将1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试验组:实施规范化的全程无痛护理管理.应用疼痛评估及镇痛表、体温单、护理记录单,评估、记录疼痛级别,将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住院期间实施以下无痛操作技术:①无痛静脉穿刺.②无痛导尿.③无痛搬运.④关节疼痛处(无外伤和皮肤破损),贴敷院内制剂三七消肿散、微波、中药塌渍、冰敷、激光等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每日疼痛治疗.⑤心理疏导.采用患者对疼痛护理满意度问卷比较两组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平均住院天数.rn 结果:试验组患者对于疼痛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rn 结论:构建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对患者实施全程规范的无痛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减少住院天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除患者疼痛是护理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将确立护理人员在疼痛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促进疼痛监护普及到常规护理之中.
  • 摘要:目的:研究膝关节关节镜韧带修补术的康复护理体会以及给予护理之后的效果.rn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修补术患者20例,对患者实行关节前、后交叉等韧带修补术,根据患者的资料以及患者个体上存在的差异制定适当的康复护理方式,以及一系列的训练计划,患者出院后的,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康复护理指导,并定期进行随访工作.rn 结果:20例患者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的1年,有3例患者出现的活动后疼痛的现象,但是不影响正常出行,膝关节活动程度为(100.80±10.24)度,所有患者无病理不稳定的现象.rn 结论:根据患者膝关节韧带损伤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系统的围手术期康复训练计划,加强出院后持续康复训练管理,对促进关节镜下重建多发韧带损伤术后关节功能的全面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摘要:目的:本文探讨系统的康复训练在促进关节镜下BanKart重建术后康复所发挥的作用.rn 方法:将本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对37例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传统组(16例),观察组(21例).传统组护士按照肩关节镜术后护理常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康复指导,患者自己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由责任护士按照疼痛病房管理模式,为患者实施疼痛管理,患者在全程无痛的基础上,护士按照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整个过程包括患者评估、训练方法制定、心理疏导、疼痛管理、康复训练方法与实施,康复师定期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估.rn 结果:术后随访患者6-12个月,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表,(UCLA)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UCLA评分31.27术后12个月UCLA评分32.76,在疼痛、功能活动,关节前屈活动度、肌力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组(均P<0.01).rn 结论:系统的康复训练方法的制定与实施,规范了训练程序,减少了指导的盲目性,有效的疼痛管理解除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加快了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术后康复效果,挺高了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临床通过冰敷仪能更好的对骨折患肢部位进行持续并温度恒定的冷疗,明显的减轻肿胀,疼痛等,减少张力性的水泡的发生.减少并发症.rn 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2月-10月的患者共268名中,其中男性174例,女9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创伤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新型冰敷套冰敷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患肢疼痛肿胀、张力性水泡发生率、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方面的差异.rn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患肢疼痛肿胀、张力性水泡的发生率、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应用新型冰敷套方法冰敷可以有效减轻四肢骨折患者患肢的疼痛肿胀,具有止痛、止血的作用,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 摘要:骨质疏松是一种较常见,多因素所致的老化性慢性疾病,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增加,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中老年人要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在骨折发生之前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大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的妇女和老年人.为此,肾藏精,精生髓,隋居于骨中,骨赖以滋养,因此,治疗骨质疏松从补肾着手,可选用补肾,益肝,建脾的中药,配合日常食物做成药善经常使用护理人员针对老年人身体特点提出如何预防骨折,运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骨折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合理的锻炼,注意饮食,定期体检,心理护理,加强生活护理,对症护理,从多方面进行护理,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处于上升趋势.解除其思想顾虑,为骨质疏松的康复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疗法结合快速康复理念在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6月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整复骨科的择期手术患者例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7月-12月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整复骨科的择期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特色疗法快结合速康复理念的模式进行治疗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快速康复理念结合中医特色疗法在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明显.
  • 摘要:目的:探讨蜡疗配合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类风湿性关节炎内科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蜡疗配合药物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时对下列指标变化进行评估:关节疼痛及压数,肿胀数及晨僵时间的变化;并查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实验室指标.rn 结果:经2周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ESR和CRP均有明显改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4.29%)高于对照组(77.14%)(P<0.05),其中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rn 结论:蜡疗可以明显消除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肿胀疼痛,缓解晨僵;疗效显著、可靠、迅速且相对安全系数大,简便易操作,减轻病痛,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膨胀式自锁髓内钉微创治疗肱骨干骨折中对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rn 方法:我科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膨胀式自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骨折28例,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33-6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摔伤11例,坠落伤4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新鲜骨折,按照骨折AO分型为A型17例,B型11例,其中伴桡神经损伤4例,多发肋骨骨折1例.全部28例患者均采用膨胀式自锁髓内钉固定,术后给与三角巾功能位悬吊.采用Constant肩关节评分系统从疼痛(15分)、三角肌肌力(25分)、日常活动能力(20分)、肩关节活动度(40分)四个方面对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rn 结果:本组28例患者术后约7周骨痂形成,平均13.5周临床愈合.经8-12月随访,无感染及并发症发生.4例桡神经损伤患者全部恢复.采用Constant肩关节评分系统从疼痛(15分)、三角肌肌力(25分)、日常活动能力(20分)、肩关节活动度(40分)四个方面对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平均91.12分.rn 结论:以膨胀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是较为可靠的固定方式,为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提供了保障.肱骨干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锻炼难度较大,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显著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对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及护理干预措施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意义.因人而异的个体康复计划可有效提升术后康复训练进程.快速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兴护理模式,其目的在于最快时间内使患者恢复正常的机体状态.本组患者经膨胀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开始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方案,在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和督促下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良好,4例桡神经损伤患者全部恢复,且无1例发生并发症,促进了患肢功能恢复,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神阙穴理疗对长时间卧床患者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长时间卧床患者应用神阙穴理疗,配合适当的饮食疗法,观察长时间卧床患者的便秘的治疗情况.结果:50例艾灸神阙穴+大黄膏贴敷神阙穴联合理疗的患者,有效率100%,满意率90%.50例艾灸神阙穴或大黄膏贴敷神阙穴理疗患者,有效率90%,满意率80%.结论:在正常饮食情况下,对长时间卧床造成便秘的患者进行神阙穴理疗,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缓解肠麻痹,促进肠蠕动,从而达到解除便秘的功效.
  •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褥疮发生的原因及诱因,易发人群,总结褥疮的防治方法:减少褥疮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阅读大量相关资料,联系临床实践,吸取先进经验.结果:褥疮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及所患疾病,局部皮肤清洁及创口处理,医疗环境舒适程度,护理质量有极大关系,尤其是护理质量.结论:褥疮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未病先防,已病防止恶化,忌单一护理局部褥疮,忌单一护理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安神枕在促进骨折病人睡眠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份至2016年2月份我科收治的76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及手术前均予中药安神枕,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结果: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疗效标准判定,经治疗1个疗程,有效70例,无效6例.结论:中药安神枕在改善骨折患者的睡眠质量是值得推广和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浓盐水冰袋持续冷敷结合踝泵活动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肿胀及疼痛的方法.方法:将60例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住院号尾数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浓盐水冰袋持续压迫冷疗并结合踝泵活动,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水冰袋外敷冷疗并结合踝泵活动.结果:观察组下肢肿胀,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肿胀及疼痛程度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浓盐水冰袋冷敷联合踝泵活动可有效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和疼痛,加快肿胀,疼痛减退.
  •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疾病特点,探讨内固定术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rn 方法:分析了我科2006年1月~2014年1月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527例,其中男225例,女302例,年龄60~93岁,平均75.2岁.rn 结果:内固定组优良率:无移位型(83%)、移位型(53%);髋关节置换组:全髋(92%)、半髋(76%);人工关节置换优于内固定;无移位型骨折行内固定治疗优良率较高,移位型骨折行内固定治疗满意率较差;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良率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但对于高龄患者来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不失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措施.rn 结论:三种方法各有利弊,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是分析老年人的具体情况,讨论出针对每个老年患者的治疗方法,使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尽可能的得到提高与满足.
  • 摘要:目的:中医经筋理论在指导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关节外疼痛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为系统研究经筋理论在KOA辨证分型的规律,指导临床治疗,笔者开展了KOA经筋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rn 方法:共纳入82例KOA患者共82个患膝,经筋证型辨证分为足阳明经筋病变、足少阳经筋病变、足太阳经筋病变及足三阴经筋病变.统计经筋证型及压痛点出现规律.rn 结果:KOA患者经筋证型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足阳明经筋病变(46%)、足三阴经筋病变(28%)、足少阳经筋病变(15%)、足太阳经筋病变(11%).KOA患者膝关节压痛点大部分位于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的附着点.这与《灵枢·经筋》提及的"结"、"聚"点基本一致.足阳明经筋病变:压痛点多位于髌尖的髌韧带、髌底的股四头肌腱,并且伴有股直肌的明显短缩;足三阴经筋病变:压痛点多位于内收肌结节、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及鹅足囊处,并且伴有内收肌群的明显短缩;足少阳经筋病变:压痛点多位于膝关节外侧副韧带、髂胫束止点处,并且伴有髂胫束的明显短缩;足太阳经筋病变:压痛点多位于腘窝、股二头肌腱止点、腓肠肌内侧头起点、腓肠肌外侧头起点,并且伴有腘绳肌的明显短缩.rn 结论:现代研究认为经筋系统与现代医学的运动力线上的肌肉和韧带的总结相吻合.《灵枢·经筋》提及的经筋"结、聚"与现代解剖学中肌肉、韧带的起止点基本一致.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压痛点进行针刀松解,可以降低局部组织的高张力及高应力状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循经筋拉伸疗法能够缓解肌肉痉挛短缩,恢复膝关节周围韧带等经筋组织的力学平衡.运用针刀松解压痛点,配合拉伸疗法改善相关肌肉的短缩,可以有效恢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动力平衡,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改善KOA患者的疼痛症状,延缓膝关节退变的目的.
  •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Hippocrates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肩关节前脱位43例,应用Hippocrates法整复.结果:随访时间4~6个月.患侧肩关节功能正常,无再发性脱位.结论:本疗法此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复位并发症风险低.
  • 摘要:目的:应用腕关节镜技术诊断并治疗28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并分析其疗效.rn 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01月诊断和治疗TFCC损伤患者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39.2岁,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根据Palmer分型,Ⅰ型损伤20例(ⅠA型2例,ⅠB型12例,ⅠC5例,ⅠD型1例),Ⅱ型损伤8例(ⅡA型2例,ⅡB2例,Ⅱc型4例).明确诊断后对TFCC损伤ⅠA、ⅠD型行清创术;ⅠB、ⅠC型行镜下修复术;TFCCⅡ型损伤均行清创术及软骨成形术;对一例有尺骨撞击的TFCCⅡC型损伤行关节镜下尺骨头部分磨除术(Wafer术).术前和术后随访评定采用腕关节疼痛、握力、关节活动度、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rn 结果:镜下TFCC清创及修复术均顺利;术后患者均无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18.6个月.术后28例患者腕关节疼痛均有缓解,握力改善;腕关节屈伸(125±28)°,桡尺偏(38±8)°,旋转(154±14)°.经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2.8%.rn 结论:应用腕关节镜技术诊断并治疗TFCC损伤安全有效,随访效果确切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伸直型膝关节僵直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为膝关节损伤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造成极大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010年8月-2015年12月,我科采用关节镜下膝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粘连僵硬患者34例,松解术前关节活动度伸展0-15°,屈曲20-60°之间.通过病历的临床经验总结,在手术松解的基础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已被逐渐认识,正确有效的护理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是患肢恢复功能的关键,术后已能基本恢复膝关节屈伸活动,达到正常生活,能够参加工作,得到满意效果。
  • 摘要:概述了陈氏挑针疗法的发展史、理论依据、治疗颈肩腰腿痛功用,以及临床选用针挑点(处方简表)、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等.初步研究整理形成了陈氏挑针疗法合整脊疗法诊疗技术规范.并通过对传统医学挑治法继承与针具的改良和创新,以皮肤与内脏相关学说、神经节段性分布理论和经络学说为指导,针挑改善和促进了局部及其相关的血液循环、血流动力学及血液粘稠度的改变,加速无菌性炎症的吸收以及有害产物(致病物质)的排泄。又给组织增添营养,使之代谢增强,利于修复,同时有松解神经韧带粘连的作用,解除肌痉挛及有利于椎动脉血运的康复,恢复正常血供,调整了脊柱的内外、左右新平衡,标本兼顾。两者协同疗效更优。使这一疗法治病范围更广,操作更简便,疗效更显著.
  • 摘要: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内容进行全面总结,以利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也为后期开展护理研究提供资料.方法:以"椎间孔镜"和"护理"为主题,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结果:共检索出文献212篇,经查重和筛选,纳入85篇.主要包括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手术配合、护理干预效果经验分享、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等内容.结论:精细、优质护理对手术成功、患者康复有重要促进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球囊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价.方法:将8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医方案护理组49人、常规护理组38人,观察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护理后,中医方案护理组VAS评分、JOA评分、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两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8%、18.42%.结论:通过运用中医护理方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球囊成形术中干预,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症状,方法可靠,临床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环骨折脱位病人的护理体会.rn 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45例113处骨盆环骨折脱位患者;男27例,女18例;年龄:23~55岁;其中骶髂关节脱位15例,骶骨Ⅰ区骨折17例,骶骨Ⅱ区骨折13例;其中骶髂关节脱位15例18处,骶骨Ⅰ区骨折17例,骶骨Ⅱ区骨折13例;髋臼骨折13例16处,双侧耻骨上支折8例,单侧耻骨上支骨折16例,单侧坐骨支骨折10例,髂骨骨折14例20处.均于伤后3-10天行经皮微创技术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rn 结果:本组病人置入骶髂螺钉52枚,耻骨支螺钉32枚,坐骨支螺钉10枚,髂骨螺钉27枚,髋臼前柱螺钉10枚,后柱螺钉6枚,所有病例均无血管损伤,1例骶神经损伤症状,经取出内固定后症状消失.随访03~12月骨折全部愈合,仅1例病人骶髂部轻微疼痛.所有病例均无内固定脱落及折断.rn 结论: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环骨折脱位技术较之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有着骨折愈合时间短、功能优良、切口美观、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卧床时间短、功能复恢情况良好等优点,极大改善骨盆环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细致的病情观察,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各种临床并发症,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对骨盆骨折患者的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摘要:微创理念的确立与微创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临床骨科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作为有创技术与无创技术发展的桥梁,近10年来骨科微创技术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骨科相关疾病护理理念与现代康复技术的发展,提出要重视微创技术术前患者的心理支持,完善微创手术术前护理准备,完善微创手术术后观察及护理,微创骨科术后的功能康复,给骨科护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 摘要:健康教育在工作中的作用及重要性不容小觑.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及时有效的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促进患儿健康恢复、预防疾病及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口碑等都具有积极作用,对小儿这一特殊群体,除要有符合小儿特点、各年龄层次均可接受的健康教育内容外,采取"适时、按需、重点、反复"的方法,会显著提高住院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的效果及知晓率.
  • 摘要: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非编码的小RNA分子,在人体内含量丰富且参与许多生命活动的调控过程.但其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NONFH)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旨阐述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与血管新生相关机制的关系,探讨miRNA对血管新生的调节作用,以及miRNA与NONFH的关系,希望为临床上治疗NONFH提供新的线索和靶点.
  • 摘要:关节软骨细胞的损伤和凋亡导致软骨退变是最终引起KOA的主要原因之一,软骨细胞能对关节内环境的变化作出免疫应答,以调整细胞基质代谢,维持关节软骨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在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基础上就自噬和胰岛素抵抗对KOA的影响进行一定的综述,指出目前关于自噬与KOA软骨相关性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对于自噬途径及调控因子在软骨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有一定进展,但是还不够全面。特别是近几年又有学者提出了OA患者更容易患MetS,而且MetS患者体内又有与OA患者高度相似的细胞因子环境。所以被称为MetS发病机制核心的IR与KOA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在KOA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一定的推动作用。自噬现象贯穿真核细胞生命体中整个代谢过程,对软骨细胞的分化成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研究IR对细胞自噬活性的影响,阐明IR在对软骨细胞的生长与凋亡过程中的信号通路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的应用价值。通过信号通路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自噬与软骨损伤,阻止或减缓OA的发展,并且可以为MetS的其他方面诸如心血管疾病和T2DM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关节软骨Sox9、Col2al基因在阳虚质与平和质两者之间的表达水平,探讨膝骨性关节炎中Sox9、Col2al与中医体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rn 方法:2012年10月20日~2014年12月27日,对甘肃省中医院关节骨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同时调查、收集非膝骨性关节炎正常人群的一般资料.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体质KOA患者软骨的病理改变,采取免疫组化及Real-Time RT-PCR的方法检测Sox9基因、Col2al在阳虚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软骨细胞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rn 结果: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在不同体质的KOA患者中,阳虚质KOA患者中软骨内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聚集成团或者局部退化消失,Sox9在软骨细胞核中表达,Col2al在细胞外基质中表达,在阳虚质KOA、阳虚质非KOA患者软骨细胞内呈现高表达状态,在平和质KOA相对阳虚体质表达比较低,两者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rn 结论: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体质危险因素主要为阳虚质.在分子表达水平Sox9及Col2al均呈现高表达,其与中医体质存在一定的内在相关性,说明体质因素是诱发膝骨性关节炎的高危因素,因人的体质是相对恒定的,某一疾病的诱发是具有时间性的,故阳虚质是膝骨性关节炎中诱导Sox9及Col2al高表达的主要因素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整脊手法与络刺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腰背肌筋膜炎的患者采用整脊手法与络刺疗法配合治疗2~3疗程后观察效果.结果:治愈24例,好转39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6.9%.结论:整脊手法与络刺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满意.
  • 摘要: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在螺旋CT三维重建(3DCT)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本院50例髋臼骨折患者.全部行X线DR片、多层螺旋CT及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并进行表面遮蔽显示法(SSD)合容积再现法(VR)三维重建,并对DR片、2DCT和3DCT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DCT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可以立体、直观、准确地观察骨折的形态、类型、移位及是否合并脱位等空间信息,优点突出,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微波及药浴治疗尾骨痛.方法:对53例接收该治疗的患者随访调查,并对该症状改善,分析,提出中医治疗的对策.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微波及药浴治疗尾骨痛取得满意疗效.
  • 摘要:本文介绍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住院病人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三维交叉互连锁定斜孔钢板220例.术中发现三维交叉互连锁定斜孔钢板的结构设计特点,导针与模具结合能精确定位,可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实现了多钉三维交叉锁定,为充分发挥了稳定立体的结构力学优势.具有操作技术简单,创伤小,稳定性强,髋内翻肢体短缩发生率低的特点.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骨髓炎合并骨缺损骨不连的方法.rn 方法:自2010年~2015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骨髓炎合并骨缺损骨不连患者146例.其中男105例,女41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65岁;股骨12例,胫骨112例,腓骨4例,肱骨4例,桡骨6例,尺骨2例,距骨6例.缺损长度最长14cm,最短3cm,无明显皮肤缺损114例,有皮肤缺损32例,病程最长6年,最短1月,既往手术次数最多8次,最少2次.治疗方法:手术前敏感抗生素治疗1~2周,中药熏洗伤口.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清除内固定,阶段性切除死骨至健康骨,保证截除断面平整,残腔放置引流管.根据术前设计放置固定环,避开血管神经穿针,透视对位对线,调整方向.术后7~10天开始搬移,每天0.5~0.7mm,分4次调整.rn 结果:骨折愈合良好120例,12例对位对线不佳,2次调整,22例断端不愈合(包括8例2次调整),清除嵌插软组织,髂骨植骨.rn 结论:Ilizarov技术是以"张力与应力法则"为核心:给活体组织持续、稳定的缓慢牵伸,可刺激或激活某些组织细胞的再生和活跃生长,其生长方式均为相同的细胞分裂,即控制牵拉的张力,骨与软组织可再生,这简称牵拉成骨术.在骨干缺损的上端或下端将正常骨截断,将外固定架可移动的钢针固定在截断的正常活性骨块上,按照既定的方向、合适的速度,每天移动截断的骨块,使骨块逐渐与对应的骨缺损的断端靠拢,修复骨缺损.大量组织学证实,人骨牵引区骨发生是纯粹膜内化骨进而形成新骨.传统的治疗方法得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伊利扎洛夫技术可以较完美的解决这类难题.
  • 摘要:目的:总结灌顶法(全节段椎弓根置钉、杠杆力矫正法、旋棒技术)治疗脊柱侧凸疗效.rn 方法: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采用灌顶法矫正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7例,测量术前与术后4周以及末次随访冠状位胸弯Cobb角、冠状位腰弯Cobb角,评估术前术后的相关性.rn 结果:术前胸弯Cobb角平均45.4度,术后为13.7度,矫正率为69.8%,末次随访15.3度,矫正率为66.3%,平均丢失1.6度;术前腰弯Cobb角平均37.5度,术后为11.3度,矫正率为69.9%,末次随访12.8度,矫正率65.9%,平均丢失1.3度,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灌顶法(全节段椎弓根置钉、杠杆力矫正法、旋棒技术)治疗脊柱侧凸矫正效果好,副损伤小,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加强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特征的认识,以及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一科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例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疗经过.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依据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疗效评分标准:治愈:1例;好转14例;无效:无.结论:掌握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减少误诊率,合理规范化临床诊疗.
  • 摘要:目的:观察三步理筋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5年6月选择100例本院门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就诊序号单双数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取三步理筋手法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32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临床控制20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步理筋手法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疗效确切,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造成骨科患者术前产生焦虑等情绪的影响因素,并寻求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rn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科手术患者,运用回顾性调查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来了解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理指标的变化.rn 结果:人口学变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程度以及文化程度等因素是造成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状况比对照组更具优越性,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相比于常规手术护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有助于让患者更加平稳安全的度过手术期.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应用PKP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5例,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宣教、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使得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结论:加强PKP围手术期的护理,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与依从性,减轻患者疼痛及活动不便情况,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观察腰椎术后腹胀便秘患者使用艾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腰椎术后出现腹胀便秘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艾灸盒在关元、天枢、中脘、神阙、气海等穴位上施灸;对照组使用开塞露塞肛.观察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腹胀消除时间.结果:术后用艾灸治疗术后腹胀便秘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开塞露的效果(p<0.05).结论:腰椎术后使用艾灸能有效地缓解腹胀便秘,加快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 摘要:目的:探讨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对颈肩综合症患者疼痛和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对在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二科门诊和住院治疗颈肩综合症并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的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量患者疼痛的程度,再应用心境状态量表(简式POMS)对患者进行心境状态评估,对所得的2组数据分别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结果: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颈肩综合症患者的疼痛度和心境状态在治疗前后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对颈肩综合症患者疼痛和心境状态的改善有显著的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围手术期中的效果.rn 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将快FTS理念应用于263例因OVCF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KP)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具体方法包括心理护理、术前超前康复训练、超前镇痛、术后液体控制、尽早进食、早期下床锻炼、出院指导等.rn 结果:手术时间40min-90min,术后1周、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3.14±0.52)分及(2.13±0.32)分,与术前(8.65±0.6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住院天数为3-6d,平均3.7d,住院费用为2.79万-3.22万,平均为2.9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rn 结论:FTS护理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模式.
  • 摘要:笔者通过对所在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48例住院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制定了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案,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等作用显著,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48例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
  •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椎间盘炎是临床上少见的严重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0.3%~4%.2010年5月-2015年5月本院进行腰椎间盘手术451例,术后发生间盘炎6例,发生率为1.3%,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通过术后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包括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加强护患沟通,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的发展和防治规律,消除患者怨恨情绪和不信任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针对疼痛诱因,首先让患者家属保持镇静,尽量减少去抚摸、按摩患者腰部等可能引起疼痛的动作,同时注意病室通风及患者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以防咳嗽,患者预后良好。
  • 摘要:目的:探讨局麻下椎间孔镜技术手术方法及配合路径.方法:对11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期间的手术室护理配合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细心的准备,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仪器准备及术中各方面进行有效地配合.结果:该技术可视下操作,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直接摘除突出髓核,解除腰椎间盘等组织对神经的压迫,术后恢复快,手术风险小,患者满意.结论:手术配合流畅有序及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 摘要:通过介绍伤科的发展历程,回顾了中西医结合骨科的形成与发展情况,经过半个多世纪,这批技术骨干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更用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来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学术思想体系,是推动当代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不仅制定了骨折整复、固定的标准操作,规范化了器具,更将其中的关键点进行了量化和理论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可重复性。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几千年来的门户之见,推动了中医骨伤科的大规模发展,各地中医大专院校纷纷开办骨伤专业,中医骨伤医院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是在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三十多年对于骨折和部分畸形,骨病的治疗,业已形成完整的治疗体系。
  •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椎间孔镜Beis氏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02月至2015年08月采用Beis氏技术椎间孔镜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45例,采用VAS疼痛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lty in-dex,缩写OD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8.7分钟,平均出血量15.2(5~35)ml,VAS评分及ODI腰椎功能指数评估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用椎间孔镜Beis氏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近期满意.
  • 摘要: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因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效果肯定,在国内外被广泛采用.我科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分,共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骶管注射治疗,指出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指退变髓核组织向四周膨隆,通常不出现症状者无需处理。突出型指髓核突破纤维环,尚未穿破后纵韧带,但可压迫刺激神经根出现疼痛,此型最适用于骶管注射。若为时过久,神经根发生纤维化改变则效果不佳。脱出型或游离型,髓核穿破后纵韧带,游离或未游离于硬膜外椎管中,髓核内所含一氧化氮、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强烈致炎物直接作用于神经根,产生明显炎症,故有剧痛且迁延难愈。理论上此两型可以吸收,不宜注射治疗。但今日手术技术进步,对此诊断明确的脱出型和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为可行而有成功把握之手术,故不可因循守旧等待自然吸收,而放弃或耽误选择手术的有利时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则应手术治疗。巨大髓核突出者,无疑应选择手术治疗。
  • 摘要:提出智能化是微创骨科发展的目标,同时认为数字化是微创骨科发展的工具,近年来微创骨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与计算机的告诉发展就不会有现代的骨科微创技术,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整个骨科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和机器人将会代替临床医生做手术,那时的医生将是用操作高科技和理论知识箱结合为患者服务的社会紧缺人才;但是计算机导航系统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要取代传统手术仍需要骨科临床医生不断的努力和奋斗;随着经验的积累、概念的更替和科技的进步,骨科疾病的治疗必将向微创化方向发展,微创技术会进一步推动创伤骨科的发展。
  • 摘要:中医骨科小夹板固定适用于四肢长干骨闭合性骨折.应用时只固定骨折部位而不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恰当地解决了"静"和"动"、"局部"和"整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即能保持骨折部位的固定,又能使骨折两端关节适当地活动,较单纯石膏或树脂绷带固定更可靠,并发症少.中医骨科小夹板固定历史悠久,各家方法略有不同.具体方法视患者体质强弱、骨骼粗细、局部肌力大小、局部部形态以及所需体位,选用不同小夹板.小夹板内衬棉垫和药膏,外用小布带捆扎,再用绷带缠绕在其表面,共同起到固定作用.四川杨天鹏骨伤科学派纸夹板固定疗法就非常独特,其传统的小夹板材料和特色的捆扎绳滑结固定,以及其绷带滚绕方法,形成了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节夹板内压的“自动控制系统”,很有内涵,值得研究。
  • 摘要:近年来,由于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内腔镜、介入技术、腔镜设备与技术、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基因技术的问世与快速发展,以及医疗配套器械的发展,使得微创骨科的发展非常迅速.近年来微创骨科技术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整个骨科领域微创技术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意义,但是微创技术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要取代传统手术需要骨科临床医生不断的努力和奋斗;另外,“微创”指的是用小的切口和新的医疗设备来完成与传统手术相同或疗效更佳的一种技术。随着经验的积累、概念的更替和科技的进步,骨科疾病的治疗必将倾向微创方向,微创技术会进一步推动创伤骨科的发展。
  • 摘要:骨伤科到隋唐五代时期得到很大发展,首先在国家的医学管理体制中,已有骨伤科之专门设置,骨伤科与外科已一分为二,同时更有多种专门著作留传于世,专科医家的成长比前代也有所发展,并介绍了创伤的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详细探究了骨伤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发展和关于骨折脱位诊断与治疗情况,指出隋唐时期对骨折内外用药,显著特点就是铜类、虫类药物的运用和重视辨证论治。蔺道人的整复、固定、活动三大骨折治法及七步内治伤损法,重视保护软组织的动静结合的骨折疗法及其内外用药的经验,至今还为骨科医学家所遵循。
  • 摘要:通过分析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康复是在医生指导下以病人自主、主动为核心的自我训练过程。康复过程决非指靠药品(只起辅助作用),更不靠所谓“保健品”,核心是靠技术与方法,关键是对疾病与健康现象及其规律的深切理解。更不是由医生所能“包办代替”的、被动过程,它只能是在医生的科学指导下,发挥病人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有针对性的过程。病人主动作为,医生悉心指导;以主动的肌肉等长收缩为主、等张收缩为辅的功能锻炼才会有效;必须由病人自已亲力亲为、肌肉作功、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才会有效;没有包办代替、没有不劳而获、也没有一劳永逸。
  • 摘要:目的:比较前侧微创入路(DAMIS)与标准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结果.rn 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采用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完成47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DAMIS组),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等,并与同期47例标准外侧入路THA比较(标准组).rn 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14-26个月).平均切口长度DAMIS组为(9.4±1.4)cm,标准组为(12.3±1.6)cm(P<0.05).手术时间DAMIS组为(133.4±13.9)min,标准组为(110.0±14.1)min(P<0.05).术中出血量DAMIS组为(213.0±111.2)ml,标准组为(275.6±71.4)ml(P<0.05).住院天数DAMIS组为(7.6±1.8)d,标准组为(9.1±1.8)d(P<0.05).术中骨折DAMIS组为1例(2%),标准组为0例(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6周、3个月、6个月DAMIS明显高于标准组,术前和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无差异.所以病例未发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深部感染、术后脱位等并发症.rn 结论:采用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软组织保护好,术中出血少,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但是手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外翻畸形形成的病因,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回顾分析了由我科同一组医师在2010年1月~2014年12月对62例(74膝)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病例,其中男性21例,26个膝关节;女性41例,48个膝关节.年龄56~78岁,平均63.7岁.rn 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9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ROM)由术前平均68.5°提高到术后平均108.5°,术前股胫角(FTA)平均16.82°减少到术后平均5.62°,术前膝关节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评分平均为39分.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疗效肯定,是改善生活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可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治疗严重膝关节畸形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应用可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严重膝关节畸形25例28膝,其中其中男5例,女20例,平均年龄66岁(58~73岁),骨性关节炎类13例,类风湿关节炎8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严重内翻畸形14膝,严重膝外翻畸形9膝,严重屈曲挛缩畸形5膝,所有患者均为初次置换,术前HSS评分37.58分(24~58分);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OM)平均66.5°(30°~100°)平均随访26.7个月(12~38).rn 结果: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手术刀口一期愈合,膝关节畸形全部矫正,疼痛基本缓解.1例严重外翻畸形的患者出现轻度腓总神经麻痹,一年后完全恢复,2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DVT),抗凝治疗后好转,全部病例未出现感染、肺栓塞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HSS评分87.21分(80~96分),较术前平均增加49.6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个月膝关节活动度(ROM)为112.7°(90°~125°),较术前平均增加46.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在治疗复杂膝关节疾病的效果肯定,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因其手术损伤较大,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摘要:目的:总结洗髓灌顶法治疗脊柱侧凸疗效.方法: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采用洗髓灌顶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7例,结果:术前胸弯Cobb角平均45.4度,术后为13.7度,矫正率为69.8%,末次随访15.3度,矫正率为66.3%,平均丢失1.6度;术前腰弯Cobb角平均37.5度,术后为11.3度,矫正率为69.9%,末次随访12.8度,矫正率65.9%,平均丢失1.3度,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洗髓灌顶法治疗脊柱侧凸矫正效果好,副损伤小,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通过大样本的随机平行对照,比较针挑合牵旋手法与单纯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CSA)椎基底动脉血液流变量、血管舒缩弹性、血液粘度改变及其作用机理探讨.rn 方法:将216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针挑+牵旋手法)108例与对照组(单纯手法)108例进行治疗,经即时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TCD)检测左右双侧椎动脉(vertebtal arteries 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ies B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blood velocity Vpeak)、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blood velocity Vmin)、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 PI)、阻力指数(resistent index RI)值检测,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值检测,并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和统计学处理.rn 结果:治疗组双侧VA、BA的Vpeak、Vmin值经治疗后明显加快,接近或已经恢复至正常值范围,而VA、BA的PI及RI值有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值有明显改善.rn 结论:针挑与牵旋手法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及颈椎病血流量缺少、血管舒缩弹性,增加脑部血供,降低血流粘稠度.达到标本兼治、调整内外、左右平衡的目的.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