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2-09-21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会议文集: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重建运动功能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恢复和有效的康复。康复工程学正努力研发用于辅助步行功能训练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过去十年中,用于重建步行功能训练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已有了很大发展,该综述主要关注用于恢复患者步行功能和治疗师评估运动康复疗效的一些新技术和应用。
  • 摘要:自2009年至2012年共收治颈椎椎体化脓性骨髓炎病人6例,其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49岁至75岁。随访时间6.33个月,其中4例行手术治疗,2例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应用广谱高效抗生素,有神经症状加用神经营养药等辅助治疗。随访采用Frankel分级。并采用Epstein评分标准,优: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良:症状明显减轻,能够维持正常生活和从事轻体力劳动;可:症状减轻,生活不能自理;差: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早期诊断颈椎骨髓炎早期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得到治愈,晚期则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截瘫、慢性骨髓炎等,甚至死亡,故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由于颈椎椎体骨髓炎发病率低,诊断和鉴别给医生带来很大挑战。是否手术(手术指征)椎体骨髓炎病人能否通过手术达到控制炎症的目的,目前尚存在争议,部分处于病变早期病人如没有神经症状、椎体稳定性良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静脉应用抗生素得到治愈。行前路还是后路手术则根据病人的需要,一般选择单纯前路或前后联合手术,颈椎前路可以彻底清除病灶,并可通过应用钛网或结构骨得到稳定的支撑和内固定,防止后凸畸形,可作为首选。后路手术可以起到加强脊柱的稳定性的作用,可以和前路同时应用。
  • 摘要:目的:对于脊髓损伤所致膀胱过度活动,采用加倍剂量酒石酸托特罗定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临床试验对30例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脊髓损伤患者且使用酒石酸托特罗定药物治疗2 mg/次,每日两次,4周后效果不佳者,加倍剂量(4 mg,每日两次)进行治疗,以排尿日记和生活质量评分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4周后30例患者有28例完成试验,2例患者因口干不能耐受退出。28例患者使用加倍剂量酒石酸托特罗定治疗后每次导尿量由(196.3±44.7)ml增加到(393.5±54.3)ml。漏尿次数由每天(4.96±2.15)次减少到(3.92±2.14)次。ICI-Q-SF评价显示,治疗后改善25例,无效3例。结论:脊髓损伤导致的膀胱过度症在可耐受口干的条件下酒石酸托特罗定加倍剂量可有效的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漏尿次数。
  • 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缓慢进展性运动障碍疾病。35%~70%的PD患者会出现排尿症状,且常出现于疾病的后期。尿流动力学表现为逼尿肌的过度活动和反射性尿失禁。目前治疗主要有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和膀胱内灌注药物或肉毒素膀胱逼尿肌多点注射。其发生和治疗效果和多巴能神经元的损耗相关,但其机制仍需进一步阐明。
  • 摘要:目的: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疼,采用平衡针和常规毫针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将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疼患者随机分为平衡针组(29例)和常规毫针组(32例)。平衡针组取腰痛穴,常规毫针组取阿是穴(ashi point)、肾俞(shenshu,b1 23)、大肠俞(tachangshu,b1 25)、腰阳关(yaoyangguan,GV3)、夹脊(jiaji,Ex-B2)、委中(weizhong,B40)、阳陵泉(yanglingquan,G34)、环跳(huantiao,G30)、昆仑(Kunlun,BL60);两组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20次;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判定标准评估疗效。结果:(1)平衡针组治愈9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0例;毫针组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0例:两组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腰腿疼较治疗后分别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两组患者的疼痛都有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减轻的趋势,但两组间各次治疗对疼痛的缓解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平衡针和常规毫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疼的镇痛作用相处。
  • 摘要:目的:对于小儿脑性瘫痪,采用引导式教育结合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120例小儿脑瘫患儿分为传统治疗组(60例)和引导式教育结合传统治疗组(60例),分别采用传统治疗法和引导式教育结合传统治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引导式教育结合传统方法治疗组临床显效5l例(85.0%),有效57例(95.O%),无效3例(0.05%);传统治疗组临床显效45例(75.0%),有效54例(90.0%),无效6例(10.0%),引导式教育结合传统治疗法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结合传统治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类以社交沟通缺陷以及刻板行为为主要表现的发育性疾病群,主要以康复与特殊教育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对目前国际上主流干预方法及模式的发展和效果评价进行综述,指出我国仍处于单一方法引入及使用阶段,方法使用普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未来我们需要在引进更多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重点开展循证科学的研究,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分层次分阶段综合性干预体系。
  • 摘要:小儿脑性瘫痪是一个危害很大的儿童致残性疾患。为了预防小儿脑瘫的发生,进行脑瘫的病因学研究极为重要。近年来其病因学的研究有很大进展。从流行病学的研究逐渐深入到遗传因素、易感基因、早产、多胎、试管婴儿、宫内感染、胎儿生长受限及胎盘病理等领域。
  • 摘要:海绵状血管瘤(intramuscular hemangiomas,IMH)系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表现为血管组织延伸、扩张,形成海绵状血管腔隙。四肢躯干IMH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国外报道占所有血管瘤的0.8%;其中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下肢(45%),其次是上肢(27%),头颈部最少(14%)。肢体IMH多于儿童时期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肢体IMH的治疗较为困难,手术切除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如果瘤组织侵袭范围较广,手术很难完全切除,且不适当地切除肌肉会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对7例IMH切除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进行了综合康复治疗。
  • 摘要:目的:探索创伤后膝关节僵直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9年11月的85例创伤后膝关节僵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最终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将临床资料分为康复、关节镜和联合微创三部分;对每部分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和HS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其病变特点,包括病程、伸膝装置累及程度、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归纳创伤后膝关节僵直的治疗策略。结果:最终康复治疗者40例,关节镜治疗者22例,联合微创治疗者23例,随访24-72个月,平均为34.5个月,失随访10例。因康复治疗效果差转为关节镜手术治疗者2例、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者7例。三种治疗方法膝关节的活动度均明显增加,其中康复组活动度平均增加54°,关节镜组71°,联合微创组74°。各组治疗前后活动度和HSS评分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创伤后膝关节僵直的病理特征复杂,要根据患者的病程、伸膝装置累及程度、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特别是适时有效地将手术介入和正规系统的康复治疗结合起来,方能获得满意疗效。
  • 摘要:目的: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事件发病风险关系的前瞻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健康体检确诊为代谢综合征人群中随机抽取300例,2007年~2011年连续随访5年。结果:270例进入本研究,其中男227例,女43例,平均年龄56.23±18.15岁。年龄标化后5年间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病率为9.88%。基线hs-CRP水平四分层后显示:男女两性心血管事件的累积发病率均有随hs-CRP水平升高而逐渐增加的趋势(P<0.01)。调整基线年龄、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血糖(FBG/PBG)、吸烟和腹部肥胖后,男女两性中hs-CRP≥3 mg/L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分别是hs-CRP<1 mg/L者的1.98倍(95%CI:1.15~5.77)和1.95倍(95%CI:1.13-5.39)。结论:基线hs-CRP水平是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提示慢性炎症在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摘要:透析可以延长肾功能衰竭终末期病人的生命,但康复有助于恢复病人的生活状态。除与尿毒症直接相关的问题外,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还存在体力下降、心理问题、就业困难以及被社会疏远等问题。康复治疗可以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锻炼是康复过程中的基础,因为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体力和恢复自我价值感,使他们能够参加工作和社会活动。锻炼已经被证实在很多方面可以使透析患者获益:如改善体力(尤其是心肺功能)、血压、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情况、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并且锻炼通常对于透析患者是安全的。尽管大量证据证实了锻炼的益处和安全性,并且研究显示许多患者知道锻炼是有益的,但却没有太多患者进行规律的锻炼。专业的康复对我们的患者和肾脏病机构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不同的国家和文化将面对不同的难题。尽管我们使患者具备了就业能力,但透析的时间将大大限制他们就业。有数据表明,腹透患者与血透患者相比有更好的就业潜力。灵活的透析制度将会对此有所帮助。应用自动化的腹膜透析机可以使患者一整天都用来工作而无需进行透析过程。另一方面,患者可能需要心理指导以及对专业技能和面试技巧的培训。尽管我们的任务并不容易,我们也应该对我们的病人保持积极的态度,支持、鼓励他们,我们可以使用成功的例子在大众传媒上进行宣传,以消除社会上存在的歧视。
  • 摘要:腹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肠胃病,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四季均可见,夏秋季较多。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小儿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等因素引起。根据病因病机分为寒湿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四型。若治疗不及时,迁延日久可影响小儿的营养、生长发育,重症还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经过临床实践,用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效果确实显著,且无痛苦,易接受,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但操作手法要轻巧柔和,辨证取穴要准确,是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关键,并且小儿也免去了吃药(药物副作用)、打针、输液的麻烦,是一种很好的绿色疗法。
  • 摘要:头针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针刺疗法之一,头针机理研究也受到关注。随着现代科研方法的进步,阐明头针机理,就可以建立科学的头针体系。通过脑功能成像技术确定头针穴区与脑功能反应区的对应关系,可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头针机理打下基础。
  • 摘要: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现状,探讨脊髓损伤中医康复实践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认为中药、针刺等疗法用于脊髓损伤康复疗效确切,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但还存在疾病理论不完善、治疗方法较零散及实践方法欠科学等问题,需要加强研究,以进一步发挥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的优势,提高疗效。
  • 摘要:目的: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电针及两者联合治疗对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对72只成年SD大鼠建立胸10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减重步行训练组(训练组,BWSTT)、电针组(EA)和联合组(减重步行训练+电针,BWSTT+EA)各18只,每组再分为8d、15d和30d 3个小组(n=6)。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评分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脊髓损伤尾端组织中BDNF的表达。结果:单纯使用减重步行训练或电针均能使不同时间点模型鼠BBB评分、脊髓组织BDNF表达水平提高(P<0.05);使用减重步行训练和电针对BBB评分、脊髓组织BDNF表达存在交互作用(P<0.05),提示减重步行训练和电针联合干预对促进脊髓损伤的康复效果更佳。各治疗组随着干预的时间增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BBB评分、脊髓组织BDNF表达水平提高(P<0.01);对横断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最好治疗是尽量长时间的应用减重步行训练和电针的联合治疗。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电针可以促进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干预时间越长疗效越佳,且3者间存在协同作用,这种运动恢复可能与脊髓组织中BDNF的表达有关。
  • 摘要:中风假性球麻痹属于难治性病症,凡发生在皮质至脑干之间任何部位的脑出血、脑梗死,影响到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的功能,都可以引起假性球麻痹。据统计,脑卒中根据脑实质损伤部位的不同,有14%~71%的患者伴发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目前,国内外西医治疗假性球麻痹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给予高蛋白、低脂饮食、神经营养药以及血管扩张剂等,病情严重者则通过鼻饲和输液维持生命。在给予对症治疗的同时,也主张积极给予康复治疗,如进行Logemann JA吞咽障碍舌肌功能训练,口颊部、舌部的主动、被动活动及口腔冰棒刺激等康复训练,以及呼吸训练、舌唇下颌运动训练、软腭训练、发音训练等。《中风假性球麻痹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作为《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针灸分册中的一部分,已于2011年1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文仅对指南中的针灸治疗方案进行推荐。假性球麻痹以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针灸治疗假性球麻痹的选穴处方特点是以对症选穴为主,结合循经远端选穴和/或辨证选穴。指南中分为穴组方案推荐、处方方案推荐两部分。
  • 摘要:中风后发生尿失禁、尿急、尿频等排尿功能障碍在临床很常见,中风急性期常发生急性尿潴留,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明显地表现为尿失禁(常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尿)、尿急、尿频等。排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干扰患者的康复,同时将近年来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 摘要:失眠症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着“身心平衡失调”的病理状态,笔者从这一环节出发,探讨本病的形成机制,追溯其中医源流。同时,基于“身心平衡失调”理论,利用现代中医康复治疗手段,探究失眠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下所形成的失眠康复理念加以阐发。
  • 摘要:通过整合康复医学对神经性疾病,尤其是顽固性失眠患者这个特殊群体的应用方法。试从辩证诊断,中医康复方法等多个方面,论述失眠症的中医康复,探求其全面持续康复的独特的思路。
  • 摘要:近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随着MRI的发展,完善了对其治疗、预后评估及手术方式选择,但由于颈脊髓损伤的高致残性,因此在护理上难度仍很大,本文从防止颈部脊髓再损伤、呼吸系统、痛觉过敏护理方面,综述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
  • 摘要: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脱术(CAA),是利用外科技术将颈动脉外膜环状彻底剥离2.5cm,以改善扭转性痉挛患儿大脑缺氧、流延、呛咳、痉挛、肌紧张等症状。因此内患儿有吞咽困难,所以肺部感染是造成此内患儿窒息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成功抢救1例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脱术后肺部感染患儿的抢救及护理体会进行了综述,同时强调了此例患儿成功的救治,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需要护理人员具有娴熟的业务知识及技能、独到的急救意识和观察能力以及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面对病情瞬息万变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医护之间密切配合,护理人员的合理安排,发扬团队精神是此例患儿成功救治的保证。
  • 摘要:自主神经过反射是交感神经过度活动所引起的综合征,是脊髓损伤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胸6以上脊髓损伤所致的截瘫或四肢瘫患者在损伤平面以下受强刺激后,可引起自主神经过反射。如处理不当,将导致血压急骤升高,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甚至死亡。为了充分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提高护理质量,脊髓损伤患者自主神经过反射的护理医院风险管理中地位显著,是临床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护理的重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把环节、质量、管理控制好,就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本文旨在阐明在正确认识自主神经过反射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或减患者轻自主神经过反射的发生。
  • 摘要:本文探讨脊髓损伤后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的原因、患者临床表现,针对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采取的正确有效护理措施,并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应用到临床,将有助于脊髓损伤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时的治疗和康复,缓解患者病痛,改善生活质量。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