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山西省老年学学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
山西省老年学学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

山西省老年学学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太原
  • 出版时间: 2016-09

主办单位:山西省老年学学会

会议文集:山西省老年学学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面临走向深度老龄化的挑战.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己超过3700万人.“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是在重新审视养老服务内容之间的关系之后,将老年人健康与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区别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推动医养结合发展,要落实好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政府购买、商业保险等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办养老护理机构、提供养老服务产品。同时要鼓励医护院校开设医养结合型老年护理专业,大力培养老年护理专亚人才。积极培养一支医养结合的队伍,迎接老龄化的到来。医疗与养老结合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以社区、家庭为主,康复、医疗、保险服务配合,政府倡导,社会参与,多方投资,解决医疗保险的问题。同时,还要发展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搞好试点工作。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是全国重点专科,可以依托山西医科大学的医院老年病科联合养老机构开展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向全省推广。
  • 摘要: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和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疗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等;而“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以“医养结合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于首位,将养老机构与医院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养老机构以医院为依托,老人在养老机构内不仅得到生活及精神方面的照顾,同时享受定期的医疗服务,生病后可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检查,由专业的医疗及护理人员进行治疗及护理。在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中得到更好的照料,顺利康复。同时健康的老年人也可在养老机构中安享晚年,对于一些中小型、微盈利甚至不盈利的养老机构,鼓励其转型发展,与社区医疗机构相融合,转型为康复、临终关怀等医养结合养老新机构。同时提供养老及医疗护理服务,拓宽服务渠道。同时,一些大的养老机构可向当地政府及卫生厅申请,在养老机构中加设以医疗机构,提供相应的医疗护理专业治疗。
  • 摘要:伴随着中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有些矛盾日渐突出,有待去解决,其中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就是一个不能忽视的一个,'未富先老'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极大的隐患和挑战.创新养老模式,在养老服务中树立健康理念,强化医疗服务,整合现有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推动新的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等养老需求对于医疗设施的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养老机构方面以服务评估为基础,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积极开展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的健康及养老需求评估工作,明确机构服务对象实现分流服务,即普通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慢病老人,可通过医疗机构定期检查解决康复问题,急性病或常年卧床老人应重视全面生活护理,提供大病康复服务、临终关怀等。同时,养老机构应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及时掌握入住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和情绪动态,在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做好老年人的心理卫生服务。以创新形式为手段,拓展医养结合实现形式。养老机构可探索通过委托管理、服务外包即引入第三方医疗配送服务等方式,与医疗机构合作,发挥医院优势实现运营管理,形成优势互补,丰富医养结合不同实现形式。
  • 摘要:在现有养老模式面临重新选择的前提下,深入本省养老院进行调研,到外省市参观学习,确定了“医养融合”的思路。以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康复、护理、心理、营养等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构建适应太原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医养融合”养老模式,从而走上“医养融合”的探索之路。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医养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养老机构内应以养为主,以医为辅,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护、心理疏导、营养膳食、康复护理等服务,使老年人晚年的生活更加平稳、舒心、有尊严,在实践中感到药物治疗、设备检查等医疗手段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老年人身心痛苦,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独立性的“医养融合”的养老机构应当综合老年公寓和医院的优点,弥补“各自为战”的缺陷,尤其在卧床不起或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照护方面,不但能享受专业照护人员提供的生活照料服务,还可以享受专业的医疗康复服务,有效缓解老年人的痛苦。综合以上阐述,养老机构在“医养融合”模式的探索中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导向,积极做好市场调研,不断调整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点点滴滴积累,踏踏实实进步。
  • 摘要: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增高,中国人口出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也呈现上升趋势,失能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快速增加,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老年人口失能率城市小于乡镇.长期以来中国基本上采取的是居家养老的模式,机构式养老护理模式推广不足.公立医院因其独特的软、硬件优势,率先引入医养结合模式,将医疗与养老功能相结合,加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医科类大学可以尝试培养老年科专职医生、护士,明确医养结合机构监管主体协调各管理部门间利益关系,不仅是健全中国社会保障服务的重要举措,也为较好应对中国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了新思路.
  • 摘要:康养产业(健康与养老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接民生福社,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蕴含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把康养产业打造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对于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从我省实际来看,目前对于康养产业尚缺乏明确的定位,政策体系还不健全,产业内容块状分割比较严重,致使健康养老服务水平不高、相关产业也无法得到突破性发展,康养产业涉及领域多、前期投入大、投资周期长,因此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合理规划我省康养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要在保障基本养老健康全覆盖基础上,依托现有发展条件,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构建区域特色鲜明、布局科学合理的康养产业发展格局。从我省实际出发,可以采取“1+ 6”即一个创新发展核心区加6个特色发展示范区的产业发展布局。
  • 摘要:医养结合,是人口老龄化的呼唤,是广大老年人,特别是那些失能、半失能、患有各种慢性病老人的迫切需求,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加就业,对稳增长,捉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医养结合事业快速发展,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全面推行分级医疗的指示精神况和方便老年人就近就医的原则,应拓宽思路,挖掘潜力,多渠道、多形式、以培养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快培养各类专业医护人员,只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再加上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心服务,一个科学规划,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方便老人的医养结合型产业一定会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广大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一定会得到有效的保护。
  • 摘要: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也愈显重要,特别是为了进一步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水平,2014年国家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给出了新的探索、新的方向、新的路径.《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提出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开辟养老新模式.长治惠丰医院把握历史脉搏,较早就开始探索新型的医疗养老模式,在设立老年病科的基础上,经过十四年'医养融合'的探索,由原来40张床位发展成为目前拥有240张床位的集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怡养、生活照料与临终关怀'六位一体'综合服务的大型专业医疗养老机构,摸索出了一个'医养融合'的新天地.在管理方面,严格按照等级医院要求,每月进行护士、护工的分层次培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操作技能培训等工作,不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护理水平。在工作人员中开展了能上能下、定期考核、优胜劣汰、择优录用工作,建立了薪酬上涨机制,并为全体护理人员定期缴纳“五险一金”,提高了护理人员尤其是护工人员的工资待遇,稳定了护理队伍,从而更加保证了护理老人的质量。推出了班组人员轮换制度,使各组之间互相竞赛,创造了一个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 摘要:2015年11月1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会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八部门共同下发文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这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顺民意、得民心的新型养老模式,是深化医改应对人口老龄化、增进亿万家庭福祉的惠民举措.本文结合运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将“医养结合”养老工作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有布置、有安排、有要求、有检查、有总结,抓紧抓好,制定规划,合理布局。首先要摸清本区域内现有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以及老年人口的基本情况、身体状况和各种医疗、养老服务需求。据此,有针对性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制定近期和远期适合本地‘医养结合”养老的规划和方案,加大督导力度。各地卫生计生和民政部门要通力合作,深入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第一线,督促、指导“医养结合”发展相关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研究,统筹解决,加快“医养结合”建设进程,不断满足老年人口各种养老需求。
  • 摘要:“互联网+医养融合”,就是借助互联网这个高科技通讯技术平台,为传统的老年“医养融合”,服务体系注入创新动力,促进老年“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向智能、智养、智医的方向发展。让“互联网+医养融合”,在老年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服务发挥越来越不可估量的作用。
  • 摘要: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并不适合空巢老人。建立城市社区医养结合机构是适应空巢老人养老需求的重要选择。城市社区建设正在逐渐完善,在社区中开展医养结合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养老机构为依托都具有可行性,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各地医养服务需求猛增,也为城市二级医院转型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思路。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对城市已经过剩的公立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将部分一级或二级医院(包括厂企医院)进行结构和功能调整,直接转型为老年康复医院、老年护理院、老年医院等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在现行体制下,基层医院彻底转型,自办养老机构存在一定难度,切实可行的方式是与养老机构紧密合作,托管其医疗业务,定位于“大专科、小综合”,给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 摘要:'医养结合'新养老模式受到老人的青睐,给老人带来了福音,提高了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所谓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定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重要的综合指标,是使个体从整体上对生活感到满意的心理状态.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是由认知和情感构成.认知主要是指生活满意度,它是个体对生活质量的判断和评价的反映.情感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因此,主观幸福感意味着满意的生活评价及较多地积极情感体验.本文试图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与老人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题进行探讨,旨在运用“医养结合”新养老模式来增强老人良性刺激诱发老人积极情感体验,达到提高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目的。
  • 摘要:空巢老人健康心理缺失危害巨大,令人心痛。一个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如果其长期孤独、寂寞、抑郁寡欢、长吁短叹,那么就会影响其生理健康,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敬老爱老氛围。教育人们要关爱空巢老人,切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我国尊老爱老的传统深入人心,加强老人思想观念的转变。许多老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能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关系(夫妻关系),不能适当减少对子女的感情投入,降低对子女回报父母的期望值。尤其是子女到了“离巢”的年龄,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逐步减少对子女的依恋,家家有老,人人会老。尊老、爱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中关于尊老、爱老、养老等方面精神的重要举措,因此,尊老、爱老、养老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程,其应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 摘要:经过对绛县生活方式和医疗模式现状的调查,应研究应对乡村医生予以适当补贴,以便他们更安心本职工作,更好地献身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考虑对农村老年人予以追加生活补助费,以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欢度晚年,增调一定的师资力量予以补充,充实、加强该校教学第一线,以便更好地为当地三级诊疗网培养更多的医卫合格人才,以适应医疗转型形势的需要。
  • 摘要:农村空巢老人即指在农村终生未婚或已婚无子女或子女已先去世和虽有子女但因各种原因子女长期不在一起居住而独自或仅与配偶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农村空巢老人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中一个特殊的脆弱群体.笔者通过调查走访我市部分乡、镇村的老年工作者和空巢老人发现,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经济状况、生活负担、日常照料、精神慰籍以及医疗保障等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应当充分认识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存在问题以及潜在危机,并将它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事议程,抓紧抓好。实实在在地为农村老年人解决好养老与医疗目前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让农村所有老年人同城镇老年人一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与社会保障,应当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和农村老年服务体系,应当进一步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事业。要加快完善有利于农村空巢老人方便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的农村医疗卫生保健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应当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家庭养老机制。并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 摘要:'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医养结合是保障人们身心健康的最佳条件,特别是放在农村老年人身上,就显得更加重要.虽然有些老年人一生中并没有什么大病,那只是少数,但95%以上的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小病,有的身患大病、重病、甚至生活无法自理.像这些老人如果没有医养结合作保障,那结果的严重性可想而知.现在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应当享有'人人有基本养老卫生服务'、'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等权益.随着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更需要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的步伐与时俱进,可从当前农村老年医养结合的现状来看,并不容乐观,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和缺乏性,提出政府资金要倾斜农村,加大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的投入,使农民增加收入。农民收入高了,就会减少农民大多外出务工,远离家乡,影响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安全无保障的可能性,促进健全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可创建多形式、适度普惠型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贯彻党政主导、主管部门协调、部门尽责、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
  • 摘要: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第十七个年头.由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纵览全局,坚强领导,使中国的经济与社会事业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已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大踏步迈进,人们的健康水平也随之改善,人均寿命不断增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等也在不断提高,让老年人们幸福安康将成为现实.但是,由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还比不上发达国家,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老年医养结合状况更值得全社会的关注,提出把老年人养老这项工作拿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使全社会真正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光荣,遗弃老人、虐待老人可耻的浓厚氛围,建议从中央、省、市到县、乡、村层层都要设定老龄工作机构,并由专人具体负责,并要把老龄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评比,这样老龄工作才能抓出成效,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由只种玉米向多种经营方向发展,从只种粮食向又种药材又种蔬菜等方面发展,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物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集聚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以此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和优化升级。只要农民钱袋子鼓起来,涉及老年人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 摘要:当前,中国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二者之间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往往使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面临困境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增加费用,也给家属增加了负担.在未富先老及养老、医疗、长期照料服务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解决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医疗问题,成为当前社会保障领域学者和相关政府部门不可回避的话题.因此,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多方式结合,使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并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 摘要:全国老龄办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5到2035年,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龄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8亿,占比29%,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将会大大增加.面对全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严峻考验,'十三五'规划指出,建立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养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这一重要方针,再次显示了党和政府对老龄化的高度重视,为居家养老业指明了方向,为开展社区居家服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笔者认为,在全面推行'医养结合'新模式中,坚持家庭在养老服务中的基础地位,强化居家精准服务,是依据中国国情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建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工程和重中之重.
  • 摘要:建国以来,随着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中国的人均寿命在不断延长,身体综合素质在显著提高.人类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然王国开始向自由王国转化.但是,人口的老年龄化悄然而至.现阶段老龄化社会化矛盾越来越突出.由于'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已经摆在千家万户面前.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对提高全民素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全社会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老年人急剧增加的趋势,为建立“医养结合”专业化、人性化服务模式创造各种条件。实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首先要摒弃单纯营利的观念,采取一切手段追求社会和经济两个效益;其次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要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要在政策导向上完善投资、融资、就业、收入分配等政策,真正做到老年人住得上、住得起、住得好养老机构;要解决好为老年人服务的职工、从业人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使他们心甘情愿地为老年人服务。
  • 摘要:目前医养结合的突出矛盾是需求和供给严重失衡,服务短缺,其原因主要是资金短缺,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推进贫困山区医养结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按照“新业态”搞好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制度、机构、职责等,分清政府、行业或第三方机构、养老或医疗机构的职责和工作重点,解决好政府部门间的政策协调和全程监管等问题。推进“医养结合”的重点在农村。农村是人口老龄化最突出和公共服务最短缺的地方,老年福利缺失、困难最多,应按照“城乡一体,缩小差别”的原则,加快农村社区养老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必须逐步增加投入,尤其要增加对贫困山区的投入。推进“医养结合”国家必须对贫困山区从财力物力、人力等诸多方面大力给予倾斜扶持,首先应尽快给每个乡镇兴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养老机构,并配备相应的“医养结合”的基础配套设备及医护人才,使农村老年人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使贫困山区的医养结合工作尽快起步并逐步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长,中国正在经历着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过程.特别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30多年,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方面卓有成效的同时,生育率走低、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也在逐渐凸显.老龄之困、养老之殇,不得不面对,银色浪潮、来势汹汹,不得不重视.老龄化对社会的经济、文化、人们的心理和精神等多个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已经影响着社会以及每个人的生活,它所导致的问题首要的就是养老问题,这也是这一代人面临的一个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更是我本人不得不直面的一个焦点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养老模式目前存在着巨大缺陷,与理想养老状态相距甚远.现如今,以生活照料为主的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已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探索、完善、推行新型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则是寻求养老模式变革的一个最好突破口,而且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本文就如何完善和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研究,“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应区别于普通养老机构,其主要思路和做法要重点针对有长期就医需求的老年人群体,要特别倾向于最需要有特殊护理和医疗需求的高龄体衰或者是丧失自理能力的老年特殊群体,要侧重面向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老人、大病恢复期老人、残障老人、特别是一些瘫痪卧床或痴呆的失能失智的老人以及绝症期老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服务的内容要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服务为基础,以医疗诊治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服务项目为重点。
  •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较快.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目前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以及彼此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医养结合”是通过改革创新和信息技术推动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以医疗护理康复进社区和家庭为基础,以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为支撑,向老人提供可及、连续、综合、有效、个性化的医疗、养老、护理一体化全程服务的一种新模式。“医养结合”不是简单的养和医的叠加,而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超越和提升。医养结合将改变过去康复养老的传统理念,创立“养老、养生、养心”新观念,真正让银发老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晚年生活更加精彩。
  • 摘要:'十三五'期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也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的新目标,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这是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呼应人民群众期盼的重大举措.老年医养结合奠定了在推进健康老龄化中的重要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探索多种类型的医养结合模式,建立统一的社会养老服务组织、运行、管理和监督机制。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兜底支持,构建综合性政策支持体系,在政策上打通医养之间的肠梗阻。医养结合是契合老龄化发展的一个时代命题,是对养老资源、医疗资源的整合与提升,它必将促进养老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转型发展,迎来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新的机遇和空间。对医养结合的路径探索,依然在路上。
  • 摘要: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迅速,据人社保数据显示,2014年末60周岁以上人口逾2.21亿人,占总人口比重升至15.5%.我国约有九成的老年人仍然选择了居家养老方式,所以政府应当适应这个基本国情做好规划布局,做好顶层设计。重点解决养老市场供需不对称,养老产业的供给能力严重不足,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人力资源短缺。应在家政服务、医药护理、休闲养生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制度政策方面的支持。社区是广大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主要阵地,如何使老年人达到“床位不离家,服务照料送到家”的目的。开展居家服务就要在矿区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或老年人工作室。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或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等。应大力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实现资源共享。
  •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科技和医疗水平的快速提高,大幅度提高平均期望寿命应该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并通过政府干预实现这一目标.通过正确的生活方式延长寿命是个人行为,但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更需要政府的干预和支持。只有政府主管部门才有权对土地进行依法规划和审批,且我国体育设施的建设过多的依赖于官员的主观意愿,因此政府的推动作用尤为重要,尤其要重点推动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并遵循功能多样性及受益大众化的原则,注重娱乐、休闲、健身一体化。激发居民健身兴趣,满足居民健身需求,提高居民期望寿命。
  • 摘要: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在实践'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例如上海、北京、重庆、江苏、四川等地区都在积极探索'智慧养老',形成了地方特色.但大多数是基于养老地产而建,例如北京'泰康之家·燕园'项目、江苏常熟市的全国首家华龄智能科技产业园属于'三位一体'智能化养老综合体都是在新建房地产和社区的基础上发展智慧养老服务并突出医养结合的特色,设计先进但成本高昂.太原市'智慧我家'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平台(下称'智慧我家')居家养老服务对于存量小区打造实惠高效的'智慧养老'做了有益探索,“智慧我家”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理念。提高服务的质量,从基层社区入手,注重居家养老服务,注重科技要素投入等做法,都是对于原有养老产业结构的“供给侧”出现的问题的重新思考以及对于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有益启迪。
  • 摘要:山西是老龄化高的省市,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不仅受到社会普遍关注,而且更是影响未来发展.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即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任务,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必要条件.加强政策帮扶,进一步清醒认识到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性、特殊性和紧迫性。统筹居家与机构医疗领域的互动发展,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镇卫生院和居民家庭,推动医养融合发展。让老年人通过一个电话式网络指令,就能足不出户地享受到生活照料、居家安防、康复护理、精神关爱等各种医养服务。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敬老爱老养老氛围。通过宣传党的有关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新风尚。继续发扬我国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加强管理融合服务体系。将政府扶持、社区、医院、民间投资更好的整合,逐步改善农村敬老院的设施、环境,着力发展适合农村老人的方便实用的小型化的“养老家庭”。医养结合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职能,需相互配合,协调推进。
  • 摘要:以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线,针对社会老龄化问题加重,老年人医疗养老需求与日俱增这一社会热点,积极探索老年人在社区医疗康复养老的全新途径,并在服务模式,运行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得到了广大老年朋友的广泛认可.同时,在促进国家医改惠民政策落实,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首先政府需要转变观念,认识在医院和普通养老院中间,应该有一个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过渡地带。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积极鼓励扶拌‘医养结合”的医疗模式,鼓励养老机构在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经审批批准后内设医疗机构,实现“医养合一”,不符合内设医疗机构规划标准的养老机构,可以根据“就近原则”与附近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合作,按程序将老人转诊,并派出专业的生活护理员陪同,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老年人经济支付能力的支撑,有赖于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再次,加强照护队伍专业化建设。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是老年人获得高品质晚年生活质量的保障,对社会护理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岗位等级的培训,提高服务技能,随着养老护理服务的普遍开展,还必须重视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孝”文化的教育。
  • 摘要:近几年来,该区紧密结合本地的实际,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全区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了迅速发展和提升,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在医养结合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一定要首先做好思想工作,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各养老单位的积极性。要使大家认识到,医养结合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国策和战略举措,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根本途径和重要保障,从而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和鼓励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依托职业院校开展养老护理培训或增设养老护理专业,培养壮大养老护理队伍;大力培养“家庭医生”、“家庭保健员”,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多方筹资,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养老领域,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各类医院建立医护型养老机构,引导各类养老机构同医疗机构密切合作。
  • 摘要: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使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无疑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社会保障领域取得的最为显著的成就之一.然而,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深层次矛盾也开始显现,提出要普及农村因病托老机构、老年康复院和护理院等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建设是老龄工作的新课题,切实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使农民离土不离乡,大力倡导养老互助,加强农村社区引导,发挥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作用,迫切而要医养服务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
  • 摘要:当前,在一些城市医疗机构发展中,许多一二级医院,特别是企业医院,遇到了生存与发展危机,借助我国老龄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转型为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不时为一条求生存求发展之有效途径,要发挥医院优势,解决老人医疗需求,依据老年疾病特点,建设或完善保障科室,突出护理特色,强化护理功能,健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对策进行探讨。目的就是真正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目标。
  •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文化需求以及健康医疗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通过对龙丽庄村的调查考察、窥斑知豹,从中了解山西农村老年医养结合的脉络与途径,提出物资供养和医疗照顾以及各种福利的数目,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绝不会减少,对青少年进行“尊长敬老、孝敬父母、赡养父母”的教育。大力宣传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使其养成自觉尊长敬老的美德和自觉履行赡养父母之义务。已为人父母的中年人,要成为自己儿女尊老敬老的老师和楷模。辈辈相传,共建和谐文明之家庭,对老年人大病治疗和资助慰问要形成一种制度,按病情轻重缓急和本人及家庭经济状况制定一定的资助标准,每年为老年人进行一次体检。通过体检,预防疾病、有病早治、防患未然。
  • 摘要:随着中国快速进入老龄社会,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和医疗服务的需求,已成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按照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万业创新的理念,在老年服务业中实施'医养结合',正是老年服务业创新之举措.切实搞好医养结合,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是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步骤.作为医养结合的创新模式,是一件新生事物.在中国刚开始不久,还缺乏成功的经验.因此,应从学习入手,深入研究、博采众长,吸收别人的做法和经验,不断加强和丰富医养结合的实践,以满足老年人医养结合的需要,建议政府应该成立医养局,或者由有关部门主抓此项工作,那么力度就大,工作就好抓。像美国、俄罗斯那样,国家高度重视,经费大大支持,就连医生都是市政府派遣,这样医养结合才能搞好,众多老年人才能受益,各级政府要统筹协调,及时制定出有利医养机构发展的政策,并责成有关部门详细制定有关标准,比如严格的准入退制度,机构建设标准、收费标准等。这样才能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 摘要:目前,就长治县农村老年人的医养现状,如何才能为老年人在养老和医老方面,提供更加便捷有效服务,只能立足于现有农村养老和医疗资源现状,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医养结合”新模式技能充分发挥现有医养资源综合利用,又能降低农村老年人养老医疗的成本,使老年人能够得到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笔者经过综合分析,再提出两种适合经济下行压力下农村医养结合新模式,即“医养结合”、“民营资本跟进”。推行“医养结合”,全县原有的养老机构与县乡医疗机构,签订《医养合作协议》,养老机构设置医务室,医疗机构提供医疗器械设备和药品,派出3-5名医护人员常驻养老机构,负责医疗、护理、康复等工作。做到小病、慢性病诊治不出院,大病康复护理不出院,要大力发挥乡镇村级医疗机构的作用,为家庭养老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对老年患者提供热情周到的门诊服务,对患慢性病、重症出院在家康复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进行康复护理服务。
  • 摘要:对黎城县新庄村创办'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筹建状况的总结,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医养结合”模式的服务主体应是政府部门,既然群众的积极性己经办起来,这是件大好事,县、乡政府以及卫生、民政等部门,应该在政策上、资源上积极扶持,为我县“医养结合”树立典范,政府部门要认真制定“医养结合”服务的准入标准。卫生部门依据自身的职责,按照行业特点,建立制度标准,确保规范运营。要具有健全的科室和全面的诊疗项目,从软件来说,应具有足够量的有资质、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师和护士;从硬件来说,应有足够的房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
  • 摘要:通过分析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政策的必要性,要解决推行“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政策过程中的遇见问题,需要政府政策引导,调动社会力量,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政策实施,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与服务需求,推进养老、医疗事业共赢发展。...
  • 摘要:生命有长短,在人不在天.人的生命60%掌握在自己手里.对老人来说,应该以健康为本,而心理健康是整个养生的核心.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目前社会上心理健康问题则成为影响老年人养生与长寿的主要障碍.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人进入老年切忌过喜和暴怒,在自己心态中要彻底悟透}护‘淡”字。活在淡中,乐在淡中,淡忘了年龄,淡忘了生死,淡忘了疾病,淡忘了名利,以淡养身,寿也就在淡中化生。老年人在正常的食物营养条件下,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的最好方法,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经常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这才是老年人最好的“补药”。“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放松情绪,调节心理,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尤其要善于用科学的知识指导养生保健。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
  • 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医养结合为老年人的健康服务,成为突出的社会课题.山西省汾阳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有悠久的建院史,是山西省四家区域性中心医院之一.近年来,院领导认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状,注重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倾听各界群众意见,对老年医养结合中公立医院的定位、工作重心、服务举措,进行了计划安排,体现了资源的公益性、医学的人文性、服务的广泛性,每一个老年人都建立健康档案,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大病进医院,小病到社区,手术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由于上联北京名牌医院,下联乡镇基层医院,汾阳医院成为桥梁,实行多点会诊、远程会诊,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全国一流的专家诊治服务,节省费用和时间,优质、便捷而价廉,健康有了保障。这种“医联体”是对医院服务功能的历史性突破,是对老年健康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