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灌洗
肺灌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9191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内蒙古中医药、实用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二次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第二届海峡两岸职业卫生学术交流研讨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职业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议等;肺灌洗的相关文献由716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正年、刘辉、杨宗城等。
肺灌洗
-研究学者
- 丁正年
- 刘辉
- 杨宗城
- 王国军
- 马国宣
- 刘志远
- 张志浩
- 罗奇志
- 聂发传
- 陈刚
- 黄京慧
- 黄跃生
- 张群卫
- 杨天明
- 袁扬
- 陆卫忠
- 古妙宁
- 安玉东
- 宋伟民
- 岑燕遗
- 张建华
- 张映铭
- 张玉兰
- 张衡中
- 李玉环
- 杨大里
- 欧阳葆怡
- 王俊
- 罗荣华
- 范成
- 蒋蓉芳
- 蓝岚
- 谢尔凡
- 达春和
- 郭建森
- 陈发扬
- 陈志远
- 陈洪景
- 丁德武
- 万玉香
- 于涛
- 付维林
- 付莉娟
- 刘健
- 刘新峰
- 刘明华
- 刘欣
- 刘涵
- 刘畅
- 刘美莲
-
-
刘秋丽;
陈罡;
陈躐;
江辉;
刘尚昆;
余遥
-
-
摘要:
对2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结果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中2例发生低氧血症,1例出现拔管后误吸,1例出现治疗后低血糖,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麻醉护理重点包括治疗前完善对患者插管条件的评估,配合医生进行体位摆放;双腔支气导管在肺灌洗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移位,麻醉护士随时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采用听诊器进行气管导管位置的听诊,保证患者在肺灌洗治疗过程中的氧合;手术完成后配合麻醉医师做好患者的苏醒护理,以确保患者安全。
-
-
华国操
-
-
摘要:
目的:探究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BiPAP)呼吸机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分为呼吸机组(n=43)、联合组(n=43)。呼吸机组给予BiPAP呼吸机治疗,联合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BiPAP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清炎症因子[S100A8/A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呼吸机组(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PaO_(2)高于呼吸机组,PaCO_(2)低于呼吸机组(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FEV1、FVC高于呼吸机组(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血清S100A8/A9、TNF-α、CRP水平低于呼吸机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降低血清S100A8/A9、TNF-α、CRP水平,改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疗效显著。
-
-
张旭
-
-
摘要:
目的观察振动排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应用于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效果。方法106例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振动排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命体征指标、呼吸以及血气指标[氧合指数(PaO_(2)/FiO_(2))、呼吸功(WOB)、肺动态顺应性(Cdyn)、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23%高于对照组的84.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aO_(2)/FiO_(2)(273.44±17.33)mm Hg(1 mm Hg=0.133 kPa)、Cdyn(37.98±4.32)ml/cm H_(2)O(1 cm H_(2)O=0.098 kPa)、PaO_(2)(95.44±10.36)mm Hg均高于对照组的(234.65±18.48)mm Hg、(31.12±4.83)ml/cm H_(2)O、(81.73±10.82)mm Hg,WOB(0.71±0.12)J/L、PaCO_(2)(43.21±7.72)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1.02±0.11)J/L、(48.96±8.65)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在机械通气期间联合使用振动排痰和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血气指标。
-
-
付莉娟;
黎娟娟;
郭祯华;
贺文伟;
杨毅
-
-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肺灌洗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肺灌洗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C组给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记录两组患者右美托咪定或0.9%氯化钠溶液输注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左肺灌洗开始时(T2)、右肺灌洗开始时(T3)、拔管时(T4)和拔管后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同时检测各时间点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与T0比较,C组患者T1~T5时的MAP和HR均增高,D组患者仅在T4时刻MAP和HR增高明显;与C组比较,D组在T1,T2,T3和T4时的MAP和HR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T1,T2,T3和T4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与C组比较,D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增加幅度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抑制肺灌洗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和应激反应.
-
-
冉国敬
-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振动排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的效果研究.方法:甄选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60例,依据门诊就诊单双号随机分组,每组各为30例,实验组采用振动排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常规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振动振动排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
付莉娟;
黎娟娟;
郭祯华;
贺文伟;
杨毅
-
-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肺灌洗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肺灌洗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C组给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记录两组患者右美托咪定或0.9%氯化钠溶液输注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左肺灌洗开始时(T2)、右肺灌洗开始时(T3)、拔管时(T4)和拔管后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同时检测各时间点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与T0比较,C组患者T1~T5时的MAP和HR均增高,D组患者仅在T4时刻MAP和HR增高明显;与C组比较,D组在T1,T2,T3和T4时的MAP和HR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T1,T2,T3和T4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与C组比较,D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增加幅度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抑制肺灌洗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和应激反应。
-
-
-
冉庆学;
陆华东;
周丽丽
-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容量肺灌洗对煤尘肺并发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心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长兴医院32例和湖州市中心医院28例煤尘肺并发中重度COPD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肺灌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肺灌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小容量肺灌洗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心肺功能以圣乔治问卷调查(SGRQ)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肺灌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与1秒率(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GRQ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肺灌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肺灌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容量肺灌洗可有效改善煤尘肺并发中重度COPD的疗效、心肺功能及肺部炎症反应.
-
-
张雪莲;
王利
-
-
摘要: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应用于肺灌洗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32例尘肺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肺灌洗治疗,同时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评估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1.82±0.07)分明显低于治疗前(4.62±1.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应用于肺灌洗患者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咳嗽、咳痰、胸闷及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
齐慧杰;
姚晓轶
-
-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容量肺灌洗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尘肺病的效果.方法 抽取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职业病防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尘肺病患者,为全部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尘肺病不同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及家属选择的治疗方案分组,其中48例选择常规+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52例选择常规治疗+大容量肺灌洗+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检测并比较两组肺功能如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W)、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例(FEV1/FVC)指标;检测两组炎性因子指标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气指标[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氧分压(PO2);治疗期间,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FEV1、FVC、FEV1/FVC、MVV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PCO2低于治疗前,PO2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CO2低于对照组,PO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 大容量肺灌洗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尘肺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减少炎性因子分泌,更利于减轻全称炎症反应程度,且治疗期间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
TANG Ya-li;
唐亚丽;
WANG Huan;
王焕;
CAO Kai-xin;
曹凯鑫;
ZHANG Zheng;
张政;
HAN Ke;
韩科;
SHEN Fu-hai;
沈福海
- 《第十三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了解尘肺患者生活质量,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6.9—2017.4月拟接受肺灌洗治疗的256例尘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F-36量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本研究发现拟接受肺灌洗的尘肺患者SF-36总分为(63.5±19.9),提示该研究群体生命质量水平较低.年龄>50岁,是患者PF、RP、BP、SF维度得分下降的危险因素;吸烟是患者RP和GH维度得分下降的危险因素;尘肺期别为壹期、贰期、叁期是患者PF和GH维度得分下降的危险因素;经常运动是患者PF和MH维度得分下降的危险因素,不太运动是患者SF维度得分下降的危险因素,高中及以上学历是患者SF和GH维度得分下降的危险因素;未脱尘是患者BP维度得分下降的保护因素. 结论:该群体的生命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年龄、吸烟、是否脱尘、运动状况和学历都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影响.在尘肺诊疗过程中,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应加强患者戒烟健康教育,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
张悦;
毛翎;
周韶炜;
施瑾;
陈子丹;
卞陆琴;
毕莹;
肖和平
- 《第十二次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和评价间歇加压通气、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和加压灌洗在大容量全肺灌洗(Massive Whole Lung Lavage,MWLL)中促进残留液体吸收、改善血氧饱和度的作用.方法:以155例大容量全肺灌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加压通气组(PV)、肾上腺素组(Ad)、加压通气+肾上腺素组(PV+Ad)、加压灌洗组(PB)和生理盐水组(NS)5组进行两肺分期MWLL.观察指标为指脉血氧饱和度(SpO2)、胸片、临床症状、肺功能等。结果:灌洗前后临床症状差异评分5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肾上腺素组FVC、FEF25%分别比灌洗前升高6.3%、10.9%,P<0.05;生理盐水组FVC降低5.7%、FEV1.0和FEF25%分别升高10.9%和12.0%,P<0.05.其余研究组间和指标灌洗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灌洗术中、术后,PV组、Ad组、PV+Ad组、PB组和NS组SpO2<94%的发生率分别为0、4.8%(3/62)、0、3.3%(2/60)和12.5%(8/64),P<0.01.5组的灌洗液总量和肺部残留液量没有明显差异,P> 0.05.对灌洗后3h胸片两侧光密度之差值分析,PV+Ad组最低0.152<PV组0.194<PB组0.197< Ad组0.214<NS组0.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与NS组差异P>0.05。结论:加压通气、肾上腺组和灌洗液加压联合用于大容量肺灌洗有利于肺部残留液体的转运吸收,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
-
-
-
-
葛宪民
- 《第二届海峡两岸职业卫生学术交流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尘肺病是由于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同时,尘肺病是具有隐匿性、迟发性、渐进性、致残性、早死性的特点和不存在医疗终结期的疾病,甚至可以导致终身丧失劳动能力的最严重的一种职业病,而且世界各国均给予赔偿的疾病[1~3]。一旦患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终身的痛苦,同时也给企业、政府、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国内外公认尘肺病是可防不可治愈或者说是很难治愈的最严重职业病。尘肺病是目前我国危害劳动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常见、最严重的职业病,其患病人数和病死人数位居世界第一。据卫生部公布数据表明1949—2009年底,我国历年累计报告职业病共722,730 例,其中:尘肺病例达666,729 例,占我国各类职业病的9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