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二届海峡两岸职业卫生学术交流研讨会
第二届海峡两岸职业卫生学术交流研讨会

第二届海峡两岸职业卫生学术交流研讨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天津
  • 出版时间: 2011-03-22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台湾为工业卫生协会

会议文集:第二届海峡两岸职业卫生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分析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资料,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4 名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B、DBIL、ALT、 AST 等肝功能指标,并与16 名三氯乙烯接触未发病者和15 名健康者对照,并分析其差异。结果:病例组DBIL( 60.7±52.6μmol/L)、ALT (763.0±545.8 U/L)、AST(474.5±394.3U/L) 明显升高,而ALB(30.4±2.6 g/L)下降明显,与健康对照组和接触组相比,差异显著(p< 均0.01);接触组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 均>0.05)。结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肝脏损害严重,应加强防范。
  • 摘要:目的:通过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评价乙苯对职业人群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某石化公司苯乙烯合成原料车间246名乙苯上料工为暴露组,相应的公司办公人员127名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乙苯职业暴露的基本信息。通过NCTB法,测试受试者的个体神经行为功能。结果:暴露组和对照组的4项消极情绪状态(紧张、抑郁、愤怒、困惑) 得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暴露组的积极情绪状态(有力)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疲劳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暴露组的平均反应时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数字广度、手提转敏捷度、视觉记忆、目标追踪-Ⅱ正确打点数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按不同的工龄分段,暴露组各工龄段间视觉记忆,目标追踪-Ⅱ正确打点数得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4~”和“5~”工龄段的5项消极情绪状态(紧张、抑郁、愤怒、疲劳、困惑)得分及平均反应时得分均显著高于“0~”和“2~”工龄段( P<0.05)。“3~”、“4~”工龄段的数字广度和“3~”、“4~”和“5~”工龄段的手提转敏捷度、数字译码等项得分皆显著低于“0~”和“2~”工龄段( P<0.05)。结论:乙苯可降低产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工人神经行为功能在工龄为3年时发生了显著变化,工龄3年左右工人为乙苯神经行为损害的易感人群。
  • 摘要:目的:通过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评价乙苯对职业人群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某石化公司苯乙烯合成原料车间246 名乙苯上料工为暴露组,相应的公司办公人员127 名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乙苯职业暴露的基本信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班后尿中乙苯代谢物<苯乙醇酸(MA)和苯乙醛酸(PGA)>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DTNB 法测定血清中γ-氨基丁酸(GABA)、多巴胺(DA)水平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检测血样的血生化指标<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E)、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 和血临床指标<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GB)含量、血小板计数(PLT)>。结果:暴露组MA、PGA 及MA+PGA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5,P<0.05);对照组和暴露组血液中各生化指标(AST、ALT、TP、ALB、BUN、CRE、ALP、TBI)和血液学指标(WBC、RBC、HGB、PLT)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暴露组血清DA 水平和AChE 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人群血清中的GABA 水平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苯乙醇酸和苯乙醛酸可作为乙苯暴露后生物内剂量指标。生化和血液学指标发生明显变化之前,该作业岗位的乙苯暴露对工人血中神经递质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 摘要:尘肺病是由于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同时,尘肺病是具有隐匿性、迟发性、渐进性、致残性、早死性的特点和不存在医疗终结期的疾病,甚至可以导致终身丧失劳动能力的最严重的一种职业病,而且世界各国均给予赔偿的疾病[1~3]。一旦患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终身的痛苦,同时也给企业、政府、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国内外公认尘肺病是可防不可治愈或者说是很难治愈的最严重职业病。尘肺病是目前我国危害劳动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常见、最严重的职业病,其患病人数和病死人数位居世界第一。据卫生部公布数据表明1949—2009年底,我国历年累计报告职业病共722,730 例,其中:尘肺病例达666,729 例,占我国各类职业病的92.25%[4]。
  • 摘要:自1964年日本池田茂率先开展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应用于临床以来[1],纤支镜制的操作技术和术前麻醉技术已不断完善,其在肺部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纤支镜用于尘肺病治疗,国内起始于1989年王力珩报道对120 例单纯尘肺病患者行纤支镜下肺叶灌洗治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2],此后纤支镜在尘肺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治疗也收到理想的效果。现就纤支镜在尘肺病及其合并症治疗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 摘要:目的:获得夏季北京市居民室内空气污染状况的基础数据;为居民营造健康、绿色的工作或居住环境提供建议或意见。方法:在夏季,对北京市城区和农村进行室内空气污染检测和调查。样本包括40份农村家庭和114份城区检测点。检测项目包括:苯系物(苯,甲苯和二甲苯);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氨;空气颗粒物(PM10);CO2;CO; NO2。结果:北京地区居民室内空气中苯系物、甲醛、TVOC不合格率分别为11.0%、17.5%和16.9%。苯系物和甲醛在农村全部合格,城区不合格率分别达到14.9%和23.7%,TVOC在农村和城区不合格率分别为5.0%和21.1%。PM10、氨、CO2不合格率分别为14.3%、1.9%和6.5%,CO和NO2 全部合格,没有检出超标的情况。在农村居民对室内空气质量满意的占96.0%,城区居民对室内空气质量满意的占33.3%,所调查的北京居民总的满意度是55.4%。结论:北京地区室内空气污染,以苯系物、甲醛、TVOC为主;经过统计分析和比对城区和农村室内空气质量,在夏季城区和农村室内有机污染物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村空气质量要高于城区,农村居民对室内空气质量满意度也远高于城区居民。
  • 摘要:目的:筛选矽尘暴露人群诊断相关血清差异蛋白并对鉴定出的蛋白进行初步的功能验证。方法:应用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I 期矽肺组25 例,非暴露正常对照组、矽尘暴露组及可疑矽肺组每组30 例,共115 例样本的血清蛋白质指纹,筛选出差异较显著的蛋白,进行二级质谱鉴定其氨基酸序列,确定蛋白质身份后,对其功能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四组间共筛选出5081Da、5066Da、3954Da、2021Da ,1777Da 5 个差异蛋白质,选取其中的 2021Da 和1777Da 两个蛋白进行二级质谱鉴定,证明是补体C3 片段的C3f。然后人工合成 C3f,用不同浓度的C3f 刺激矽肺模型细胞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结果:发现随着C3f 浓度的增加,MRC-5 细胞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和TGF-β1的表达量均呈进行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点均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MRC-5 胞质中TGF-β1的表达量也呈进行性降低,各浓度点差异显著(P<0.05)。结论 : 运用液体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一级质谱技术共筛选出5081Da、5066Da、3954Da、2021Da、1777Da 5 个差异蛋白质,然后应用二级质谱技术对1777Da 和2021Da 进行氨基酸序列鉴定发现同为C3f,后续的细胞功能研究证明C3f 能够减少MRC-5 细胞中Ⅰ、Ⅲ型胶原和TGF-β1的形成。
  • 摘要:探讨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 like of trichloroethylene, DMLT)的临床治疗方法,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 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组(简称血必净组)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及护肝等对症支持治疗,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同时给予积极治疗并发症。血必净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均进行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和治疗7 天后抽血查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统计两组病例甲基强的松龙初始使用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使用总剂量及治愈时间。结果:两组病例均全部治愈。两组病例治疗前 APACHEⅡ评分及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7 天后血必净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01)。血必净治疗组甲基强的松龙使用总剂量、治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均<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用于治疗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明显减少患者甲基强的松龙使用剂量、缩短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时间。
  • 摘要:评析尘肺研究进展现状,为同行研究提供启迪。方法: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国内公开杂志发表的尘肺研究相关文献为材料,自行设计调查表,用Excel 2003 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958年至2009年共检索到7 342 篇尘肺研究相关文献,其中博、硕士文献57 篇、基金文献219 篇,成果登记95 项,专利11 项;②各类尘肺文献以矽肺(2 991 篇)、煤工尘肺(890 篇)、石棉肺(245 篇)为主;③矽肺和煤工尘肺研究文献量在1990—2009年期间显著增加,其他类别尘肺文献量显著下降;④尘肺专题研究以临床诊疗(2 299 篇)和基础研究(1 194 篇)文献量最多,健康教育和健康监护(共20 篇)最少;⑤疾病预防机构、高校和企业医疗机构是主要产出尘肺研究文献的机构,共有6 942 篇,占总量的94.55%;⑥《中国职业医学》等8 个杂志是尘肺研究的主要载体。结论:国内对尘肺的预防制控,保护工人健康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成效。国内尘肺研究已有较完善的体系,但尘肺仍是国内最严重的职业病,控制与消除尘肺“任重而道远”。
  • 摘要:评价广西农民工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实施后的效果。方法:选择广西MS 县两个乡镇有半年以上外出务工史的接尘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和实施一系列尘肺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比较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前后,农民工对尘肺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农民工获职业健康体检率、新农合参保率,农民工获职业医学服务率,新发尘肺病检出率,新发尘肺病越期诊断率、尘肺病人获治疗率等指标的变化,评价实施尘肺病预防措施的效果。结果:试点县农民工对尘肺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农民工获职业健康体检和农民工获职业医学服务率、新农合参保率,尘肺病人获治疗率等均高于实施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前,而新发尘肺病检出率,新发尘肺病越期诊断率则较实施前明显降低。结论:开展和实施广西农民工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农民工尘肺病的患病率,并使农民工尘肺病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 摘要:润滑油(脂)生产的主要原辅材料是基础油和添加剂,其中基础油的主要成分为饱和链烷烃和环烷烃;添加剂种类繁多,有分散剂、抗氧抗腐剂、粘度指数改进剂、油性剂和摩擦改进剂、极压剂、防锈剂、抗磨剂、填料等;润滑脂生产还要加入稠化剂;产品为各种型号、性能的润滑油(脂)。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评价企业职业病危害管理的现状,持续改进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我们在工程分析、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12 个关键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了辨识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1)水分实验时正己烷、正庚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溶剂汽油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润滑油碱值试验时乙酸的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2)润滑油添加剂烘房内的通用齿轮油复合剂大桶口处硫化氢最高浓度超标;(3)润滑脂生产区域苯、甲苯的短时间接触浓度检出值以及炼制工岗位甲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检出值较大;(4)注塑工岗位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检出值较大;(5)磨损摩擦实验、润滑油灌装工、吹塑工、注塑工8h 等效声级均超标。通过对这些关键控制场所/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及管理、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及预案的编制、演练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了防护措施建议。
  • 摘要:观察经纤支镜肺叶灌洗对肺组织的损伤情况。方法:通过对59 例矽肺患者肺叶灌洗前及灌洗术后第一天、第三天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59 例矽肺患者肺叶灌洗术后第一天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或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有28 例,异常率为47.46%,术后第三天所有病例白细胞计数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灌洗术后第一天矽肺I 期、II 期组外周血白细胞异常率分别是51.51%、42.30%,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纤支镜肺叶灌洗对肺组织的损伤是轻微的、一过性的。
  • 摘要: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英国在最强盛时期被称为大英帝国,该帝国在1922年的时候达到巅峰,拥有全世界四分之一的陆地,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大英帝国解体后,英国继续在语言,文化,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南非、美国等保留了巨大的影响力。英国是世界文化大国之一,文化产业发达,当今世界80%的信息都以英语传播。全国约有2500家博物馆和展览馆对外开放,其中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等闻名于世。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伦敦交响乐团等艺术团体具有世界一流水准。每年举行约500多个专业艺术节,其中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是世界上最盛大的艺术节之一。
  • 摘要:观察每年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矽肺肺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每年来我院住院1—3 个月,住院期间给予低流量吸氧、无创双水平辅助通气治疗、静滴中成药香丹、红花注射液、肺叶灌洗治疗,每年复查肺功能。结果:① 5年前后FVC、FEV1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后FVC 有上升趋势,FEV1 较5年前无明显下降。②矽肺晋期组、无晋期组5年前后FVC、FEV1 变化不明显(P>0.05)。③ 5年前后各级肺功能损伤构成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较好地改善矽肺患者肺部通气/血流比值,利于肺功能的恢复。
  • 摘要:目的:监测电池厂高频感应加热机电磁辐射水平,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用 PMM8053B 电场强度测量系统对4 个电池厂高频加热机岗位进行检测。结果:在无屏蔽状况下,所有岗位的电场强度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5V/m)。屏蔽后分别在干预后三天,干预后3 个月,干预后6 个月对相关岗位进行电场强度检测。干预后所有岗位的电场强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电池厂高频感应加热机作业员工的电场辐射暴露不容忽视,有效防护措施对于控制高频感应加热机的高频污染十分关键。
  • 摘要:目的:采用2种不同方法测量流动工作岗位工人噪声暴露水平,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和影响因素分析,找出最佳测量方法,为工人噪声接触水平的测量提供指导。方法:研究对象为某火力发电厂巡检岗位工人,使用噪声个体剂量计测量输煤皮带值班员、锅炉巡检工、机组巡检工和脱硫巡检工噪声暴露水平,同时使用声级计测量不同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然后计算等效声级,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流动工作岗位工人噪声暴露水平应使用噪声个体剂量计测量,并应注意抽样误差。输煤皮带值班员
  • 摘要:目的:调查广州工厂作业工人噪声与慢性胃肠炎的相关性。方法:现况调查广州制造业工厂611 名作业工人噪声等职业接触史、自报医生诊断的慢性胃肠炎、高血压等疾病史和一般人口特征指标等,相关性分析与评价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1) 慢性胃肠炎现患率男女基本一致,但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卡方趋势性检验p 值=0.009)。大学或以上文化程度现患率较高;(2)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和其他职业接触等混杂因素后,噪声接触与患慢性胃肠炎的危险增加显著相关(OR=3.51,95%CI:1.10-11.18);接噪工龄越长,患慢性胃肠炎的危险性越大(趋势p值=0.030);(3)噪声接触者慢性胃肠炎和高血压患病率基本一致。结论:噪声接触可增加慢性胃肠炎危险,噪声敏感性值得关注。
  • 摘要:在工作场所中,噪声与其它有害因素往往同时存在,能增加噪声的不良作用。噪声的联合作用,对听力的损害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噪声的联合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研究,对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结果不尽一致。为此,现对有关噪声与其它有害因素的联合作用进行综述,以利于今后开展相关的研究。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手持式振动工具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当中。当劳动者使用振动工具时,例如电锯、电钻、打磨砂轮,较强的振动会通过振动工具传到操作者的手臂、肩等部位,如果长期接触会引起手臂血管、神经、骨骼等损伤,这种损伤称为手臂振动综合征(hand-arm vibration syndrome,HAVS),最常见的是以手臂血管损伤为特点的振动性白指(vibration white finger,VWF)。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使用手持式振动工具作业的劳动者当中有40%人患有手臂振动综合征。
  • 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卫生人员职业病相关知识培训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卫生人员职业病相关知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深圳市7个区随机抽取抽取 96家单位(包括区医院、街道医院、社康中心、工厂医务室等)医务人员,进行职业病相关知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职业病防治法、尘肺、重金属中毒、噪声聋、有机溶剂中毒等的相关知识,采用2 χ检验比较培训前、后基层卫生人员职业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差异。结果:共发放3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有效回收率78.86%。培训前、后基层卫生人员的职业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分别为56.82%、70.73%,其中培训前、后调查对象对“尘肺”、“重金属中毒”、“噪声聋”、“有机溶剂中毒”、“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所提高,除“有机溶剂中毒”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 P﹥ 0.01),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深圳市基层卫生人员职业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依然较低,仍应进一步加强其职业病相关知识的培训。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是预防职业危害的有效措施,是职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对职业预防和控制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从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的发展史、评估方法、应用及我国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情况介绍了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的起源、发展、常用方法及其应用现状,为职业危害风险分级分类管理提供信息。
  • 摘要:目的:了解某市交通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和简单应对方式问卷评定名交通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了解其应对方式。结果:交通警察SCL-90 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P<0.001),得分大于160 分的人数占50.5%,不同岗位、职务的交通警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的交通警察应对方式有所不同,积极应对与SCL-90 总均分以及各因子均存在负相关,而消极应对与各因子存在正相关。结论:交通警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高达50.5%,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偏差,不同岗位、职务的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积极的应对方式有益于心理健康,消极的应对方式不利于心理健康。
  • 摘要:本文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采用类比和经验法等方法,对天津空客A320 总装厂主要工序劳动过程中引起的职业相关疾病和职业心理紧张进行了识别和调查。同时分析讨论了职业相关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改善措施。
  • 摘要: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具体的、重要的措施与手段,属于第二级预防的范畴。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不仅可以监视职业病及工作有关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规律,而且为制订、修订卫生标准及采取进一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达到第一级预防的目的。本文揭示广州开发区在实施职业健康监护所面临的现状,认为现有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远远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的需要是目前制约健康监护法制管理的最大瓶颈;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的严重不足与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能力相对薄弱使得贯彻执行有关职业健康监护的法律法规难以协调发展。通过对现状深入的分析,本文认为加强职业卫生的监督与管理、提升提供职业健康监护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自身建设是今后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关键与基础;强化职业健康监护的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 摘要:我国近年来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频发,各省市开始建设中毒救治基地,承担本行政区域的突发化学品中毒救治工作。当前化学品应用日趋广泛,突发化学品中毒的病因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化学品种类繁多,每一种有毒化学品给人体造成的损害特点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毒物检测成为中毒救治的限速环节。我们就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系统的毒物分析作一综述。毒物分析是急性中毒诊断的金标准,由于病人和其家属提供的毒物信息40%是不可靠的,所以必须进行毒物鉴定。在毒物检测中毒物的重复概率低,虽然气相色谱质谱(GC-MS)中有数据库可对化合物进行检索,但化合物的提取、衍生化等环节也很重要,除了谱库检索以外的临床毒理及代谢的知识在毒物鉴定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1]。在整个未知物的筛查过程中对于毒物理化性质的了解、实验操作技能、仪器设备的保证、样品的采集、检测方法的选择、质量控制等技术环节非常重要。
  • 摘要:目的:探讨有机溶剂作业农民工人格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7 名有机溶剂作业农民工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试,并与非接触有机溶剂作业工人比较。结果:有机溶剂作业农民工EPQ 量表的P 分和N 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ρ<0.05)。男女EPQ 各量表分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EPQ 量表的P 分和N 分作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否参加体育锻炼与P 因子有较密切关系,接触有机溶剂、是否参加体育锻炼与N 因子较密切关系。结论:有机溶剂作业农民工的P、N 因子分较高,有机溶剂接触、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是影响农民工人格特征的重要因素。
  • 摘要:对于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NIHL),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NIOSH)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策略,即建立听力损失防护计划(hearing loss prevention programs,HLPP)。本文对HLPP的构成要素做以简要介绍,为加强我国的职业噪声控制管理工作以及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标准提供的参考。
  •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神经损伤诊断的方法。结果:本文利用基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建立的方法检测人血清中髓鞘蛋白零(P0)自身抗体滴度,结果表明正己烷接触组工人血清中P0抗体(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表明P0 蛋白启动的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参与正己烷职业接触引发周围神经系统髓鞘损害。结论:本文建立了一种有效的新型神经损伤诊断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亚急性1,2-二氯乙烷(Dichloroethane,1,2-DCE)染毒对小鼠肝组织细胞色素P4502E1(CytochromeP4502E1,CYP2E1)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肝损伤中的作用,为阐明1,2-DCE中毒性肝损伤机制提供实验参考数据。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1,2-DCE染毒组,染毒剂量分别为0.225mg/L、0.45mg/L、0.90mg/L。小鼠采用静式吸入方式染毒10天,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迅速取血和肝组织。分别检测肝微粒体中CYP2E1活性和蛋白表达、血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并进行肝组织的病理学观察。结果:肝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中、高剂量染毒组小鼠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疏松,可见程度不等的空泡变性;高剂量染毒组小鼠血清中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中、高剂量染毒组小鼠肝组织中GSH含量及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剂量染毒组小鼠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中、高剂量染毒组小鼠肝微粒体CYP2E1活性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结论:1,2-DCE染毒可明显诱导肝微粒体中CYP2E1蛋白的表达,并导致肝组织的氧化损伤。
  • 摘要:目的:探讨血铅增高易感性与中国汉族人群VDR 基因BsmI(rs1544410)、 Tru9I(rs757343) 、ApaI(rs7975232)、TaqI(rs731236)组成单倍型及组合基因型之间的关联。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7-2002),本研究选取血铅<1.9μmol/L 者为血铅正常组(121 例),血铅≥1.9μmol/L 者为血铅增高组(256 例)。肝素抗凝管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人, Qiagen 试剂盒方法抽提基因组DNA,TaqMan 探针法化学荧光等位基因鉴别试验检测SNP, Haploview 软件进行单倍型的计算和两组比较,并进行相关的职业卫生调查和问卷调查。结果:VDR 基因BsmI(rs1544410),Tru9I(rs757343),ApaI(rs7975232)和TaqI(rs731236)在血铅正常组和血铅增高组两组人群中分布符合遗传学Hardy-Weinbery 平衡(P >0.05);与分布频率最高的单倍型CCCA相比,单倍型CCAA和单倍型CTCA是血铅增高的危险因素, OR 值和95%CI 分别为1.814(1.055,3.119)和1.919(1.040,3.540),发生血铅增高的风险高;与分布频率最高的组合基因型CC+CC+CC+AA 相比,组合基因型CC+CC+AC+AA 是血铅增高的危险因素,OR 值和95%CI 分别2.800(1.282,6.116),发生血铅增高的风险高。结论:VDR 基因BsmI、Tru9I 、ApaI、TaqI 组成单倍型CCAA 和单倍型CTCA,及组合基因型CC+CC+AC+AA 与血铅增高易感性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凋亡信号通路基因FAS、FASL、CASP8 及CASP3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煤工尘肺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511 例煤工尘肺患者为病例组,530 例同单位、同工种、且工龄相近、未患尘肺的煤尘接触者为对照组;根据文献报道和中国人群HapMap database 数据库查找SNP位点,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 个SNP位点的基因型;CASP3 rs6948位点用荧光定量PCR 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6 个SNP位点的各基因型在煤工尘肺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别。CASP8-652位点的DD 型与II 型比较,可明显增加煤工尘肺患病的危险性(调整后OR=1.96,95%CI = 1.15-3.33, P = 0.013 ),其他各基因型对煤工尘肺患病危险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P>0.05);对该多态性位点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工龄≥28年组、吸烟组、及I 期煤工尘肺携带CASP8-652DD 基因型者煤工尘肺的患病危险性显著增高( P<0.05)。6 个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煤工尘肺患病的关联性分析发现携带FAS-1377GG/ CASP8-652DD 型者、携带FAS-670AG/ CASP8-652DD 型者和携带FASL-844CC/ CASP8-652DD 型者煤工尘肺患病危险性显著增加;携带FAS-1377GA/ CASP8-652ID 型者煤工尘肺患病危险性显著降低。结论:CASP8-652 缺失基因型在煤工尘肺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并且与FAS-1377、FAS-670 及FAL-844 存在基因相互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CE)染毒对小鼠行为及脑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为揭示1,2-DCE神经毒性机制提供实验参考数据。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不同剂量1,2-DCE染毒组(0.225、0.45、0.9mg/L),每组8只小鼠,静式吸入染毒10d,每天染毒3.5h。最后一次染毒结束后立即进行旷场实验,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快速取大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脑组织中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及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各染毒组小鼠脑组织中Asp和Glu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各染毒组小鼠的Glu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低剂量染毒组的GAB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但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低剂量1,2-DCE染毒对小鼠的行为有兴奋作用;而高剂量1,2-DCE染毒对小鼠的探索性及运动性行为有抑制作用。结论:亚急性1,2-DCE染毒可引起小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及比值的变化,进而出现行为的改变,这可能是1,2-DCE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评估氯乙烯(Vinylehlorid,VC)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动态效果。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对38年来VC 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结合工作场所 VC 浓度变化和VC 接触人群健康变化,综合评估防护措施的动态效果。结果:通过调查,作业场所VC 平均浓度从1975年的75.6 mg/m3 降低为37.8 mg/m3,提示随着VC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改进,不同年份中VC的浓度具有下降趋势。通过暴露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比,暴露组的症状与体征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头晕、手足麻木、皮肤干燥、四肢乏力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的检出率分别为6.4%、11.0%,明显高于对照组。VC 暴露组人群血清的AH、HP、MG、CG 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暴露组人群血清中CAT、MDA、SOD、GSH、AST、ALT、ATP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70年代以来,通过持续的VC 防护措施的加强,VC 浓度的逐渐降低, VC 对暴露对象的健康危害逐渐降低。尤其90年代以来随着VC 中毒的发生率逐渐降低,说明VC的综合控制措施是有效的。
  • 摘要:氯乙烯是一种可损害多器官的毒物,也是已知人类致癌物。由于作业环境氯乙烯浓度的监测数据并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个体接触的实际情况和个体易感性,尤其不能反映机体体内蓄积作用,用于对长期低剂量职业氯乙烯接触工人的危险度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氯乙烯的生物标志物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更能客观、全面、准确反映工人的实际接触氯乙烯状况,因此更适合作为职业氯乙烯接触工人暴露水平检测、健康监护、暴露危害性评价。本文以氯乙烯的代谢和毒性机制为基础,研究了一系列其致机体损伤的指标,并试图寻找氯乙烯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氯乙烯在体内的代谢转归及其活性中间产物、接触生物标志物、遗传学改变、血清癌蛋白和肝损伤指标等效应标志物以及基于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易感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 摘要: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用XAD-7 吸附树脂管采样,乙醇解析,气相色谱分离,FID(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检测。结果: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2.77 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 0.12mg/m3 (以采集24 L 空气样品计)相对标准偏差2.3%~4.4%。。回收率96.5%~98.0%。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10d。结论:该方法各项指标,符合BZ/T210.4-2008《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 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1]的要求,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醇的检测。
  • 摘要:甲苯二异氰酸酯(TDII)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主要为呼吸道损伤和皮肤炎症等,探讨其在职业接触者体内的代谢,并以已建立的职业接触限值为基础制定生物接触限值对保护职业接触者健康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TDI的理化性质、健康影响、作用机制及生物接触限值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制定生物接触限值、保护职业接触者身体健康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用Meta 分析方法进一步总结电离辐射与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关系。方法:搜索有关文献,以检查细胞数、染色体畸变细胞数和畸变率为基本数据, 根据对研究数据的异质性检验,用Risk Difference(RD)作为效应值,然后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结果: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RD合并值为 0.006 , RD合并值的95 % CI 为(0.002,0.009),放射组的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电离辐射与放射工作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有显著的相关性。
  • 摘要:目的:探讨脉冲与稳态噪声对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1990年1月到2010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脉冲与稳态噪声对工人听力影响的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综合的定量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利用倒漏斗法定性评价发表性偏倚。结果: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共8篇,听损人数方面,合并的OR值为3.29,95%CI为(1.86, 5.84);听损耳数方面,合并的OR值为2.59,95%CI为(1.93,3.47)。说明脉冲噪声对人体听力的损伤高于稳态噪声。结论:表明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对人体危害性大,提示我们在噪声的防治过程中应有所区别、有所侧重。
  • 摘要:目的:分析某国营大型采油企业接噪职工体检听力损害程度及其相关因素,为控制该行业噪声对工人的听力损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接触噪声作业一年以上的无耳疾患史的460名工人,调查年龄、性别、噪声作业的工龄、听力损失情况和作业场所噪声强度。结果:参检工人听力受损率为21.7%,其中男性为27.3%,女性为14.5%,男工听力损害率显著高于女工。接触噪声工龄长和工作岗位固定是听力受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接触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防护教育,对于接噪工龄较长的工人,应适当调换岗位,避免加重听力损害。
  • 摘要:国际上评估工作场所作业工人噪声接触是否超标有很多种方式,如评估每天8h 或每周40h 时间加权噪声接触强度是否超标,或评估在某噪声强度暴露的时间是否超过容许接触时间,或评估相应接触时间噪声的接触水平是否超过这段时间对应的容许接触水平,或评估噪声接触剂量是否超过100%。四个指标在使用中可以互为转换和补充。不同噪声水平的容许接触时间往往用于噪声暴露的评估和计算中。我国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 部分:噪声》在附录B 中规定了不同接触时间的噪声接触限值,反之能得出不同噪声水平的容许接触时间,但由于内容过于精炼,导致实际工作中容易被误用和错用,本文通过介绍国际上部分噪声接触限值标准及其容许接触时间的运用,探讨在我国如何结合职业卫生标准正确运用容许接触时间。
  • 摘要:目的:为了进行电脑相关肌肉骨骼疾病(Computer 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的办公室工效学研究,需要研发更有效的电脑使用工效学评价方法。鉴于键盘和鼠标是电脑操作者最主要的输入工具,而且高重复性的操作动作会增加患肌肉骨骼疾病的风险,为了保护电脑操作者的职业健康,本研究研发一套键盘和鼠标使用的工效学评价方法并且使用该评价方法评价键盘和鼠标的使用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人体疲劳。方法:评价方法设计包括:“键盘鼠标使用统计软件”、“疲劳问卷系统软件”和数据处理和结果可视化。应用此评价方法对 25 个对象进行了8 周的纵向观察与评价。结果:键盘鼠标使用的评价结果能够准确反映评价对象操作键盘鼠标的实际情况;对疲劳程度的分析结果也与实验室研究结论一致,得到了理论支持。结论:成功研发了一套创新、有效的电脑键盘和鼠标使用的工效学评价方法。
  • 摘要:建筑行业农民工是事故的高发群体。他们既是事故的肇事者,同时也是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其特点是现场环境复杂,工区分布广,作业条件变动大,作业人员经常更换工作环境,人员流动频繁临时性强。很多作业活动在危险性高、条件特殊的区域内进行,多数工种由农民工承担操作。一、对象与方法向北京市5 个建筑工地的183 名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收回178 份。并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
  • 摘要: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面临传统工艺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尚未得到解决,新产品、新工艺造成新的职业病危害在不断产生。因此,职业病危害因素复杂繁多,检测分析技术要求高,职业病防治机构不仅要承担职业病预防控制任务,还要为社会提供准确、及时、科学的检测数据,出具高质量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和评价报告,并且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技术、方法、法律法规在不断补充、更新和完善,在不断追求新技术应用和新方法开发的过程中,对质量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先进的管理体系支持。因此,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标准规范要求、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实验室认证认可,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不仅是其取得资质认证的必备条件,还是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根本,更是规范管理与国际接轨的发展趋势。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职业病危害风险的量化分级管理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有效措施,是职业卫生监管的长效机制和未来的前进方向。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探讨职业病危害风险量化评估及分级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方法的建立,并结合广州市工业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尝试建立合适实用的职业病危害风险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及分类管理模式。
  • 摘要:目的:检测不同职业紧张反应水平人员血糖、血脂和HSP70水平,探索生理学评价指标。方法:采用OSI-R量表对1029名燃煤火力发电厂作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按职业紧张反应A级、B级、C级分组并随机抽取各组生产人员和后勤行政管理人员各30例,测定其血糖、血脂和HSP70水平。结果: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蛋白、甘油三酯水平与ORQ、PSQ得分呈正相关( P<0.01),与PRQ得分呈负相关( P<0.01);低密度蛋白与ORQ、PSQ得分呈正相关 ( P<0.01),而与PRQ得分无明显相关性( P>0.05);HSP70水平与PSQ得分呈正相关( P<0.01),而与ORQ和PRQ得分无明显相关性( P>0.05);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蛋白、低密度蛋白、甘油三酯、HSP70水平在不同紧张反应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紧张反应B级与C 级组中,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蛋白、甘油三酯水平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各紧张反应组间的多重比较各生化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除了生产工人的低密度蛋白水平在不同紧张反应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之外,两工种其他各生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HSP70水平在紧张反应A、B、C级组间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燃煤火力发电厂作业人员血糖、血脂、HSP70 水平随着职业紧张反应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血糖、血脂可作为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群间接指标进行职业紧张评价,而HSP70可作为直接指标进行职业紧张评价。
  •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参加社会生产的人数日益增加。国际劳工局估计,2000年从事 各类社会生产的妇女达到10亿,其中发展中国家占7亿。目前我国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 业人员的45%,已经高于《中国妇女发展纲(2001-2010年)》中确定的到2010年要达到40%的目标。女性在其一生中会遇到“月经期、孕期、分娩期、产褥期以及更年期”等不同的特 殊时期,在这些时期,女性生理防御机能会暂时减弱,精力、体力、身体抵抗力等都会发生 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果在这些时期不加以特殊保护,则会影响妇女及其后代的健康,进而影 响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摘要:由于科技人员大多工作在办公室、实验室等相对清洁的作业环境中,科技人员的职业卫生问题并未引起相关关注。除了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职业危害外,科研人员还面临着新的职业危害,如职业紧张、肌肉骨骼损伤等。许多研究成果表明职业紧张、肌肉骨骼损伤等新的职业危害已经极大的危害了科研人员的身心健康,严重的危害了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因此,开展科研人员职业危害的预防、干预研究,对于保障科研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科研人员乃至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现在有科技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进行了探讨。
  • 摘要:我国目前有1.21 亿流动人口,妇女在劳动力迁移中已上升至50%。这种就业形式的妇女大多为缺乏劳动权利和健康权利的弱势群体。同时女性本身具有的健康脆弱性,使得妇女在劳动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健康损害。外来女职工从事特别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有毒有害作业,可能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甚至会造成早产、流产、胎儿中毒死亡和畸形等;外来女职工在工作中接触的一些有毒物质还会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对婴儿的健康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新生儿和婴儿的健康得不到保障,因此外来女工职业因素对其生殖健康影响,关系增加社会的稳定性。如果这种健康问题带有普遍性,那将严重影响我国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外来女工的生殖健康主要包括生殖系统疾病、对子代发育非正常影响、对子代儿童期恶性肿瘤的影响、妊娠母体健康的影响等。其目前外来女工特殊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履约率低、从事女工禁忌劳动比例大、女工特殊权益得不到保障。主要研究的方向有职业有害因素对外来女性生殖健康的危害、女性职业紧张与保健、女工特殊保护的法律保护的研究等。做好女工特殊保护的基础研究、职业卫生属于应用科学,是为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服务的前提。
  • 摘要:目的:研究某市农民工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应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广州市518 名农民工进行测试。以全国常模作为对照。结果:农民工SCL-90 总分、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偏执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ρ<0.01),人际关系因子分低于全国常模(ρ<0.01)。EPQ 量表的 P 分、E 分均高于全国常模(ρ<0.01),N 分低于全国常模(ρ<0.05)。EPQ 量表的N 分和P 分与SCL-90 总分、各因子分呈正相关,L 分与SCL-90 总分、各因子分呈负相关,E 分与 SCL-90 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呈负相关。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者的P 分和N 分均较高,L 分较低。结论: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的平均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密切相关。具有神经质倾向、精神质倾向、低掩饰倾向和性格内向的个性特征者身心健康状况较差。
  • 摘要:我国目前在世界上仍然是职业病的发病大国,据卫生部报告,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 例,其中尘肺病65.3 万例。尘肺病例数占职业病总数90%以上。 2000年底,全国尘肺病例数为558,624 例,累计死亡133,226 例,病死率为23.85%。这意味着中国尘肺病病例每年仍以超过10,000 例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众所周知,许多职业病目前是无法治愈的,其根本在于预防,即积极进行三级预防,其中最关键的是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从根本上杜绝危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即从生产原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等环节就开始预防,以达到不接触或尽可能最大限度减少劳动者的接触机会和程度;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是早期检测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其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以早期发现病损,及时预防处理;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是指劳动者患职业病后予以积极治疗和合理的促进康复处理,实际上,第三级预防是临床治疗和康复。
  •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职业人群下背痛(low back pain, LBP)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职业人群下背痛影响因素,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照性别和年龄匹配,运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 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卡方检验P<0.1的因素有72 个,经logistic 回归分析,34 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其中,工龄、身高、体重指数等个人因素和行业、工作组织、搬举、不良劳动姿势等25 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我国职业人群LBP的影响因素。结论:我国职业人群LBP 影响因素涉及的方面较广,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LBP的预防控制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方法。
  • 摘要:目的:了解辽宁省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紧张状况并初步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自行设计问卷,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人员为调查对象。结果:公共卫生技术人员中男性付出得分高于女性,无显著性差异;而回报得分显著低于女性,付出/回报比小于1的人群占总体的94.7%。结论:辽宁省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紧张状况水平较低。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