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排痰
振动排痰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42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15016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医疗装备、中国社区医师、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4年尘肺病预防与治疗国际研讨会、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2017*杭州*整合急救医学大会、2017年第32届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江浙沪中医急症/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第八届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国际学术周中西医结合急救论坛等;振动排痰的相关文献由88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艳辉、刘萍、周煦等。
振动排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5016篇
占比:99.85%
总计:215347篇
振动排痰
-研究学者
- 刘艳辉
- 刘萍
- 周煦
- 石泽亚
- 祝益民
- 秦月兰
- 史广超
- 吴剑锋
- 戈含笑
- 杜恒健
- 杨琴
- 沈超
- 潘小季
- 王刚
- 田洪昌
- 谭玉婷
- 陈海燕
- 陈雪丹
- 高月明
- 黄丽萍
- 万宏
- 仲芳
- 何绵旺
- 倪维军
- 冯雪
- 刘久红
- 刘攀
- 刘玉全
- 刘芳
- 刘飒
- 刘黎明
- 向明芳
- 吕伟
- 吕倩倩
- 吴鹏
- 周子锋
- 唐亮
- 姚豫桐
- 孔令臣
- 孟焕
- 宇飞
- 宋苏娟
- 庄敬
- 廖常菊
- 张一弛
- 张义辉
- 张会礼
- 张婷
- 张攻孜
- 张文婷
-
-
曹菁迪;
王燕霞;
夏文兰
-
-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振动排痰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收集振动排痰与人工扣背排痰护理老年COPD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段为自建库至2021年7月。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振动排痰护理在改善COPD老年患者的24 h排痰量[WMD=8.87,95%CI(5.62,12.12),P<0.00001]、动脉血氧分压[WMD=11.56,95%CI(6.60,16.52),P<0.00001]等方面均显著高于人工扣背排痰护理;住院时间[WMD=-6.10,95%CI(-10.65,-1.54),P=0.009]显著短于人工扣背排痰护理。结论振动排痰护理对COPD老年患者的干预效果优于人工扣背排痰护理,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
车小艳;
梁毅;
蒙荣微;
关榴燕;
陆玲燕;
廖战军
-
-
摘要:
目的研究穴位贴敷联合振动排痰在促进脊髓损伤肺康复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7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脊髓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均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振动排痰机排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联合振动排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排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低于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肺不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振动排痰在脊髓损伤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促进患者肺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
-
吴平;
刘萍;
王永斌;
高天霖;
钱峰;
朱锋
-
-
摘要: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肺康复科确诊的120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雾化联合振动排痰组,每组6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及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同时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2 mg及特布他林雾化液5 mg雾化吸入,每次15 min,每日2次,连续治疗2周。雾化联合振动排痰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振动排痰机排痰,振动频率20~35 Hz,频率由低到高逐步增加,依次将叩击头在患者胸前与后背从外向内、从肺周到肺门进行叩击,每次15 min,每日2次,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并计算FEV_(1)/FVC;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气指标,包括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出院后随访1 a,并计算2组患者复发率和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FEV_(1)、FVC、FEV_(1)/FVC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治疗AECOPD疗效肯定,可明显调节患者酸碱平衡,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肺功能及免疫功能,降低1 a复发率。
-
-
林丽蓉;
刘刚
-
-
摘要:
目的探讨氧合雾化联合高频振动排痰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广州新海医院和广东省第一荣军医院共69例因各种原因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28例,年龄31~81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氧合雾化联合高频振动排痰机组(试验组)38例和常规吸痰组(对照组)31例,根据气道滞留痰液量适时吸痰,观测、比较1周内两组痰液性质、结痂情况、排痰量及肺部感染症状、痰培养、血氧饱活度、肺功能等指标。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试验组38例患者1周内合计应用氧合雾化联合高频振动排痰462人次,痰培养7例;对照组31例患者1周内合计排痰1316人次,痰培养13例。试验组气道痰液结痂率为27.7%(128/462)、脓痰率为21.8%(101/462)、排痰频次为(11.0±3.4)次、次均排痰量为(26.0±5.5)ml、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8.4%(7/38)、培养阳性率为42.9%(3/7),对照组分别为47.6%(627/1316)、44.7%(589/1316)、(33.0±6.8)次、(15.0±3.5)ml、41.9%(13/31)、76.9%(10/1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16、0.015、0.031、0.017、0.036)。试验组、对照组意识清醒者配合完成肺功能锻炼率分别为86.8%(33/38)和38.7%(1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试验组排痰量记录显示,早期3 d内排痰总量占1周排痰总量比例分别为67.8%(8200/12100),对照组为51.8%(10200/19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452)。试验组1周后心率、呼吸及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肺功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无因明显心慌、气促、血压波动终止排痰者。结论氧合雾化联合高频振动排痰可有效稀释痰液、防止痰液结痂、促进痰液排出,较常规吸痰可明显减少排痰频次、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最大限度配合肺功能康复。
-
-
何丹
-
-
摘要: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仪联合预防性护理干预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5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振动排痰仪联合预防性护理,持续观察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ICU机械通气患者振动排痰仪联合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VAP的发生,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
王凌莉;
段会会;
刘玉华
-
-
摘要:
目的探讨仰卧位和俯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收治的60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以仰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研究组30例予以俯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比较两组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标。结果研究组振动排痰干预后4h时刻HR低于改变体位前时刻,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同时刻HR、CVP、MA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同时刻PaCO_(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振动排痰干预后1h、振动排痰干预后1h、振动排痰干预后4h时刻PaO_(2)、PaO_(2)/FiO_(2)、SPO_(2)水平均高于改变体位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振动排痰干预后4h、转复为仰卧位后1h时刻PaO_(2)、PaO_(2)/FiO_(2)、SP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治疗应用于ARDS机械通气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氧合功能,且对循环功能影响较小。
-
-
王鲁繁;
刘莉;
夏娟娟;
王玉果;
苏微微
-
-
摘要:
目的:探讨球囊膨肺联合振动排痰预防神经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振动排痰,观察组采用球囊膨肺联合振动排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痰液清除效果及VAP发生率。结果:治疗第4、7天,观察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痰液清除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球囊膨肺联合振动排痰可促进痰液排出,改善患者肺通气,降低神经重症患者VAP发病率。
-
-
郭晶
-
-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雾化吸入及机械排痰对尘肺病患者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后的效果。方法将826例尘肺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观察组419例,采用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雾化吸入及机械排痰治疗,对照组407例,采用雾化吸入及机械排痰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音改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4,P0.05),治疗后两组SPO_(2)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对尘肺病患者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后有明确疗效,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雾化吸入及机械排痰治疗。
-
-
徐铭蔚;
刘荣;
王长捷;
段皎
-
-
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脑梗死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脑梗死后肺部感染患者6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脑梗死治疗及肺部感染治疗及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振动排痰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PCT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肺部感染患者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改善,感染指标下降,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
-
张旭
-
-
摘要:
目的观察振动排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应用于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效果。方法106例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振动排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命体征指标、呼吸以及血气指标[氧合指数(PaO_(2)/FiO_(2))、呼吸功(WOB)、肺动态顺应性(Cdyn)、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23%高于对照组的84.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aO_(2)/FiO_(2)(273.44±17.33)mm Hg(1 mm Hg=0.133 kPa)、Cdyn(37.98±4.32)ml/cm H_(2)O(1 cm H_(2)O=0.098 kPa)、PaO_(2)(95.44±10.36)mm Hg均高于对照组的(234.65±18.48)mm Hg、(31.12±4.83)ml/cm H_(2)O、(81.73±10.82)mm Hg,WOB(0.71±0.12)J/L、PaCO_(2)(43.21±7.72)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1.02±0.11)J/L、(48.96±8.65)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在机械通气期间联合使用振动排痰和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血气指标。
-
-
Shi Zeya;
石泽亚;
Qin Yuelan;
秦月兰;
Zhu Yimin;
祝益民;
Pan Xiaoji;
潘小季;
Zhou Xu;
周煦;
Tan Yuting;
谭玉婷;
Liu Yanhui;
刘艳辉
-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286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抗感染、原发病治疗及温湿化治疗,对照组采用纤支镜肺灌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振动排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炎症指标、疗效、排痰量及预后指标. 结果:①治疗前两组呼吸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2h后各项呼吸功能指标均不同程度改善.②治疗前两组炎症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24h后各项炎症指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排痰量明显增多,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但对照组与观察组28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单纯纤支镜肺灌洗比较,纤支镜肺灌洗联合振动排痰通过有效排痰改善呼吸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提高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
-
芮祖琴
- 《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振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辅助排痰方式对于重症患者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应用价值及效果观察. 方法:选择6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30例)在常规治疗如雾化吸入、抗感染治疗、翻身拍背等基础上,根据具体病情无禁忌时采用振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辅助排痰;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手法叩背进行排痰;比较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以及痰鸣音、胸片、SPO2改善效果等指标. 结果:两组排痰效果分析表明试验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且血氧饱和度改善,心率、呼吸频率下降并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在痰鸣音改善和胸片等方面,使用排痰机前2天排痰量较多,随着呼吸道阻塞症状逐渐解除,病情将有所好转,2天后,排痰量减少、胸片改善等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症患者可采用有效的排痰机辅助排痰措施,其对于预防肺部并发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的排痰机辅助排痰可改善患者的通气障碍,达到预防肺部并发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以及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目的.
-
-
陈颖;
肖新宇;
张瑾
- 《2014年尘肺病预防与治疗国际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对肺灌洗术后病人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8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7例采用雾化吸入和振动排痰联合治疗,对照组401例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音改善效果比较,x2=60.141,P<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SPO2变化比较,治疗后SPO2两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单纯治疗与雾化吸入加振动排痰联合治疗对肺灌洗术后患者均有疗效,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治疗.
-
-
周舟;
韩小彤;
宁凤玲;
文辉;
樊麦英;
袁霞;
罗杰英;
赵怡
- 《2017*杭州*整合急救医学大会、2017年第32届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江浙沪中医急症/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第八届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国际学术周中西医结合急救论坛》
-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加振动排痰的肺康复治疗对腹部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部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共76例,根据是否进行肺康复治疗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排痰方法;肺康复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呼吸训练(有效咳嗽、缩唇呼吸)、呼吸训练器(三球仪)、机械辅助排痰等肺康复治疗.记录两组24h排痰量、舒适度、炎症和肺功能指标变化及恢复情况. 结果:①两组治疗前炎症及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降低,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明显升高,以肺康复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WBC(×109/L):3d为11.12±2.88比13.42±2.62,5d为8.22±1.48比9.27±1.92;CRP(mg/L):3d为13.47±4.77比16.03±4.94,5d为9.69±1.56比11.77±1.41;FEV1(L):3d为2.48±0.14比2.29±0.16;FEV1/FVC:3d为0.78±0.04比0.75±0.04;均P<0.05〕.②肺康复组治疗3d内24h排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L:1d为30.51±4.15比18.30±3.64,2d为31.08±3.22比20.37±3.20,3d为29.03±2.55比19.03±2.51,均P<0.01).③肺康复组患者肺部感染恢复时间(d:5.44±1.45比6.20±1.55)、抗菌药物应用时间(d:12.61±3.15比15.03±3.78)、下床时间(d:4.05±0.74比4.51±0.89)及住院时间(d:19.95±3.90比22.00±4.42)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患者舒适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分:2.71±0.90比2.14±0.91,P<0.01). 结论:以呼吸训练加振动排痰为主的肺康复治疗能促进腹部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快速康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