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重症

神经重症

神经重症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29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6032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当代护士(专科版)、国际护理学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损伤年会暨第二届天坛全国神经创伤学术研讨会、2015全国神经损伤大会暨第四届天坛全国神经创伤学术研讨会、2015年湖北省神经康复学术会议等;神经重症的相关文献由89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丽娜、胡北、陈纯波等。

神经重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5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6032 占比:99.72%

总计:86274篇

神经重症—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锡泉; 农勇军; 覃善都
    • 摘要: 目的探讨对老年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6例神经重症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继续给予微生态制剂治疗,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CD3^(+)、CD4^(+)、CD4^(+)/CD8^(+)、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PA(242.83±45.76)mg/L、ALB(43.97±4.60)g/L、CD3^(+)(68.74±5.20)%、CD4^(+)(43.77±4.25)%、CD4^(+)/CD8^(+)(1.87±0.39)和SIgA(26.43±3.63)ng/mL均高于对照组PA(205.07±42.66)mg/L、ALB(36.81±4.45)g/L、CD3^(+)(60.38±5.02)%、CD4^(+)(38.60±3.85)%、CD4^(+)/CD8^(+)(1.59±0.30)和SIgA(20.05±3.3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2、7.751、8.014、6.246、3.943、8.924,P0.05)。结论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治疗老年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预后情况,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魏政勇; 豆欣蔓
    • 摘要: 探讨呼吸机氧疗模式在保留人工气道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呼吸机氧疗模式对于保留人工气道的神经重症患者,能改善氧合,稳定生命体征,有效湿化痰液,降低ICU入住时间,不增加患者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氧疗方式。
    • 汤云; 王奎; 于涛; 张卫; 伍年龙; 姜梦珂; 窦云有
    • 摘要: 目的:目的:探讨通过膈肌电活动(electrical activity of the diaphragm,EAdi)监测技术评价膈肌功能指标,明确膈肌电活动监测技术在神经危重症患者呼吸机撤机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7月收治的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ICU行机械通气时间大于24h并且符合撤机条件的患者共52例。所有患者撤机前均经鼻植入膈肌电活动(EAdi)监测导管并采用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PSV)进行自主呼吸实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30min,记录SBT结束时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机械通气参数及膈肌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膈肌电活动峰值(EAdimax)、膈肌电活动低值(EAdimin)、神经通气耦联指数(NVE)、神经机械耦联指数(NME)]。根据撤机结果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膈肌指标预测撤机成功的价值。结果:52例患者中撤机成功(成功组)38例,撤机失败(失败组)14例。两组患者SBT结束时,在生命体征方面:成功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均显著低于失败组[HR:74(66.5~83)vs 92(72.75~102)次/min,RR:19(14.75~25.25)vs 27.5(18.5~31)次/min,P0.05)。在膈肌功能方面:成功组的NVE、NME、NVE×NME均显著高于失败组[NVE:99.5(92~142)vs 91.5(25.5~96.5)mL/μV、NME:2.25(1.9~3.3)vs 1.85(0.88~2.3)cmH_(2)O/μV、NVE×NME:265.05(199.48~303.6)vs182.9(20.33~242.64)mL×cmH_(2)O/μV^(2),P<0.05]。当NVE的最佳临界值为59.15 mL/μV时,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42.9%,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7(95%CI:0.567~0.888);当NME的最佳临界值为1.83 cmH_(2)O/μV时,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86.80%,特异度为5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6(95%CI:0.581~0.891);当NVE×NME的最佳临界值为76.4 mL×cmH_(2)O/μV^(2)时,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42.9%,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7(95%CI:0.607~0.906)。结论:通过膈肌电活动监测技术量化评价患者膈肌功能指标对指导临床撤机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今后也有望作为新的撤机参照指标。
    • 徐汝飞; 王璐璐; 张耀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经皮改良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神经重症患者50例,根据气管切开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纤维支气管镜组与超声组,各25例。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改良气管切开术治疗,超声组患者超声辅助经皮改良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差异,统计评估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统计评估,超声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同时手术时间短于纤维支气管镜组(P0.05)。超声组患者脱机时间短于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气管食管瘘、切口溢痰、出血的发生,同时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出现1例纵隔/气胸、1例皮下气肿、1例气管后壁损伤,经过评估,超声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24.00%)低于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4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改良气管切开术比较,超声辅助经皮改良气管切开术应用于神经重症患者中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缩短手术和脱机时间,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并发症,安全性好。
    • 李朝晖; 屈冲(综述); 韦博(审校)
    • 摘要: 颅脑损伤、脑卒中和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多种神经重症可诱发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aroxysmal sympathetic hyperactivity,PSH),如不能得到合理的诊治,会影响病人的预后[1~3]。目前,PSH尚无规范的治疗方案,绝大部分文献报道为经验性治疗。学者们正积极地开展前瞻性临床试验,希望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4~6]。
    • 孙震; 缪星宇
    • 摘要: 颅内压监测和指导下的治疗仍然是当代神经危重症治疗的基石,但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颅内压监测从简单的测压到可连续反应病人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CP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压力反应指数(pressure response index, PRx)等的变化,从孤立数值转变为ICP与脑代谢、脑温等神经功能的多模态监测研究,利用计算机实时数据处理得出最优灌注压,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良好脑灌注及脑代谢提供可靠依据,精准治疗神经外科疾病。本文现围绕ICP监测现状及相关脑代谢方面在神经重症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李斐; 陈谦学
    • 摘要: 神经重症是神经外科和重症医学科交叉领域新兴的重要亚学科方向,逐渐受到神经外科临床医生的重视。做好神经外科研究生神经重症的临床带教工作是一项重要课题。神经重症专业跨度大、知识内容广,缺乏专门的临床教材,如何对神经外科研究生进行临床教学,并指导他们熟悉、掌握常见的神经危急重症的救治,是临床教学的难点。文章总结了本科室多年来神经外科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体会,从临床思维、专业知识、教学模式、临床操作技能、医患沟通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探讨神经外科研究生神经重症临床带教的新思路,以提高神经外科研究生神经重症的教学质量。
    • 余文玉; 肖农; 林莉; 杨自真; 刘玥
    • 摘要: 儿童神经重症康复是指针对神经危重症患儿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康复介入,以提高患儿的身心及社会适应能力。随着儿童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生命支持技术得到不断提高,使许多过去不可能存活的生命得以延续^([1])。但是这些患儿在恢复期或当其有主观认知时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心理功能障碍,它直接影响儿童疾病的康复以及将来的学习、生活,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影响。
    • 莫淑敏; 陈丽芳; 李海艳; 丁丽娜; 欧映雪
    • 摘要: 危重症患者是指患有严重疾病、危及生命、后果严重的患者,包括营养不良。危重患者营养不良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为40%~60%[1]。通常情况下,神经重症疾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吞咽障碍等症状,造成机体摄入营养物质较为困难,大大降低机体抵抗力,进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2]。营养不良可降低患者脱离机械通气的能力,增加机械通气时间、压疮、感染和死亡率[3]。
    • 尚婷婷
    • 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观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并有效分析使用神经重症模式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实施本次研究的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选择在这个时间内在我院参与本次研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两组患者选取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比组。纳入31例患者实施常规内科药物治疗作为对比组,纳入31例患者收住神经重症科在多参数监护下运用内科药物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包含16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为(46.58±2.48)岁;对比组包含17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为(47.71±2.36)岁。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与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情况,同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与BI评分情况均明显好于对比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为96.77%,对比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为87.1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比对比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重症模式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通过无创呼吸机、移动CT等仪器进行辅助治疗,相较于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该种方式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让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日渐完善,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一步升高,促进患者预后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