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功能

脑功能

脑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95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9篇、会议论文120篇、专利文献1039471篇;相关期刊920种,包括父母必读、幼儿教育·教育教学、人人健康(医学导刊)等; 相关会议103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等;脑功能的相关文献由461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洪臣、孙金玮、刘丹等。

脑功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9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12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39471 占比:99.82%

总计:1041320篇

脑功能—发文趋势图

脑功能

-研究学者

  • 刘洪臣
  • 孙金玮
  • 刘丹
  • 张岩
  • 李增勇
  • 刘颖
  • 陈勇胜
  • 曾卫明
  • 李军
  • 刘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爽; 王进国
    • 摘要: 目的探讨鞣酸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急诊·医学康复科收治的8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救治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鞣酸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抢救效果、心脏与循环指标、脑氧代谢指标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肺复苏循环次数少于对照组,心脏指数、实时心输出量高于对照组,脉压变异率低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24 h,两组的SjvO_(2)、Ca-jvO_(2)、CERO_(2)均较发病后12 h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12、24 h,观察组的SjvO_(2)、Ca-jvO_(2)、CERO_(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24 h后,两组的GCS评分均较复苏12 h后升高,CPC评分均较复苏后12 h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12、24 h后,观察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CP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鞣酸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中可提高抢救效果,改善心脏与循环指标、脑氧代谢指标,促进意识状态及脑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孙苗苗
    •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2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指标、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指标、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水平比较,P>0.05,护理4周后,两组患者的患肢体运动功能指标、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水平均明显提高,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其中,护理干预4周后干预组肢体运动功能指标、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的护理干预价值,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提高患者的自我生活能力。
    • 康丽君; 张楠; 王薇; 刘忠纯
    • 摘要: 抑郁症的复发率较高。对抑郁复发的风险评估及管理至关重要,其中重要部分为运用生物学标志物预测复发风险并指导关键决策。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成熟,与抑郁症复发相关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未来可能成为预测复发的有效工具。本文首次对抑郁症复发与脑结构及脑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抑郁复发及早期治疗干预提供依据。
    • 彭翊倩; 吕海芹; 王飞(审校)
    • 摘要: 瘙痒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引起搔抓冲动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引起瘙痒的原因复杂多样,瘙痒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功能MRI(fMRI)是一种基于MR成像发展起来的无创性活体成像技术,在皮肤科主要用于研究不同方式诱导瘙痒的机制,以及瘙痒为主要症状的几种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慢性荨麻疹等。就fMRI在瘙痒、止痒机制中的研究以及在常见的瘙痒类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李海东; 王峻; 牛金亮
    • 摘要: 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精神疾病,可引起情绪低落及认知功能受损等症状,抗抑郁治疗前后存在大脑功能和结构的不同改变。MRI有助于进一步确定MDD相关症状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发现未治疗MDD患者前额叶、扣带回、楔前叶及海马等脑区的神经活动减低,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中央执行网络(central executive network,CEN)及显著性网络(salience network,SN)功能连接增强,灰质体积减小、白质结构损伤,抗抑郁药物治疗后部分脑区神经活动增加,脑网络功能连接及灰、白质结构正常化。本文综述MDD治疗前后的MRI脑功能及结构改变,为早期诊断及抗抑郁药物疗效评估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
    • 轩文如; 沈雨晴; 周淼; 封世文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双语训练对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万方、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时限为2011年至2021年5月,并辅以参考文献回溯和手工检索,提取相关数据。结果共获得有效文献21篇,来自12个国家,主要来源于医学、神经病学、心理学、生物学等相关的期刊,发表时间集中在2017年和2019年。研究包括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目标群体包括健康人群、痴呆患者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主要涉及双语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双语训练对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途径及其效果、老年人双语训练的局限性等。结论双语训练能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提高与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相关的脑功能连接性,延迟AD或痴呆的发病时间。脑结构和脑功能的改善是认知功能改善的主要原因,包括脑区连接增加、改变皮质回路激活水平和保持大脑结构的完整性和可塑性等;训练效果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和知觉功能的改善,延缓认知功能减退速度,并能在短期内起效。双语训练的最终结果可能是促进语言功能,保持大脑结构完整性,使用更多神经回路补偿。相关研究缺乏统一的受试人群标准和合理的控制条件,实验设计缺乏统一范式,还需要更多研究。
    • 邢文文; 王相东; 谭从娥; 王郁金; 闫颖; 段海峰; 陈静; 刘奇
    • 摘要: 情志因素异常可导致脑-肠轴功能的紊乱、内脏高敏感及胃肠炎症免疫等,引起或促进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的发生。边缘系统是胃肠道运动、感觉的整合中枢,并与情绪调控关系密切。精神心理因素可通过脑-肠轴引起FD患者的扣带回、脑岛、丘脑、前额叶皮质等脑区结构连接、功能活动和皮层物质代谢等变化,表明以边缘系统为主的脑区改变是FD发病的重要中枢机制,也可能是不同证型FD患者脑功能活动主要差异脑区。
    • 刘风雨(译); Yang NN; Liu FY; Zhang XY
    • 摘要: 大脑皮层广泛区域的神经成像对于理解神经环路以及调节脑功能至关重要。目前,仍缺乏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高强度、可穿透的光学颅窗工具。北京大学许胜勇教授团队,利用钛(Ti)的高强度特性,以及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高清晰度和可穿透特性,设计一种新型的钛网透明颅窗(Ti-PDMS颅窗)。该人工颅窗生物兼容性好,可长期进行活体动物脑部注射及双光子成像。主要结果:(1)依托于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技术制备的Ti网框架,可定制为任意形状和尺寸,以匹配不同动物的颅骨形态(如小鼠、大鼠和兔子等)。Ti网框架具有高强度特性,其机械强度与人类头骨相似。(2)PDMS薄膜具有高清晰度的特性。在可见光区域,PDMS薄膜的透光率和折射率均优于#1盖玻片。双光子成像结果显示,透过PDMS和盖玻片观察小鼠脑切片,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3)PDMS类似于橡胶,弹性好,具有可穿透性和“自密封”特性。透过PDMS薄膜进行注射,可防止液体外漏。
    • 丁雯; 胡壮文
    • 摘要: 背景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PMCT)术期间,局麻下患者因无法耐受高温刺激而易发生体动,导致微波针移位,因此需实施静脉全麻.丙泊酚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分布容积大、清除率高等特点,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目的探讨PMCT术中丙泊酚不同输注方法对肝癌患者脑功能状态指数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21-01我院74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A组,n=37)与间断注射组(B组,n=37).比较两组术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5 min(T2)、癌灶温度达到90°C时(T3)、术后苏醒时(T4)循环功能[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脑功能状态[小波指数(wavelet index,WLi)、焦虑指数(anxiety index,ANXi)、舒适指数(comfort index,CFi)]、丙泊酚用量及麻醉苏醒时间、术后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1、T2、T3时刻,A组MAP、HR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刻,A组WLi、ANXi、CFi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麻醉苏醒时间较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0 min、3 h VAS评分及差值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 d相比,术后第1、2 d MMSE评分均明显下降,但A组术后第1 d MMSE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 d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A组体动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CT术中,肝癌患者采用丙泊酚间断静注和靶控输注均安全、有效,但靶控输注方式对患者脑功能影响相对较小,镇痛效果和维持机体循环稳定性更佳,且术中体动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