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踝肱指数

踝肱指数

踝肱指数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82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5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9041篇;相关期刊352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临床内科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北京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踝肱指数的相关文献由236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义围、李伟、许樟荣等。

踝肱指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5 占比:8.07%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9041 占比:91.72%

总计:9857篇

踝肱指数—发文趋势图

踝肱指数

-研究学者

  • 王义围
  • 李伟
  • 许樟荣
  • 冯玉梅
  • 周国强
  • 李燕
  • 王玉珍
  • 蒋海森
  • 赵翠
  • 王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朱涛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糖尿病足(DF)的临床效果及对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92例DF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46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评估临床疗效,统计截肢率,检测治疗前后ABI、TBI,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2(VEGF R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含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截肢率为2.17%,低于对照组截肢率(1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BI和TBI指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BI和TBI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肉芽组织VEGF、VEGF R2和SDF-1α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DF疗效突出,降低截肢风险,能改善ABI和TBI,提高肉芽组织VEGF、VEGF-R2和SDF-1α含量。
    • 王天立; 徐建仙; 梅牧; 裴文军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踝肱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162例,根据ABI值分为外周动脉疾病[PAD(ABI≤0.9)]组75例和非PAD组(0.9
    • 蒋健; 诸锡奇; 王鉴
    • 摘要: 目的探讨注射用烟酸联合西洛他唑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效果及对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下肢ASO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基础治疗和口服西洛他唑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注射用烟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右侧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内径(d)、收缩期峰值速度(Vs)、间歇性跛行距离、ABI、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注射用烟酸联合西洛他唑治疗ASO效果显著,可有效延长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提升ABI,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炎性因子,降低血脂,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 匡鑫; 吴淑琼
    •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血管病变(DPVD)相关危险因素及踝肱指数(AB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12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7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BI值,将ABI≤0.9(存在DPVD)作为ABI降低组,ABI>0.9(不存在DPVD)作为ABI正常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PVD的危险因素。结果70例T2DM患者中28例患者ABI≤0.9,DPVD发病率为40.00%。ABI降低组年龄、病程、HbA1c、TG、LDL-C、UA、CREA水平均高于ABI正常组,FT3水平低于AB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HbA1c、TG、LDL-C、FT3、UA、CREA是DP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DPVD发生率较高,年龄、病程、HbA1c、TG、LDL-C、FT3、UA、CREA与DPVD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对病程较长、血糖控制欠佳的老年T2DM患者进行血脂、甲状腺功能、UA及CREA水平监测,早期预防DPVD;同时,可定期检测ABI,早期筛查DPVD,以期达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 余婧; 袁时芳; 陈江浩; 王辉; 崔风强; 石文龙
    • 摘要: 目的探讨髂股动脉损伤的手术方式与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20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髂股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合并症、动脉损伤情况、伤口污染程度及远端肢体血供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所有患者的手术情况并进行分组。比较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根据患者术前基线情况、术后复查结果,随访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踝肱指数(ABI),评估下肢动脉远端血运情况、支架通畅情况及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95例髂股动脉损伤患者中,共77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手术55例(开放手术组)和腔内手术22例(腔内手术组)。截肢患者12例,截肢率为12.6%(12/9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有无合并感染、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手术组患者术前失血性休克、骨折的患者比例均高于腔内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长于腔内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腔内手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与本组术后的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髂股动脉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合并骨折、失血性休克及伤口污染的患者。与开放手术相比,腔内手术治疗髂股动脉损伤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充分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作为首选。
    • 刘泓男
    •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治疗中应用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60例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实施保守治疗,充分分析患者病情,给予患者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静脉注射红花黄色素、静脉滴注前列地尔等药物治疗;研究组(30例)实施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体位,给予其连续硬膜外麻醉,经由左侧腋动脉入路,在距离患者肘横纹内2/3横处做切口,充分显露出患者的左侧肱动脉,展开肝素化处理,以C型臂为导视,展开肱动脉穿刺工作,将6F动脉鞘管置入,实施斜位造影,将球囊置入患者髂股动脉狭窄处展,展开扩张处理,置入支架,进行补充扩张。在扩张过程中,为患者注入对比剂,起到润滑效果,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6.67%)比对照组高(80.00%);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组踝肱指数(ABI)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43.33%),组间差异均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治疗中应用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能同时达到理想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降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
    • 曹艳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采用复方红花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21年2—10月收治糖尿病足溃疡患者8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外科清创后予以烧伤湿润膏外敷;研究组(n=40)外科清创后予以复方红花油浸制纱布填塞,治疗4周后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溃疡创面面积以及深度,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水平评价机体炎症反应,并超声监测踝肱指数(ABI)评价足部血供状态。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5.00%vs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治疗后研究组溃疡创面面积、深度分别为(4.48±1.07)cm^(2)、(0.32±0.08)cm,均较对照组低;hs-CRP、ESR水平分别为(3.64±1.01)mg/L、(124.10±52.70)pg/mL,均较对照组低;ABI为(0.90±0.09),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3、9.383、3.401、3.254、3.420,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予以复方红花油治疗疗效可靠,可促进创面愈合,能够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并可改善足部血供。
    • 金翻亮; 任补元; 贺彦龙
    • 摘要: 目的观察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动脉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股腘动脉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3,予以紫杉醇DCB治疗)和对照组(n=43,予以普通球囊治疗)。术前、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Rutherford分级、踝肱指数(ABI)、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MLD)、晚期管腔丢失(LLL)、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ABI高于对照组患者,MLD宽于对照组患者,LLL少于对照组患者,Rutherford分级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3.95%(6/4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4.88%(15/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腘动脉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行紫杉醇DCB疗法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赵二奇; 李梦; 陈夏
    •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疗效。方法:选取漯河市中医院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2例DFU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疗)与单药组(前列地尔治疗),各6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并持续用药方案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80 %,显著高于单药组的78.6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疗DFU临床疗效理想,可加快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减轻炎症反应。
    • 时明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置管溶栓结合多种腔内介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下肢ASO病人的临床资料,直接行腔内介入的病人中选择48例为对照组,置管溶栓后行腔内介入治疗的病人中选择48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足部皮温、足趾血氧饱和度(SO2)、踝肱指数(ABI)、视觉模拟评分(VAS)]、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径、血流量、血流峰速)、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支架置入率、截肢率、并发症发生率)、临床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性。结果 术后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足部皮温[(16.25±2.17)°C比(27.67±3.27)°C,(15.81±2.41)°C比(26.84±3.56)°C]、足趾SO2[(25.31±5.64)%比(87.16±8.3)%,(24.71±5.97)%比(85.64±6.84)%]、ABI[(0.23±0.10)比(0.83±0.12),(0.25±0.09)比(0.85±0.11)]均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 置管溶栓结合多种腔内介入术与单独腔内介入治疗下肢ASO均可有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增加足背动脉血流量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且并发症少,但介入治疗前行置管溶栓可减少支架置入和截肢发生,且时间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