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水平
尿酸水平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9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58813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现代诊断与治疗、心脑血管病防治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六次“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暨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年会 、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十届南方中医心血管病研讨会等;尿酸水平的相关文献由392位作者贡献,包括付平、马良、J·J·皮韦尼斯克等。
尿酸水平—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8813篇
占比:99.72%
总计:58981篇
尿酸水平
-研究学者
- 付平
- 马良
- J·J·皮韦尼斯克
- A·拉里维
- A·西迪基
- K·泰
- R·P·小沃伦
- 关明
- 刘文媛
- 刘立新
- 利-泰恩·叶
- 埃斯米尔·古尼奇
- 孙宝贵
- 孙永叶
- 孙艳艳
- 宝群
- 巴里·D·夸尔特
- 张传涛
- 张华琦
- 张心菊
- 张晓东
- 张雪梅
- 方小东
- 方敬爱
- 朱倩
- 朱清华
- 李丹
- 李健
- 李元念
- 李月红
- 杨佩璇
- 温小丽
- 王铭晶
- 王静静
- 葛冰
- 董丽华
- 蔡静
- 让-吕克·吉拉尔代
- 谢泽娟
- 赵佩珍
- 郭鸿旭
- 钟凤
- 钟晓珊
- 陈嘉迪
- 陈崇刚
- 陈惜遂
- 陈琦
- 陈瑾瑜
- 陈蕊
- 顾小叶
-
-
吴宇;
李文飞;
何磊
-
-
摘要: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与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4月在某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83例作为研究组,其中躁狂相135例患者为躁狂组,抑郁相48例患者为抑郁组,选取1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后6 w检测血尿酸水平并评估YMRS、HAMD,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双相情感障碍发作期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躁狂组患者治疗前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于治疗后(P<0.05);躁狂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与杨氏躁狂量表呈正相关(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且躁狂相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
覃凡;
李宗平;
陈旭;
杨旭;
夏芹
-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血糖波动对其微创碎吸术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接受微创碎吸术减压治疗的HICH患者12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应激性高血糖症(SHG)分为两组,其中61例存在SHG的患者为SHG组,不存在SHG的64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SHG组患者术前血糖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的Hcy、UA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前存在应激性高血糖症时,其术后预后较差、恢复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血糖正常者,血清Hcy、UA浓度在短时间内较高,应密切观察患者围术期血清指标,以预测患者病情变化趋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
-
郑澈;
陈焕钊;
林灿新
-
-
摘要:
目的 探究非布司他对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48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选择别嘌醇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非布司他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8周后,观察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分别为(402.37±52.38)、(380.24±47.75)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462.22±48.33)、(427.23±45.67)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选择非布司他治疗,显著疗效,对尿酸的抑制效果理想,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
-
杨爱珍;
魁发瑞;
强睿;
张银霞;
杨红霞
-
-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兰州市汉族、回族、东乡族的体检人群中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差异,明确饮食、体质等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为高尿酸水平人群的饮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西北民族大学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回族985例、东乡族626例和汉族1654例(两家医院的第一次体检人群),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UA水平,按年龄段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比较分析并调查体检者基本信息、饮食生活、身体测量等资料.结果:青、中、老年组男性平均UA水平均高于相同年龄段女性平均UA水平(P回族>汉族(P回族>汉族(P回族>汉族(P0.05),均高于汉族女性(P回族>汉族(P<0.05).老年组女性HUA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对肉类(牛、羊肉及内脏)、油炸食物、肉汤(牛、羊肉)饮食、血压、民族、体质指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肉类(牛、羊肉及内脏)(OR=1.872,95%CI:1.031~2.820)、油炸食物(OR=1.079,95%CI:1.089~1.774)、肉汤(牛、羊肉)(OR=2.076,95%CI:1.532~2.921)、民族(OR=1.440,95%CI:1.232~1.774)、体质指数(OR=2.428,95%CI:1.991~3.029)、血压(OR=1.400,95%CI:1.106~1.697).结论:兰州市汉族、回族、东乡族体检人群中血尿酸水平在民族、性别和年龄中存在差异;肉类、油炸食物、肉汤、血压、民族、体质指数与高血尿酸水平具有相关性.
-
-
杨赣莉
-
-
摘要:
目的:探讨经体外震波碎石对男性肾结石疾病治疗后对其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治疗的88例男性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将患者治疗前后的尿酸水平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X射线检查,其中70例患者体内小于2.5cm以下的结石全部粉碎,14例患6个月内结石陆续排出,4例患者因为结石较大且多次粉碎后,仍有部分残存结石.治疗前,患者的尿酸水平为(629.41±49.59)μmol/L,治疗后患者的尿酸水平为(279.39±30.27)μmol/L,治疗后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且差异较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针对男性肾结石患者的治疗中,使用体外震波碎石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尿酸水平,具有更高的实用性,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
赵佩珍
-
-
摘要:
目的分析非布司他、别嘌呤醇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选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共60例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并用均等双盲划分法将其中30例纳入对照组(予以别嘌呤醇),剩余30例纳入观察组(予以非布司他),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尿酸水平、尿酸达标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尿酸达标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尿酸水平比治疗前均有一定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出现比对照组更少(P<0.05)。结论与别嘌呤醇相比,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更少,有着更高安全性,值得采用。
-
-
邢志强;
李玲;
曹民佑;
杜宝国;
蒋廷云
-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治疗前后杨氏躁狂评分(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与尿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尿酸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发病及康复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选取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住院的5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的情感稳定剂(碳酸锂缓释片或丙戊酸钠缓释片)单用或联合第二代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根据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实验观察周期为8 w.患者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时可以使用抗胆碱能药,睡眠障碍可适当合并使用小剂量苯二氮萆类药.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给予本院饭堂的普通饮食,入院第二天早晨7:30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检测尿酸水平,入院前两天由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对研究对象进行YMRS,并做好记录.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YMRS分数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尿酸值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治疗前YMRS分数与治疗前尿酸值无显著相关(P>0.05).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治疗后YMRS分数与治疗后尿酸值无显著相关(P>0.05).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YMRS分数与尿酸值减分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尿酸值治疗后会降低,但是,它与YMRS分数相关性不大.
-
-
汤文芳;
汤文英;
陈俏丽
-
-
摘要:
目的:观察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内分泌科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消除程度、尿酸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及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分泌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开展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及尿酸水平,有利于疾病康复,能够极大程度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
陈依依;
吴森翔;
张旭
-
-
摘要:
目的:探究美多巴与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和对生活质量及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4月到某院将治疗帕金病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病例样本为7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各37例.单一组患者予以美多巴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单一组的给药基础上添加普拉克索进行药物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尿酸水平变化,再使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中的社会关系、心理状况、生理状况、独立性、环境评分均优于单一组患者,其差距具统计学意义(P78.38%),其差距具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尿酸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在治疗后单一组尿酸水平为(286.64±35.58)μmo1/L,联合组患者尿酸水平为(342.47±29.82)μmo1/L,组间差距较为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多巴与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可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
-
李沂玮;
施鹏飞;
谢亚萍;
陈灿;
钱申贤
- 《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第三次学术年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尿酸(uric acid,UA)水平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167例初治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通过ROC曲线得到UA cutoff值,根据cutoff值将患者分为<6.4mg dl-1组及≥6.4mg dl-1组,应用Kaplan-Meier、Log-rank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相关预后因素分析,并通过Harrell's一致性检验(c-index),评价加入UA后对IPI预测精准度的影响. 结果:167例患者中男96例,女71例,中位年龄75(7-86)岁.UA<6.4mg dl-1及≥6.4mg dl-1患者分别为114例和53例,其2年OS时间分别为62.3%及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尿酸水平升高与性别、年龄分布及LDH、肌酐水平,出现B症状,多处结外累及,NCCN-IPI评分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UA升高是影响DLBC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4.007;95%CI1.884-8.523,P<0.001).将UA加入IPI评分系统中可提高IPI评分的预测效能. 结论:尿酸水平升高为DLBCL的不良预后因素,加入UA后可提高IPI评分系统的预测效能。
-
-
陈刚
- 《第六次“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暨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为探讨茶多酚对氧嗪酸钾诱导的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及机制,以制备氧嗪酸钾诱导的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连续给予灌胃150、300、600mg/kg茶多酚7d,磷钨酸法检测小鼠血清尿酸含量,化学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及肝脏中的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在茶多酚灌胃300、600mg/kg剂量下与模型组相比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血清中尿酸的含量减少22%及29%(均p<0.01),与此同时,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显著降低14%(p<0.05)及21%(p<0.01),且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也显著降低16%(p<0.05)及21%(p<0.01).因此茶多酚可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尿酸水平,且其作用机制与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密切相关.
-
-
杨峰;
郭民旺;
汪小荣;
周汝娟
- 《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尿酸水平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48例,患者进行早期尿酸测定,根据血肿量大小、是否破入脑室、意识程度进行分组,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评分).结果:出血量越大.尿酸水平增高越明显;破人脑室较未破人脑室的尿酸增高明显;意识障碍越重,尿酸增高越明显,NHISS评分越高.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尿酸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指标之一.
-
-
张建维;
周玉杰;
杨清;
杨士伟;
聂斌;
赵迎新;
刘宇扬;
史冬梅
- 《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了解术前血尿酸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冠脉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采用为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共约385例,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及正常尿酸组,观察两组临床情况及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结果:385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共81例,发病率为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组是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增加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后冠脉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是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
-
-
-
罗智敏;
赵华云;
陈伟强
- 《第十届南方中医心血管病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尿酸(SUA)水平和房颤(AF)发生率的相关性.rn 方法:随机抽取院门诊就诊的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为期6年的随访,这些患者在研究开始时(基线时)并无房颤.每年对患者进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并由心内科医师对患者是否发生AF进行诊断.rn 结果:在超过6年的研究中,有42例患者发生AF(累计发生率10.5%).SUA水平升高与AF发生明显相关(风险比(OR)2.43,95%CI,1.8-3.4,SUA水平每增加1-SD,P<0.0001).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心电图特征(左心室肥大和PR间期)、使用利尿剂和别嘌呤醇等因素后,SUA和AF生率之间的相关性并未减弱(OR=2.44,95%CI,1.6-3.9,P<0.0001).进一步校正房颤风险评分的变量后,两者的相关性并未减弱.将SUA作为分类变量建立模型(用SUA中值或高尿酸血症)和将患有冠心病或心力衰竭患者排除在分析外时,结果仍保持不变.rn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SUA水平升高与房颤发生率的增加明显相关,即使在调整多个房颤的危险因素之后,这种联系仍然存在.
-
-
彭冬迪;
曹瑞林;
曾春燕;
范琪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中青年男性高血压患者(EH)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尿酸(UA)水平,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1、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分:正常血压对照组,男,55例(血压≤139/89 mmHg),年龄平均 43.5±9.7(28-59)岁;高血压组,男,56 例(血压≥140/90 mmHg),年龄平均45.2±10.0(27-58)岁.2、早上空腹采血,测血压,腹部B 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全自动生化仪测定Hcy、UA.结果:1、高血压组较正常血压组:Hcy,UA分别为Hcy 13.6±5.8μmol/L,11.1±3.3μmol/L;UA 359.5±83.6μmol/L,320.6±66.6μmol/L,均P<0.01。2、相关分析:高血压组Hcy与UA无明显相关(x=-0.0889,而正常血压组Hcy与UA显著负相关(x=-0.3716 P<0.01)。高血压组:收缩压CSBP)与Hcy弱相关(r=0.1336,舒张压(DBP)与 Hcy无明显相关(r=0.0914), DBP与UA弱相关(r=0.1875)。结论:中青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Hcy及UA明显升高,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关;改善不良生活方式,膳食中富含叶酸低嘿吟饮可作为高血压的防治方法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