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清胆红素

血清胆红素

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2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7638篇;相关期刊450种,包括母婴世界、医药前沿、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09年第五届海河之滨心脏病学会议、第十六届全国卫生检验新技术学术研讨会等;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文献由247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士敬、刘昌桃、张惠英等。

血清胆红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2 占比:14.44%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7638 占比:85.36%

总计:8948篇

血清胆红素—发文趋势图

血清胆红素

-研究学者

  • 刘士敬
  • 刘昌桃
  • 张惠英
  • 张玲
  • 朱晓霞
  • 李娜
  • 王芳
  • 佟凤芝
  • 刘忠
  • 刘玉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胡卫文; 黄雄高; 符树宇; 刘亮; 陈又珍
    • 摘要: 目的探讨黄斑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术后黄斑下积液(SMF)发生的影响因素及SMF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黄斑脱离型RRD患者80例(80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眼底病主任医师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根据患者术后1个月OCT检查是否发生SMF,将80例患者分为无SMF组(59眼)和SMF组(21眼)。收集两组患者裂孔定位、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血清总胆红素含量、NLR和BCVA的组内和组间差异,寻找SMF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无SMF组患者下方视网膜裂孔引起的RRD发生率低于SM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均达到视网膜解剖复位,观察期(3个月)内未发生硅油填充下视网膜再脱离。术后1个月有6眼SMF自行吸收,剩余21眼仍存在SMF并且持续至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有6眼SMF较术后1个月加重。术后3个月,无SMF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含量高于术前,SMF组患者低于术前,无SMF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含量高于同时期SM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无SMF组和SMF组患者NLR均低于术前,无SMF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NLR均高于同时期SM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MF组患者术后3个月BCVA较同时间点无SMF组差,各组内患者术后3个月BCVA均好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下方视网膜裂孔是术后SMF发生的危险因素(OR=4.510,P=0.044);术后3个月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和NLR是术后SMF发生的保护因素(OR=0.706,P=0.010;OR=0.304,P=0.040)。结论下方视网膜裂孔、术后3个月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和NLR是术后SMF发生的影响因素,SMF与氧化应激和炎症有关,SMF对视力的早期恢复是不利的。
    • 赵楠; 焦洋; 杜琨
    • 摘要: 目的分析强光疗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临床效果。方法102例NHB患儿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强光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TBIL、IBIL、D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光疗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可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杨丽; 廖伟琼
    • 摘要: 目的研究抚触护理在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儿科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两组新生儿均予以蓝光治疗,对照组新生儿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新生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在经过不同干预后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新生儿干预前后每日吃奶量、血清总红素水平以及睡眠时间。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新生儿每日吃奶量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护理在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理想,能促使患儿黄疸快速消退,增加患儿日常摄入奶量与每日睡眠时间,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有推广价值。
    • 付琳; 王敏; 李瑾
    •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比值、胱抑素C(CysC)、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冠心病病人208例为观察组,按照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另选本院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非冠心病病人123例为对照组。分析病人基础资料、生化指标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ApoB/ApoA1比值、CysC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病人ApoB/ApoA1比值、CysC水平逐渐升高(P<0.05);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病人TBIL、DBIL、IBIL水平也逐渐降低(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oB/ApoA1比值、Cys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267,P<0.05;r=0.374,P<0.05),TBIL、DBIL、IBIL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340,P<0.05;r=-0.223,P<0.05;r=-0.337,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oB/ApoA1比值[OR=1.441,95%CI(1.192,1.743),P<0.001]和CysC[OR=1.531,95%CI(1.305,1.795),P<0.001]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DBIL[OR=0.706,95%CI(0.516,0.966),P=0.029]和IBIL[OR=0.885,95%CI(0.814,0.962),P=0.004]为冠心病发生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poA1、ApoB、ApoB/ApoA1比值、CysC、DBIL、IBIL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4,0.604,0.700,0.734,0.732和0.721。结论ApoB/ApoA1比值、CysC、血清胆红素可为判断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提供依据,对病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 张洪淞; 刘擎
    • 摘要: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05~2021-05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进行分组,分为不稳定斑块组(n=40)、稳定斑块组(n=40),均接受生化检验(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血清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等),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稳定斑块组TNF-α、IL-1β、IL-17、MMP-9以及hs-CRP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不稳定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血尿酸及Hcy水平低于不稳定斑块、TBIL及DBil高于不稳定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不稳定斑块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概率更高,同时,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TNF-α、IL-1β、IL-17、MMP-9以及hs-CRP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尿酸、Hcy以及TBIL和DBil等多项生化指标水平差异较大,早期进行上述指标检验,可尽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在未发生急性脑梗死时进行积极干预,以期降低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或延缓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进展。
    • 邵冬会
    • 摘要: 目的: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邳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1月治疗的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加强营养、病因治疗、保温等措施,口服茵栀黄溶液3 mL/次,3次/d,连续服用7 d。对照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蓝光照射时间持续18 h,暂停6 h,连续照射3 d。试验组则采取多次蓝光照射,2次/d,8 h/次,间隔4 h进行第2次照射,连续照射3 d。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2 d和3 d后试验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血清转铁蛋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血清转铁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S100β蛋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均明显下降,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张伟鹤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有无微血管病变将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150例和微血管病变组350例,其中108例糖尿病肾病,1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较上述各组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T2DM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微血管病变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单纯T2DM组(9.43±2.74 vs 14.22±3.16μmol/L,P<0.05);在DN患者中,非临床期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临床期患者(11.87±2.97 vs 6.70±1.74μmol/L P<0.05)。在DR患者中,NPDR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PDR组(11.63±3.01 vs 7.34±1.66μmol/L,P<0.05);在DPN患者中,轻度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12.54±3.11 vs 8.11±2.24 vs 7.89±2.01μmol/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OR=0.408,95%CI 0.312~0.763,P=0.011)是T2DM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T2DM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可能参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 周青敏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TBil)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共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胃蛋白酶原(PG)表达,PGⅠ/PGⅡ≤3且PGⅠ≤76 ng/ml作为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轻度组,18例);PGⅠ/PGⅡ≤3且PGⅠ≤50 ng/ml作为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度组,25例);PGⅠ/PGⅡ≤2且PGⅠ≤30 ng/ml判定为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重度组,17例)。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四组患者PGⅠ、PGⅠ/PGⅡ以及TBil表达水平,并分析TBil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在对所有患者采取相同方式进行治疗后,将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48),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的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12),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分析血清胆红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四组患者PGⅠ、PGⅠ/PGⅡ以及TBil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且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胃黏膜萎缩严重程度、慢性炎症严重程度、PGⅠ、PGⅠ/PGⅡ和TBil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指标进行赋值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胃黏膜萎缩与TBil水平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后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与PGⅠ、PGⅠ/PGⅡ指标均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病情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但只有胃黏膜萎缩与TBil水平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后独立预测因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朱双华
    • 摘要: 目的探讨间歇蓝光照射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经本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予以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TBIL、DBIL、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31%(63/69),对照组的78.87%(56/71),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10.14%(7/69)对照组25.35%(18/71),差异显著(P<0.05)。结论间歇蓝光照射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
    • 安琼; 王江文; 田春尧; 卫阳飞; 王贞香
    • 摘要: 【目的】建立乙醇-硫酸铵的双水相体系,萃取苹果中的多酚;探讨苹果多酚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方法】以萃取率和分配系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硫酸铵用量,乙醇浓度,温度对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分配行为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进一步优化获得最佳萃取条件.选取15例高胆红素患者的血清,将在最佳萃取条件下萃取的苹果多酚以1:1比例与血清混合,体外37°C孵化,在不同时间测定血清中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的浓度,分析苹果多酚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结果】乙醇硫酸铵的双水相体系为:硫酸铵3.1g,70%乙醇,温度为40°C,萃取率达可到98.89%,苹果多酚对未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浓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994~0.996,0.610~0.993,P均小于0.05)随着苹果多酚浓度的增加,降低趋势变化较快.【结论】构建的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可以较好的萃取苹果多酚,方法绿色,易操作;苹果多酚可降低血清中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的浓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