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脂蛋白(a)

脂蛋白(a)

脂蛋白(a)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339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13150篇;相关期刊603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检验医学、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脂蛋白(a)的相关文献由7261位作者贡献,包括汪俊军、吴婧、孙遥等。

脂蛋白(a)—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5 占比:1.84%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3150 占比:98.14%

总计:115289篇

脂蛋白(a)—发文趋势图

脂蛋白(a)

-研究学者

  • 汪俊军
  • 吴婧
  • 孙遥
  • 张积仁
  • 董欣敏
  • 蔡睿
  • 赵乙木
  • 阳帆
  • 伊藤康树
  • 庄一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月; 陈沛; 江澜; 耿花蕾; 王雅惠; 陆梦馨; 邹忆怀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患者分为痰热腑实证组(71例)和非痰热腑实证组(89例),对患者进行中风病类诊断评分、证候要素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检测血清HCY、LP(a)、TG、IL-6水平。对比两组患者临床量表评分、理化指标的差异并分析评分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痰热腑实证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NIHSS评分、证候要素内火、痰湿以及血瘀评分、血LP(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痰热腑实证组(P<0.05);在所有患者中,LP(a)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内火评分呈正相关(P<0.05),IL-6水平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内风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患者以火、痰、瘀等实邪壅盛为特点,病情更重,LP(a)可能为其危险因素之一;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LP(a)、IL-6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分别与证候要素内火、内风密切相关。
    • 崔玉梅; 董蕾
    • 摘要: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仍有部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进而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寻找可以预测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指标至关重要。目的 分析血清白介素17(IL-17)、脂蛋白(a)[Lp(a)]水平与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市第六医院行PCI的256例STEMI患者,根据患者PCI后1年内是否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将其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查阅患者病历资料,收集其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清IL-17、Lp(a)水平及二者联合对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采用R 4.1.0统计分析软件中“rmda”软件包绘制决策曲线,以分析血清IL-17、Lp(a)水平及二者联合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56例STEMI患者PCI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9.5%(50/256)。血栓组患者血浆脑钠肽、血清IL-17、血清Lp(a)水平高于无血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脑钠肽[OR=1.038,95%CI(1.002,1.075)]、血清IL-17[OR=1.297,95%CI(1.164,1.445)]、血清Lp(a)[OR=1.036,95%CI(1.020,1.052)]水平是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7、Lp(a)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AUC分别为0.745[95%CI(0.667,0.822)]、0.748[95%CI(0.677,0.819)]、0.777[95%CI(0.711,0.842)]。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0.01~0.41的阈值概率区间,血清IL-17、Lp(a)水平联合评估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净收益率优于单一血清IL-17、Lp(a)水平。结论 血清IL-17、Lp(a)水平升高会增加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风险,血清IL-17、Lp(a)水平及二者联合对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在0.01~0.41的阈值概率区间,血清IL-17、Lp(a)水平联合在临床决策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邓璐瑶; 李侠; 曲淼
    • 摘要: 目的探讨血脂、血尿酸水平与青年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及特点。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的青年患者150例为观察组,随机纳入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50例为对照组。分析血脂、血尿酸与青年急性脑梗死相关性,探讨其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的特点。结果150例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指标中,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脂蛋白a、尿酸均高于对照组,载脂蛋白AⅠ、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各中医证型中,风痰阻络证所占比例最高,为44.67%。痰热腑实证患者的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蛋白a、尿酸与青年发生急性脑梗死具有关联性,痰热腑实证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证型。
    • 蔡少娜; 陈晓晴; 戴增欢; 胡彦; 洪鹭蓉; 黄文莉
    • 摘要: 目的:评估脂蛋白a[Lp(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PCI后疗效关系。方法: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1192例被分为低Lp(a)组(<30mg/dl,516例)和高Lp(a)组(≥30mg/dl,676例)。分析Lp(a)水平与患者临床资料、冠脉病变特征等的关系。结果:与低Lp(a)组相比,高Lp(a)组冠脉病变血管支数[(1.43±0.48)支比(1.61±0.62)支]、病变长度[(25.38±0.52)mm比(27.62±6.77)mm]、SYNTAX评分[(17.71±4.59)分比(21.23±5.62)分],置入支架数[(1.81±0.62)个比(1.91±0.65)个]均显著增加,左前降支病变(50.39%比67.60%)、PCI前TIMI血流0级(34.80%比41.22%)、PCI后TIMI血流2级(4.11%比9.63%)、冠脉C型病变(24.42%比33.73%)比例,以及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使用率(7.17%比12.28%),住院期间临床事件总发生率显著升高(15.89%比22.19%),P<0.05或<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Lp(a)水平与狭窄血管数(OR=1.34)、C型冠脉病变(OR=1.24)、PCI前TIMI血流0~1级(OR=1.22)、PCI后TIMI血流2级(OR=1.191)、住院期间心力衰竭(OR=1.40)和综合临床事件(OR=1.43)显著相关(P<0.05或<0.01)。结论:接受PCI治疗的高Lp(a)水平ACS患者冠脉病变较严重,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和综合临床事件的风险较高。
    • 王勇; 曾海涛; 刘国兵
    • 摘要: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水平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血小板反应性及血管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该院就诊并行PCI的老年CHD患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实验室检查资料。于术后第7天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血小板反应指数(PRI)。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统计随访期间患者血管再狭窄发生情况,据此将患者分为狭窄组和未狭窄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再狭窄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脂蛋白A(LpA)与PR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狭窄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高于未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患者术前狭窄程度高于未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A及PRI均明显高于未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MI(OR=1.608)、术前狭窄程度(OR=1.174)、LDL-C(OR=3.418)、LpA(OR=14.072)为影响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pA与PRI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LpA与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血小板反应性及血管再狭窄风险具有显著相关性。
    • 古挹端; 叶华英
    •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惠州华康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对其均行血清Hcy、脂蛋白a(Lpa)检测,统计患者血清Hcy、Lpa水平,观察单一Lpa水平检测与血清Hcy联合Lpa水平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分析血清Hcy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患者血清Hcy水平为(23.62±9.04)μmol·L^(-1)、Lpa水平为(270.39±18.63)mg·L^(-1);血清Hcy联合Lpa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7.44%(76/78)、75.00%(3/4)和96.34%(79/82),单一Lp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7.18%(68/78)、50.00%(2/4)和89.74%(70/82),血清Hcy联合Lpa检测各项均高于单一Lpa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时,可通过检测其血清Hcy水平进行诊断,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情况,以便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姜锋芒; 周黎魏
    • 摘要: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脂蛋白a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行静脉溶栓的147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后是否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恶化组31例、未恶化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实验室指标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效能。结果 恶化组患者年龄、大血管闭塞比例、心源性脑梗死比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以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恶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心源性脑梗死(OR=3.834)、大血管闭塞(OR=14.978)、白细胞计数(OR=3.984)、中性粒细胞计数(OR=17.570)、脂蛋白a(OR=4.086)是影响AIS患者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脂蛋白a预测AIS患者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AUC及95%CI分别为0.697(0.616~0.770)、0.759(0.682~0.826)、0.712(0.631~0.783)。结论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脂蛋白a与AIS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关。
    • 黄烈; 刁明锐; 吕志民; 王炎林; 邓诗武; 刘磊; 陈宏; 杨春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LP)(a)及B型脑钠肽(BNP)在冠状动脉硬化狭窄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7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予以CT血管造影及血清Hcy、BNP、LP(a)水平检查,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疾病类型、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及CT血管造影冠脉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Hcy、BNP、LP(a)水平及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重建指数(RI)较对照组更高,血管体积低于对照组(P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隐匿型冠心病患者(P75%)的敏感度、特异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82、0.878。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Hcy、LP(a)、BNP水平逐渐升高,与CT血管造影参数联合可较好地诊断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程度。
    • 邢红梅; 张广波; 徐丽华; 于凯; 冀瑞俊
    • 摘要: 目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出院3年血管源性死亡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老年AIS患者3361例,出院3年血管源性死亡213例(死亡组),非血管源性死亡3148例(非死亡组)。通过患者病史、人口学信息、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等资料分析其3年内血管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年龄、脑卒中、心房颤动、冠心病、颈动脉狭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尿素、肌酐、胱抑素C、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非死亡组,吸烟、体质量指数、TG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非死亡组(P<0.05,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401,95%CI:1.362~1.401,P=0.001)、跌倒评分(OR=1.285,95%CI:1.175~1.402,P=0.001)、颈动脉狭窄(OR=1.435,95%CI:1.048~1.926,P=0.025)、入院时NIHSS评分(OR=1.064,95%CI:1.048~1.105,P=0.001)、白细胞计数(OR=1.079,95%CI:1.022~1.112,P=0.005)是血管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患者死亡风险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IS患者准确全面掌握入院后相关信息,对于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朱旭; 程歆琦; 钟远红
    • 摘要: 目的用2种市售脂蛋白(a)[Lp(a)]颗粒浓度试剂检测北京地区表观健康人群血清Lp(a)水平,建立北京地区Lp(a)颗粒浓度检测方法的参考区间。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415例体检健康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5例,女200例,按年龄段16~44岁、45~59岁、60~74岁、75岁及以上分为4组。分别用迈瑞BS-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罗氏Cobas 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的2种市售Lp(a)颗粒浓度试剂组成的检测系统A和B检测415份血清Lp(a)水平,分别对2种系统进行精密度评价,用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进行方法学比对。根据Lp(a)检测数据类型选择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性别、年龄因素对血清Lp(a)水平的相关性,以及Lp(a)数据百分位分布。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C28-A3的要求,分别建立A、B检测系统的血清Lp(a)参考区间。结果A、B两种检测系统的精密度以CV表示,分别为1.3%~1.9%、0.9%~2.0%,回归方程的截距、斜率、医学决定系数(R ^(2))、相关系数(r)分别为-0.013、0.973、0.936、0.967,相关性良好。偏倚图显示2种检测系统的平均偏倚为2.4%,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为-2.69%。A、B系统血清Lp(a)检测数据均呈非正态分布,分别为16.73(8.64,46.52)nmol/L、16.90(8.80,47.40)nmol/L。男性和女性血清Lp(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t=-2.121,P=0.034;B:t=-2.436,P=0.015),男性和女性各自4个年龄段内的血清Lp(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F=2.604,P=0.052;B:F=2.456,P=0.063)。以<第80百分位数计算参考区间,检测系统A的Lp(a)颗粒浓度参考区间为:男(<50 nmol/L)、女(<70 nmol/L)、总(<62 nmol/L);检测系统B的Lp(a)颗粒浓度参考区间为:男(<51 nmol/L)、女(<63 nmol/L)、总(<60 nmol/L)。结论初步建立了2种市售Lp(a)颗粒浓度检测试剂的参考区间,血清Lp(a)颗粒浓度水平在男性与女性不同性别组间与厂家说明书提供的参考区间存在差异,应按照不同性别分别建立血清Lp(a)颗粒浓度检测方法的参考区间,作为临床医生对血清Lp(a)实验室水平判断的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