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介素-17

白介素-17

白介素-17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77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7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720篇;相关期刊308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法老年医学高峰论坛2016暨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机构联盟大会、2014年全国睡眠呼吸学术年会、第五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等;白介素-17的相关文献由262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颖、邓静敏、黄颖等。

白介素-17—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7 占比:50.13%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1.54%

专利文献>

论文:720 占比:48.32%

总计:1490篇

白介素-17—发文趋势图

白介素-17

-研究学者

  • 刘颖
  • 邓静敏
  • 黄颖
  • 龚臣
  • 刘云
  • 刘畅
  • 吕志昌
  • 张晨
  • 张海森
  • 张薇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崔玉梅; 董蕾
    • 摘要: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仍有部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进而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寻找可以预测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指标至关重要。目的 分析血清白介素17(IL-17)、脂蛋白(a)[Lp(a)]水平与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市第六医院行PCI的256例STEMI患者,根据患者PCI后1年内是否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将其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查阅患者病历资料,收集其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清IL-17、Lp(a)水平及二者联合对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采用R 4.1.0统计分析软件中“rmda”软件包绘制决策曲线,以分析血清IL-17、Lp(a)水平及二者联合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56例STEMI患者PCI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9.5%(50/256)。血栓组患者血浆脑钠肽、血清IL-17、血清Lp(a)水平高于无血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脑钠肽[OR=1.038,95%CI(1.002,1.075)]、血清IL-17[OR=1.297,95%CI(1.164,1.445)]、血清Lp(a)[OR=1.036,95%CI(1.020,1.052)]水平是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7、Lp(a)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AUC分别为0.745[95%CI(0.667,0.822)]、0.748[95%CI(0.677,0.819)]、0.777[95%CI(0.711,0.842)]。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0.01~0.41的阈值概率区间,血清IL-17、Lp(a)水平联合评估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净收益率优于单一血清IL-17、Lp(a)水平。结论 血清IL-17、Lp(a)水平升高会增加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风险,血清IL-17、Lp(a)水平及二者联合对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在0.01~0.41的阈值概率区间,血清IL-17、Lp(a)水平联合在临床决策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刘子玲; 黎少琴; 罗芳
    • 摘要: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某院进行产检的有1次自然流产史的1200例孕早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入院后均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统计URSA发生率,并收集所有孕妇的基线资料,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URS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200例有1次自然流产史的孕妇中有23例出现URSA,占比1.92%(23/1200)。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有人工流产史、孕期NK细胞值高、孕期红细胞叶酸水平低、孕期白介素-17(IL-17)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是引起URSA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高龄孕妇、有人工流产史、孕期NK细胞值高、孕期红细胞叶酸水平低、孕期IL-17及Hcy水平高是引发URSA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实施相应干预措施。
    • 盖楠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其基因-197A/G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朝阳市第四医院治疗的12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情况将患者分为脂肪肝组(n=37),肝硬化组(n=52)及肝癌组(n=31)。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利用ELISA法检测四组的血清IL-17水平,利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清总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检验IL-17的197A/G基因多态性。对比四组的血清IL-17水平、基因型差异;分析酒精性肝病与血清IL-17、197A/G基因型相关性。结果:四组血清IL-17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肝硬化组、脂肪肝组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肝癌组高于肝硬化组、脂肪肝组,肝硬化组高于脂肪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197A/G位点基因型分为三种,分别为AA、AG、GG。肝硬化组和肝癌组AA、AG基因型的分布比例均高于脂肪肝组和对照组,而肝硬化组和肝癌组GG基因型的分布比例均低于脂肪肝组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中均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脂肪肝组和对照组,而等位基因G频率均低于脂肪肝组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酒精性肝病与血清IL-17水平呈正相关(r_(s)=0.734,P<0.05),与197A/G位点基因型呈负相关(r_(s)=-0.682,P<0.05)。结论:IL-17水平和酒精性肝病进展呈一定的相关性,且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在IL-17197A/G位点位置是酒精性肝病发生恶化的易感基因,临床可根据该位点的基因型预防酒精性肝病进展。
    • 杜璐迪; 王超; 徐蕾; 郑晓冬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实验室指标白介素17(IL-17)、血清可溶性白介素受体(SIL-2R)及甲状腺球蛋白(TG)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患者59例(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63例(结核组),观察两组淋巴结分区、长短径比值、淋巴门、内部坏死、钙化、血流、阻力指数及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均行血清IL-17、SIL-2R及TG水平检测,比较两组上述检查结果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联合血清IL-17、SIL-2R、TG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效能。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显示转移组与结核组有无钙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转移组与结核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移组52例不均匀增强型患者中,薄环36例,厚环14例,无环2例;结核组54例不均匀增强型患者中,薄环8例,厚环42例,无环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59,P=0.000)。转移组血清IL-17、SIL-2R及TG水平均高于结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造影联合血清IL-17、SIL-2R、TG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曲线下面积为0.915,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94%,均高于其单独应用(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联合血清IL-17、SIL-2R、TG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岳敬卫; 王燕; 张敏
    • 摘要: 目的:分析维生素D(vitamin D,VD)联合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4例CVA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n=61)、孟鲁司特组(n=61)、VD组(n=61)与联合组(n=61),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治疗,另外三组患儿基础上分别给予孟鲁司特、VD及两者的联合治疗,持续12周。比较四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包括1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量(PEF)],以及血IL-17、CD_(4)^(+)CD_(25)^(+)Treg细胞水平。结果:联合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孟鲁司特组与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VC、PEF、血CD_(4)^(+)CD_(25)^(+)Treg细胞水平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血清IL-17水平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联合孟鲁司特能显著促进CVA患儿咳嗽症状的缓解,改善肺功能,临床疗效突出,可能与其纠正Th17/Treg失衡有关。
    • 王家麒; 郭田田; 惠鑫鸿; 赵方圆; 惠觅宙
    • 摘要: 为了探究35 kDa透明质酸片段(bioactive hyaluronic acid,B-HA)对犬的生物活性作用,选用比格犬作为试验对象,建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犬炎症模型。选用30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LPS+生理盐水组(样本数n=15)和LPS+B-HA组(n=15),分别检测LPS注射前及注射后3 h的犬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以及相关临床体征。结果表明:B-HA明显抑制了LPS诱导的犬血中性粒细胞激活后吸附血管壁而引起的血中性粒细胞数下降,提示B-HA抑制了LPS诱导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激活并透过血管壁向炎症区域移走和聚集;B-HA注射抑制了LPS诱导的血清炎症因子TNF-α和IL-17的升高。
    • 黄凯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甲状腺良性结节组58例、DTC组40例,健康志愿者50例(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MMP-9、IL-17水平,并分析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DTC组血清MMP-9、IL-1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甲状腺良性结节组,亚组分析中,不同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DTC患者均存在显著差异(各组P<0.01),且随病理分期增加,其指标呈上升趋势。经Pearson分析,血清MMP-9、IL-17水平均与DTC病理分期、淋巴转移呈正相关,各组P<0.01,MMP-9、IL-17联合检测诊断DTC的AUC为0.927 (95%CI:0.873~0.967),灵敏度与特异度85.03%、91.62%。结论 血清MMP-9、IL-17在DTC患者中高表达,且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联合检测MMP-9、IL-17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及进展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 毛红华; 张可尔; 张辉; 孙建群; 刘炎华; 胡娜; 张志敏
    • 摘要: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17(IL-17)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8月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0例作为DLBCL组,另外同期选取于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VEGF和IL-17水平,对比血清VEGF和IL-17水平在DLBCL患者不同分期、不同预后危险分层、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并分析VEGF、IL-17之间相关性。结果:DLBCL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Ⅳ期DLBCL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Ⅲ期、Ⅱ期、Ⅰ期(P<0.05),血清IL-17水平低于Ⅲ期、Ⅱ期、Ⅰ期(P<0.05)。高危DLBCL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高中危、低中危、低危(P<0.05),血清IL-17水平低于高中危、低中危、低危(P<0.05)。DLBCL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IL-17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VEGF、IL-17之间呈负相关(r=-0.343,P=0.007)。结论:DLBCL患者血清VEGF升高,IL-17水平降低,且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临床治疗、预后相关,可作为诊治DLBCL的敏感指标,为临床上判断DLBCL患者预后及新型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 郭雯; 郭建辉; 杜凯晴
    • 摘要: 目的:研究用308 nm准分子激光结合墨莲祛白汤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L-17、IL-2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白癜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75例/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结合墨莲祛白汤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L-17、IL-22的表达水平及皮损色素积分。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gA、IgG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IgM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7、IL-22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皮损色素积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308 nm准分子激光结合墨莲祛白汤治疗白癜风的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L-22、IL-17的表达水平。
    • 汤勇; 赵洋; 何兵
    • 摘要: 目的:探究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2)水平与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35例行无张力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11例)和预后不良组(24例)。比较两组血清IL-17、IL-8、hs-CRP及TIMP-2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IL-17、IL-8、hs-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TIMP-2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17、IL-8、hs-CRP、TIMP-2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预后不良预测价值的AUC分别为0.967(0.924~1.000)、0.792(0.690~0.895)、0.827(0.739~0.915)、0.960(0.925~0.996),且Z检验AUC差异显示,IL-17的AUC显著较IL-8、hs-CRP高(Z=3.099、2.795,P<0.05),TIMP-2的AUC显著较IL-8、hs-CRP高(Z=3.053、2.744,P<0.05),根据最佳临界值,IL-17(42.41ng/L)、IL-8(25.43ng/L)、hs-CRP(40.14mg/L)、TIMP-2(70.72μg/L)的敏感度分别为95.8%、91.7%、95.8%、91.9%,特异度为90.1%、54.1%、64.9%、91.7%。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血清IL-17、IL-8、hs-CRP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TIMP-2水平与预后不良呈负相关,且均对预后不良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IL-17、TIMP-2预测价值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