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介素-23

白介素-23

白介素-23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88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国际呼吸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第七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 、第二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等;白介素-23的相关文献由50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熠晗、曾云、武坤等。

白介素-23—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2 占比:12.5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988 占比:87.20%

总计:1133篇

白介素-23—发文趋势图

白介素-23

-研究学者

  • 刘熠晗
  • 曾云
  • 武坤
  • 蔡泽民
  • 黄颖
  • 黎承平
  • 于秀杰
  • 刘丹莉
  • 刘凡
  • 刘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孟良; 吴兴龙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白介素-23(IL-23)对支气管哮喘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组77例和重度组73例。检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α1-AT、IL-23等指标,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重度组PaCO_(2)、血清α1-AT、IL-23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aO_(2)明显低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_(2)、α1-AT、IL-23是影响支气管哮喘病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α1-AT、IL-23联合检测评估支气管哮喘病情的AUC为0.919,高于2个指标单独检测(Z=3.462、3.743,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α1-AT、IL-23浓度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加剧明显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支气管哮喘病情监测的指标。
    • 卢艳辉; 刘振奎; 王雅莉; 高娇娇; 曹燕玲; 孙喜斌; 王艳飞; 郭卫平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介素(IL)-17、IL-23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内科收治的新生儿HIE患儿87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改良的Sarnat标准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并将患儿分为轻-中度组(n=52)和重度组(n=35);另选择同期本院正常足月新生儿8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新生儿入组1 d内血清IGF-1、IL-17、IL-23水平;新生儿HIE患儿血清IGF-1、IL-17、IL-23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清IGF-1、IL-17、IL-23水平及三者联合对新生儿HIE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轻-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IGF-1水平低于轻-中度组,血清IL-17、IL-23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HIE患儿血清IGF-1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_(s)=-0.572,P<0.001),血清IL-17、IL-23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_(s)值分别为0.511、0.558,P值均<0.05)。87例患儿中,预后不良23例。预后良好患儿血清IGF-1水平高于预后不良患儿,血清IL-17、IL-23水平低于预后不良患儿(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三者联合预测HIE患儿预后的AUC为0.895,分别大于血清IGF-1(AUC=0.785)、IL-17(AUC=0.655)、IL-23(AUC=0.710)水平单独预测HIE患儿预后的AUC(P<0.05)。结论血清IGF-1水平新生儿HIE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血清IL-17、IL-23水平与新生儿HIE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三者联合对新生儿HIE患儿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张波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及血清白介素-17(IL-17)、IL-23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HSP患儿作为HSP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6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血清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特异性IgM,根据检测结果进一步将HSP组分为甲型流感病毒组、乙型流感病毒组、呼吸道合胞病毒组、腺病毒组和副流感病毒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17、IL-23水平。结果HSP组合并1种或1种以上病毒IgM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HSP组中乙型流感病毒IgM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患儿血清中存在多种呼吸道感染病毒抗体阳性,其中乙型流感病毒抗体检出率、血清IL-17和IL-2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提示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可能与HSP的发病有关。
    • 时磊; 张琦; 于群; 朴正爱
    • 摘要: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后复发与血清白介素-23(IL-23)、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ALA-PDT治疗,并在治疗前检测血清IL-23、IFN-γ水平,治疗后随访3个月,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血清IL-23和IFN-γ水平,分析血清IL-23、IFN-γ水平与尖锐湿疣患者ALA-PDT治疗后复发的关系。结果ALA-PDT治疗后3个月,156例尖锐湿疣患者中复发16例,复发率为10.26%;复发组高危或混合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态高于未复发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血清IL-23、IFN-γ水平均低于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P<0.05),血清IgA、IgG、IL-23、IFN-γ水平高为保护因子(OR<1,P<0.05)。结论血清IL-23、IFN-γ水平与尖锐湿疣患者ALA-PDT治疗后复发有关,治疗前检测上述指标可预测患者的复发风险。
    • 孙成东; 赵佩东; 周怡; 李吉光
    • 摘要: 目的探讨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7(IL-17)、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1年3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收治的107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组,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者(n=32)、严重脓毒症者(n=55)、脓毒症休克者(n=20),另选取同时间段医院体检的7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IL-23、IL-17、PCT水平,根据患者入院28 d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患者和存活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23、IL-17、PCT水平及三者联合对脓毒症患者28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IL-23、IL-17、PCT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脓毒症休克者血清IL-23、IL-17、PCT水平比脓毒症者、严重脓毒症者高(P<0.05),严重脓毒症者血清IL-23、IL-17、PCT水平比脓毒症者高(P<0.05);入院28 d内,107例脓毒症患者中死亡32例,死亡率为29.91%(32/107),存活75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23、IL-17、PCT水平和入院时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均为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L-23、IL-17、PCT水平及三者联合对脓毒症患者28 d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分别为0.809、0.767、0.822、0.915(P<0.05)。结论血清IL-23、IL-17、PCT水平能够反映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且在预测患者28 d内死亡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且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 夏琦
    • 摘要: 目的 探讨卡泊三醇软膏联合糠酸莫米松对湿疹患者皮损、瘙痒症状及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湿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靶皮损面积、皮损瘙痒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EASI)评分、皮肤生理功能指标、IL-17、IL-23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靶皮损面积均缩小,皮损瘙痒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靶皮损面积(17.70±3.28)cm2小于对照组的(28.74±4.44)cm2、皮损瘙痒评分(0.85±0.24)分低于对照组的(1.55±0.6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表皮剥脱、红斑、苔藓化及丘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皮肤油脂(SC)、角质层含水量(WCSC)较治疗前均升高,经表皮水分流失(TEWL)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SC、WCSC高于对照组,TEW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17、IL-2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IL-17(20.05±5.47)pg/ml、IL-23(26.60±5.50)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28.70±5.85)、(38.68±5.09)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泊三醇软膏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可更明显地缩小湿疹患者皮损面积,缓解机体炎症状态,改善皮肤瘙痒程度,进而改善患者皮肤生理功能.
    • 王敏; 吴春立; 魏芳晶; 于赛华; 阴淑莹; 李爱英; 任保军
    • 摘要: 目的:探讨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t)-白介素-23(IL-23)信号通路在病理性辅助性T细胞17(Th17)分化及盐敏感性高血压(SSHT)发病中的免疫机制,揭示RORγt-IL-23R信号通路通过调节Th17细胞的功能在高血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病例共90例,根据盐负荷试验,筛选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非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及正常血压人群健康志愿者.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Th17细胞占辅助性T细胞(CD4+T细胞)的比例.ELISA检测外周血中TH17分泌白介素-17A(IL-17A)比例.检测正常环境、不同浓度NaCl(10、20、40、80 mmol/L)下人初始CD4+T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及外周血中IL-17A比例,40 mmol/L NaCl下CD4+T细胞加入RORγt拮抗剂、IL-23R拮抗剂后测Th17细胞比例.结果:盐敏感性高血压组CD4+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组.不同浓度NaCl培养人初始CD4+T细胞,CD4+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均高于健康志愿者组,并且随着NaCl浓度增高,CD4+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逐渐增高.高浓度NaCl培养基下CD4+T细胞中分别加入RORγt拮抗剂、IL-23R拮抗剂,CD4+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均较40 mmol/L NaCl培养人初始CD4+T细胞组CD4+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降低.结论:TH17细胞引起的免疫反应参与了高血压的进程,促进SSHT的发生.RORγt-IL-23R信号通路可诱导病理性Th17细胞分化从而导致SSHT的发生.
    • 王波; 林建霞; 王鹏
    • 摘要: 目的 探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肠激素及IL-18、IL-23、T N 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58例,随机分别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血浆胃肠激素及血清IL-18、IL-23、T N F-α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浆MOT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浆VIP、SS水平均降低;试验组症状积分及血清IL-18、IL-23、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中,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可高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同时抑制炎症反应,且疗效确切.
    • 朱晓朴; 王旭
    • 摘要: 目的:探讨清胆通窍法对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拟行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术前7d及术后3d给予罗红霉素胶囊口服+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7d及术后3d给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主观及客观症状改善情况、疾病控制情况、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总免疫球蛋白E(TIgE)表达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鼻塞、鼻漏、嗅觉障碍及面部不适等视觉模拟量表(VAS)分类症状评分、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及鼻窦CT扫描(Lund-Mackay)评分、IL-17、IL-23、ECP及TIgE表达水平、鼻部症状、相关症状、情感结局及睡眠障碍等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33),病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进行清胆通窍有利于改善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情控制率,下调血清IL-17、IL-23、ECP、TIgE表达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孙苏; 毛雪梅; 周丽红
    • 摘要: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IL-2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EMT患者104例(EMT组),根据美国生育学会修订(R-AFS)分期标准分为Ⅰ期13例、Ⅱ期27例、Ⅲ期39例、Ⅳ期25例;健康体检育龄女性8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IL-17、IL-23、BDNF水平,线性回归分析R-AFS分期与IL-17、IL-23、BDNF相关性.结果:EMT组血清IL-17、IL-23、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R-AFS分期进展血清水平升高(P<0.05).R-AFS分期与IL-17、IL-23、BDNF呈正相关性(r=0.906、0.917、0.695,P<0.05),IL-17、IL-23、BDNF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7、IL-23、BDNF及其交互作用均为EMT患者R-AFS高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IL-17、IL-23、BDNF在EMT患者中呈高表达,且随R-AFS分期的升高而增加,3者可能相互作用影响着EMT的病情进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