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闭塞性动脉硬化

闭塞性动脉硬化

闭塞性动脉硬化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1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56930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国际中医中药杂志、河北中医、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中国铁道学会第三届全路放射学学术会议、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等;闭塞性动脉硬化的相关文献由54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艳、李承志、黄萍等。

闭塞性动脉硬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6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56930 占比:99.95%

总计:457139篇

闭塞性动脉硬化—发文趋势图

闭塞性动脉硬化

-研究学者

  • 张艳
  • 李承志
  • 黄萍
  • 侯玉芬
  • 刘哲
  • 尚德俊
  • 庄百溪
  • 方豫东
  • 杨沁彤
  • 杨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邓万冰; 李朋; 孙龙宇; 刘润禹; 张铖; 刘勇; 何延政; 孙晓磊
    • 摘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与术后患者死亡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自建库至2021年9月1日关于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ISR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以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351例股腘动脉ISR患者;其中试验组(n=183)均接受紫杉醇涂层药物球囊、对照组(n=168)均接受普通球囊干预;术后随访0.5~26.0个月,平均(18.5±7.6)个月。异质性分析显示文献间无明显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试验组总死亡率为4.92%(9/183),对照组为4.76%(8/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RR)为1.02[95%CI(0.41,2.52),P=0.96]。术后6个月内、6~12个月及12~24个月,试验组死亡率分别为2.90%(4/138)、2.33%(3/129)及2.70%(2/74),对照组分别为3.28%(4/122)、3.39%(4/118)及0(0/69),组间各时间段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分别为0.88[95%CI(0.27,2.94),P=0.84]、0.71[95%CI(0.16,3.06),P=0.64]及4.73[95%CI(0.24,95.09),P=0.31]。结论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ISR与术后患者死亡未见明显关联。
    • 金翻亮; 任补元; 贺彦龙
    • 摘要: 目的观察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动脉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股腘动脉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3,予以紫杉醇DCB治疗)和对照组(n=43,予以普通球囊治疗)。术前、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Rutherford分级、踝肱指数(ABI)、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MLD)、晚期管腔丢失(LLL)、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ABI高于对照组患者,MLD宽于对照组患者,LLL少于对照组患者,Rutherford分级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3.95%(6/4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4.88%(15/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腘动脉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行紫杉醇DCB疗法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李晓庆; 黄天一
    • 摘要: 目的观察活血通脉汤加减治疗血脉瘀阻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血脉瘀阻型ASO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予贝前列素钠片口服,治疗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活血通脉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血液流变学及足背动脉血液循环情况变化,并统计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87%(46/47),对照组总有效率83.67%(41/4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VEGF、ET-1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NO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VEGF、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足背动脉峰值流速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足背动脉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脉汤加减能促进血脉瘀阻型ASO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恢复,改善其血液流变学状态及足背动脉血液循环,缓解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时明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置管溶栓结合多种腔内介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下肢ASO病人的临床资料,直接行腔内介入的病人中选择48例为对照组,置管溶栓后行腔内介入治疗的病人中选择48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足部皮温、足趾血氧饱和度(SO2)、踝肱指数(ABI)、视觉模拟评分(VAS)]、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径、血流量、血流峰速)、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支架置入率、截肢率、并发症发生率)、临床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性。结果 术后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足部皮温[(16.25±2.17)°C比(27.67±3.27)°C,(15.81±2.41)°C比(26.84±3.56)°C]、足趾SO2[(25.31±5.64)%比(87.16±8.3)%,(24.71±5.97)%比(85.64±6.84)%]、ABI[(0.23±0.10)比(0.83±0.12),(0.25±0.09)比(0.85±0.11)]均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 置管溶栓结合多种腔内介入术与单独腔内介入治疗下肢ASO均可有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增加足背动脉血流量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且并发症少,但介入治疗前行置管溶栓可减少支架置入和截肢发生,且时间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张筱杉; 刘明; 张玉冬; 季博
    • 摘要: 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危险因素,构建及验证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心功能不全患者319例,依据下肢动脉彩超结果是否存在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分为ASO阳性组(161例)和ASO阴性组(158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入院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踝肱指数(AB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ASO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结果与ASO阴性组比较,ASO阳性组男性比例、高血压患病比例、吸烟率、NYHA心功能Ⅱ~Ⅲ级比例、HbA1c、TG、TC、LDL-C、HCY水平升高,ABI降低(P0.05),C-index为0.856(95%CI:0.815~0.896)。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BI与LVEF呈正相关(r_(s)=0.228,P<0.01),与NYHA心功能分级、NT-proBNP及hs-cTnT呈负相关(r_(s)分别为-0.296、-0.303及-0.268,P<0.01)。结论男性、高血压、吸烟以及较高水平的TG、TC、LDL-C、HCY,NYHA心功能Ⅱ~Ⅲ级是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ASO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有效评估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ASO的风险。
    • 郭坚东; 林印胜; 陈梅; 张艳; 李承志
    • 摘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比Viabahn覆膜支架与金属裸支架(BMS)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效果。方法检索筛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数据库关于以Viabahn覆膜支架(Viabahn组)及BMS(BMS组)治疗股腘ASO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 RevMan 5.3软件分析组间技术成功率、12个月一/二期通畅率、靶病变血管重建(TLR)率和/或截肢率。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含Viabahn组424例、BMS组469例共893例患者。Viabahn组12个月一期通畅率高于BMS组[比值比(OR)=1.90,95%CI(1.23,2.92),P=0.004],而其TLR率低于BMS组[OR=0.44,95%CI(0.26,0.76),P=0.003],组间技术成功率[风险差异(RD)=0,95%CI(-0.01,0.02),P=0.59]、12个月二期通畅率[OR=1.48,95%CI(0.96,2.29),P=0.07]及截肢率[RD=0,95%CI(-0.02,0.03),P=0.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iabahn覆膜支架及BMS用于治疗股腘动脉ASO可提高12个月一期通畅率、降低TLR率,二者12个月二期通畅率及截肢率相当。
    • 胡俊顶; 吴曹; 李祥祥; 王猛; 高文博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下肢股腘动脉闭塞性动脉硬化(ASO)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S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TA)组(n=32,行PTA治疗)和经皮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PTAS)组(n=48,行PTA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踝肱指数(ABI)、间歇性跛行距离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血管闭塞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ABI均明显升高、间歇性跛行距离均明显增加,且PTAS组患者ABI明显高于PTA组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明显远于PT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63%(13/32),明显高于PTAS组的12.50%(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6、12个月,PTA组患者血管闭塞率均高于PTAS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S可明显改善下肢股腘动脉ASO患者ABI、间歇性跛行距离,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管闭塞发生率均较低。
    • 刘洋; 何春水; 张丽峰; 曾伟; 林瑶; 耿彩娟; 王科; 王奇奇; 黄伟; 魏海军
    • 摘要: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膝下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闭塞致严重下肢缺血(CL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膝下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闭塞致CLI患者,其中50例接受DCB治疗(DCB组)、46例接受普通球囊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预后。结果96例球囊均到达病变部位并成功完成扩张,未植入补救性支架。组间术前及术后即刻踝肱指数(ABI)、Rutherford分级及Wagner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12个月DCB组ABI高于、Rutherford分级及Wagner分级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DCB组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CD-TLR)为89.81%,高于对照组的67.39%(P=0.0088)。结论DCB治疗膝下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闭塞致CLI效果较好。
    • 王伟; 杜江华; 张俊玮; 鲁雪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I)评估兔后肢骨骼肌缺血模型灌注状态的价值.方法 选取48只新西兰大白兔,结扎并切除右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建立后肢骨骼肌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第3、7、14、21、28、42天各随机取8只行健侧及术侧后肢CT扫描,以小腿肌肉最大横截面为中心层面进行灌注成像,获得组织时间-密度曲线(TDC),测量两侧骨骼肌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PT).结果 健侧各时间点骨骼肌TDC均见曲线上升达峰值后迅速下降至相对平稳状态;术侧术后第28、42天曲线呈迅速上升后迅速下降至相对平稳水平,与术前曲线形态相近.术侧术后第3、7、14、21天BF、BV均低于健侧(P均<0.05);各时间点MT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估兔后肢骨骼肌缺血模型灌注状态.
    • 王保群; 刘军军; 辛海; 官笑梅; 李君; 王豪夫
    • 摘要: 目的探讨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逆行开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5—2016年在我院治疗的TASCⅡC/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其中接受膝下动脉逆行腔内介入(REI)治疗者33例(REI组),常规经股动脉开通治疗者97例(TFA组),比较两组的技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血管通畅率、保肢率。结果REI组与TFA组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78.8%和90.2%。REI组与TFA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和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19.8个月(1~30月),REI组和TFA组的一期通畅率术后1年时分别为48.4%和54.2%,术后2年时分别为29.4%和50.6%;REI组和TFA组的辅助一期通畅率术后1年时分别为63.1%和73.3%,术后2年时分别为36.3%和58.4%。TFA组一期通畅率和辅助一期通畅率相对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EI组术后1、2年时的保肢率分别为93.0%和87.5%,TFA组分别为100.0%和95.4%,两组保肢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膝下动脉REI与常规经股动脉开通治疗TASCⅡC/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随访期间血管通畅率相当,且远端穿刺部位并发症很少发生,因此REI可作为常规经股动脉入路开通失败后的补救治疗手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