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手术
血管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81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3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750261篇;相关期刊234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心肺血管病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大会、第三届中国外科医师年会、第四届微创血管外科国际研讨会等;血管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由213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庆华、汪忠镐、陈忠等。
血管外科手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50261篇
占比:99.90%
总计:751008篇
血管外科手术
-研究学者
- 吴庆华
- 汪忠镐
- 陈忠
- 余朝文
- 景在平
- 李晓强
- 符伟国
- 聂中林
- 周为民
- 刘昌伟
- 王深明
- 蒋俊豪
- 寇镭
- 张小明
- 谷涌泉
- 高涌
- 杨珏
- 史振宇
- 张建
- 管珩
- 刘小平
- 罗小云
- 郭伟
- 陈福真
- 俞恒锡
- 冯翔
- 唐小斌
- 崔世军
- 李学锋
- 杨宝钟
- 郭大乔
- 齐立行
- 吴章敏
- 李建新
- 李清乐
- 梁发启
- 段志泉
- 郑月宏
- 郭连瑞
- 陈斌
- 刘晖
- 刘暴
- 包俊敏
- 卢冉
- 叶炜
- 徐欣
- 李拥军
- 段鹏飞
- 沈晨阳
- 王玉琦
-
-
后青;
陆凤霞;
姚昊;
徐卓;
李庆国;
戴春笋
-
-
摘要:
目的探究心脏及血管手术后急性肾损伤(cardiac and vascular surgery-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CVS-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CVS-AKI的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及血管手术的2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模型建立组,基于2012年KDIGO关于AKI的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CVS-AKI的发病率,分析CVS-AK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将2020年4月开始入组的CVS-AKI前瞻性队列中的25例患者纳入模型验证组,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度。结果本研究中心CVS-AKI的发生率为62.5%(168/269),AKI1、2、3期的发生率分别为40.1%(108/269)、11.9%(32/269)、10.4%(28/269),肾脏替代治疗率为5.6%(15/269)。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长时间体外循环以及术后长时间机械通气为CVS-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CVS-AKI发生率=e^(Logit(P))/e^(Logit(P))+1,Logit(P)=0.027×年龄(岁)+0.109×BMI(kg/m^(2))+0.006×体外循环时间(min)+0.009×术后机械通气时间(h)-4.834,该模型的AUC为0.675(95%CI为0.407-0.944,P=0.203)。结论本中心CVS-AKI的发生率为62.5%,高龄、高BMI、长时间体外循环及术后机械通气为CVS-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度。
-
-
梅翔;
章文龙;
刘坚;
何海锋;
黄志辉
-
-
摘要:
目的手术切除罕见囊状上腔静脉瘤病例。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9月16日收治的1例囊状上腔静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有吞咽异物感,胸部CT以及CT增强重建提示囊状上腔静脉瘤,大小约59 mm×58 mm×46 mm。病人在全麻下进行上腔静脉瘤切除术。结果手术顺利,切除上腔静脉肿瘤后连续缝合加固静脉壁,并用自体心包组织包裹上腔静脉以保护静脉壁。病理诊断为囊状上腔静脉瘤。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术后2个月(2020年11月24日)随访未见静脉瘤复发。结论巨大囊状上腔静脉瘤应该采取预防性手术切除以防止血管破裂、血栓形成或静脉阻塞。
-
-
冯国栋;
魏兴梅;
郑月宏;
张韬;
田旭;
赵杨;
周娅琳;
高志强
-
-
摘要:
目的 通过总结联合颞下窝进路和颈内动脉重建用于侵犯岩骨段颈内动脉的颅底巨大肿瘤的技术要点和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因颅底肿物行联合颞下窝进路并重建高位颈内动脉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27~55岁.结果 5例患者中3例为头颈部副神经节瘤,1例为颈动脉瘤,1例为腺样囊性癌复发;肿物中位横截面积为60 mm×51 mm(范围:28 mm×22 mm~72 mm×58 mm).所有病例均使用联合颞下窝进路和颈内动脉重建的术式完整切除肿物.术中中位出血量为1000 ml(范围:600~2500 ml).3例患者术后无暂时或长期脑血管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由于脑血管栓塞出现偏瘫.除了复发性腺样囊性癌患者术中切除面神经,其余患者面神经功能均在术后3~12个月内恢复为House-Brackmann分级Ⅰ~Ⅱ级.术后5例患者均规律随访36个月以上,无一例复发.结论 对于侵犯高位颈内动脉且无法与动脉分离的侧颅底肿瘤,颞下窝进路联合颈内动脉重建可实现肿瘤的完整切除.
-
-
陈书肖;
吴学君;
罗坤;
陈剑峰;
卞帅;
夏林述鑫;
张汝铭;
封学栋;
高培显;
李刚
-
-
摘要:
目的 评价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经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治疗的50例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胭动脉破裂4例,技术成功率为92%.7例辅以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4例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39例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手术前后50例患者的踝肱指数分别为0.18±0.24和0.64±0.28 (t=12.87,P<0.001).43例获得临床成功.随访的1~24个月内,截肢5例;足趾溃疡坏疽未好转2例;血栓复发9例;未观察到出血等并发症.术后3、6、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2%、84%、74%.结论 机械血栓切除系统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是安全、有效的,具有较理想的短期通畅率.
-
-
陶星;
董鹏;
肖英港;
朱欣艳
-
-
摘要:
目的 回顾北京友谊医院20年术中血液回收(IOCS)在血管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情况,分析不良事件.方法 调取2000年5月至2019年12月的IOCS记录表和输血不良反应上报记录,收集血管外科手术行IOCS病例的诊断、手术名称、回输血量和不良事件.平均回输血量采用中位数表示.结果 20年共实施IOCS 1004例,其中742例(73.8%)进行了回输.未回输的首要原因是回收血量少(n=252,96.2%),其次是回收血液被污染(n=10,3.8%).报告的46例不良事件,均为Ⅳ级,其中26例是记录不完全、5例仪器故障、3例安装操作错误、12例影响红细胞回输.无患者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IOCS用于血管外科手术的安全性高.根据患者病情、术中情况和供血条件制定合理的血液管理方案,遵守标准操作规程,最大限度确保IOCS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
刘浩;
董智慧;
符伟国;
鞠帅;
陈斌;
蒋俊豪;
石赟;
马韬;
林长泼;
郭大乔;
徐欣
-
-
摘要:
目的 探讨Rotarex在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90例采用Rotarex治疗的PAD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90例患者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合并急性血栓形成(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complicated with acute thrombosis,ASOCAT)45例,移植物狭窄/闭塞27例,原发性/栓塞继发血栓形成16例,外伤性/医源性动脉闭塞2例.2例行复合手术,余88例行腔内手术.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后12个月内死亡2例,膝上截肢4例,血管再闭塞10例,失访5例.术后12个月踝肱指数(ABI)较术前显著增加(0.80±0.22比0.43±0.16,P<0.01).12个月无再狭窄/闭塞率为82.7%,12个月无截肢生存率(major amputation-free survival,MAFS)为91.6%.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PAD患者,采用 Rotarex清除血管内负荷,配合球囊、支架等手段纠正残余病变,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疗效.
-
-
普布次仁;
郑雷;
苗雨晴;
索朗达杰
-
-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西藏高原腹主动脉瘤患者外科开放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确诊为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5例主动脉瘤破裂保守治疗患者均死亡.8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者随访中5例最终死于动脉瘤破裂.3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5.7%,输血率为11.4%,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患者随访2个月至5年,3例死亡.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手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西藏地区,传统的外科手术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手段.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手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
李文睿;
李清乐;
张小明;
张韬;
何长顺;
李伟;
张学民;
焦洋;
贺致宾
-
-
摘要:
目的 探讨标准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采用标准EVAR治疗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瘤颈解剖特点分为复杂瘤颈组和非复杂瘤颈组,收集围手术期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标准EVAR治疗两组腹主动脉瘤的结果,评估复杂瘤颈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CTA和随访资料完整的133例患者,其中复杂瘤颈组88例(66.2%),非复杂瘤颈组45例(33.8%),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失血量、造影剂用量、平均住院日、技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远期再干预、远期内漏、动脉瘤直径增大、生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瘤颈因素与预后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瘤颈直径>31 mm与远期再干预相关(OR=24.975,P=0.02).结论 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患者接受标准EVAR治疗并未显著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
-
-
高江平;
李慧;
左尚维;
吴晔;
贾森皓;
熊江;
郭伟
-
-
摘要:
目的 探讨股深动脉及其流入道血管行开放手术血管重建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严重肢体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接受股深动脉及其流入道血管重建治疗的9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且有严重吸烟史,年龄26~50岁,发病时间1~7年.所有患者均存在严重静息痛,4例合并足部缺血性溃疡或坏疽.所有患者均存在股深动脉开口和(或)其流入道闭塞性病变,其中合并同侧髂总动脉闭塞2例,同侧髂外动脉闭塞4例,股总动脉长段闭塞7例,累及股深动脉开口病变8例,无对侧股总、髂外及髂总动脉累及.手术方法包括内膜剥脱+取栓、补片扩大成形及血管旁路.记录手术成功率、静息痛缓解及溃疡愈合、远期通畅、截肢率及远期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包括股总动脉内膜剥脱+取栓8例(其中大隐静脉补片行股总及股深动脉扩大成形4例、股深股浅扩大缝合1例、直接缝合3例),人工血管行股股转流4例、自体大隐静脉行股总-股浅远端旁路术1例.患者术后静息痛均明显缓解.随访时间10~44个月,患者均存活,术后6个月一期通畅率9/9,1年一期通畅率6/8,溃疡愈合比例3/4,无术侧截肢.1例足背巨大溃疡患者,术后溃疡明显缩小,但因持续重度烟草接触(>20支/d)至今未愈,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无静息痛或足部溃疡复发.3例患者近期随访时出现间歇性跛行,患者均存在术后中度烟草接触史(10~20支/d或严重二手烟).结论 对于累及股深动脉开口及其流入道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应首选一期开放手术重建股深动脉及其流入道,远期预后良好;术后烟草接触史(包括二手烟)对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预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应着重加强戒烟宣教.
-
-
王学举;
李璐瑶;
原鹏波;
王颖;
赵扬玉;
魏瑗
-
-
摘要:
目的 探讨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对双胎输血综合征接受胎儿镜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术后的妊娠结局和残留吻合血管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行胎儿镜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术,且最终在本院分娩的57例双胎输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分娩后胎盘灌注特点.根据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将这些患者分为平行型、交错型、混合型和单羊膜型,比较不同类型患者的手术情况、妊娠结局和残留吻合血管发生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7例患者以胎盘浅表血管分布分类,包括交错型39例(68.4%)、混合型9例(15.8%)、平行型8例(14.0%)和单羊膜型1例(1.7%).(2)剔除单羊膜型病例后,平行型的发病孕周和手术孕周大于交错型和混合型[分别为23.0周(22.0~26.3周)、21.0周(17.0~24.7周)和22.6周(21.3~23.9周),H=10.306,P=0.006;25.0周(22.6~26.3周)、22.0周(17.4~24.9周)和23.2周(22.4~24.0周),H=9.926,P=0.007;P值均<0.0167].各类型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终止妊娠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体重差额比等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在残留吻合血管直径方面,交错型小于混合型[分别为0.6 mm(0.1~ 5.0 mm)和1.4 mm(0.3~5.1 mm),P<0.0167],而与平行型[0.9 mm(0.2~3.6 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行型与混合型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在脐带插入点距离比方面,交错型分别大于平行型和混合型[分别为0.66(0.59~1.00)、0.49(0.25 ~0.55)和0.48(0.42~0.53),H=22.545,P<0.001,P值均<0.0167];而平行型与混合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可能影响双胎输血综合征胎儿镜激光术后吻合血管残留.术前应充分评估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个体化制定手术方案,降低吻合血管残留的发生率.
-
-
吴庆华
- 《第一届北京全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近年来我国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诊出率均有增高的趋势,我国的血管外科医师开展的血管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的项目和例数有明显的增加.但是由于血管科疾病本身的特点以及医师诊疗经验的局限性,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的各种相关并发症时有发生.总之,血管疾病的患者血管病变各不相同,全身情况也不一样,手术方法可能一致或完全不同,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应当客观、全面的分析,严格掌握治疗适应证和正确选择术式,提高自身的基本技能,有效地应用监测设备,重视围手术期的监护和处理,才能有效地预防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血管手术的医疗质量.
-
-
-
-
-
-
-
-
吴元兵;
朱云峰;
朱永斌;
葛红卫;
姜云飞;
孟军
- 《第四届微创血管外科国际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重症缺血的外科诊治经验。rn 方法:2005年6月~2008年6月外科治疗下肢重症缺血42例47条肢体,静息痛28例,溃疡14例.传统手术28条肢体,腔内治疗20条肢体,联合术式4条肢体,自体干细胞移植3条肢体。rn 结果:围手术死亡1例(病死率2.4%),并发症5例(发生率11.9%).3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月~3年,膝上截肢3例(保肢率92.9%),血管通畅率84.2%。rn 结论:采取多种合理外科术式治疗下肢重症缺血以提高疗效。
-
-
吴元兵;
朱云峰;
朱永斌;
葛红卫;
姜云飞;
孟军
- 《第四届微创血管外科国际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重症缺血的外科诊治经验。rn 方法:2005年6月~2008年6月外科治疗下肢重症缺血42例47条肢体,静息痛28例,溃疡14例.传统手术28条肢体,腔内治疗20条肢体,联合术式4条肢体,自体干细胞移植3条肢体。rn 结果:围手术死亡1例(病死率2.4%),并发症5例(发生率11.9%).3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月~3年,膝上截肢3例(保肢率92.9%),血管通畅率84.2%。rn 结论:采取多种合理外科术式治疗下肢重症缺血以提高疗效。
-
-
吴元兵;
朱云峰;
朱永斌;
葛红卫;
姜云飞;
孟军
- 《第四届微创血管外科国际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重症缺血的外科诊治经验。rn 方法:2005年6月~2008年6月外科治疗下肢重症缺血42例47条肢体,静息痛28例,溃疡14例.传统手术28条肢体,腔内治疗20条肢体,联合术式4条肢体,自体干细胞移植3条肢体。rn 结果:围手术死亡1例(病死率2.4%),并发症5例(发生率11.9%).3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月~3年,膝上截肢3例(保肢率92.9%),血管通畅率84.2%。rn 结论:采取多种合理外科术式治疗下肢重症缺血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