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大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大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乌鲁木齐
  • 出版时间: 2011-07-21

主办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会议文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DeBakcy I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18例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病例的临床资料。rn 结果:本组18例中行Bentall手术5例,升主动脉置换+术中支架术3例,主动瓣置换+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全弓置换+术中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10例。其中成功完成手术14例,术中死亡2例,术后死亡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除死亡外),即术后大出血二次开胸止血1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心律失常1例,各种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随访12例,随访3个月~2年,均生活质量得到改善。rn 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DeBakey I型动脉瘤首选的方法。恰当的手术时机、合理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技巧、加强重要器官功能的保护,(尤其脑保护)将有提高DeBakey I型夹层动脉瘤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辅助疗法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rn 方法:选取20lO年1月至2011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高血压科病房及门诊的11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5例及对照组57例。两组受试者同时服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辅以耳穴贴压疗法,在治疗前后监测动态血压。rn 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收缩压变异(24hSSD)、24小时舒张压变异(24hDSD)、白天收缩压变异(dSSD)、夜间舒张压变异(nDSD)有明显减少,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亚组分析:1级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组治疗后的24小时收缩压变异(24hSSD)、24小时舒张压变异(24hDSD)、夜间舒张压变异(nDSD)较对照组有明显减少,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组治疗后的24小时收缩压变异(24hSSD)、24小时舒张压变异(24hDSD)、白天收缩压变异(dSSD)、夜间舒张压变异(nDSD)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减少,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耳穴贴压辅助疗法可有效减少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尤其对24小时收缩压变异及白天收缩压变异作用更为显著,可作为药物治疗的有益补充。
  • 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rn 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纳洛酮组(治疗组)和胞二磷胆碱组(对照组),治疗14天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rn 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纳洛酮和胞二磷胆碱均为治疗近期脑梗死的有效药物,而纳络酮更有效阻止病情发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
  •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糖尿病中危非ST段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rn 方法:选择住院非ST段升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48例,其中观察组129例,对照组119例,所有患者均首剂服用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之后阿司匹林100mg/天、氯吡格雷75mg/天,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输注盐酸替罗非班2~3天,给予替罗非班期间连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40mg/12h),停止注射盐酸替罗非班12小时后,继续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3~4天(依诺肝素:1mg/kg/12h);对照组患者用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1mg/kg/12h)皮下注射连续使用5~7天。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30天、60天血浆hs-CRP和FIB及相关性:观察两组中第30天、60天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复发性胸痛例数;出血状况。rn 结果:通过治疗两组hs-CRP和FIB水平均逐渐下降。观察组于第7dhs-CRP和FIB水平开始低于对照组,第30d降低作用最明显,第60d两组hs-CRP和FIB水平差异消失;两组hs-CRP和FIB水平变化呈线性正相关;观察组30d和60d的复合缺血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均无无明显出血事件发生。rn 结论:替罗非班可进一步降低中危ACS伴糖尿病患者的hs-CRP和FIB水平,二者变化呈正相关;降低复合缺血事件发生的同时并不增加临床出血事件发生。
  •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超声心动图的影响。rn 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服通阳活血方,疗程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患者超声心动图的相关指标。rn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E峰及E/A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A峰无明显改善;对照组EF、FS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E峰、A峰、E/A无明显改善;组间比较,EF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FS改善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治疗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衰患者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且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某些方面由于单纯西医治疗。
  • 摘要:血瘀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有关冠心病的病理生理研究,近年来获得显著进展,许多理化指标被发现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冠心病和血瘀证的轻重,但冠心病的辨证仍多沿用1991年制定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不能涵盖相关研究进展,难以适应现代中医临床和科研的需求。利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制订符合循证医学理念的冠心病血瘀证病证结合的诊断标准,对提高冠心病临床辨证论治水平和临床疗效,深化冠心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的中医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调查专家对冠心病血瘀证的诊断经验,筛选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指标,评价其重要性,为建立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提供参考。rn 方法: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制定"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指标专家咨询问卷",首先进行预调查完善"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指标专家咨询问卷",然后采用德尔菲法对80名专家进行调查。rn 结果:专家对本课题的关注程度较高,专家意见主要集中于一些反映"冠心病"和"血瘀"的相关指标。舌质紫暗,舌体瘀斑、瘀点,全血粘度异常,合并脑卒,中血小板聚集率异常5个指标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在97%以上;疼痛位置固定、口唇或齿龈色暗、面色黎黑、鄂粘膜色暗、肌肤甲错、四肢末端紫绀、冠脉造影显示血管狭窄<50%但病变弥漫等59个指标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在80%-97%之间。rn 结论:舌质紫暗,舌体瘀斑、瘀点,全血粘度异常,合并脑卒中,血小板聚集率异常5个指标可以考虑作为冠心病血瘀证的首选诊断指标。
  • 摘要:周铭心教授倡说西北燥证多年,并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及临床研究。在治疗上强调遵循"三因制宜"原则。尤其是其中因地制宜,尤为重要。创造性地提出正治,反治,旁治三法原则。具体遣方用药则有宣、散,通、达,温,清,升,降,柔、润等法。
  • 摘要:周铭心教授临证经验丰富,辨证执简驭繁,理法方药有据,遣药主次跌宕,处方量宏力专。rn 相反相成配伍,灵活运用经典。讲究煎煮方法,灵活间期服药。
  •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病证治效结合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诊治规律,以期形成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rn 方法:现况调查1036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信息,基于冠心病个体化诊疗信息平台,采用关联规则方法对治疗有效患者的证治规律进行挖掘分析。rn 结果:患者年龄28-92岁,平均年龄(71.59±9.46)岁,冠心病病史1.37年,平均(16.72±8.47)年,心衰病史1-25年,平均(14.5±9.25)年。合并病依次是高血压病698例(67.37%);肺部感染650例(62.74%);糖尿病422例(40.73%);肾功能不全238例(22.97%);脑血管病155例(14.96%);高脂血症病51例(4.92%)。证候依次是血瘀866例(83.59%)、气虚691例(66.7%)、痰浊598例(57.72%)、阴虚507例(48.94%)、阳虚362例(34.94%)、气滞172例(16.6%)、寒凝95例(9.17%)、阳脱19例(1.84%)。常用药物分类依次是硝酸酯类(993例,95.85%),抗血小板类(932例,90.96%);利尿剂(包括醛固酮受体拮抗剂)(864例,83.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FARB)(750例,72.39%);抗生素(607例,58.59%);β受体阻滞剂(530例,51.16%);洋地黄类(468例,45.17%):调脂药(339例,32.72%);降糖药(302例,29.24%);磷酸二酯酶抑制剂(274例,26.52%)。常用中成药依次是生脉针(439例,42.37%),三七总皂甙针(325例,31.37%):灯盏细辛针(包括醛固酮受体拮抗剂)(204例,19.69%);丹参针(110例,10.62%);参附针(86例,8.3%):葛根素针(78例,7.53%);参麦针(43例,4.15%);川芎嗪针(15例,1.47%)。常用中药依次是丹参、桃仁、甘草、赤芍、陈皮、川芎、半夏、红花、白术、枳壳、当归、茯苓、瓜萎、杏仁.出院转归好转者894例(86.29%);其他(包括自动出院及其他情况不明者)104例(10.04%);无效12例(1.16%);死亡26例(2.51%)。关联规则挖掘出了7个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中西药治疗规律。rn 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应在西医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病证结合,辅以活血、益气治法,随证施治。
  • 摘要: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差异;评估RVOT起搏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rn 方法:选择有永久起搏器置入适应证的患者75例。男性44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74.8±4.2岁。根据术者建议和患者意愿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入组患者分为RVOT起搏组(实验组),RVA起搏组(对照组),两组间性别,合并疾病构成比,平均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房室传导阻滞及病窦综合征合并I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采用双腔起搏模式(DDD),房颤伴长间歇患者采用心室单腔起搏模式(VVI)。采用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的方法研究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差异。rn 结果: RVOT起搏与RVA起搏血流动力学比较显示,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前者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QRS波宽度较正常心室激动顺序的QRS波形状增宽,但QRS波宽度RVOT起搏窄于RVA起搏(P<0.05)且与正常心室激动顺序的QRS波形状相似或接近。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心脏多普勒超声评价血流动力学显示RVOT起搏优于RVA起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起搏阂值、阻抗等起搏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利用螺旋电极进行RVOT起搏可行且较为安全。RVA起搏与术前相比恶化血流动力学;RVOT起搏与术前相比则无明显差异。RVOT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优于RVA。
  • 摘要: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经验。rn 方法:实施389例电视胸腔镜手术。其中包括肺大泡修补术157例,肺楔形切除术101例,胸膜活检术20例,胸腺瘤切除术11例,纵膈神经纤维瘤摘除术8例,血胸止血术13例,肺叶切除术30例,肺癌根治术25例,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8例,食管肌层切开术6例,肺棘球蚴内囊摘除术5例,中转开胸术5例。rn 结果:389例中1例损伤左锁骨下动脉,1例气胸复发。余患者康复顺利。rn 结论:准确把握电视胸腔镜手术技巧,结合具体病情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rn 方法:将选择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替罗非班针静脉泵入,维持48h-72h加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情况。rn 结果:观察组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心血管意外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rn 结论:支架术后患者使用替罗非班能使冠脉内血栓形成明显减少,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
  • 摘要:慢性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cctoris,SAP)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治疗。rn 作者就SAP的药物治疗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血运重建策略选择进行探讨。rn SAP是最常见的冠心病类型。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治疗。药物治疗在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的同时,尚有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在许多中心成为SAP的默认治疗手段。然而COURAGE研究结果对当前的SAP血运重建策略提出质疑,并且重申了药物在SAP治疗中的基础地位,尽管眼下对COURAGE研究虽有一些补充意见,在一些地区对部分病人仍持固有的PCI先行的做法,但在国际上基本得到了共识,认为有二级预防意义。作者就SAP的药物治疗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血运重建策略选择进行探讨。
  • 摘要:病证结合,是传统中医学临床诊治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早在2000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初具雏形;东汉张仲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建立了在辨病论治体系下辨证论治的模式;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既有辨病论治,按病列方,也有在辨病基础上辨证论治,按证列方。清代徐灵胎《兰台规范》中强调:"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病状所由异,然后考其治之之法"。陈可冀院士在前人基础上,倡导并践行病证结合方法治疗疾病,尤其在冠心病治疗方面,病证结合应用活血化瘀法,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
  • 摘要:中医药从整体上、及多靶点干预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一定的优势,但目前中医药治疗心衰的临床和研究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心衰中医辨证规律、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研究设计质量不高等,目前解决上述问题应该是中医药防治心衰研究的重要内容。
  • 摘要: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可溶性E-选择素是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E-选择素的可溶形式,它们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有明显的变化。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在病变形成开始,或出现血管痉挛、斑块不稳定等炎症急剧变化时明显增加,且其上升的幅度与局部炎症的严重情况及转归明显相关,在相对比较平稳的时候,血中检测不到它升高。rn 可溶性E-选择素在正常的内皮细胞表达呈低水平,是炎症过程中最初出现的粘附分子,当内皮细胞受炎性因子刺激后,E-选择素的表达大大增加,可以用于识别不稳定斑块,且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 摘要:微循环是近年兴起的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是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的边缘学科,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化学和血管生物学等多学科结合的特点。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认识到许多疾病都伴有不同程度、全身或局部、急性或慢性微循环障碍。心脏作为人体唯一靠自身动力供血的器官,其为微循环障碍直接影响到心脏功能及全身微循环。rn 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心脏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因此,从心脏微循环入手治疗冠心病将成为又一把有效的利刃。
  • 摘要: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亚临床甲减,是指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而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在正常范围为特点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上较隐匿且持久,伴随症较多,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误治,可造成靶器官损害,人群中亚临床甲减患病率为4%-8.5%,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同,西医对甲状腺减退治疗主要以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为主,需终身服药,而且不能治愈,目前我国甲状腺功能减低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而甲状腺功能减低合并冠心病临床上也越来越多,据报道[1]70%-80%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其中多数为冠心病,而冠心病发病率也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近年来临床发现因甲状腺素替代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且发现中医治疗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因此正确辨证使用中成药对提高甲状腺功能减低水平尤显重要,或在西医诊断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功能减低具有一定优势。
  • 摘要: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现代社会人类死亡的首要病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核因子-κB(NF-κB)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进展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可以预见,NF-κB将有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新途径和新靶向。
  • 摘要:随着中医自身体系的发展及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心血管疾病专业的理论及实践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也存在颇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现代人们治病的需求及西医治疗的发展,中医药治病的范围缩小。因此,当前的中医工作者、科研人员应认清形势、改变观念、着重实效。所谓认清形势,即不仅看到中医的发展与优势,更应看到不足与存在的问题,医疗市场的缩小应该感到压力和紧迫感。所谓改变观念,即在继承与发扬两方面更应着力于发扬,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所谓注重实效,即一切落实到疗效,千方百计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现就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状况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 摘要:心衰是老年人的主要疾病之一。大约6%到lO%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心衰。就医的心衰病人中,65岁以上者占大约80%。其医疗费用更高,在美国,每年用于治疗心衰的药物费用约为5亿美金。rn 根据我国50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数占同期心血管病患者住院数的20%,但病死率占40%,提示预后严重。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 摘要:目的:观察由益气养阴、活血解毒中药配伍组成的养心透毒方对柯萨奇病毒(CVB3)感染小鼠造成的CNB3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保护作用。rn 方法:培养CVB3病毒制成悬液,测定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TCID50)。清洁级ICR小鼠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腹腔接种CVB3病毒液建立VMC模型。即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养心透毒方小剂量、大剂量组,灌胃给药4周。4周后麻醉取血,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小鼠IgG和IgM阈值,测定血清肌钙蛋白T(cTnT)、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a)水平,组织匀浆测定心肌IL-2和TNF-α含量,观察小鼠的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rn 结果: 4周后,模型组小鼠血清IgM阈值高于各给药组,心肌及血清IL-2、TNF-a含量和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5),心肌组织有明显病理改变。养心透毒方可使小鼠心肌组织坏死程度减轻,心肌炎症浸润减少,降低组织和血清学的IL-2和TNF-α含量(P<0.05,P<0.05)。rn 结论:养心透毒方能减少CV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血清IgM阈值,降低组织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对小鼠早期VMC具有防治作用。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养心汤中君药(人参、黄芪)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率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rn 方法:实验细胞分为5组:空白血清组、模型组、参芪低剂量组、参芪中剂量组、参芪高剂量组。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rn 结果:H202培养液可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收缩变圆,细胞间隙增宽,部分细胞脱落。随参芪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细胞越成片贴壁生长,细胞形态和间隙越接近正常。经MTI、法检测,与空白血清组相比,模型组增值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参芪组间比较,参芪高剂量组增殖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参芪含药血清能预防H202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造成的损伤,并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这可能是其防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观察芩丹胶囊(QD)的降压作用,以及对血管外膜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QD改善高血压血管外膜重构的作用机制。rn 方法:将老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芩丹胶囊大剂量组、芩丹胶囊小剂量组、氯沙坦组,另设老年Wistar大鼠空白对照组及正常用药组。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模型组和Wistar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测量各组大鼠收缩压;免疫组化法观察TGF-β1和Smad7在胸主动脉外膜的蛋白表达;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I、III胶原在胸主动脉外膜的表达;Image ProPlu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rn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芩丹组和氯沙坦组收缩压均有了明显下降(P<0.05);免疫组化法,TGF-β1表达均下降,Smad7表达均增高,(P均<0.05);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法I、III胶原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芩丹大剂量组比小剂量组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 QD不仅能够有效降低SHR血压,而且能够干扰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动脉血管外膜I、III胶原的表达,改善和逆转血管外膜重构。
  • 摘要:目的:在建立兔慢性窦房结损伤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康心复律方对该模型的影响及其机制。rn 方法: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托品组、康心复律方高、中、低剂量组(以下简称高、中、低剂量组)6组,各组10只,正常组不造模,余五组均采用甲醛加压注射渗透法建立兔慢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模型,分别观测各组造模前后心律的变化。rn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阿托品组及高、中、低剂量组造模后心率均显著降低(P<0.01),且组间均衡;与模型组比较,阿托品组及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后心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且高剂量组较西药阿托品组效果显著(P<0.05),低、中剂量组与阿托品组则无显著差距(P>0.05)。康心复脉方亦有显著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作用。rn 结论:康心复律方能够提高心率、改善心律失常,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康欣胶囊对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n 方法: 40只纯种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高脂肪饮食);阿托伐他汀钙组(高脂肪饮食+阿托伐他汀钙2.5mg/kg/d);康欣胶囊低剂量组(高脂肪饮食+康欣胶囊0.4g/kg/d);康欣胶囊高剂量组(康欣胶囊1.6g/kg/d);对照组(分普通饲料)。10周后处死,分别测定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a)蛋白质在肝脏的表达,RT-PCR的方法检测各组肝脏匀浆中TNF-amRNA水平,在光镜下观察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肝脏的形态学并进行分析。rn 结果:康欣胶囊干预组动物,肝功能改善,血脂降低,肝组织TNF-a蛋白质含量及其mRNA水平较模型组下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以大剂量组效果为佳。rn 结论:康欣胶囊可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改善肝功能,降低TNF-a在肝组织内的表达,下调TNF-amRNA水平,有助于减轻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调节细胞因子,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通过多中心、区组随机、平行对照的国际注册临床研究,评价益气活血中药干预对介入治疗后ACS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rn 方法:13家分中心的805例介入治疗后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标准治疗)和治疗组(西医标准治疗加益气药心悦胶囊和活血药复方川芎胶囊),随访1年。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主要终点指标(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再次介入治疗和冠脉搭桥)、次要终点指标(脑卒中、因ACS再住院、心功能不全和其它血栓并发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rn 结果:治疗组发生主要复合终点事件的危险是对照组的0.44倍[RR:0.44,95%CI(0.22,0.87),P=0.016],较对照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绝对降低了3.5%;治疗组发生次要复合终点事件的危险是对照组的0.41倍[RR:0.41,95%CI(0.19,0.87),P=0.016],较对照组次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绝对降低了3.3%;治疗组发生主要+次要终点事件的危险是对照组的0.42倍[RR:0.42,95%CI(0.25,0.70),P=0.001],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绝对降低了6.80%。同时治疗组纳入时和12月随访时生存质量得分(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之差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001)。rn 结论:与西医常规治疗比较,加益气活血药可明显减少介入治疗术后ACS患者主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和主要+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及美托洛尔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比较。rn 方法:服用美托洛尔为对照组(本组38例中男11例,女27例,平均年龄52.4岁),美托洛尔12.5-25mg口服,每日2次,共4周为1个疗程;稳心颗粒为治疗组(本组37例,男10例,女27例,平均年龄53.1岁),稳心颗粒剂量为9g,每日3次,冲服,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同时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rn 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发作次数均有减少,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房早及室早)的发生.治疗组显效率37.83%,总有效率86.48%;对照组显效率39.47%,总有效率68.42%;组间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2例因胃肠不适、头痛面部潮热不能耐受停止治疗,其余均完成治疗。对照组中7例因血压下降低于90/60mmhg、出现严重心动过缓而停药。rn 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和美托洛尔的疗效相近,但总有效率较荚托洛尔,证明其能有效地控制心血管神经症临床症状,且副作用少而轻,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观察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临床疗效,总结手术经验。rn 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我院心胸外科收治45例风湿性心脏病,本组患者均行二尖瓣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狭窄15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2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rn 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2.2%。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明显不良并发症发生。rn 结论:术前改善心功能,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提高手术技巧,二尖瓣置换术对改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明显。
  • 摘要:0.05)。rn 结论: (1)益气化痰通络法可以改善CABG术后患者临床症状。(2)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的过程。">目的:评价益气化痰通络法(芪红方)对冠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n 方法:132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芪红组(66例)和常规组(6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芪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具有益气化痰通络功效的中药汤剂芪红方。1个月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rn 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下降(P<0.05),SF-36量表评分,芪红组患者在"身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等维度积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SAQ量表评分,芪红组患者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的稳定状态"、"心绞痛的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及"疾病认识程度"等维度积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比较6min步行试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 (1)益气化痰通络法可以改善CABG术后患者临床症状。(2)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的过程。
  • 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医预后影响因素。rn 方法:采用多中心、区组随机方法,将805例ACS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标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中药制剂(心悦胶囊+复方川芎胶囊)。在基线一致的前提下,分析各因素对介入术后ACS患者一年内发生终点事件的影响。rn 结果:治疗组的患者发生主要复合终点事件、次要复合终点事件和总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低于对照组患者;在其他因子水平固定情况下,纳入时的中医主症计分每增加1分发生次要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是原来风险的1.064倍:痰浊证患者发生次要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是非痰浊证患者的2.114倍;纳入时血瘀证计分每增加1分发生总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是其原风险的1.034倍。rn 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是介入术后ACS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血瘀证、痰浊证等是介入术后AC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中医主症计分增加将增加患者终点事件的风险。
  • 摘要: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心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对我院411例CA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CAS的超声特点和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rn 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411例CAS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易患因素、动脉斑块好发部位、动脉斑块性质与中医证候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rn 结果:①CAS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主要为气虚、阴虚、痰浊、血瘀;②CAS的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均与血瘀、痰浊有高度相关性。rn 结论:CAS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阴虚,标实为痰浊、血瘀;痰、瘀和痰瘀互结是促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和闭塞的主要病理机制。
  • 摘要:目的:揭示无冠窦房速的心脏电生理特征,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无冠窦房速的方法学特点。rn 方法: 14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9例,年龄52±16岁,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15±5。分析无冠窦房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P波特点;展示发作时无冠窦、左房前间隔和希氏束最早激动的时间差异,5例患者采用三维(EnSite 3000 NavX)建模标测;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无冠窦房速的方法学特点。rn 结果:房速发作时P波时限83±4 ms明显短于窦性心律时P时限106±9ms(P<0.05=;右心房最早激动点位于希氏束或其附近;无冠窦内最早心房激动较希氏束提前10.8±7.2ms,先于体表心电图P波提前20.8±7.2ms,5例患者通过房间隔穿刺术在左心房前间隔测及的最早激动点较右心房晚4+2ms。12例患者均在无冠窦内消融成功,2例患者在无冠窦内和希氏束后上方与无冠窦相对应处同时消融成功。随访4-30个月无复发。rn 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根治无冠窦房速的有效方法。对于消融不成功者,于无冠窦内和希氏束后上方与无冠窦相对应处同时消融是可选择的方法。
  • 摘要:本文从循证医学角度,根据循证医学的方法学原则,评价一篇中药复方制剂RCT文献,从中反映出许多这类文献常见的缺陷。提示我们,今后的中药制剂临床研究应尽量避免低水平重复,而应进行真正合理设计、严格执行的、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其疗效,以期得出更为可靠的结论来指导临床。
  • 摘要:目的:观察通瘀化痰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0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运用通瘀化痰法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rn 结果:治疗3个月后心衰计分疗效判定两组间结论一致(P>0.05);心功能疗效判定试验组效果要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血脑钠肽变化分布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判定试验组效果要好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具有通瘀化痰功效的中药(宁心通痹方),治疗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实际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心电图逆钟向转位的原因有不少,但本文所介绍的是一因膈肌上抬致心电图重度逆钟向转位的特殊病例,以期通过对这一病例的分析,丰富对心电图逆钟向转位的认识。rn 患者应XX,男,68岁,15年来反复出现胸闷痛不适,曾两次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收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2000年2月住院期间查冠造示:左主干正常,左前降支中段不平整,左回旋支远端90%狭窄,右冠后侧支90%狭窄,行CABG术(主动脉至LAD远段桥血管),2004年5月行右冠PTCA+支架术,术后患者胸闷痛症状明显减轻。2006年6月因3个月来胸闷痛加重而再次入院(住院号427298)。
  • 摘要:目的:盐酸替罗非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四联)联合使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时,评价静脉注射泮托拉唑对消化道保护的疗效和安全性。rn 方法:选择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96例,其中观察组184例,对照组112例,所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使用2~3天盐酸替罗非班。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注泮托拉唑40mg/日4-5天,之后改为泮托拉唑片剂40mg/次,2次/天,服用8天。rn 结果:观察组8天内全因死亡、顽固性心绞痛、再次心肌梗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消化道出血患者总数(5vs14)、轻度(2vs6)和中度出血(3vs7)数,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严重出血消化道出血对照组有2例,观察组未发生,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rn 结论:在四联抗栓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时,静脉注射和口服泮托拉唑可以减少8天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从而减少了8天内患者死亡、顽固性心绞痛、再次心肌梗塞、急诊PCI数,具有良好的消化道保护作用和安全性。
  • 摘要:目的:观察磺达肝葵钠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rn 方法: 8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配为受试组(磺达肝葵钠)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组),疗程7天,观察48 h和30天的复合缺血事件(死亡、新发心梗、顽固心肌缺血,血栓事件)及出血事件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rn 结果: 48 h及30天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受试组与对照组(48 h:18%vs 19%,30天:6.3%vs6.7%,P>0.01),出血并发症在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rn 结论:磺达肝葵钠与低分肝素钙相比在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复合缺血事件方面疗效无差异,并能明显降低出血事件,安全性好。
  •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rn 方法:本研究采用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符合入选标准病例60例,分为脉络宁、参麦注射液组(以下简称脉络宁组)32例,环磷腺苷葡胺组28例,疗程3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心率及血生化等指标变化,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rn 结果: 1.脉络宁组和环磷腺苷葡胺组均可改善SSS患者临床症状,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3.安全性监查结果示两组药物对患者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心功能均无影响,无不良事件发生。rn 结论:中药脉络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治疗SSS优于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未发现有不良反应。
  • 摘要:观察中药冠心通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n 方法:将120例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给服冠心通络胶囊,对照组给服欣康片,治疗4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rn 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及中医症候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两组对改善心绞痛主症的疗效相当。临床观察中未发现不良反应。rn 结论:冠心通络胶囊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心绞痛症状,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有效和安全的中药制剂。
  • 摘要:目的:探讨由心电图伪差所导致误诊病例发生原因。rn 方法:对18例根据心电图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7例)、心房扑动(2例)、病窦综合征(7例)和二度二型房室阻滞(2例)的患者,结合其异常心电图发生时的症状对心电图进行分析。rn 结果: 2例患者有眩晕或近似晕厥病史,所有患者在记录到心电图伪差时均无异常临床表现。9例患者的心电图伪差分别由上肢体运动、刷牙、电磁理疗、叩击心电holter记录仪、肢体震颤所致。9例伪差为心电记录仪功能不良所致。rn 结论:对于伴有或不伴有症状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其他异常心律的心电图,应仔细分析心电图并排除伪差以避免误诊。
  • 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左室肥厚(LVH)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寻找能逆转左室肥厚的有效药物。rn 方法:将经超声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56例,应用辛伐他汀、厄贝沙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rn 结果:56例患者治疗18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左室腔内径、左室重量指数均显著减小,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a)、Ea/舒张晚期运动峰速度(Aa)显著增大(P<0.05),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rn 结论:辛伐他汀、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能有效的降压;逆转左室肥厚和协同保护心脏的效果。
  • 摘要:目的:观察脉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的影响。rn 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试验组服用通脉颗粒治疗,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CRP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最后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试验组心绞痛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67.9%,经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硝酸甘油的用量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减少,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F>0.05);试验组的动态心电图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的为71.4%,两组疗效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1),经t检验两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rn 结论: 1.通脉颗粒能明显缓解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硝酸甘油的用量,改善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疗效,与西药疗效相似。2.通脉颗粒有效降低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CRP水平。
  • 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饮食结构改变的情况下,我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日益严峻,据2006-2008年卫生部卫生统计中心发布数据:从1990年起,心血管病死亡率始终居我国死因首位,且程不断上升趋势。《2007年中国心血管病年报》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为300万,每死亡3个人中就有1人为心血管病。每年用于心血管病直接费用高达1300亿元,冠心病现代诊疗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但仍有部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虽经规范治疗仍难缓解症状及病情进展,常被称为的难治性心绞痛,临床并不少见。中西医结合治疗给这类患者,对解除症状、走出困境、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开支,或能另辟蹊径。
  • 摘要: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医针灸有其独特的效果。目前市面上有关针灸临床研究的书籍中,有几本专著,是专门选择只采用「一针」来治疗疾病,其中代表作有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一针灵》、《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单穴治病-一针灵》等,书中收集了大约建国六十多年来,超过百种针灸文献与杂志上的文章。原则上是每次仅取一穴治病,而且一针见效的方法。本人做了一下统计,对于心脏病、心血管病的治疗,选穴最常见、最常用的五个要穴依次是心包经的络穴『内关』,心包经的原穴『大陵』,心经的原穴『神门』,心经的经穴『灵道』,治疗心律失常的胆经的原穴『丘墟』。
  • 摘要:心力衰竭危害大,但治疗方法和效果有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以发挥最佳疗效:一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策略的选择,可以从心衰分期、心功能分级、病证结合的不同切入治疗:二是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三是对难治性心衰的治疗;四是中医药抗心肌重构治疗;五是强调阵地前移,重在预防。
  •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成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治疗心衰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在治疗上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忽视,如利尿剂引起的电解质、代谢紊乱,ACEI引起的干咳,加之长期吃药药物对胃的刺激等。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病证结合思想的深入,在中医传统辨证分型的基础上,进行西医病的辩证,使得中医药治疗心衰具有独特的优势。兹从慢性心衰疾病分期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面作一简述,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学术争鸣。
  • 摘要:本文概述了心脏康复的发展历程、内涵和作用机理,重点阐述了心脏康复治疗在预防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后再狭窄、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及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和优势所在,希望心血管医务工作者能在临床实践中重视心脏康复治疗的价值,并结合传统医学,共同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心脏康复治疗方法。
  • 摘要:心脏的最高起搏点为窦房结,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决定心率的快慢,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及其产生的电流,现对近年来对该通道及电流的研究进展做以如下综述,
  • 摘要:目的:观察安心颗粒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心肌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rn 方法:将60只清洁级SD健康雌性大鼠,体重在200±20g,随机分为6组,即:A.正常对照组;B.模型组;C.卡托普利组(6.25mg/kg);D.安心颗粒小剂量组(0.4g/kg);E.安心颗粒中剂量组(1.2g/kg);F安心颗粒大剂量组(1.6g/kg),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小剂量阿霉素制备大鼠心衰模型,造模同时, C、D、E、F各组灌胃给药,A组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6周。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心功能、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及心肌STAT3蛋白表达。rn 结果:与A组比,B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呈现异常改变(均P<0.01),NO、ET水平与心肌STAT3蛋白表达活性均高于A组(P<0.05或P<0.01);而C、D、E、F组均能改善各项心功能指标,NO、NOS水平和心肌STAT3蛋白表达均低于B组(P<0.05或P<0.01)。rn 结论:安心颗粒可抑制STAT3活性,降低血清NO、ET水平,改善左心室功能。
  • 摘要:目的:用益气活血中药干预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的大鼠,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大小及收缩、舒张的幅度以及心肌细胞的钙瞬变等。rn 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组)、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组、两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各10只。益气活血组每只大鼠给予益气活血浸膏2ml,每天两次,西药组卡托普利按每公斤体重给予25mg/kg,相当于成年人的20倍给药剂量;中西医结合组给予中药联合卡托普利片灌胃。腹主动脉结扎术后开始用药,用药8周后一半大鼠进行检测心脏血流动力学、取出心脏用RT-PCR仪检测心肌细胞内RYR2、SERCA2a、PLBmRNA,western blot检测RYR2、SERCA2a、PLB蛋白表达等,杀死另一半大鼠分离心肌细胞,检测细胞内钙瞬变等等。rn 结果:A.中药和卡托普利干预治疗8周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LVSP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LVEDP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舒张末期最大下降速率(-dp/dt)明显大于模型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8周后LVEDP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dp/dt,-dp/dt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B.各组心衰大鼠RYR2,SERCA2a及PLB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中药干预8周后,RYR2、SERCA2amRNA仍然高于模型组,P<0.05。C.腹主动脉结扎8周后模型组PLB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益气组、益气活血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PLB蛋白显著性增高,明显高于模型组。D.冠脉结扎8周后模型组钙瞬变变化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各治疗组的OD值提高,益气活血组、中西医治疗组钙瞬变的变化率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5。钙瞬变OD值达峰时间模型组显著性高于假手术组,而益气活血组和中西医结合组OD值达峰时间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益气活血组及中西医结合组达峰速度明显高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能促进心肌细胞内正常的新陈代谢及RYR2,SERCA2a,PLB基因及蛋白表达,防止心衰后心肌细胞进一步增大,增强心肌细胞的收缩、舒张速度与幅度,维持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正常变化,从而防治心衰后的心肌细胞的凋亡以及心室重塑。
  • 摘要:目的:从能量代谢角度研究心气虚证模型大鼠心肌能量物质ATP、PCr代谢变化。rn 方法:复制心梗后CHF心气虚证大鼠模型,通过模型大鼠的一般状态、生理和血流动力学等指标评价心气虚证和心功能;利用31P-NMR检测心肌能量物质ATP、PCr,比较各组心肌能量物质水平的变化,探讨心气虚证与心肌能量物质代谢的相关性。rn 结果:心气虚证模型组大鼠毛发多呈黄白色,枯槁,多倒竖,精神萎靡,少活动喜蜷缩,抓取时反抗轻微;与同期假手术组比较,术后3周、9周模型组大鼠呼吸频率均加快(P<0.01),9周心率加快(P<0.05),力竭性游泳时间缩短(P<0.01);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术后3周、9周模型组大鼠LVSP均明显下降(P<0.05)、±dP/dtmax均明显降低(P<0.01),9周LVEDP显著升高(P<0.05);31P-NMR检测表明9周时CHF心气虚模型大鼠心肌PCr含量显著下降(P<0.05),ATP含量显著下降(P<0.01)。rn 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与心肌ATP、PCr水平存在正相关性。
  • 摘要:泡沫化细胞的形成,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泡沫化和平滑肌细胞泡沫化,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也是As发生发展的始动环节。关于中医药干预泡沫化细胞的机制研究成为近年来As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本课题组自2004年开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2275)、高校博士点科研基金(20060441002)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70410622)资助下,通过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培养泡沫化实验,以及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泡沫化实验,研究了抗As中药脂欣康胶囊、脉心康胶囊、血脂康胶囊、虎杖、山楂及其配伍等对泡沫细胞的干预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与干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白细胞分化抗原36配体(CD36)、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l(ABCAl)信号通路,抑制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炎症反应,拮抗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细胞内胆同醇浓度等有关。其他学者尚进行了刺梨汁、甲基莲心碱、益气活血化痰中药、扇贝裙边糖胺聚糖、三七总皂苷、小檗碱、黄芩茎叶总黄酮、槲皮素以及枸杞多糖等中药(或天然产物)干预As泡沫细胞的研究,分别从抑制胆固醇聚集、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外基质降解及激活PPARγ信号通路等方面阐明了其干预机制。继续挖掘能够干预As泡沫化细胞的中药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防治As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利水中药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TNF-α和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脑水肿的可能机制。rn 方法:自体股动脉血注入脑尾状核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2只)、模型组(42只)、活血组(42只)和利水组(42只),1d、3d、5d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TNF-α和NF-KBmRNA和蛋白的表达。rn 结果: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脑组织TNF-α和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明显增加(P<0.01);活血组和利水组各时间点TNF-α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活血组NF-κB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利水组NF-κB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组和利水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活血组与利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rn 结论:活血、利水中药均能够减轻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及脑组织水肿,活血药作用更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化,从而影响括TNF-α在内的多种靶基因的转录,从多个环节干预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害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球囊损伤后As兔主动脉NF-κB及其mRNA表达变化及冠心通络方对其表达水平的干预作用。rn 方法: 6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假手术组,正常饮食雄性大白兔15只为阴性对照组。除阴性对照组外所有动物高脂饲料喂养4个月。4个月后冠心通络方组、模型组均采用球囊拉伤,假手术组仅予静脉切开但不行球囊拉伤术。冠心通络方组在高脂饮食喂养同时给予冠心通络方喂食,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予高脂饮食。冠心通络方组行球囊损伤术后继续给药3天。给药完毕后处死动物,取胸主动脉组织固定后以备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NF-κB mRNA表达。rn 结果:球囊损伤AS兔血管组织NF-κB及其mRNA呈上增性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冠心通络方能明显降低其表达水平。rn 结论:冠心通络方减轻血管内膜增生、防止血管再狭窄的内在机制可能在于:抑制NF-κB活性,进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血管内膜增生。
  • 摘要:目的: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是一般健康人群、老年人或冠心病患者心源性和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但RHR是否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Cardiac Events.MACE)发生风险独立相关,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对PCI后ACS患者RHR与1年MACE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分析,明确RHR是否为PCI后ACS患者1年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rn 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0年1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全国13家医院住院行PCI的805例ACS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目前PCI后ACS治疗指南接受常规西医干预,并分别于纳入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基本临床信息以及MACE。MACE定义为心源性死亡、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再次完全血运重建(包括再次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CI后ACS患者RHR与1年MACE发生风险的相关性。rn 结果: 36例PCI后ACS患者发生MACE,1年累积MACE发生率为4.47%。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在其他因子水平(包括人口学特征、有争议的危险因素、PCI特征、生理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变量)固定的情况下,RHR(中位数=69)与MACE发生风险呈正相关。RHR每增加1次/分,发生MACE的风险是其原风险的1.027倍[HR=1.027,95%CI(1.003,1.051);P=0.028]。rn 结论: RHR是PCI后ACS患者1年MACE的主要预测因子,可为临床合理控制心率提供量化参考依据。
  • 摘要:目的:观察祛瘀化痰降浊法治疗老年性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rn 方法:78例年龄≥165岁的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辛伐他汀(舒降之)20mg,睡前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祛瘀化痰降浊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6周。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6周血脂水平、颈动脉IMT,并判断临床疗效。rn 结果:两组经治疗16周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其中治疗组各项血脂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颈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指数PI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从中医症候分析,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4.59%,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6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实验室指标分析,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1.89%,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祛瘀化痰降浊法具有改善老年血脂异常的血脂水平,调节脂类代谢的作用,并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血脂异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rn 方法:78例年龄≥65岁的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辛伐他汀(舒降之)20mg,睡前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泽泻丹明饮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6周。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第16周血脂水平,并判断临床疗效。rn 结果:两组经治疗8周后,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中TG、TC、LDL-C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16周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TG、TC、LDL-C、HDL-C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1.89%,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血脂异常能明显改善血脂水平及临床症状。
  • 摘要:目的:盐酸替罗非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四联)联合使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时,评价静脉注射泮托拉唑对消化道保护的疗效和安全性。rn 方法:选择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96例,观察组184例,对照组112例,所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使用2~3天盐酸替罗非班。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注泮托拉唑40mg/日,4-5天,再服用泮托拉唑片剂40mg/次,2次/天,连服8天。rn 结果:观察组8天内全因死亡、顽固性心绞痛、再次心肌梗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消化道出血患者总数(4vs14)、TIMI小出血(3vs7)和TIMI较小出血(1vs6)数,明显降低(P<0.05)。rn 结论:在四联抗栓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时,静脉注射和口服泮托拉唑可以减少8天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从而减少了8天内患者死亡、顽固性心绞痛、再次心肌梗塞、急诊PCI数,具有良好的消化道保护作用和安全性。
  •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左室室壁瘤外科治疗的效果。rn 方法:65例合并室壁瘤的冠心病患者,室壁瘤闭式折叠术13例,线性修补术46例,心室内补片成形术6例;同期行冠脉搭桥术62例;6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59例采用体外循环辅助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加室壁瘤切除术。观察手术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早期的心功能情况。rn 结果: 65例患者均行室壁瘤切除,62例同期行冠脉搭桥术患者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为(3.1±1.2)个,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8例;住院死亡2例,急性肾衰竭2例;ARDS2例;术后平均监护时间(112.3±43.5)小时,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3.1±6.5)小时。术后2周、3个月的LVEF、LVDD、LVSD较术前显著改善。rn 结论:室壁瘤折叠、线性切除、心室内补片手术效果良好。体外循环不停跳技术能避免缺血损害,有较好的心肌保护,同期行冠脉搭桥术能完全再血管化,安全、有良好的近期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血管病中医证候诊断中引入多重危险因素,分析这种结合对中医病因病机概念和临床诊断的贡献。rn 方法:对202例高血压病(EH)合并多重危险因素病人进行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和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临床流行学的对比队列研究。疾病和证候诊断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关于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水平分类等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和血瘀证辨证标准。对多重危险因素及有关检测指标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rn 结果: 1.EH危险因素的分布表现出危险分层越高,其聚集程1度越明显,尤以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和高敏C反应蛋白增高,2.在传统危险因素回归分析中,对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是糖代谢异常、高TG血症、低HDL-C血症、运动量减低、Hs-CRP分层和早发家族史6个危险因素,3.对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与否的中医证候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反映对发生心脑事件的贡献度指标'Wald的最高值是痰证的25.033,次高值是风阳上扰证7.615。4.脂质代谢与糖代谢、炎性反应和血小板聚集对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存在着交互效应,低HDL-C与TC、LDL-C、TG、GLU相关,其中与GLU呈负相关。5.以传统危险因素(血脂异常、糖尿病)和潜在危险因素(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对气虚证和气虚血瘀证诊断的回归分析,共同具有HDL↓和GLU↑对气虚证诊断的显著相关影响。rn 结论: 1.中医所谓毒是多重并且聚集在一起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2.心血管病人的气虚证既有心和血脉之气虚,也有脾胃气化、代谢之气虚。3.将心血管每一易损成分(斑块、血液、心肌)与多重危险因素定量评估、与中医风证、痰证、血瘀证诊断相结合有助于对心血管病的近期事件和个体临床事件的1。
  • 摘要:目的:研究心脑喜康联用卡托普利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阴虚阳亢兼夹痰瘀型)患者的症状、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指标及左心功能参数的影响。rn 方法: 57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阴虚阳亢兼夹痰瘀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服用心脑喜康胶囊合用卡托普利,对照组单纯服用卡托普利,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指标及左心功能的变化。rn 结果: 1、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可明显改善,治疗组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左房内径(LAD)、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期内径(LVDd)、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有下降,但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心脑喜康联用卡托普利在改善阴虚阳亢兼夹痰瘀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压的同时,还可预防或延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两药联用疗效优于单用卡托普利。
  •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医证侯要素的分布特点。rn 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调研经冠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使用SPSS和多因子降维(MDR)软件进行频数分析、MDR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rn 结果: 241例ACS患者中医证侯要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瘀(88.4%)>气虚(62.2%)>阴虚(32.8%)>痰浊(32.3%)>阳虚(8.7%)>气滞(0.8%);经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研究(GRACE)危险分层,高危患者21例(8.7%),中低危患者220例(91.3%);基于GRACE评分结果,应用MDR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ACS高危患者的中医证侯要素分布,得出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P=-2.480+1.969(血瘀+痰浊偏寒+阳虚),表明同时表现为血瘀、痰浊偏寒和阳虚证候要素的与不出现这三证素的ACS患者相比,发生不良预后危险的比数比例为7.167[OR=7.167,95%Cl(1.583,32.441)]。rn 结论: ACS患者主要证侯要素以血瘀和气虚比例最高;出现阳虚+血瘀+痰浊偏寒的ACS患者较不出现的患者6个月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可能性的百分比要高。
  • 摘要:目的:研究北京地区4家三甲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终点事件的关系。rn 方法:对2008年4月-2009年10月北京4家三甲医院ACS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危险因素、中医证候、终点事件等进行调查,以MYSQL为基础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rn 结果v 120例ACS患者按照病性证候要素辨证,提取出血瘀(81.7%)、气虚(51.6%)、阴虚(42.5%),痰浊偏寒(22.5%),痰浊偏热(18.3%),阳虚(10.8%)气滞(1.6%)7个证候要素,气虚+血瘀ACS患者的主要证候要素组合形式,占44.17%。提取出9个病位证候要素,分别是心(70.8%)、肾(40%)、胃(30.8%)、大肠(25.8%)、肺(21.7%)、小肠(10.8%)、脾(10%)、肝(1.7%)、胆(0.8%),同时兼有心、肾为常见,占26.7%。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位证素"胃"与12月终点事件相关(P=0.009,OR=20.183),95%可信区间(2.099,194.053)。经方差分析,病位"胃"组和非"胃"组间Gensini积分无统计学意义(F=0.926,P=0.338)。rn 结论: ACS临床表现以虚实夹杂为主,病位主要在心肾,1年终点事件与病位"胃"有关,病位、"胃"组和非"胃"组间冠脉狭窄程度无差别。
  • 摘要: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及其技术的出现,为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蛋白质组学最主要的应用之一就是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蛋白质在丰度或是形态上的改变往往与某一个特殊的生物学过程或疾病相关,这就为我们寻求冠心病的蛋白质组学生物标记物、寻找药物治疗靶点以及反映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依据。本研究采用双向凝胶电泳联合质谱的技术方法,分别对正常人、冠心病中高危人群(但尚未发生冠心病),冠心病急性期患者及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四个不同阶段的血清进行了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以期寻找到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相关的蛋白质,从而为进一步阐明冠心病发病机理、寻找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预警蛋白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骨架蛋白差异表达的变化。rn 方法:纳入冠心病血瘀证组和冠心病非血瘀证组患者各22例,健康对照组24例,空腹采血,分离血小板,提取血小板蛋白,用荧光差异显示二维凝胶电泳(2-D DIGE)筛选三组间差异功能蛋白,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对差异功能蛋白进行鉴定。rn 结果:冠心病血瘀证组、非血瘀证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同时筛到一组血小板差异功能蛋白,共16个差异蛋白点,质谱成功鉴定11个。去除5个冗余,找到6个有可靠数据支撑的血小板差异表达功能蛋白点,分别是KRT10Keratin,type I cytoskeletal 10;FGG 50kDa protein;A26C1B ANKRD26-1ike;ACTG1.Actin,cytoplasmic;ACTB Actin,cytoplasmic 1;ACTB cDNAFLJ52842,highly similar to Actin,cytoplasmic 1。其表达量在健康对照、冠心病血瘀证及非血瘀证组中依次升高(P<0.05)。rn 结论: KRT10等血小板骨架蛋白或类似物可能与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冠心病非血瘀证患者较血瘀证可能有着更好的预防血小板过度活化参与血栓形成的调控机制。
  •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探索中医证候要素与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以期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辨治提供参考。rn 方法:观察1005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通过前瞻性调查研究方法,观察上述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通过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rn 结果:冠心病住院患者最常见的证候要素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随访1年其中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有66例,经主成分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由气虚、阴虚组成的主成分2在Logistic回归中有统计学差异(P=0.036)。rn 结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是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主要证候要素。气虚、阴虚可能是冠心病住院患者随访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相关的证侯要素,为中医药早期预防和干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临床依据。
  • 摘要:目的:总结DeBakeyIII型主动脉夹层瘤通过经外周动脉血管介入置入覆膜支架行降主动脉腔内隔绝修复术的临床经验。rn 方法: 2006年2月至2011年3月,我科对36例DeBakeyIII型主动脉夹层瘤经股动脉切开,置入降主动脉覆膜支架行降主动脉破口隔绝腔内修复术,手术均在导管室全身麻醉下、肝素化(体重×1毫克)后行手术,其中有2例因降主动脉破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小于1.5CM,覆膜支架覆盖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未行左锁骨下动脉旁路手术,无缺血症状。34例行降主动脉破口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保留左锁骨下动脉通畅,手术前先将猪尾导管置入升主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降主动脉破口位置,然后测量支架锚定区的直径,确定支架大小,后置入支架,置入后再次造影确定支架封堵后效果,用5-0 Prolene滑线连续吻合股动脉切口。rn 结果: 1例病人3月后复查主动脉弓部及主动脉升部有逆行剥离,即开胸行升主动脉及全弓三分叉人工血管置换,余35例病人经3月~5年复查随访均能正常生活,从事一般工作。rn 结论:对DeBakeyIII型主动脉夹层瘤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行降主动脉腔内修复隔绝术效果好,术后病人症状改善,方法安全,病人恢复快,死亡率低,远期效果良好,在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n 方法:将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患者情况,针对性的施加康复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及运动评定情况。rn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量表和运动评定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极为重要,及早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病毒性心肌炎多因柯萨奇、埃可、脊髓灰质炎、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就其临床表现,属中医学的心悸、胸痹范畴。临床多以发热、胸闷、心悸、汗出、气短、乏力、懒言,脉细数或结代为特征。其病机多责之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应用益气养阴活血安神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0例,临床效果满意.
  •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rn 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胸外科收治30例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纤颤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6.6岁。均行二尖瓣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rn 结果:本组均死亡病例,心肌血运阻断时间为65.75±22.8min,转机时间101.2±27.3min。术后常规3~6个月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术后随访期间无明显出血及栓塞不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无死亡病例。rn 结论: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能够消除房颤,恢复窦性心律,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初步分析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瘀证兼夹证、血瘀证不同亚型在心衰不同阶段的分布情况,及中药用药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rn 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的中医诊断、证型,心功能分级,及初入院时首剂中药方药。rn 结果:血瘀是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和必然结果,血瘀证为心衰的主要证型(105例,69.54%);血瘀贯穿本病始终,多兼夹气、阳虚衰;所有心衰患者中,以心功能III级者最为多见,不同阶段的血瘀证亚型分布不同,血瘀、痰饮等标实证的盛衰,是本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在本病的治疗中,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贯穿本病治疗始终且使用频次最高,常配合使用补气药、利水渗湿药及化痰药。
  • 摘要: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chronic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影响。rn 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CHF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上述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侯疗效、BNP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从而评判其疗效、耐受性及安全性。rn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中医证侯疗效、血浆BNP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n 结论: 1."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的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HF患者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可以缓解CHF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而改善患者心功能贮备,提高生活质量,且未发生毒、副作用;2."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的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HF患者可以明显降低血浆BNP含量;3.本研究为中医药治疗CHF作了有益的探讨,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摘要:随师多年,刘师以《伤寒论》四逆散治愈顽疾多例,常可应手奏效,一方衍变,更可出奇制胜,堪称绝妙,佐证荐之。rn 一、解郁泄热(胃神经官能症)张××,女,42岁,2001年9月10日初诊。又冷又热,气窜、呃逆、烦躁、脚灼热,上肢厥冷,口干苦而渴,舌红,脉弦。用四逆散加味,处方: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各10、木香、菖蒲、郁金各10、合欢皮12、青蒿20。服用七剂,热退人安。后加用补肾药物杜仲20、补骨脂10、台乌10、内金10,而精神渐起。
  • 摘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指由于肾上腺皮质醛固酮自主分泌增多而导致的以高血压、低血浆肾素活性、高醛固酮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