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主动脉瘤,腹

主动脉瘤,腹

主动脉瘤,腹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9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1篇、专利文献62296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腹部外科、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等; 主动脉瘤,腹的相关文献由806位作者贡献,包括景在平、郭伟、符伟国等。

主动脉瘤,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1 占比:0.46%

专利文献>

论文:62296 占比:99.54%

总计:62587篇

主动脉瘤,腹—发文趋势图

主动脉瘤,腹

-研究学者

  • 景在平
  • 郭伟
  • 符伟国
  • 冯翔
  • 刘小平
  • 熊江
  • 贾鑫
  • 陆清声
  • 包俊敏
  • 郭大乔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岩; 王玉涛; 吴学君; 张十一
    • 摘要: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12例EVAR术后Ⅱ型内漏行外科干预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经肠系膜上动脉-中结肠动脉-Riolan弓-左结肠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途径,栓塞动脉瘤腔及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2例经股动脉-骼内动脉-骼腰动脉途径,栓塞动脉瘤腔及腰动脉起始部。2例经近远端移植物与动脉壁之间进入瘤腔应用弹簧圈栓塞瘤腔;1例行开腹剖开瘤体,瘤腔内缝扎腰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后,保留支架。结果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出院后平均随访(7.2±1.1)个月,1例患者因心脑血管意外死亡,其余患者无腰腹疼,影像学复查提示有4例行动脉栓塞患者再次复发,入院二次行栓塞治疗。结论Ⅱ型内漏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比较常见,通畅的肠系膜下动脉、多支腰动脉和动脉瘤腔内血栓体积较小是II型内漏发生的高危因素。对造成瘤体持续显著增长者可积极干预,治疗性干预有复发的可能性,预防性干预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风险需要更严格的选择患者。
    • 李应龙; 庞尊中; 袁平; 姜庆; 何强
    • 摘要: 本文介绍1例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患者,男,78岁,瘤颈短,瘤体较大且严重扭曲,采用改良"八爪鱼技术"重建内脏动脉联合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进行腔内修复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腹主动脉瘤完全隔绝,未见内漏,双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双髂内、外动脉通畅,双肾中下极部分肾梗死,取得了较好的短期疗效.
    • 唐加热克; 管圣; 杨建平; 朱兵; 慈红波; 方青波; 戈小虎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中髂动脉入路困难治疗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9年3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腔内手术治疗的275例合并髂动脉病变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一般临床资料,对于存在困难入路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手术,分析困难入路情况类型的发生率、处理措施以及效果.结果 275例患者均接受腔内修复术,其中78例(28.3%)存在髂动脉入路困难,其中髂动脉轻度狭窄29例(10.5%),重度狭窄7例(2.54%),闭塞3例(1.09%),扭曲39例(14.2%),对于血管扭曲者使用超硬导丝纠正髂动脉成角,对于髂动脉狭窄者进行球囊扩张、对于严重狭窄无法通过者通过侧腹膜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后支架置入等处理后均成功实施腔内修复.结论 入路血管病变会导致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困难,根据不同困难进行相应的处理后行腔内修复术,均可以获得成功,远期通畅率较好.
    • 曲超; 戴向晨; 秘家学; 牛放
    • 摘要: 目的 对比胸腹主动脉瘤(TAAA)不同治疗方法的近中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2月单中心39例T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患者腔内治疗组25例、开放手术组11例、杂交手术组3例.腔内组平均年龄高于开放组(P<0.05).腔内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低于开放组和杂交组(P<0.05).三组手术成功率、术后30 d并发症率、再干预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杂交组术后30 d死亡率高于腔内组和开放组(P<0.05).腔内组并发症率高于开放组(P<0.05).结论 腔内手术治疗TAAA具有操作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等优势,更适用于高龄患者,但远期并发症较多.
    • 黄玉龙; 董智慧; 唐骁; 司逸; 王利新; 符伟国; 王玉琦; 林越; 侯凯; 郭大乔; 徐欣; 陈斌; 蒋俊豪; 杨珏; 史振宇
    • 摘要: 目的 评估COOK-ZFEN定制支架治疗短瘤颈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按短瘤颈腹主动脉瘤及COOK-ZFEN定制支架标准纳入的5例接受开窗式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短瘤颈腹主动脉瘤患者,年龄(69±11)岁,开窗支架定制时间4~6周,腹主动脉瘤最大直径(60.8±14.0) mm,平均肾下瘤颈直径(26.0±2.6) mm,平均锚定区长度(6.4±2.2)mm.技术成功率100%,中位随访时间6.8个月.术中无内脏血管丢失及支架移位,围手术期无死亡,无其他重大并发症.内漏情况:单纯Ⅱ型内漏3例,少量单纯Ⅲ型内漏1例,4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内漏消失,1例合并Ⅱ型漏和Ⅲ型漏,所有患者内脏血管及分支支架均通畅.结论 定制开窗支架治疗短瘤颈腹主动脉瘤是安全可行的,中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 栾靖旸; 方圆; 竺挺; 杨珏; 符伟国
    • 摘要: 目的 对比标准开放-腔内血管杂交手术(hybrid open-endovascular repair,HOER)与Viabahn开放性血运重建术(Viabahn open revascularization technique,VORTEC)+HOER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的效果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9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1例进行了标准HOER手术和12例进行了VORTEC+HOER手术的T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VORTEC+HOER手术组术中肾缺血时间显著低于标准HOER手术组[(9±3) min比(15±6)min,P<0.05].标准HOER手术组术后第一天血清肌酐升高程度显著高于VORTEC+HOER手术组[(1.68±0.79) μmol/L比(1.05±0.06) μmol/L,P<0.05].标准HOER手术组中5例发生了急性肾损伤(5/21,24%),而VORTEC+HOER手术组中没有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0/12,0).结论 TAAA杂交手术中运用VORTEC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术中肾缺血时间和术后血清肌酐的升高程度,从而降低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
    • 普布次仁; 郑雷; 苗雨晴; 索朗达杰
    •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西藏高原腹主动脉瘤患者外科开放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确诊为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5例主动脉瘤破裂保守治疗患者均死亡.8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者随访中5例最终死于动脉瘤破裂.3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5.7%,输血率为11.4%,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患者随访2个月至5年,3例死亡.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手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西藏地区,传统的外科手术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手段.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手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孙龙; 郝迎学; 王明启
    • 摘要: 目的 分析介入技术结合腔内修复手术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瘤26例临床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56例复杂腹主动脉瘤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开腹组(30例,开腹手术)和腔内组(26例,腔内修复术+介入技术).采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围术期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以(ˉ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总发生率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P0.05).结论 介入技术结合腔内修复手术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瘤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并可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李文睿; 李清乐; 张小明; 张韬; 何长顺; 李伟; 张学民; 焦洋; 贺致宾
    • 摘要: 目的 探讨标准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采用标准EVAR治疗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瘤颈解剖特点分为复杂瘤颈组和非复杂瘤颈组,收集围手术期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标准EVAR治疗两组腹主动脉瘤的结果,评估复杂瘤颈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CTA和随访资料完整的133例患者,其中复杂瘤颈组88例(66.2%),非复杂瘤颈组45例(33.8%),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失血量、造影剂用量、平均住院日、技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远期再干预、远期内漏、动脉瘤直径增大、生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瘤颈因素与预后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瘤颈直径>31 mm与远期再干预相关(OR=24.975,P=0.02).结论 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患者接受标准EVAR治疗并未显著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
    • 孙岩; 吴学君; 张十一; 孔祥骞
    • 摘要: 目的 探讨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诊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感染性腹主动脉瘤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伴有临床症状,以发热和腹痛为主,13例术前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其中沙门菌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链球菌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3例术后确诊.6例采用腔内修复术,3例行腋-双股动脉旁路术+感染性动脉瘤切除并清创术,7例行感染性动脉瘤切除术+分叉型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结果 本研究16例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腔内修复术平均手术时间1.5 h,术中出血平均150 mL.术后失访1例;术后两个月死于呕血1例;术后1个月感染复发1例,入院行腋-双股动脉旁路术+感染性动脉瘤切除移植物取出并清创术;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发热腹痛症状1例,入院行感染性动脉瘤切除术+分叉型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随访18个月2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显示支架周围无感染征象.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5 h,术中出血平均1500 mL.死亡3例,腋股旁路人工血管闭塞2例.结论 个体化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治疗成功的关键.抗生素治疗应贯穿全程;腔内修复术选择应慎重,其可作为开放手术的桥梁;原位移植较解剖外途径具有更好的整体效果;血管蒂大网膜包裹移植物可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