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脉硬化,闭塞性

动脉硬化,闭塞性

动脉硬化,闭塞性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1年内共计26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3篇、专利文献456930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河北中医、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等; 动脉硬化,闭塞性的相关文献由95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小鹰、刘昌伟、曾嵘等。

动脉硬化,闭塞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456930 占比:99.94%

总计:457193篇

动脉硬化,闭塞性—发文趋势图

动脉硬化,闭塞性

-研究学者

  • 李小鹰
  • 刘昌伟
  • 曾嵘
  • 蒋米尔
  • 刘暴
  • 叶炜
  • 陆信武
  • 刘兆玉
  • 吴巍巍
  • 张小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蒋小浪; 董智慧; 符伟国; 鞠帅; 陈斌; 蒋俊豪; 石赟; 马韬; 林长泼; 郭大乔; 徐欣
    • 摘要: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消蚀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接受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3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31条肢体)基本信息、病变特点、手术疗效和相关并发症.结果 30例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龄(76.5±10.5)岁,病变长度(11.7±6.4) cm.共41处病变,其中支架内再狭窄(ISR) 12例(29.3%)、初次治疗的慢性闭塞性病变(CTO)24例(58.5%)、重度狭窄病变5例(12.2%).51.6%的患者钙化分级(PACSS)为4级.技术成功率为93.5%,并发远端栓塞4例(12.9%),补救性支架植入2例(6.5%).随访(6.6±3.0)个月,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43(0.32,0.55)提升至术后即时0.91 (0.87,1.01) (Z=-5.43,P<0.01)和术后3个月的0.82 (0.73,1.02) (Z=-3.99,P<0.01).3个月的无截肢生存率为96.7%,一期通畅率为100%,病变血管再干预率(TLR)为0,溃疡愈合率为76.9%.结论 准分子激光消蚀减容对于ISR和初次治疗的CTO均可行、有效,为DCB管腔准备、减少支架植入提供了新的选择.
    • 霍静; 姜海军; 李伟; 王璐; 王国玉; 冯玉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作为单纯高血压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下肢ASO患者150例为高血压合并ASO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根据踝臂指数(ABI)又将高血压合并ASO组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hs-CRP、Hcy、β2-MG和UA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指标与ABI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SO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高血压合并ASO组和单纯高血压组的血清hs-CRP、Hcy、β2-MG和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合并ASO组的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着ASO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血清hs-CRP、Hcy、β2-MG和UA水平逐渐升高,轻、中和重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s-CRP、Hcy、β2-MG、UA与ABI均负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Hcy、β2-MG和UA水平升高均是AS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 结论 Hs-CRP、Hcy、β2-MG和UA水平的升高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下肢ASO相关,是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外周血管病变风险较敏感的指标.
    • 孙建锋; 梅菲; 王科委; 官文飞; 贾贺月; 熊江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外周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均证明紫杉醇载药器械在降低血管再狭窄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然而,紫杉醇载药器械的临床安全性遭遇挑战,有研究结果表明,紫杉醇载药器械可能增加患者的远期病死率,但亦有研究结果肯定了紫杉醇载药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导致这一话题成为全球瞩目的 焦点.紫杉醇涂层器械是否增加远期死亡风险,紫杉醇剂量和病死率有无相关性,以及紫杉醇载药器械的药代动力学等安全性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 郑月宏; 宋希涛
    • 摘要: 近5年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既有巨大进步,亦存在不少问题.世界血管协会联盟对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的定义、评估和治疗提出了系统性指导意见,获得了业界广泛认可,但在临床工作中的落实并不令人满意,很多患者并未得到规范的药物治疗.在手术方面,药物涂层球囊的普及具有革命性意义,其用于治疗股腘动脉、膝下动脉病变已被证实安全、有效;踝下动脉旁路移植对肢体远端中小血管病变具有较好疗效;对无血管重建条件的患者,深静脉动脉化可能是值得探讨的新方向.作者通过回顾最新文献结果,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希望对周围血管专业医师对该病的深入了解有所帮助.
    • 房杰; 曲诚家; 张永保; 滕乐群; 李佳亮; 沈晨阳
    • 摘要: 目的 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CB)和金属裸支架(BMS)治疗股腘动脉原发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行DCB或BMS治疗的股腘动脉原发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DCB组(137例)和BMS组(100例)患者进行1∶1最邻近匹配.应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12、24、36个月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fCD-TLR),评价DCB和BMS治疗股腘动脉病变效果的差异.结果 匹配后两组各71例,年龄分别为(68.0±9.6)岁(范围:46~90岁)和(68.8±7.3)岁(范围:48~87岁),病变长度分别为(119.6±14.2)mm(范围:40~380mm)和(110.8±13.1)mm(范围:40~400mm).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4.3个月(范围:5.8~55.1个月),DCB和BMS组患者术后30 d均未出现死亡、截肢、再干预等情况.DCB组12、24、36个月的fCD-TLR分别为97.2%、85.9%、69.1%,BMS组分别为95.8%、83.1%、59.2%,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组间fCD-TL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结论 对于股腘动脉病变,DCB和BMS两种治疗方式在术后12、24、36个月内均可维持较好的治疗效果.
    • 曹战江; 吴巍巍
    • 摘要: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是周围血管疾病最严重阶段,截肢率和病死率较高.疼痛、感染可引起CLTI患者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和蛋白丢失,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营养不良会增加截肢、死亡风险,延迟创面的愈合时间,是CLTI患者接受血运重建后截肢及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营养筛查工具如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微型营养评价、营养控制状态等可帮助筛查出有营养风险的CLTI患者,对其进行营养干预可以改善预后.
    • 张坤; 陈忠; 胡忠洲; 郑焕勤
    • 摘要: 腔内技术已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治疗方式,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作为腔内技术的一种选择受到关注.近10年,有或无药物涂层的聚左旋乳酸可降解支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表现出良好的中远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受试者病变相对简单.镁合金可降解支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有效性欠佳.铁合金和锌合金可降解支架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可观的结果;具有药物涂层的铁合金支架在膝下狭窄动脉的成功植入,标志着铁合金可降解支架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既往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的试验数据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特点显示,有药物涂层的聚左旋乳酸可降解支架和铁合金可降解支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将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 崔小鹏; 赵岩; 汪邦月; 候长凯; 刘兵; 雪亮; 魏伟; 岳树源; 杨新宇
    •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SA)搭桥术治疗有脑缺血症状的SA闭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于复合手术室行颈总动脉-SA搭桥术的11例SA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均有脑缺血症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示椎动脉盗血消失,吻合血管通畅.2例患者术中显露SA时,发生淋巴管破裂.无一例患者发生神经损伤及卒中.术后1年随访,所有患者SA盗血综合征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双上肢收缩压差由术前的(27.6±9.7)mmHg降至术后的(7.3±1.9) mmHg(P <0.01,1 mmHg =0.133 kPa),患侧与健侧收缩压比值由术前的0.55±0.11提高至0.86±0.30(P <0.01).所有患者人工血管及吻合口无明显狭窄,患侧无肢体缺血及脑缺血表现.结论 颈总动脉-SA治疗有脑缺血症状的SA闭塞患者手术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 马浩程; 张韬; 张学民; 李伟; 李清乐; 蒋京军; 焦洋; 张小明
    • 摘要: 目的 构建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原发性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预后评分模型,并探讨高危患者从联合定向经皮腔内斑块旋切术(DA)中的获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14例原发性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单纯DCB治疗患者95例(108条患肢),其中男性66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71.9岁(范围:48~91岁);接受DCB联合DA治疗患者19例(21条患肢),男性13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9.5岁(范围:62~80岁).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及术后情况等.应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可能影响患者DCB治疗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评分模型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随后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模型及Log-rank检验比较高危组和低危组患者行DCB联合DA治疗的一期通畅率情况.结果 114例患者均获得>24个月随访,单纯DCB治疗组发生靶病变狭窄(≥50%直径)34例次,DCB联合DA组发生靶病变狭窄3例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度钙化(HR=3.804,95%CI:2.460~5.883)、腘动脉受累(HR=2.104,95%CI:1.368~3.236)、病变长度≥15 cm(HR=1.824,95%CI:1.196~2.780)、流出道评分≥7分(HR=1.736,95%CI:1.025~2.940)及慢性肾脏病(HR=1.601,95%CI:1.040~2.463)是单纯DCB治疗后再狭窄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别赋予3、2、1、1、1分,若患肢的总评分≥3分则被定义为高危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危组患肢中,单纯DCB治疗术后24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为90.31%,DA+DCB治疗术后24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为7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1);高危组患肢中,单纯DCB治疗术后24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为20.80%,DA+DCB治疗术后24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为8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评分模型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危组患者应用DCB联合DA治疗,效果优于单纯DCB治疗,应积极考虑开展高危患者的联合治疗.
    • 刘梦飞
    • 摘要: 目的 探究药物涂层球囊(DCB)联合Turbo Hawk斑块切除系统(DA)用于股胭动脉硬化闭塞治疗的效果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许昌市立医院收治的86例股胭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随机化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DA治疗,观察组采用DA联合DCB治疗.比较两组趾肱指数(TBI)、踝肱指数(ABI)和治疗后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及随访后3个月、6个月再狭窄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7 d的TBI、ABI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后3个月、6个月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股胭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运用DA联合DCB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安全性,降低再狭窄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