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定量脑电图

定量脑电图

定量脑电图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9730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中国卒中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7等;定量脑电图的相关文献由44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玉宝、但炜、唐文渊等。

定量脑电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9730 占比:99.75%

总计:59881篇

定量脑电图—发文趋势图

定量脑电图

-研究学者

  • 陈玉宝
  • 但炜
  • 唐文渊
  • 丁萍
  • 于月华
  • 侯春蕾
  • 吴逊
  • 孙晓川
  • 张向飞
  • 张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英雷; 杜录; 高星; 廖哲妍; 窦志杰
    • 摘要: 脑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1]。卒中事件的发生使得认知功能障碍包括痴呆提前10年发生[2],因此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QEEG)是一项无创、可量化并可实时监测的评估手段,既往研究表明其相关参数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所致认知障碍的评估[3-4],而对于脑卒中所致认知功能的研究较少。
    • 张麟伟; 荣培; 郑文静; 侯春蕾; 李小璇; 张向飞
    • 摘要: 目的:探索老年人衰老过程中定量脑电图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行脑电图检查的健康老年人(>60岁)89例,分为A组(45例,年龄60~79岁)和B组(44例,年龄≥80岁),均进行定量脑电图分析,研究各导联的相对功率比(DTABR)(δ+θ)/(α+β)、α、θ频段的功率值及均值变化。结果:与A组低龄老年人相比,B组高龄老年人全脑的DTABR值均增大,全脑的α、θ频段功率值均降低,尤以左侧优势半球改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量脑电图是反映老年人脑功能衰退的监测手段之一。
    • 齐丽霞; 李自如; 姚远; 朱润秀
    • 摘要: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QEEG)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收治的aSAH患者54例。以发病后14 d或出现DCI为观察终点,将患者分为DCI组16例和非DCI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入院后24 h内QEEG、TCD检查结果。aSAH患者发生DCI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进一步绘制ROC曲线以评估α/δ比值(ADR)、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及其联合对aSAH患者发生DCI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改良Fisher分级、相对δ功率(RDP)、相对α功率(RAP)、ADR、相对α变异及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Vm、搏动指数(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R〔OR=1.536,95%CI(1.046,2.257)〕及大脑中动脉Vm〔OR=2.543,95%CI(1.440,14.695)〕是aSAH患者发生DCI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R联合大脑中动脉Vm预测aSAH患者发生DCI的AUC为0.946〔95%CI(0.888,1.000)〕,分别高于ADR〔AUC=0.844,95%CI(0.714,0.913)〕、大脑中动脉Vm〔AUC=0.771,95%CI(0.624,0.919)〕(P<0.05)。结论ADR、大脑中动脉Vm是aSAH患者发生DCI的影响因素,ADR联合大脑中动脉Vm对aSAH患者发生DCI的预测价值较高。
    • 徐斌; 元小冬; 张萍淑; 赵营; 王京; 欧亚
    • 摘要: 目的分析定量脑电图指标(qEEG)对急性脑损伤患者意识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诊治的急性脑损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患者分为清醒组(GCS评分为15分,25例)、意识障碍组(GCS评分为9~14分,35例)、昏迷组(GCS评分为5~8分,1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qEEG监测指标〔左、右侧前额区(Fp1、Fp2)、额区(F3、F4)、中央区(C3、C4)、顶区(P3、P4)、枕区(O1、O2)、前颞区(F7、F8)、中颞区(T3、T4)、后颞区(T5、T6)的α、θ、δ、β脑波绝对功率值和各导联、全脑平均α/θ、α/(δ+θ)脑波绝对功率比值〕。采用ROC曲线分析全脑平均α/θ、α/(δ+θ)脑波绝对功率比值预测急性脑损伤患者发生意识障碍、昏迷的价值。结果意识障碍组有高血压史者所占比例高于清醒组(P<0.05)。意识障碍组、昏迷组Fp1、Fp2、F3、F4、C4、P3、O2、F8、T3、T5、T6导联α脑波绝对功率值低于清醒组,昏迷组C3、O1、F7、T4导联α脑波绝对功率值低于清醒组(P<0.05);昏迷组Fp1导联α脑波绝对功率值低于意识障碍组(P<0.05)。意识障碍组、昏迷组Fp1、Fp2、F3、F4、C3、C4、P3、P4、O1、O2、F7、F8、T3、T4、T5、T6导联θ脑波绝对功率值高于清醒组(P<0.05);昏迷组Fp1、Fp2、F3、F4、C3、C4、P3、O1、F8导联θ脑波绝对功率值高于意识障碍组(P<0.05)。昏迷组Fp1、Fp2、F3、F4、C3、P3、F7、F8导联δ脑波绝对功率值高于清醒组(P<0.05);昏迷组Fp1、F3、C3导联δ脑波绝对功率值高于意识障碍组(P<0.05)。三组C4、P4、F8导联β脑波绝对功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障碍组、昏迷组Fp1、Fp2、F3、F4、C3、P3、P4、O1、O2、F7、F8、T3、T4、T5、T6导联及全脑平均α/θ、α/(δ+θ)脑波绝对功率比值和C4导联α/θ脑波绝对功率比值低于清醒组,昏迷组C4导联α/(δ+θ)脑波绝对功率比值低于清醒组(P<0.05);昏迷组F3、C4、P4导联及全脑平均α/θ脑波绝对功率比值和C4导联α/(δ+θ)脑波绝对功率比值低于意识障碍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全脑平均α/θ、α/(δ+θ)脑波绝对功率比值预测急性脑损伤患者发生意识障碍的AUC分别为0.838〔95%CI(0.752,0.924)〕、0.825〔95%CI(0.736,0.91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64、0.566,灵敏度分别为73.6%、69.8%,特异度分别为88.0%、88.0%,约登指数分别为0.616、0.578,阳性似然比分别为6.132、5.818,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300、0.343;全脑平均α/θ、α/(δ+θ)脑波绝对功率比值预测急性脑损伤患者发生昏迷的AUC分别为0.833〔95%CI(0.741,0.926)〕、0.850〔95%CI(0.750,0.95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80、0.342,灵敏度分别为88.9%、83.3%,特异度分别为68.3%、81.7%,约登指数分别为0.572、0.650,阳性似然比分别为2.807、4.545,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163、0.204。结论从意识障碍的发生到昏迷状态,急性脑损伤患者全脑α脑波绝对功率值减低、θ脑波绝对功率值增高以及左、右侧前额区、额区、前颞区δ脑波绝对功率值增高,且全脑平均α/θ、α/(δ+θ)脑波绝对功率比值对急性脑损伤患者发生意识障碍、昏迷有一定预测价值。
    • 杨春; 桂祈亮; 谢春妮
    • 摘要: 为探究神经反馈训练对青少年学业情绪问题的干预效果,采用定量脑电图评估个体与学业情绪及学习能力相关的大脑功能,以神经反馈训练作为干预手段改善这些大脑功能。结果显示,定量脑电图分析能真实地反映青少年的精神及行为状态,神经反馈训练能有效改善大脑功能,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题“系统整合式”干预模型中起到了良好的干预效果。
    • 张向飞; 张麟伟; 荣培; 侯春蕾; 郑文静; 汪仁斌; 铁常乐; 李小璇
    • 摘要: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患者脑电图的量化分析及光驱动反应的特点。方法:选取焦虑障碍患者60例和性别年龄相仿的正常人30例进行常规脑电图(EEG)检查,记录EEG检查结果,并计算全脑、额、颞、中央、顶、枕、左额、右额、左中央、右中央、左顶、右顶、左枕、右枕、左颞、右颞区各频段的相对功率比值DTABR=(δ+θ)/(α+β)。同时分析2组脑电图光驱动反应的出现率。结果:EEG量化分析结果,焦虑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TABR值在额、颞、左中央、左枕、右中央、左顶、右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EEG显示光驱动反应的出现率焦虑障碍组(81.67%)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量脑电图有可能反映焦虑障碍患者脑功能变化,为理解焦虑障碍的电生理学机制提供客观量化分析方法,有助于焦虑障碍患者鉴别诊断。
    • 张向飞; 李小璇; 荣培; 侯春蕾; 郑文静; 汪仁斌; 焦劲松; 甄雅南; 孙光; 刘晓鹏
    • 摘要: 目的通过定量脑电图来探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长期低血氧饱和度对大脑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收治的34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由于入组患者症状较重,均为中重度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根据肺动脉压力升高程度不同将其分为中度组(肺动脉压力为36~45mmHg,16例)和重度组(肺动脉压力>45mmHg,18例)。另择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记录脑电图检查结果,并计算大脑各功能区域的相对功率比值([delta+theta]/[alpha+beta]ratio,DTABR),比较分析三组大脑各功能区域的DTABR。分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氧饱和度与大脑各功能区域DTABR的相关性。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比较分析三组的认知功能。结果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左前额区FP_(1)、右前额区FP_(2)、左额区F_(3)、右额区F_(4)、左中央区C_(3)、右中央区C_(4)、左顶区P_(3)、右顶区P_(4)、左前颞区F_(7)、右前颞区F_(8)、左中颞区T_(3)、右中颞区T_(4)、左后颞区T_(5)、右后颞区T_(6)、左枕区O_(1)、右枕区O_(2)的DTAB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低血氧饱和度可使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大脑认知功能降低,而定量脑电图可反映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脑功能变化,且可为脑功能的变化提供客观、量化的分析方法。
    • 张建勋; 高秀先; 陈秀; 韩冰; 邹玉凤; 任星; 徐达青
    • 摘要: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PD)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改善及脑电图变化。方法选取PD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PD非运动症状进行PD统一量表(UPDRS)Ⅱ~Ⅲ评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患者治疗前后脑电图检测额区、中央区、顶区、枕区、颞区下α、β、θ、δ频段脑电波功率值并计算相对功率比值。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不同脑区功率频谱比值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额区、中央区、顶叶、枕区、颞区功率频谱比值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额区、中央区、顶区、枕区、颞区功率频率比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593、0.492、0.449、0.439、0.411,均P<0.001)。结论患者经治疗可改善PD患者认知功能,且该功能的恢复可通过脑电图分析快速预判。
    • 何庆芳; 周红
    • 摘要: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屏气试验联合定量脑电图(QEEG)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进行认知评估,以发掘两者在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为前瞻性研究,选取在我院住院的ACI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进行TCD屏气试验及QEEG检测,得到BHI值、Vm上升率、DTABR值,并对两组对象进行MoCA量表评定,通过发病6个月MoCA量表分值将观察组分为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26分)15例及正常认知组(MoCA评分≥26分)43例,并对两组的BHT值、Vm上升率、DTABR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全脑平均BHI值、Vm上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全脑平均DTAB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CA差值与全脑平均BHI值(r=0.265,P=0.045)、全脑平均Vm上升率(r=0.272,P=0.039)正相关,与全脑平均DTABR值负相关(r=-0.260,P=0.049);认知障碍组全脑平均BHI值、全脑平均Vm上升率显著低于正常认知组,全脑平均DTABR值显著高于正常认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急性脑梗死6个月后出现认知障碍,TCD屏气试验中全脑平均BHI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5(95%CI:0.645~0.905,P=0.002),临界值为0.357,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60.0%,全脑平均Vm上升率的AUC为0.778(95%CI:0.648~0.908,P=0.001),临界值为7.451,灵敏度为83.7%、特异度为60.0%;定量脑电图全脑平均DTABR值的AUC为0.727(95%CI:0.579~0.875,P=0.009),临界值为1.133,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2.1%;全脑平均BHI值联合DTABR值预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AUC为0.794(95%CI:0.671~0.916,P=0.001),临界值为-0.520,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81.4%。结论:经颅多普勒屏气试验及定量脑电图对急性脑梗死的认知预后存在一定的评估价值,两者联合或可成为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预测指标。
    • 金雷雷; 王耀辉; 吕喆; 张重阳
    • 摘要: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qEEG)在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科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用qEEG动态监测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和7 d的δ、θ、α、β波相对能量值,计算功率比指数〔DTABR,DTABR=(δ+θ)/(α+β)〕;同时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NIHSS评分减少≥3分或者神经系统症状消失为溶栓治疗有效,分析溶栓有效和溶栓无效患者溶栓前后DTABR的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法分析DTABR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94例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30例;年龄36~89岁,平均(61.71±10.11)岁;溶栓有效57例,无效37例。与溶栓前比较,溶栓有效组溶栓后2 h、24 h、7 d DTABR均明显降低(左侧脑梗死:1.87±1.45、1.59±0.88、1.58±0.90比3.82±2.60;右侧脑梗死:1.55±0.57、1.41±0.50、1.35±0.44比3.20±1.63,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DTABR与NIHSS呈显著正相关(r=0.691,P<0.01)。结论qEEG的量化指标DTABR能够准确、快捷地监测急性脑梗死溶栓过程,有效评估患者的溶栓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