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3篇、会议论文63篇、专利文献423056篇;相关期刊396种,包括护理实践与研究、中国综合临床、浙江创伤外科等; 相关会议49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第七次全国中毒与危重症救治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宝安急危重症高峰论坛、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大会等;亚低温治疗的相关文献由255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赛、陈汉民、刘芳等。

亚低温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3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6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23056 占比:99.74%

总计:424172篇

亚低温治疗—发文趋势图

亚低温治疗

-研究学者

  • 张赛
  • 陈汉民
  • 刘芳
  • 张银清
  • 龚平
  • 张晓平
  • 李春盛
  • 江基尧
  • 只达石
  • 周文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红丹
    • 摘要: 目的探究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6例心肺复苏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气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氧分压(85.64±8.13)mm Hg(1mm Hg=0.133 kPa)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8±7.76)mm Hg,二氧化碳分压(37.11±4.84)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69±5.4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11.86±2.17)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77±5.1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4.38±2.46)、(28.36±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气指标、神经功能等改善良好,成效确切,值得广泛应用。
    • 方莉华; 李莘; 沈燕珏; 杨舒铭
    • 摘要: 亚低温治疗指利用冬眠药物和物理降温方式保证机体处于休眠低温状态,全面减少脑组织代谢量、降低耗氧水平,加大脑细胞对于创伤及缺氧的耐受度[1],可用于中枢性高热患者。冰毯物理降温是通过内部循环水流制冷后,以传导散热的方式达到降温的效果;冰毯机设有自动控温系统,患者体温可按设定的温度值平稳降温,降温效果可靠、安全[2]。
    • 韩近超; 孟晨; 解强
    •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电刺激联合血管内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外伤(sTBI)患者血清脑组织损害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7例sTB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2)。伤后12 h,对照组患者给予血管内低温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亚低温治疗+针灸电刺激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者在开始低温治疗即刻、72 h、7 d的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治疗期间床边寒战评估量表(BSAS)分级、寒战发生率及平均每日应用抗寒战药物剂量。结果:在低温治疗72 h及7 d,研究组患者颅内压、NIHSS评分和血清NSE、M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和血清IGF-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低温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BSAS分级分布、寒战发生率及平均每日应用丁螺环酮、哌替啶等抗寒战药物的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sTBI早期血管内亚低温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针灸电刺激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治疗中的寒战程度,降低血清脑损伤标志物水平,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 许友松; 张琳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D二聚体(D-D)、乳酸脱氢酶(LDH)及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亚低温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01例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均接受亚低温治疗,治疗后进行3个月随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入院时检测患者血清D-D、LDH、CRP水平,询问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分析血清D-D、LDH、CRP水平与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101例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评估,预后不良57例,死亡45例;预后不良组入院时血清D-D、LDH、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D-D、LDH、CRP水平升高与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预后不良有关(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D-D、LDH、CRP水平预测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0.792、0.801,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血清D-D、LDH、CRP升高与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预后不良有关。
    • 王睁; 王颖雯; 程国强; 王来栓; 周文浩; 张崇凡
    • 摘要: 背景2012年前有多项亚低温治疗中重度HIE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发表,之后又有多项RCT相继完成,本文是《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实践治疗指南(2022版)》的临床问题之一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目的评估中重度HIE经亚低温及其联合其他治疗后的远期随访结局。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CINAHL;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和英文文献检索截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11月12日和12月6日。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之后阅读全文进行二筛。二筛排除标准(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新生儿合并有先天畸形;②亚低温治疗开始时间超过生后12 h;③治疗时新生儿核心温度不在33.0°C~35°C或未持续治疗至72 h;④对症支持治疗联合亚低温治疗随访时间<18个月,或亚低温联合其他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⑤干预组为非亚低温治疗的其他治疗。运用GRADE对证据体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和R语言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整合。主要结局指标随访18个月后的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结果①亚低温治疗14篇文献,其中RCT 13篇,NRSI 1篇;全身低温8篇,选择性头部低温6篇;随访时间18~30月龄13篇,6~7岁1篇;亚低温组1091例,对照组(对症支持)1087例。亚低温组较对照组降低了27%的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风险(RR=0.73,95%CI:0.67~0.80,P<0.01),其中中重度HIE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风险分别降低了41%和19%,脑瘫发生率降低了36%,但不降低听力和视力障碍的发生率;亚低温组与对照组(对症支持)心律失常、严重低血压、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持续肺动脉高压、败血症、静脉血栓形成和皮肤破损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亚低温联合药物治疗10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4篇,氙气和干细胞各2篇,褪黑素和托吡酯各1篇),3篇RCT随访≥18个月,亚低温联合或褪黑素、或托吡酯、或氙气较亚低温治疗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8,95%CI:0.59~1.98,P=0.80)。结论亚低温治疗降低了27%中重度HIE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风险,亚低温联合药物治疗有进一步研究的前景。
    • 王颖雯; 王睁; 程国强; 王来栓; 周文浩; 张崇凡
    • 摘要: 背景既往认为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具有良好的长期结局,但近年来有证据表明轻度新生儿HIE较正常儿童存在不良神经发育结局。目的探讨轻度新生儿HIE是否受益于亚低温治疗。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INAHL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英文文献检索截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11月12日和2021年12月6日。阅读文题和摘要初筛,之后阅读全文进行再筛。再筛排除标准(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轻度新生儿HIE诊断不符合(改良)Sarnat标准;②新生儿合并有先天畸形;③不能提取新生儿轻度HIE的结局数据;④随访时间50%选用随机效应模型,I^(2)≤50%选用固定效应模型。使用GRADE评价证据体质量,证据体中文献数量≥10篇进行发表偏倚分析。主要结局指标≥12月龄新生儿HIE死亡率和神经系统伤残联合发生率。结果中英文数据库共检索到1839篇,再筛113篇,最终24篇文献进入本文Meta分析。其中RCT 4篇,队列研究7篇,病例系列报告13篇。21篇文献以二分类变量报告神经系统伤残,3篇文献以连续变量报告神经系统伤残。随访时间在12个月至3岁16篇,>3岁9篇(1篇文献分别在随访至24月和7岁时报告了神经系统伤残事件)。24篇文献在观察期间均未报告死亡事件。21篇以二分类变量报告的文献中,轻度新生儿HIE总样本量为369例,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为21%(95%CI:14%~29%=,I^(2)=80%,Egger检验提示存在发表偏倚(t=4.68,P3岁亚组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分别为20%(95%CI:11%~29%)和24%(95%CI:11%~36%)。结论轻度新生儿HIE随访到3岁潜在的神经系统联合伤残风险增加至24%,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予以亚低温治疗利大于弊。
    • 马欢; 王运刚
    • 摘要: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效果及其Calpain基因和蛋白表达。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依据方法分为常规性治疗基础上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n=40)和常规性治疗组(n=4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Calpain基因和蛋白表达、临床疗效。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体温、呼吸频率、脉搏降低幅度均高于常规性治疗组(P<0.05)。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6 h、12 h、1 d、3 d的Calpain基因转录均低于常规性治疗组(P<0.05),Calpain蛋白表达均低于常规性治疗组(P<0.05)。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高于常规性治疗组(P<0.05),轻度残疾率、中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植物状态率、死亡率均低于常规性治疗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抑制Calpain基因和蛋白表达。
    • 赵诚
    • 摘要: 目的:分析大骨瓣和控制性减压术+亚低温治疗对于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治疗效用。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21年11月入院治疗的163例STB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82例予以大骨瓣和控制性减压术+亚低温治疗,B组81例予以大骨瓣单纯治疗。对比总有效率、颅内压变化、神经功能评分、脑代谢指标变化、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率。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 0.05);术后不同时间,A组患者的颅内压对比于B组下降,神经功能评分对比于B组下降,脑代谢指标对比于B组升高,炎性因子水平对比于B组下降(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为STBI患者实行大骨瓣和控制性减压术+亚低温治疗能够降低颅内压,尽快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脑代谢功能,同时可以加快炎性因子吸收,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确切。
    • 陈秋香
    • 摘要: 目的探究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与亚低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遴选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84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参考“数字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2),对照组均接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基础上+亚低温治疗;评价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血肿残留量及再次出血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FMA评分(74.28±14.15分)高于对照组(62.46±12.19分),NIHSS评分(4.52±1.06分)低于对照组(6.87±1.45分),且残留血肿量、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配合亚低温治疗,有利于增强临床整体疗效,显著降低血压水平的同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有效修复,改善肢体功能,促进转归,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
    • 曹文香; 陈芬
    • 摘要: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联合智护训练在婴儿窒息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婴儿窒息抢救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亚低温治疗联合智护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心功能指标,家属满意度及后遗症。结果: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和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心率低于对照组,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联合智护训练在婴儿窒息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指标和氧化应激,家属满意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