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肠管
鼻肠管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86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2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1627篇;相关期刊290种,包括当代护士(专科版)、护士进修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4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大会、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2011全国肠内肠外营养学术会议等;鼻肠管的相关文献由2034位作者贡献,包括徐静娟、景新华、王燕毅等。
鼻肠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627篇
占比:94.24%
总计:12337篇
鼻肠管
-研究学者
- 徐静娟
- 景新华
- 王燕毅
- 陈纯波
- 林辉
- 李培
- 熊杰
- 陈一奇
- 叶珩
- 孙诚
- 张燕
- 彭亚
- 曾红科
- 李娜
- 李皓
- 李辉
- 王红
- 王莹
- 申存毅
- 秦宏平
- 蓝惠兰
- 褚梁梁
- 贾灵芝
- 黄晓霞
- 黄素芳
- 万兵
- 万香玉
- 严玲微
- 代甫路
- 傅双
- 刘凯
- 刘微
- 刘芳
- 吕杨锦
- 吴云江
- 周海霞
- 孔媛媛
- 张春
- 张艳
- 彭南海
- 徐仲璇
- 明建青
- 曹建华
- 曾毅
- 李斌
- 李玉洁
- 杨勤玲
- 杨艳
- 杨雪莹
- 桑昆峰
-
-
朱佳玉
-
-
摘要:
目的探讨螺旋型鼻肠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许昌市人民医院2019-12—2020-07实施持续泵入鼻饲法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常规鼻胃管组(常规组)和螺旋型鼻肠管组(观察组),每组4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态、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治疗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螺旋型鼻肠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能减少并发症风险,效果肯定。
-
-
桑昆峰;
钟先进;
黄家丽
-
-
摘要:
目的研制一种鼻肠管堵管的精准疏通装置,并评估其临床使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某院肿瘤科60例消化道肿瘤术后营养支持过程中鼻肠管发生堵管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温水冲洗进行疏通,观察组采用精准疏通装置疏通,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疏通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疏通效果优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该新型疏通装置可以提升鼻肠管堵管疏通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
欧娜;
周茜
-
-
摘要:
目的:探讨预判式负压试验指导的盲插鼻肠管法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城中院区放置鼻肠管的44例神经外科重症病人为对照组,同期阳湖院区放置鼻肠管的50例神经外科重症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在盲插鼻肠管至目标长度后行负压试验,观察组在盲插鼻肠管过程中使用预判式负压试验置管。以X线腹部平片为金标准,判断两种时间节点负压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Kappa值,对比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和一次性置管成功平均耗时。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定位方法与金标准的Kappa系数分别为0.627和0.623,两者灵敏度较高,特异度偏低,首次置管成功率和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一次性置管平均耗时明显短于对照组(P=0.043)。结论:预判式负压试验指导下盲插鼻肠管法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可保证置管成功率且能有效缩短置管时间,提高置管效率。
-
-
李庭;
江华;
刘明
-
-
摘要:
住院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尤其是重症和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增加预后不良风险。因此,营养治疗是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之一。肠内营养是胃肠道功能正常的营养不良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因其更符合人的生理状态以及价格优良等优势,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鼻肠管是建立成人患者肠内营养治疗通路的重要手段,常用于有高误吸风险、胃肠动力学紊乱、吞咽困难和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经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具有无创、简便、经济、并发症少等优势。经鼻肠管肠内营养不仅有助于患者的肠道运动,为患者提供身体所需营养物质,还能迅速建立肠内营养通道,改善预后。近期,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肿瘤营养通路学组组织发布了《中国成年患者营养治疗通路指南》。本文对指南中鼻肠管部分的推荐意见进行证据总结和解读。
-
-
周萍;
林友燕;
俞新燕
-
-
摘要:
目的 观察脉冲式冲封管方法预防高密度型肠内营养液鼻饲过程中营养液运用初期因低速输注致堵管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12月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1—12月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63例设为观察组。两组均行肠内营养泵低速输注高密度型营养液,对照组采用常规冲封管方法,观察组采用脉冲式冲封管方法,比较两组鼻肠管堵管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堵管发生率3.2%低于对照组的16.7%,满意率92.1%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脉冲式冲封管方法预防低速输注高密度型肠内营养液堵管效果明确,可保障患者肠内营养顺利实施,提高患者满意度。
-
-
朱琳;
潘强;
鲍冠君;
刘亮;
张帅
-
-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早期肠内营养方式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营养、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为选择最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平行对照研究,选取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胃管组、肠管组(每组30例,营养液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患者一般状况、预后及并发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患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8^(+)、TLC;透射比浊法检测白蛋白、前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含量;采用GOS评分评定患者预后。结果14 d后,两组患者各营养、免疫、炎症指标均较第1天结果明显改善(P0.05);患者预后(GOS评分)肠管组优于胃管组(P<0.05),APACHEⅡ评分肠管组较胃管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综合两种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营养、免疫、炎症、并发症及预后指标的影响,早期胃镜辅助下鼻肠管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首选肠内营养方式。
-
-
万香玉;
潘月帅;
脱淼;
赵君露;
陈洁;
林辉;
李萍
-
-
摘要:
目的:探讨温热刺激在危重症病人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且需留置鼻肠管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鼻肠管置管,试验组在超声引导鼻肠管置管前进行30 min腹部胃区热敷。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试验组病人置管时间为30(24,32)min,短于对照组[37(30,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病人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热刺激有利于危重症病人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的顺利置入,缩短置管时间,提高病人舒适度。
-
-
林辉;
万香玉;
张艳;
陈凯;
王刚;
潘月帅;
魏丽丽
-
-
摘要:
目的:探讨温热水刺激联合超声引导在危重病人鼻肠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在青岛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且需留置鼻肠管的10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留置鼻肠管过程中注入37~40°C温水,试验组在超声引导下留置鼻肠管过程中注入47~50°C温热水,比较两组病人置管成功率、鼻肠管通过幽门时间、总置管时间、总注水量、改良胃窦运动指数(MI)、并发症发生率、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血清清蛋白及前清蛋白水平。结果:试验组鼻肠管通过幽门时间为9.7(6.5,15.0)min,总置管时间为21.0(16.0,32.0)min,均短于对照组[鼻肠管通过幽门时间为13.7(9.0,18.0)min,总置管时间为34.5(26.5,41.0)min];试验组总注水量为(175.5±14.4)m L,少于对照组[(183.5±13.7)m L];试验组MI为1.00±0.21,大于对照组(0.62±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留置鼻肠管过程中通过注入温热水能刺激胃肠蠕动,缩短置管时间,减少总注水量。
-
-
马灵;
吴莺;
陈萍
-
-
摘要:
目的:探究经鼻胃镜联合超滑导丝引导及经口胃镜联合异物钳放置鼻肠营养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8月需放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53例病人,采用鼻胃镜联合超滑导丝引导放置鼻肠管的为试验组(22例);经口胃镜联合异物钳放置鼻肠管的为对照组(31例)。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及病人舒适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更高,置管操作时间更短,病人的舒适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胃镜联合超滑导丝引导放置鼻肠管是一种更快捷、舒适、经济的方法,病人更容易接受。
-
-
王艳;
谷仲平;
邵琼洁;
屈妍;
张秋爽;
景鹏宇
-
-
摘要:
目的 探讨鼻肠管联合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EN)对重型胸外伤机械通气(MV)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重症医学病区收治的90例重型胸外伤M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经鼻胃管管饲EN)、B组(经鼻空肠营养管管饲EN)、C组(经鼻空肠营养管管饲EN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各30例。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第7天,B、C组的血红蛋白(HG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高于A组,上臂肌围(AMC)长于A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低于A组,且C组的APACHEⅡ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MV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A组,且C组的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胃潴留、消化道出血及反流误吸发生率均低于A组,且C组的反流误吸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肠管联合鼻胃管进行EN治疗重型胸外伤MV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及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
李莉;
钱叶长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年会、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年会、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换届及学术交流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探讨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在重症脑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治疗中的意义.回顾性分析40例重症脑病并发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的患者共2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为20例采用普通胃管营养治疗的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使用肠内营养后,营养指标逐渐恢复正常,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胃潴留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肺炎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螺旋型长鼻肠管营养治疗并发症较少;螺旋型鼻肠管有利于重症脑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的康复;对于重症脑病合并吸入性肺炎的患者,建议早期采用螺旋型鼻肠管进行早期营养治疗.
-
-
李桂云
- 《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鼻肠管在神经外科患者开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加强神外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治愈率.方法:80对例使用鼻肠管营养输注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严密观察病情,营养状况,预防不良反应.结果:本组3例出现腹胀腹泻,经加强控制营养液温度,调节输人速度后,均得到缓解,余77例营养状况改善病情好转.结论:实践证明对于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通过螺旋型鼻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降低小肠粘膜萎缩,在防止肠道细菌易位,防止并发脏器功能衰竭中起到一定作用.
-
-
芮祖琴
- 《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共纳入40例实施鼻饲营养的重症患者,分为鼻肠管营养组及鼻胃管营养组,对其分别实施观察及护理,分别统计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指标、使用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鼻肠管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较普通鼻胃管组发生率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肠管通过熟练的护理操作可降低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耐受性,且患者安全度高.但在机械通气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及营养支持方面无明显差异.
-
-
-
黄晓霞;
封秀琴
-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鼻肠管在置管过程中会误入气管、支气管或胸膜腔,尤其易发生于体位限制,存在人工气道的患者.分析盲插鼻肠管法所致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rn 方法:对1例颈椎骨折机械通气患者床旁行传统盲插鼻肠管,异位于左侧支气管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B超定位下改良胃内注气留置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方法干预后,将鼻肠管顺利的置入至十二指肠内的过程进行讨论.rn 结果:盲插法时,一例颈椎骨折的患者出现鼻肠管异位于左侧支气管.通过采取若干简单易行的补救措施,顺利的将鼻肠管置入于幽门后.rn 结论:在盲插置管的过程中,结合患者的体位需要采取规范的送管.用新的留置鼻肠管的方法在置管过程中通过B 超定位实现动态监测导管头端的位置避免导管异位的发生,更能提高置管成功率.
-
-
聂清芳
- 《2014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鼻肠管管腔细、长,而肠内营养液易残留在管腔壁上,积聚成块,因此,在鼻饲应用中较胃管更容易引起堵塞,本文主要研究碳酸氢钠脉冲式冲管在螺旋型鼻肠管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防止鼻肠管赌赛,降低重置率,减轻护理工作量,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
-
-
李丽;
王丽君;
李博;
张倩倩
-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7年
-
摘要: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个自身消耗性疾病,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肠内营养营养由于自身的优越性,现已成为临床医生对其实施营养支持选择的共识,鼻肠管由于相对于经皮内镜下空肠置管及手术放置空肠管简单、方便、快捷,在临床中被普遍应用.护士在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经鼻肠管实施肠内营养中,仍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下面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经鼻肠管实施肠内营养安全护理做一综述,主要概括为防易位、防拔管、防堵管、防污染、防接错、防误吸.
-
-
谢素芸
- 《首届全国重症神经大会暨2016年湖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肠功能复苏、早期肠内营养理念在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鼻肠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对于危重病人而言,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病人烦躁不安、海身不适,使得各种管道经常脱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常见管道中,鼻胃(肠)管是意外滑脱率最高的管道.2016年3月-2016年6月,改进了鼻胃(肠)管的固定方法,应用在40例患者身上,未发生1例鼻(胃)肠管意外脱落事件,保证了临床治疗及护理的需要.
-
-
方世明;
林青;
茅爱武;
吴邵秋;
姜昊声;
曹燕;
王震磊;
范红
- 《2011三亚高峰论坛暨第十届放射学术会议》
| 2011年
-
摘要:
目的:评价X线引导下经鼻插入小肠引流管治疗不能手术的恶性肠梗阻的技术可行性和疗效。方法:X线引导下应用传统法或导丝导管交换法经鼻插入肠管引流治疗不能手术的恶性肠梗阻211例(KPS 20~60分,中位40分),统计技术成功率,临床有效率,临床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梗阻原因、梗阻部位与疗效关系。鼻-肠管采用库利艾特公司生产的四腔双球囊导管,管径为16F/18F。结果:总的技术成功率100%,传统法和导丝导管交换法一次性成功率分别为85.5%(65/76)和100%(135/135)(P<0.05)。术后24小时,高位小肠、低位小肠和结直肠梗阻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8%(46/48),92.9%(117/126)和83.8%(31/37)(P<0.05)。随访4~245天(平均138天),总的临床成功率27.5%(58/211),肿瘤性与粘连性梗阻的临床成功率分别为22.7%(44/194)和94.1%(16/17)(P<0.05)。小肠和结直肠恶性梗阻的临床成功率分别为12.7%(20/157)和59.5%(22/37)(P<0.05)。并发症包括咽部不适或疼痛99.1%(199/211)、导管堵塞23.2%(49/211)、肠管脱落1.9%(4/211)、导管断裂0.1%(2/211)、胃肠出血0.1%(2/211)、肠穿孔0.1%(1/211),总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4.7%,涉及咽部剧痛、出血、穿孔、肠管断裂,无与死亡相关的并发症。结论:X引导下经鼻肠管插入引流治疗不能手术的恶性肠梗阻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以及结肠直肠恶性狭窄支架置入前的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