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胃管

胃管

胃管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3年内共计1000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8515篇;相关期刊449种,包括当代护士(学术版)、护理学杂志、护士进修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七届海峡护理论坛、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16届全国护理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等;胃管的相关文献由18224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余内逊、卢乐等。

胃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80 占比:14.80%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8515 占比:85.12%

总计:10003篇

胃管—发文趋势图

胃管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余内逊
  • 卢乐
  • 王建友
  • 白杨
  • 刘新壮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徐定清
  • 李伟
  • 边俊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章丽姣; 李秀萍; 孙于舒; 赵夏英; 潘红英
    • 摘要: 目的:探讨六一散联合可视性鼻贴在普外科病人鼻部管道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省某医院普外科住院并留置鼻部管道的病人209例,随机分为3组,A组(69例)采用3M敷贴制成的"工"字形鼻贴固定,B组(70例)采用3M敷贴制成的可视性鼻贴固定,C组(70例)在B组的基础上联合六一散固定,比较3组病人鼻贴更换时间、鼻部皮肤不良反应(痒、红、破损)以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3组鼻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鼻贴更换时间及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一散联合可视性鼻贴固定鼻部导管有助于延长鼻贴更换时间,降低鼻部皮肤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拔管率。
    • 赵晓云; 范兰兰
    • 摘要: 目的 分析高龄长期鼻饲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0例高龄长期鼻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胃食管反流将其分为非胃食管反流组(n=55)和胃食管反流组(n=75),分析胃食管反流出现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结果 胃食管反流组与非胃食管反流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吸烟史、胃管插入深度、胃管型号、体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胃管插入深度、胃管型号、体位是导致高龄长期鼻饲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糖尿病、胃管插入深度、胃管型号、体位均为高龄长期鼻饲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的影响因素,明确这些因素并采取积极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利于防治效果的提升。
    • 杨彩玲; 覃秀梅; 陈丹
    • 摘要: 目的:探讨纤支镜引导插胃管在食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食管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各84例,常规组行常规胃管置入法,研究组在纤支镜引导下插胃管,观察两组插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监测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常规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9.29%,低于研究组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引导下插胃管可缩短插胃管时间,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对患者刺激性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 李相林; 杨鹏程; 朱跃; 王帆
    • 摘要: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和主要方法,治疗目的是将病变完整剥离,并对剥离病变的边缘及基底切缘进行组织病理学判定,明确是否实现肿瘤组织的治愈性切除[1],相对于外科手术而言,其具有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些年被临床广泛应用[2]。
    • 王金铭; 郭爱梅
    • 摘要: 洗胃术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但目前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使用的胃管,其固定方法主要依靠在面部用胶布固定[1],而胶布固定这一方法仍有很多不足。为防止护士戴手套撕取胶布不便;胶布遇水、鼻腔分泌物、皮肤分泌的油脂等容易松动、脱落;长期的胶布粘贴容易致鼻翼部皮肤破损;反复更换胶布引起鼻翼和面颊部的接触性皮炎[2]等情况,故此设计了一种方便固定的双翼胃管。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查阅胃管固定发展的相关文献以及相关专利、整理查阅材料、绘制设计图及制作胃管模型。通过真人模拟性能测试,发现胃管的不足并持续改进,设计出最优化的双翼胃管。该双翼胃管的实用性和舒适度在传统胃管固定方式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解决了传统胃管固定方式上存在的众多不足,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颜雪花; 聂莎; 许立奇; 梁海媚; 邹聪; 郑东
    • 摘要: 目的研究K点刺激辅助置入胃管在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痴呆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观察组46例采用冰酸K点刺激辅助置胃管法,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970,P<0.001),平均置管时间及置管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冰酸K点刺激辅助置管法可以提高痴呆患者胃管置入的成功率和操作效率,减少不良反应。
    • 吴觅之; 余红梅; 潘红英; 吕婷婷; 王敬萍; 李迪琼; 庄玉锌
    • 摘要: 目的挖掘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拔管数据中有价值的关联规则,为预防非计划拔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个院区746例胃管非计划拔管事件的相关信息,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使用卡方检验分别对得到的关联规则进行有效性评定。结果共发现637条胃管非计划拔管事件关联规则,经卡方检验筛选出225条规则,最终筛选出10条具有临床实际指导意义的强关联规则,包括患者意识、年龄≥60岁、置管1~7 d、未使用约束带、因置管带来的不适感等。结论在护理工作中需提炼胃管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要点,关注重新置管预测因素和患者不适症状,鼓励患者说出真实感受,夜间有效巡视,实施分时段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减少胃管非计划拔管的发生。
    • 张月; 于威; 宋晓斌; 盖佳鹤; 朱先富
    • 摘要: 目的 观察留置胃管对格拉斯哥Blatchford评分(GBS)评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就诊的231例AUGI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BS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评分0.05).结论 GBS评分对于AUGIB是一个适宜的胃镜前评分系统,临床上应对AUGIB进行早期评分;留置胃管与否对低风险AUGIB患者预后无影响,但能改善高风险AUGIB患者预后.临床上推荐胃镜前根据GBS评分来决定是否留置胃管.
    • 李璐
    • 摘要: 目的:探究胃管固定位置的差异对无创呼吸机使用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总计60例,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患者均常规留置胃管,并且由于治疗需要,使用无创呼吸机,将患者的胃管分别固定于患者面部的柔软部位和较硬部位,每种固定方法均用于3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将胃管固定于较硬部位.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出潮气量,进而分析胃管固定位置的差异是否会对无创呼吸机使用效果产生影响.结果:固定在面部较硬部位的实验组患者的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出潮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P<0.05.结论:可以通过将胃管固定在脸颊较硬部位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无创呼吸机使用效果的影响.
    • 丁清清; 徐海莉; 张云飞; 陈鹏; 郜永顺
    •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胃管拔除的合理指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10月行胃肠道手术的32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胃管拔除时机分为4组,A组(n=86)常规拔除,B组(n=79)、C组(n=83)和D组(n=81)分别于胃液残余量50 mL、100 mL和200 mL时拔除胃管.比较4组病人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二次置入胃管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4组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人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病人二次置管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当日胃液引流液≤100 mL作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胃管拔除指证,能够在避免病人术后腹胀发生及再次留置胃管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术后留置胃管时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