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0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术会议
2010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术会议

2010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合肥
  • 出版时间: 2010-05-28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2010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大黄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rn 方法:将7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随机分为3组,全肠外营养(TPN)组21例,早期肠内营养(EEN)组26例和大黄联合早期肠内营养(REN)组24例。观察三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死亡人数、肠道功能恢复时间、APACHE Ⅱ评分,检测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CD3、CD4、CD8百分比以及CD4/CD8并进行比较。rn 结果:PEN组无1例死亡,EEN组死亡1例,TPN组2例;REN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55±0.61)天,平均住院天数(25.09±4.12)天,费用(5.70±0.70)万元,均低于其他两组(TPN组,P<0.01;EEN组,P<0.05)。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师PEG的学习曲线问题。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1~2009.12由我省两家三甲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福建省肿瘤医院)完成的共有153例PEG的前后阶段比较,分为2组。Ⅰ组:2000年~2004年操作的53例,Ⅱ组:2005年~2009年完成的100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总费用。rn 结果:手术时间由37.30±7.45分钟下降至26.44±5.73分钟。住院时间由450.83±499.38小时下降至271.57±304.91小时。总费用由10665±8791.9元下降至8028.5±7580.06元。并发症由9.8%(5/51)下降至4%(4/99)。Ⅱ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较Ⅰ组显著性缩短及减少(均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总费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但均有明显下降趋势。rn 结论:PEG学习曲线表明随着PEG操作例数增加、熟练程度提高,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相应显著性减少、住院时间及总费用均明显降低。
  • 摘要:ICU患者病情危重,分解代谢亢进,能量需要增加。为保证危重病人的营养供给,通过留置胃管鼻饲给予营养支持,以保持肠勃膜细胞及其功能的完整性,防止因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源性感染。本文对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入住本院ICU留置胃管鼻饲发生误吸的12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关的护理对策。
  • 摘要:肺炎是ICU病人最多见的院内感染,也是高死亡率的元凶,增加了ICU住院时间和费用。本研究观察旨在明确肺炎的发病因素。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ICU住院时间超过24小时的540例病人,其中83例(15.4%)发展成为肺炎。所有入组病人均有不同的院内感染肺炎的危险性。单变量分析表明下列因素:意识水平降低,开颅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机械通气,鼻胃管喂养,肠内营养,胃内容物误吸,中心静脉导管和ICU住院时间。多变量回归分析表明在ICU内发生肺炎有5个危险因素:气管切开(RR=1.09:95%CI=1.04-1.17),鼻胃管喂养(RR=1.11∶95%CI=1.05-1.18),使用H2受体阻滞剂(RR=1.09;95%CI=1.05-1.14),意识水平的降低(RR=2.67:95%CI=1.43-5.04)和ICU住院时间(RR=0.79;95%CI=0.75-1.84)。56.6%的肺炎病人发生在入住ICU的前4天。
  •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管理及护理.方法:对我科2004年12月至2010年1月收治食管癌伴有糖尿病的手术患者85例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肠内营养(PN组);B组为肠内、外营养相结合并逐渐过渡(EN+PN组),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实验室观察相结合的办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2.0进行储存和分析,并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护理认真细致的前提下,采取肠外与肠内相结合、逐步过渡的方式是食管癌伴糖尿病患者营养支持的最佳方式。
  •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手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恰当起始时间。rn 方法:选择已确诊拟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住院病人80例,随机分成4组(N=20例),分别于手术后6、12、24、48hr开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连续5d;手术后6、12、24hr列为实验组1、2、3,手术后48hr列为对照组;比较4组术后2d内的腹痛腹胀发生率,以及术后肠蠕动(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术后7d的血液常规、肝、肾功能及血糖等指标。rn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腹痛腹胀发生率、术后肠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的血液常规、肝、肾功能及血糖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胃肠道肿瘤手术后6hr后即可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且安全可行。
  • 摘要: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的治疗方案对胃癌病人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rn 方法:将58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TN组,n=19)、肠内营养组(EN组,n=19)、综合治疗组(CT组,n=20)。观察患者术后的一般恢复情况,用视觉模拟疲劳尺、心境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别评估手术前后病人疲劳程度、心境变化、睡眠质量。同时术前1天和术后1、5、9天检测蛋白水平(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IgA)。rn 结果:术后CT组一般恢复情况更快,心境状态好于EN组和TN组(P<0.05),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低于TN组(P<0.05),术后疲劳程度较EN组和TN组减轻明显(P<0.05);在术后9天CT组血清前白蛋白、CD3、CD4、CD4/CD8均比EN组和TN组相应指标增高(P<0.05),白蛋白、IgA水平高于TN组(P<0.05)。rn 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睡眠情绪调节作用,并通过改善病人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减轻术后疲劳程度,加快康复。
  • 摘要:目的:探讨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在幽门梗阻胃癌病人术前化疗的价值。rn 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胃癌伴幽门梗阻病人12例,均行内镜下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前后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变化,并探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rn 结果:12例病人均在胃镜下行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经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总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均升高,与接受肠内营养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例患者均给予FolFox6方案行术前化疗,行3-4次化疗,平均为3.3个化疗周期。5例患者在完成术前化疗4周后接受了胃癌根治手术,2例接受了胃空肠吻合短路手术,1例病人行胃空肠吻合+盲肠造瘘手术,其余4例病人经评估无任何手术适应证,继续给予安慰性营养治疗。本组病人术前化疗结束后6个月存活率为33.3%(4/12),中位生存时间为4个月,最长生存时间>9个月。rn 结论:胃癌伴幽门梗阻患者可在内镜下行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纠正患者的营养状况,使得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化疗,为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创造机会,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 摘要:20世纪60年代未,肠外营养(PN)与肠内营养(EN)相继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许多病人得到康复,同时对临床营养的输液技术和疾病的代谢有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营养输注途径的改变,分析了免疫营养应用的问题,浅谈了营养作用的再认识。
  • 摘要:全肠外营养液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氨基酸、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本文对影响肠外营养液的各种不稳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保持肠外营养液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应该采取的措施,确定肠外营养液处方组分合理化的设计和规范化的配置。
  • 摘要:恶性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相当高,部分患者常有恶病质征象,表现为厌食,进行性体重下降,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晚期还会出现疼痛、呼吸困难、器官衰竭等表现。本文介绍了碳水化合物代谢改变、蛋白质代谢改变以及脂肪代谢改变等肿瘤的恶病质,并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
  • 摘要:癌是脱离了人体的正常调控、无限生长的新生物。癌无限发展、生长的结果,一方面不断地掠夺机体的营养成分,使机体无限地被消耗,逐渐消瘦、衰弱;另一方面,癌的浸润与转移使所涉及到的脏器的功能受到相应的损害,最终脏器功能衰竭,机体死亡。本文从癌的本质浅谈了癌病人的临床营养支持。
  • 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代谢及明显的负氮平衡,病情重,死亡率高,营养支持治疗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的适应症和开始时机,分析了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的方式,浅谈了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的需要量。
  • 摘要:营养支持是危重病人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可降低应激状况下机体的分解代谢反应,改善机体重要脏器和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ICU和住院时间,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本文介绍了提供合适的营养底物和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途径等外科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措施,浅谈了优化营养支持作用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风险发生情况及机体组分的改变特点,为营养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rn 方法:选取胃肠道肿瘤病人共13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定病人机体组分,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筛查。rn 结果:胃癌病人NRS2002评分低于3分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结直肠癌病人(P<001),而3分以上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结直肠癌病人(p<0.001)。胃癌病人肥胖度、BMI、体重比、脂肪相对比、脂肪含量相对比、细胞质量均低于结直肠癌病人(P<0.05);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肥胖度、BMI、体重比、脂肪含量相对比、细胞质量均低于不存在营养风险病人(P<0.05)。rn 结论: NRS-2002适用于胃肠道肿瘤病人,胃癌病人存在营养风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结直肠癌病人,胃癌病人更易出现脂肪的丢失,脂肪含量的测定可能成为预测手术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
  • 摘要: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rn 方法: 5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19例、早期肠内营养组19例、试验组(肠内营养基础上使用参麦注射液)20例。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5、9天检测肱三头肌厚度、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观察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rn 结果:试验组在术后第9天血清CD3、CD4、CD4/CD8、前白蛋白均比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相应指标显著增高(P<0.05);试验组IgA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试验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缩短(P<0.05)。rn 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较常规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 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参麦注射液对胃癌病人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rn 方法:将39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19)和肠内营养联合参麦注射液组(SE组,n=20),两组术后第2d~8d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SE组在营养支持的同时静滴参麦注射液50ml/d。期间,观察病人术后的一般情况,并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握力、IL-6、TNF-α、PGE2、视觉模拟疲劳评分。rn 结果:与EN组比较,SE组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较EN组提前(P<0.05,P<0.05)。VAS评分在术后第7d、9d、术后第(9-1)d差值及术后累计疲劳均SE组低于EN组(P<0.05,P<0.01,P<0.05,P<0.05);术后第9d,握力及其术后第(9-1)d差值、前白蛋白水平及其术后第(9-1)d差值SE组均高于EN组(P<0.05,P<0.05;P<0.05,P<0.05);血清IL-6浓度在术后第9d低于EN组(P<0.05)。rn 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能促进肌力的恢复,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下调炎症反应水平,减轻术后疲劳程度,加快术后康复。
  •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乳糜瘘患者护理重点,探究一整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乳糜瘘患者的护理方法。rn 方法:总结普通外科ICU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间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乳糜瘘患者5例,采取TPN治疗和有效护理。rn 结果:本组5例患者中4例采用早期TPN治疗共118天,平均29.5±9.18天,其间用EN+PN过渡,逐步过渡至TEN治疗,1例患者全程行肠内营养治愈。其中1例患者在检查乳糜腹水阴性后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后乳糜瘘复发,另1例患者出院后复发乳糜瘘,2例均被及时处理,5例患者均通过保守治疗自行愈合。rn 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乳糜瘘患者,保证肠外营养的实施、引流管通畅、功能锻炼等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乳糜瘘患者护理的关键内容。
  •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ICU颈髓损伤并行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期间如何降低误吸的发生率。rn 方法: 56例颈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均采用经鼻胃管途径应用输液泵持续匀速泵注营养液,采取半坐卧位,确保鼻胃管在位通畅,测定胃内残余量判断有无胃潴留,采用气管套管气囊采用最小漏气技术,加强口腔护理,观察腹部和排便情况,及时判断有无返流、误吸等危险因素。rn 结果:56例行肠内营养的颈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误吸发生率为3.57%:发生误吸的2例患者经及时采取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未发生吸入性肺炎。56例患者5例因经济原因家属要求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其余49例均安全脱机后转出ICU。rn 结论:对于选择经鼻胃管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液的颈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避免并定时观察处理与误吸相关的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颈髓损伤且行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误吸的发生率。
  • 摘要:危重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40%,并成为独立因素严重影响着病程的发展。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增加胃肠道结构和功能,促进伤口愈合,降低对创伤的代谢反应,使机体分解代谢降至最低水平,为危重患者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本文基色了危重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分析了集束治疗策略。
  • 摘要: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rn 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8月我科经PICC给予肠外营养的患者共38例,分析PICC置管在肠外营养护理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rn 结果: 38例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为100.0%,留置时间38~206d,平均86d。患者均顺利进行14~46 d的肠外营养,平均20d。PICC置管并发症:Ⅰ-Ⅱ。静脉炎7例,发生率为18.4%;穿刺点渗血3例,发生率为7.89%。rn 结论: PICC置管成功率高,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及减少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成本一效益比,且操作方便、危险性小。
  • 摘要: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tenteral nutrition,TPN)是指通过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插管输入营养液为不能正常进食或超高代谢及危重患者提供营养供给,帮助渡过危重病程。我科自2001年接管TPN室的配制工作,至今共配制20000余袋,临床效果显著。
  • 摘要:胃管留置是一项基本的护理操作,传统的胃管固定方法采用两条普通的医用布胶带固定予鼻翼及脸颊,但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胃管易滑脱、局部皮肤损伤、舒适性差。近年来,临床护理人员在胃管固定方面做了不少改进。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对胃管固定方法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 摘要:目的:对比术前肠外营养支持对有、无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以探讨如何合理应用术前营养支持。rn 方法:回顾2008年4月~2009年3月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345例,先用NRS2002营养评分区别出有、无营养不良2组,再对比术前PN对2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的影响。rn 结果:术前使用PN的无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延长(p=0.04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p=0.045),而术前PN的使用对有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术前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不宜使用术前PN,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也应慎用,临床营养支持应该在充分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前提下,恰当选择营养支持方式。
  • 摘要:总结了8例黑斑息肉病术前术后营养支持的护理经验。方法:对8例患者术前进行心理辅导,对症处理及完善肠道准备,术后做好常规护理、营养支持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及全面的出院指导、结果。本组病人无手术后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及积极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 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并发症多,可发生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本文以重症胰腺监护室中的SAP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各系统感染的情况、住ICU时间、总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以探讨SAP病人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 摘要:卵巢癌肠转移行肠切除术因手术范围大,损伤大,需禁食时间长,患者因存在营养不良导致器官组织的损伤,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是为病人继续治疗提供了保障。探讨正确的临床肠外营养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及护理对策。对恶性肿瘤晚期的病人给予胃肠外营养护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正确的临床护理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 摘要:危重症患者往往处于强烈应激反应、高分解代谢、营养摄入障碍、免疫功能紊乱等全身代谢反应状态。本文就本院ICU 58例危重症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干预体会进行了介绍。
  • 摘要:应激性高血糖是ICU重症患者普遍面临的问题,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影响危重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高血糖与死亡率增加有关。本文观察了本院ICU危重患者的高血糖控制情况,浅谈了护理措施和体会。
  • 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应用于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rn 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期间行直肠癌保肛手术的24例患者实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并于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与同期实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但未使用肠内营养的24例直肠癌患者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前一天,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五天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身体术前术后质量变化,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有无统计学差异。rn 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未有出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肠内营养组PA、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具有优势,在身体质量变化上无统计学差异。rn 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是安全有效的。
  •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病人术后早期血糖控制优化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使病人更加顺利地度过术后康复期。rn 方法:将7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重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5例,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血糖控制优化方案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37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护理常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的水平、安全性、有效性及护士工作量。rn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高血糖指数(Highperglycemic index,HGI)和达到靶血糖范围的时间明显降低、维持靶血糖范围的时间明显延长(P均<0.001);50%葡萄糖抢救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因为低血糖而停止胰岛素经微量泵输注的时间、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次数和护士工作量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n 结论:血糖控制优化方案能改善重症病人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而护士工作量无明显增加,因此较传统血糖控制方法更为合理。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部位的选择和中心静脉导管的选择,分析了穿刺置管技术,探讨了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处皮肤的护理和输液接口的护理,阐述了导管留置时间的控制和预防导管感染的细菌学监测。
  • 摘要:机械通气是对ICU许多危重病人抢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异于正常生理的正压通气将对病人的胃肠道运动和能量需求产生影响,同时氧合的障碍也直接干扰着细胞的代谢过程。本文介绍了肠内营养的定义和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目的,浅谈了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评估及监测,分析了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探讨了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 摘要:目的:调查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风险率,探讨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rn 方法;选取择期手术的222例胃肠道肿瘤病人,采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营养风险筛查,同时对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方式、能量、营养素供给和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药物费用进行调查。rn 结果:29.3%的患者术前存在营养风险,这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高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rn 结论:术前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影响术后恢复。
  • 摘要:目的:探讨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屏障保护剂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 6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三组,A组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C组通过鼻空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并加用肠屏障保护剂。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时间,体重及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以及比较三组的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rn 结果: B组和C组在生化指标、症状、体症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清白蛋白上升情况等均优于A组(P<0.05),C组在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数(WBC)恢复时间上更是优于B组(P<0.05)。B组和C组的住院时间短于A组,住院费用少于A组(P<0.05)。rn 结论:在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中应用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屏障保护剂,可以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恢复,缩短病程,减少总住院费用。
  • 摘要:大肠癌患者因肠道功能异常、肿瘤消耗等因素,术前常存在营养风险而影响患者手术及术后康复。而肿瘤发生部位的差异是否会影响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目前尚缺乏临床证据。因此本研究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和血营养指标对大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营养风险评估,以明确不同部位的肿瘤对患者术前营养状态的影响。
  •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术中热凝固治疗晚期不可切除的胰体尾癌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rn 方法: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合理的健康教育,给予个体化的出院指导,并加强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rn 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或微波固化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例患者出现胰瘘,无护理并发症发生。rn 结论:加强热凝固治疗晚期胰体尾癌围手术期的护理,可大大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
  • 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本文对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本科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以探讨其学习曲线。
  • 摘要: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强化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及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rn 方法: 58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强化治疗组(实验组)和常规营养治疗组(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的营养、免疫指标和血D-乳酸水平。rn 结果:治疗后第14天,实验组的营养代谢指标、免疫指标和D-乳酸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rn 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在颅脑外伤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改善营养情况、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无脂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Pancreatitis,SAP)合并乳糜腹水治疗中的效果。rn 方法:回顾我科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治疗的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乳糜腹水病人,5例病人在罹患重症急性胰腺炎后,腹部CT提示腹腔积液,予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或手术引流,腹腔引流液为乳白色,乳糜试验阳性,诊断为乳糜腹水。5例病人均首先给予无脂肠内营养:蛋白质为70~100g/d(1.0~1.7/kg*d-1),监测腹水引流量及其甘油三酯浓度和乳糜试验的变化。rn 结果:5例病人应用无脂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短时间内腹水乳糜试验即转为阴性,甘油三酯的浓度显著下降,引流量逐渐减少,4例病人治愈,其中一例病人1月后再次出现乳糜腹水,给予无脂肠内营养11天,未愈,为缩短疗程,于第12天开始予TPN联合生长抑素治疗,15天后腹水消失;另外1例病人经无脂肠内营养治疗27天后仍未愈,遂改用TPA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于12天后治愈。rn 结论:无脂肠内营养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乳糜腹水的有效方法。
  • 摘要:目的:总结了31例经鼻经瘘口置管引流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护理经验。rn 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上经同侧鼻孔置入荷兰纽迪希亚公司生产的10号复尔凯鼻胃管二根,其中一根置入空肠内输注肠内营养混悬液或肠内营养乳剂等营养液以提供营养支持,取代空场造瘘。另一根经鼻经食管一胃吻合口瘘口置入脓腔底部,接负压进行持续吸引。胃肠减压管或胸腔引流管根据临床需要植入。如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仅有纵隔瘘,则不需要置胃肠减压管和胸腔引流管;如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为胸腔瘘,需要置胸腔引流管;如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伴吻合口出血,则需要置胃肠减压管。rn 结果:本组31例引流管无拔管前脱管,1例营养管堵管,冲管失败,重新置管。rn 结论:经鼻经瘘口置管引流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是一种积极、主动和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有出血倾向者,大血管修补和周围组织缺如者不宜应用。
  • 摘要:目的:研究谷胱甘肽(GSH)在谷氨酰胺(Gln)调节内毒素(LPS)诱导的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中的作用。rn 方法:原代培养成年雄性SD大鼠AT-Ⅱ细胞,原代培养24小时后,分为0、0.5、2.0、10.0 mmol/L Gln及空白对照、10.0 mmol/L Gln对照(n=3)共六个组,作用8小时后,前四组加入1μg/ml LPS刺激24小时,测定细胞内GSH浓度及细胞上清TNF-α水平;同时10 mmol/L Gln与BSO相互作用,分为100 μmol/L BSO、BSO(1、10、100 μ mol/L)+10.0 mmol/L Gln及空白对照、10.0mmol/L Gln对照(n=3)六个组,作用8小时后,前四组加入1μ g/ml LPS刺激24小时。测定细胞内GSH浓度及细胞上清TNF-α水平。以t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rn 结果:谷氨酰胺可以提高LPS诱导大鼠AT-Ⅱ细胞GSH的浓度,降低TNF-α的水平,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0 mmol/L浓度最为显著,6SH水平从(50.69±3.04)上升到(126.74±7.13)pmol/mg cell(P<0.001),TNF-α水平从(1104.5±48.8)下降到(329.67±48.27)pg/ml(P<0.001);同时,谷氨酰胺的作用可以被10μmol/L BSO显著阻断(P<0.001)。rn 结论:谷氨酰胺抑制LPS诱导的大鼠AT-Ⅱ细胞TNF-α的释放可能是通过促进GSH的合成而实现的。
  • 摘要:目的: TPN相关肝病(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LiveDisease,PNALD)是营养支持的并发症之一。尽管这一病变的严重性,但是其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TPN后肝炎症因子及其受体基因的变化,探讨哪些基因在肝脏损害中发挥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NAID提供资料。rn 材料与方法:选择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PN组(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7天后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检测方法,比较两组大鼠间肝炎症因子及其受体基因的表达。rn 结果: TPN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弥漫的脂肪空泡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周边区更为明显;TPN大鼠肝脏炎症因子及其受体基因上调的有BLR1、C5/C5a、CcL21b、CcL25、CcL3、CcL7、CcR1、CcR2、CcR3、CcR5、CcR6、Cx3cL1、Cx3cRL、CxcL1、CxcL5、IL-10、IL-10R α、IL-11、IL-13Ral、IL-18、IL-1β、IL-1f5_predicted、IL-1f6_predicted、IL-1rl、IL-1R2、IL-2Rβ、IL-2Rγ、IL-8Rβ、Itgam、Itgb2、Ltb、CxcL4TGF-β1、TNF、Tnfrsf1b、Cd401g;下调的炎症因子及受体基因为CcL11、CcL22、CcL24、IL-17b、IL-1a、IL-6rα、Mif。rn 结论: TPN后大鼠肝脏的炎症因子及受体基因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使机体免疫受到抑制,同时TGF-β的表达上调可能与肝脏损伤的保护、损伤后的修复有关。
  • 摘要:目的:评估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SAP)大鼠肠屏障功能和胰腺的影响。rn 方法:64只SPF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SAP普通肠内营养组(EEN组)和SAP生态免疫肠内营养组(EIN组),分别于造模后第4天和第7天检测各组大鼠的多脏器细菌易位情况、血浆内毒素水平、肠黏膜通透性,并进行胰腺病理评分和回肠末端病理检查等。rn 结果: SAP组、EEN组和EIN组大鼠的总细菌易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EN组和EIN组明显低于SAP组(P<0.05),EIN组低于EEN组(P<0.05)。SAP组、EEN组和EIN组大鼠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肠系膜上静脉血FD-40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EN组和EIN组均明显低于SAP组(P<0.01),EIN组的血内毒素水平亦低于EEN组(P<0.05)。SAP组、EEN组和EIN组大鼠病理各单项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EN和EIN组则明显低于SAP组(P<0.01);EIN组的各单项评分与EE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评分低于EEN组(P<0.05)。EIN组大鼠肠黏膜较其他组明显增厚,绒毛茂盛。rn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SAP大鼠肠屏障和胰腺具有保护作用,其中生态免疫肠内营养较普通肠内营养效果更佳。
  • 摘要:目的:观察抗氧化活性较强水果汁对老龄大鼠外周血抗氧化活性的影响。rn 方法:自然衰老及成年Wistar大鼠各20只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取山楂、猕猴桃、石榴、草莓制汁灌胃,连续动态观察5小时内大鼠外周血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rn 结果:灌胃4g抗氧化活性较强的山楂、猕猴桃、石榴汁后,老龄大鼠外周血抗氧化活性没有显著变化,而成年大鼠显著增强,与老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P<0.01);10g猕猴桃榨汁及含500mgVC水溶液灌胃后老龄大鼠5小时内外周血抗氧化活性动态变化不显著,成年大鼠显著升高。rn 结论:灌胃后老龄大鼠与成年大鼠对抗氧化物质的吸收利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宜进行长期喂养实验以进一步验证抗氧化活性作用较强的水果对衰老机体抗氧化防御体系功能的改善作用。
  • 摘要:通过检索CHKD和搜集近年评价肠内营养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的国内外医学文献,阐述肠内营养临床应用现状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肠内营养的概念、优点、适应证、禁忌证、输注途径、使用方法的知识更新。结果显示,肠内营养支持在国内近百家大中型医院临床治疗中应用,但实际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从1999-2009年的十年间,各类期刊杂志发表以“肠内营养、护理”文章百余篇,且数质量均有大幅提升,但也存在不足缺憾。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交流、沟通,在学习讨论中有所认识、有所思考,并与各位同道携手为临床营养支持护理质量提升出谋划策,以供临床借鉴参考。
  • 摘要: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是新形势下开展的一种开放式、延伸式健康教育形式,进一步完善了整体护理的内涵,到使护理服务的范围从医院的病房拓展到患者的家庭和社区,服务时间也从上班时间延伸到24h全天侯服务。本文介绍了本科营养支持小组对出院患者随访工作(家庭随访、电话随访),对家庭营养支持病人制定了随访计划,取得的良好社会效益,通过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使电话随访工作不断完善,效果显著。
  • 摘要: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是发生于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AFLP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预后差。营养不良普遍存在,为了进一步分析影响AFLP患者营养状况的因素,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探讨AFLP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和苏州市市立医院2003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14例AFLP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 摘要:【目地】为了加强肠内营养液的安全输注管理,杜绝输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rn 【方法】收集在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标准、阈值,进行持续质量改进。rn 【结果】肠内营养中的问题出现的次数明显减少,经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制定质量改进项目是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
  • 摘要: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的因素有多种,如手术时肿瘤己属晚期,有邻近器官或远处淋巴结的转移,手术切除范围不够彻底,机体免疫力低下,肿瘤恶性程度较高等等。本文介绍了胃肠道肿瘤术后复发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分析了胃肠道肿瘤术后复发合并肠梗阻的治疗措施。
  • 摘要:目的:研究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屏障损伤中的诊断作用。rn 方法:选取25例发病7天内入院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患者入院第1天、发病第7天以及恢复肠内营养的第3天评价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胃肠功能障碍程度,并在相应时间点留取血清检测I-FABP、C-反应蛋白(CRP)、以及瓜氨酸浓度,口服乳果糖、甘露醇六小时后留取小便检测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R),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rn 结果:患者入院时血清I-FABP浓度即高于正常值,在发病第七天达到最高峰,恢复肠内营养后第三天有所下降。患者入院时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血清瓜氨酸、血清CRP水平以及尿LMR均显著增高,血清瓜氨酸水平显著下降。各项指标在肠内营养实施3天后均有改善。对患者入院时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I-FABP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血清CRP有显著正相关,与瓜氨酸呈负性相关。rn 结论:I-FABP可用于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程度和疾病严重程度。
  • 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普外科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为42例病人实施的家庭内肠内营养的护理工作,对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获得良好护理效果。病人与家属、医护人员、社区人员的共同参与配合以及家庭营养支持小组的管理,对于营养支持的成败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卷尺导管在肠外营养中应用的效果。rn 方法:对46例胃肠癌术后患者采用卷尺导管(外周静脉穿刺植入)肠外营养,并与44例胃肠癌术后患者采用套管针肠外营养进行比较,观察两组静脉炎和渗漏的发生率。rn 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经X2检验,分别为X2=8.997,X2=14.475P均<0.01,有显著性差异。rn 结论:卷尺导管有效地减少了肠外营养期间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选择好血管是置管成功的保证,严格无菌操作和正压封管是预防导管性感染和导管堵塞的关键。
  • 摘要:目的:探讨卷尺导管在肠外营养中应用的效果。rn 方法:对56例胃肠癌术后患者采用卷尺导管(外周静脉穿刺植入)肠外营养,并与54例胃肠癌术后患者采用套管针肠外营养进行比较,观察静脉炎和渗漏的发生率。rn 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经x2检验,x2=9.509,p<0.01,有显著差异。rn 结论:卷尺导管有效地减少了肠外营养期间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选择好血管是置管成功的保证,严格无菌操作和正压封管是预防导管感染和导管堵塞的关键。
  • 摘要:目的:比较经外周浅静脉与深静脉置管进行肠外营养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一条更有效的肠外营养途径。rn 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采用深静脉置管,对照组采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留置时间。rn 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留置时间存在差异。rn 结论:应用深静脉置管对胃癌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比从外周浅静脉输注更为安全、有效。
  • 摘要:目的:为了安全及时施行胃肠急诊手术,以减少胃肠穿孔后导致诸多严重的并发症。rn 方法:护理人员着重做好及时正确的分诊、术前评估、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和细致的术前准备。rn 结果:38例急腹症患者及时施行了胃肠急诊手术。rn 结论:护理人员及时正确的分诊、病情的观察评估、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和细致的术前准备,对救治胃肠穿孔患者,能安全及时施行胃肠急诊手术,减少救治时间,减少胃肠穿孔后导致诸多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有重大意义。
  • 摘要: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系统对住院胃肠肿瘤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之间的关系。rn 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09年3月1日至4月30日的新入院胃肠肿瘤患者1.05例,在入院次晨进行NRS2002筛查,并研究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rn 结论:普外科胃肠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39.04%和65.71%,患者术前已存在的和术后潜在的营养风险较高,肠外和肠内营养应用存在不合理性,应推广和应用基于证据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以改善此状况。
  • 摘要:本文报告了肠瘘患者的常规护理,针对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采取身心两方面的共同护理,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 摘要: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FTS)的新理念及腹腔镜技术常规应用于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rn 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2009年10月由同一医师完成的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手术期理念和手术技术的改变分为三组,A组(66例)采取了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B组(105例)应用了FTS理念行开腹手术,C组(100例)应用了FTS理念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等)、临床指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等)及实验室指标(机体组成分析、代谢测定、炎症免疫指标等)。rn 结果:三组在手术时间上彼此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C组时间最长,但c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三组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B、C组与A组相比,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提前(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应激反应指标(WBC、CRP、HOMA-IR及REE)上升幅度明显较低(P<0.05)。C组与B组相比,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略微提前,术后住院时间略微缩短,术后应激反应指标(WBC、CRP、HOMA-IR及REE)上升幅度略低,但除CRP外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rn 结论:FTS理念应用于胃癌根治术,可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加快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快患者术后康复;FTS联合腹腔镜应用于胃癌的治疗较传统方法相比优势显著,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提前、住院时间缩短,与开腹FTS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术后疼痛轻、出血少等优点,但肠道恢复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未能达到显著差异,FTS联合腹腔镜应用于胃癌的治疗优势有待进一步证实;加速康复外科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是加快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因素,无论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均应在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下开展。
  • 摘要:乳腺癌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已成为导致成年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糖代谢异常及其相关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调控糖代谢异常及相关因素,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乳腺癌的一种重要途径。
  • 摘要:目的:探讨冬虫夏草对大鼠小肠粘膜机械屏障功能的影响。rn 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内毒素灌胃组、内毒素灌胃组+冬虫夏草组,内毒素灌胃组于实验开始第1天给予内毒素5EU/kg灌胃,冬虫夏草组每天给予冬虫夏草(5g/kg.d)混悬液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三组均自由进食水。分别于灌胃的第4、7、10天取8只大鼠,活检小肠粘膜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粘膜细胞的增殖指数(PI),透射电镜检测粘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宽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rn 结果:冬虫夏草组大鼠肠粘膜细胞的增殖指数(PI)、增殖细胞核抗原的比例及肠粘膜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第7天即恢复到正常水平,较内毒素组相比,经生物学统计处理,差异显著。rn 结论:冬虫夏草可促进大鼠小肠粘膜细胞的增殖,维持小肠粘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完整性,保护肠粘膜的机械屏障功能。
  • 摘要:目的:探讨NF-κB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的机制。rn 方法:采用雨蛙肽和内毒素联合注射法制备BALB/c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NF-κB干预组,18h后处死动物,比较各组的腹腔内大体改变、肠粘膜病理改变,肠道通透性的变化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变化。rn 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造成了小鼠腹腔内明显炎症反应,肠管水肿,肠粘膜水肿,肠道通透性显著增高,NF-κB特异性阻断剂PDTC能降低肠道损伤,改善肠粘膜水肿,上调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显著降低肠道通透性。rn 结论:NF-κB在SAP时肠道屏障功能损伤中起重要调控作用,PDTC能够通过选择性的抑制NF-κB活性,改善受损的肠屏障功能。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而实现的。
  • 摘要: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很少单独发生,常常是重症病人如脓毒症、创伤、多脏器衰竭的并发症,一旦这些重症病人出现了ARF,死亡率高达40%-80%。本文探讨了合并ARF的重症病人行CBP时的营养支持能否改善其预后,浅谈了合并ARF的重症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和营养量评估,阐述了合并ARF的重症病人的营养、营养支持需要量的计算。
  • 摘要: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在结直肠癌伴梗阻的病人中的作用。rn 方法:选取结直肠癌伴梗阻的病人16例,按改良FOLFOX6方案给予新辅助化疗两个疗程,间隔2周,并同时按照肠道功能情况给予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化疗结束后两周内予以手术治疗。rn 结果:所有病人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梗阻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所有病人均接受了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rn 结论:在结直肠癌伴梗阻的病人的治疗中,新辅助化疗可以缓解梗阻,为一期切除吻合创造条件。
  • 摘要:脑卒中可影响病人的意识水平及造成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卒中后抑郁等,导致病人进食状态及营养状态受到影响。在一些重症卒中病人,由于存在意识障碍、应激性胃肠病变、神经内分泌的改变等,营养问题甚至可能成为决定病情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2007年发表的《中国卒中患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和2009年发表的《神经系统疾病营养支持共识》均指出,重视和合理的营养支持工作是重症卒中病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 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性营养支持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rn 方法:将2004年-2008年收治的1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阶段性营养支持治疗。rn 结果:除两名24小时内死亡,余10名患者全部存活,平均ICU住院10.1±7.4天。rn 结论:个体化阶段性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营养状况,且具有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等优点,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 摘要:目的:评估全胃切除手术胃癌病人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rn 方法:回顾性选择2006年10月至2009年5月接受择期全胃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的病人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正规TPN支持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接受TPN支持治疗的治疗组及未接受正规TPN营养支持治疗的对照组两组。其中治疗组内又分为术后营养支持组(仅术后给予营养支持)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组(术前即开始接受营养支持治疗至术后),并观察术后各项相关营养指标及近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rn 结果:术后未接受TPN支持的病人出现营养不良的比例较治疗组高,营养支持治疗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较对照组少。rn 结论:全胃切除术后围手术期静脉营养的运用,可以帮助改善营养状况,缓解术后营养状况的恶化,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 摘要:营养支持应用于严重创伤的救治在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肠内营养(EN)无论在预防感染和代谢并发症,还是在改善肠戮膜的营养状况、减少肠道的通透性、防止细菌移位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临床实践证实,EN愈早施行,效果愈佳。本研究拟通过对比监测严重多发伤腹部手术患者分别采用经鼻放置鼻胃管或空肠造痰管进行EN,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危重病人的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评价营养治疗在肿瘤患者整体治疗计划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rn 方法:使用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2002)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00例肿瘤患者于入院第二天进行营养风险的筛查,分析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以及与疾病的相关性,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使用情况。NRS2002≥3为有高营养风险以及结合体重指数(BMI)<18.5kg/m2为营养不良和实验室指标来进行营养评价。rn 结果: 600例病人中完成498例营养筛查,NRS2002适用率达99%,入院时总的营养风险发生率50.4%,<(BMI)<18.5kg/m2 14.2%,有营养风险者肠内营养制剂使用2%,肠外(TPN)支持11%。rn 结论: NRS2002不是适用于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测定的唯一工具。对于Ⅲ和Ⅳ期的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但营养支持配合不够,同时临床上存在肠内、肠外营养的不合理使用。肿瘤患者更需要营养支持以及开展计划。
  • 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治疗饮食实际实施情况。rn 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随机抽取的380例分别实施半流质饮食、低盐饮食、低脂饮食、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饮食、优质蛋白饮食的患者一天的实际就餐情况及符合率进行调查统计。rn 结果:糖尿病饮食患者实际就餐率最高,为88.33%,其次优质蛋白、低盐低脂饮食的患者的实际就餐率也均在80%以上,低脂饮食患者的实际就餐率最低,为53.33%。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饮食符合率最高,达93.33%,低盐饮食的符合率最低,为78.33%,全部患者的饮食符合率为83.16%。rn 结论:住院患者的治疗饮食就餐情况不容乐观,应通过提高对饮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健康宣教,改善医院饮食质量等方法,做好患者膳食管理,增加治疗饮食依从性及提高饮食符合率。
  • 摘要:IBD常伴有反复的营养不良,类型和程度决定于炎症的范围、持续时间和活动度。中重度病人由于消化道症状重、常合并感染、以及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等原因,营养不良程度比轻中度病人更为严重;活动期病人由于感染、限制饮食、发热等原因,常表现为体重丧失和低蛋白血症;缓解期病人由于药物作用等原因,可能表现为肥胖和代谢性骨病。营养支持不但可以纠正能量、宏量和微量营养素的缺失,而且EN作为IBD尤其是CD的一线治疗,可以控制炎症活动,维持缓解,预防或延迟手术时机,减少术后并发症,维持术后缓解,促进粘膜愈合且副作用最小,最终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CD营养不良的进程缓慢,而UC患者缓解期营养良好,急性发作期却会骤然的营养缺乏需要住院治疗。EN对于儿童IBD尤为重要,因为对生长发育有利,甚至可替代药物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小肠部分切除手术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19例因小肠疾病需行小肠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手术患者均在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理念指导下进行,包括:术前不长时间禁食,不行机械性肠道准备,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进行代谢准备,使用硬膜外联合全麻的麻醉方式,术后硬膜外镇痛,不放置鼻胃管,不常规腹腔引流管,术后早期进食,早期下床活动。分析研究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及随访情况。rn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6.1±18.7)min:术中失血量(19.1±14.2)ml:切口长度(3.6±1.2)cm;术后排气时间(26.6±8.7)h:术后下床时间(9.5±5.2)h:术后住院天数(3.2±2.1)d,均顺利出院,无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30天内无在住院病例。rn 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小肠部分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明显减轻围手术期患者的应激反应,加速患者的康复。
  • 摘要:目的:建立弥漫性腹膜炎动物模型并探讨不同程度弥漫性腹膜炎对肠道通透性的影响。rn 方法:采用升结肠支撑管腹膜炎模型(CASP)诱发弥漫性腹膜炎。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假手术组、1.3mm组、1.7mm组,观察术后各组72小时的生存率。并于术后18h比较肠道通透性的变化。rn 结果:升结肠支撑管造成弥漫性腹膜炎的支撑管径越大,动物死亡率越高,术后18h肠道通透性也显著增加。rn 结论:随着支撑管径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急性腹膜炎肠道的损伤程度加重,肠道通透性增加,生存率也随之降低。
  • 摘要:目的:以 AFP 启动子和增强子作为调控元件,构建肝癌特异性镇痛抗肿瘤肽(analgesic-antitumor peptide,AGA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探索生物毒素靶向抗肝癌作用。rn 方法:取东亚钳蝎总RNA,通过RT-PCR法克隆AGAP基因,并连接到含最短最有效AFP启动子和增强子组合真核表达载体pAFP,构建重组质粒,酶切、PCR及测序鉴定,通过转染细胞观察其作用,RT-PCR法测定AGAP mRNA表达,CCK-8方法检测细胞毒性。rn 结果:重组质粒酶切、PCR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转染AFP阳性细胞HepG2后成功表达AGAP并抑制细胞生长,而对AFP阴性细胞无效。rn 结论:人AFP顺式作用元件调控AGA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肝癌基因靶向治疗提供有力工具,是中西医结合的新探索。
  • 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比容(HCT),血肌酐(Scr)对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患者发生胰腺坏死(pancreatic necrosis,PN)的早期预测。rn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PN组和非PN组入院时HCT值和48小时内Scr峰值的差异,及高、低HCT组,高、低Scr 组的PN发生率、CTSI评分、APACHE Ⅱ评分之间的差异。并对HCT,Scr这两项指标判断PN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计算。rn 结果:低HCT组PN发生率低于高HCT组(P<0.01),高Scr组PN发生率高于低Scr组(P<0.01),HCT值判断PN的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8%和82.8%,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2.4%和90.6%,Scr 值判断PN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37.5%和99.1%,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和85.2%。rn 结论:HCT和Scr有助于PN的早期预测。
  • 摘要:目的:评价X线导向下鼻空肠管置入早期肠内营养(earlier periodenteralnutrition,EEN)对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效果和价值。rn 方法:2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入院3-5天后,通过X线导向经鼻空肠管置入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持续使用2周,并与同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组29例患者进行对照。rn 结果: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较营养支持前明显下降;EEN组较TPN组下降明显(P<0.01)。营养支持后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两组治疗前后及相互比较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白蛋白较前上升,EEN组较 FPN组上升明显P<0.05。EEN组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愈率、死亡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rn 结论: X 线导向下鼻空肠管置入早期肠内营养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疗效好并节省医疗费用。
  • 摘要:目的:调查某中等医院部分科室住院患者入院时的营养状况,入院后的营养支持情况,并进行分析。rn 方法:选择某中等医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和胸外科5个科室,每个科室选择200例新住院患者,各1000例。患者入院后首先评估是否符合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评定条件,符合者第2天早晨进行评定:对不符合条件患者检测血清白蛋白(sALB),sALB<30g/L判定为营养不良。人体质量指数(BMI)采用中国标准<18.5kg/m2判定为营养不良。采用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进行营养评估,统计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率并判定是否需要营养支持。rn 结果: 1000例新住院患者NRS 2002的完全适用率为77.8%(778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6%(86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0.3%(203例):应用营养支持率为18.3%(183例)。存在营养风险患者中,营养支持率为37.4%,不存在营养风险患者中,营养支持率为13.3%。rn 结论:结合中国人的正常值,应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判断是否需要营养支持是可行的,对于临床工作中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治疗有指导意义。
  • 摘要:目的:总结14年肠内营养置管经验,比较各种置管方法的优缺点。rn 患者和方法:1996年9月~2010年1月,作者先后给2218位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床旁经鼻置螺旋型鼻肠管40例,X线引导下经鼻置空肠管71例,胃镜引导下经鼻置空肠管196例,术中经鼻置空肠管1705例,空肠切开造口置空肠管66例,空肠穿刺造口置空肠管101例,胃切开造口术24例,内镜引导下经皮胃穿刺造口术15例。rn 结果:床旁经鼻置肠管40例,第二天31例鼻肠管的远端通过幽门到达小肠,另9例鼻肠管盘曲在胃腔内。X线引导下直接经鼻置鼻肠管71例,顺利通过幽门67例,另有4例,鼻肠管盘曲胃腔内。胃镜引导下经鼻置鼻肠管196例,术后经X检查证实187例鼻肠管的远端位于小肠。腹部手术时,经鼻放置空肠管1705例,有8例鼻肠管远端离开手术时放置的位置。空肠切开术放置空肠营养管66例,术后出现不全性肠梗阻2例,肠瘘1例。空肠穿刺造口术101例,2例空肠穿刺管移位脱出小肠。传统胃切开造口术24例,出现胃瘘1例。胃穿刺造口术15例,没有并发症。rn 结论:肠内营养的方法有多种,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患者的原发病,以及营养支持的时间长短来定。经鼻置空肠管是一种安全、简便、使用的方法,经皮穿刺胃造口术、空肠穿刺造口术,逐步替代传统的造口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以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防止术后和营养过程中的并发症。rn 方法:对20例胃肠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进行观察。rn 结果:18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肠内营养治疗顺利,无并发症发生。rn 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保证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 摘要:肠内营养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此类患者病情严重,不能由口进食,且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蛋白质分解加快,使机体除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而肠内营养作为患者的主要营养方式,有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不可忽视,腹泻是肠内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报道腹泻发生率达56%以上。本文将腹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实施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 摘要:根据重症急性胰腺炎(简称SAP)营养支持的流行现状,比较SAP患者术后肠内外营养的优缺点,提出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现对超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支持治疗SAP术后患者干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营养支持策略。rn 方法:回顾性随机选取我院1999年5月至2004年6月腹部手术后EPISBO病例20例为非营养支持组(A组),2004年7月至2009年8月18例为营养支持组(B组),比较分析两组病例的治疗方式、治疗时机选择及治疗效果。rn 结果:两组病例均经非手术治疗而痊愈,治疗终点时电解质(Na、K)及空腹血糖(Glu)水平均在正常范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和治疗终点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且营养学指标改善(Hb、A1b、PreA1b、TFN)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营养支持能显著改善EPISBO的营养状况,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
  • 摘要:目的:研究普外科老年患者手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合理性和安全性。rn 方法:选择30例老年患者普外科手术后在不同阶段选用不同方式的营养支持,动态监测转铁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氮平衡,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rn 结果:术后第六天均转入正氮平衡,前白蛋白(g/L):术前为(0.21±0.02)、术后第七天为(0.22±0.03);转铁蛋白(g/L):术前为(2.11±0.31)、术后第七天为(2.35±0.25)。没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15±2.5天,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降低。rn 结论:普外科老年患者手术后合理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是安全可靠的,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剂对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rn 方法:将同期收治的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全胃肠外营养的对照组(20例)和全胃肠外营养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观察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等热量、等氮的全胃肠外营养,热量20 kcal/(kg·d)、氮摄入量0.2 g/kg,其中治疗组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2 mL/(kg·d),共7 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血清IL-6、TN F-α、肝肾功能,观察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变化并评价其临床疗效。rn 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血清IL-6、TN F-α水平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剂治疗A P疗效确切,可能机制为改善全身炎症反应。
  • 摘要:目的:rn (1)、评估营养支持小组(nutrition support team,NST)在老年肿瘤患者术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中的参与情况; rn (2)、研究PN相关肝功能损伤及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及NST的作用。rn 对象与方法:rn 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所有施行PN的老年患者。患者入选标准:rn (1)年龄≥60岁;rn (2)确诊为肿瘤,无远处转移,且接受PN前肿瘤己行根治性手术;rn (3)接受PN前肝肾功能处于正常范围;rn (4)PN使用时间≥7天;rn (5)PN以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全合一”形式且经中心静脉输注。排除病毒性肝炎患者或患者输注PN期间死亡。rn 收集病人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重、诊断和既往史)、输注PN前后肝功能、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输注量、输血量和体温升高天数(≥38℃)。PN相关指标包括PN使用时间、氨基酸和脂肪乳剂种类和用量、碳水化合物用量、总热能、非蛋白热能、非蛋白热能和氮比值、糖脂比以及中心静脉导管拔出后培养情况。rn 结果:共402名(71.7±6.8 y)老年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268名(66.7%)患者存在低白蛋白血症。仅有42(10.4%)名患者使用的营养支持方案由NST开具,而其余360(89.6%)名患者使用的营养方案则由病区医生自主开具。NST支持的患者平均PN使用时间、总热能和体温升高天数高于非NST支持患者,而血清白蛋白水平则明显较低。NST支持患者PN结束后平均血清白蛋白升高2.5g/L(从31.1+5.2 g/L增加至32.8±4.2 g/L),非NST组患者升高0.6 g/L(从33.6±5.1g/L增加至34.2±4.1 g/L),但控制年龄、输注PN前白蛋白水平、输注白蛋白和输血量以及体温升高天数后,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协方差分析F=0.10,P=0.75)。PN结束后血浆前白蛋白水平NST组患者则明显高于非NST患者(控制年龄、输血量、PN使用前前白蛋白水平以及体温升高天数,175.0±67.7 mg/L vs153.4±46.3 mg/L,P<0.001)。402例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和PN相关肝功能损伤(PN associated liver disease,PNALD)分别为2.2%(9/402)和15.2%(61/402)。革兰氏染色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最常见的致病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受PN前白蛋白水平和体温升高天数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而PN使用时间、体温升高天数、接受PN前ALT和γ谷氨酰转肽酶则是PNALD的危险因素。NST和非NST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和PNAL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rn 结论: NST在老年肿瘤患者中参与度为10.4%。NST对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和PNALD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NST支持患者血浆前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 摘要:目的:研究鱼油脂肪乳剂对癌性肠梗阻患者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rn 方法:将癌性肠梗阻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低热量肠外营养治疗,而研究组加用ω-3鱼油脂肪乳。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第九天检测比较两组的安全性指标,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指标(TNF-α、IL-4、IL-6、IL-8和IL-10)。rn 结果:加用鱼油脂肪乳后所有患者未发生特殊不适。对照组经过9天的肠外营养支持后,血清IL-4、IL-6、IL-8、IL-10和TNF-α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研究组加用含ω-3脂肪酸的鱼油脂肪乳剂9天后以上各项指标均发生显著性变化,抑炎因子IL-4、IL-6显著升高,促炎因子IL-8、IL-10和TNF-α显著降低。rn 结论:鱼油脂肪乳可以抑制癌性肠梗阻患者单核巨噬细胞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摘要:目的:比较加入谷氨酰胺(Gln)和精氨酸(Arg)的肠内营养配方与标准配方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症反应和病人感染预后的影响。rn 方法:所有病人均符合SAP诊断标准,APACHE Ⅱ评分8分以上。随机分为两组:加入谷氨酰胺和精氨酸的肠内营养配方(研究组):(n=22),给予标准配方肠内营养(对照组):(n=22),给予标准型EN。共30天。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和病情严重度相似,并给予相同的处理,在发病1周左右,通过内镜放置鼻空肠管或经胃镜胃造瘘术(PEG)行肠内营养(EN)。观察全身炎症反应、营养指标的变化、比较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rn 结果:①研究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2例:②两组的胰周感染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P<0.05),血小板计数均有所升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④平均住院时间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早期加入谷氨酰胺和精氨酸的肠内营养配方与普通配方EN都能明显减轻SAP病人的炎症反应,改善营养状况,但前者在预防SAP病人继发感染反应方面优于标准配方肠内营养(P<0.05)。
  • 摘要:老年糖尿病与一般成人糖尿病治疗目标相似:近期目标以控制糖尿病症状,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为主,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介绍了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浅谈了老年糖尿病患者肠内营养支持。
  • 摘要:快速康复外科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以达到病人快速康复的目的。本文介绍了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的概念,浅谈了临床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的方法,阐述了快速康复外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了有关加速康复外科的理解与思考,提出以后研究及发展的方向。
  • 摘要:我国于2001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2008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亿,占全国人口的8.3%,预计2014年,预计老龄人口会超过2亿,本世纪中叶,老龄人口将达4.37亿,年净增老龄人口800-1000万。本文介绍了老年人营养代谢的特点,浅谈了老年人营养评估方法和老年病人营养支持要点,阐述了老年外科病人的肠外营养支持和肠内营养支持。
  • 摘要: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急剧增加,2009年时全国高血压、高血脂分别为1.8亿,2010年糖尿病已经超过9800万,有糖耐量异常的己经达1.48亿。与营养相关的肿瘤发病也是突飞猛进,而这些疾病都与营养过剩有关。本文介绍了营养师的定义,浅谈了营养师的作用及其工作范围。
  • 摘要:目的:化疗导致急性白血病患儿各种营养问题,通过对不同治疗阶段患儿人体成分的测定,了解其人体成分变化的特点,为营养支持提供依据。rn 方法:前瞻性观察2009年1月至7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27例,男13例,女14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7例。处于诱导缓解期11例、巩固强化期7例和维持治疗期9例。在各个治疗期的第1个疗程结束时进行人体成分测定。同时测定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的人体成分组成作为对照组。以人体各成分占体重百分比表示人体各成分的分布情况。rn 结果: 27例白血病患儿与正常对照组人体成分的比较发现,各人体成分百分比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5),而体脂肪含量高于对照组(26.14±8.0 vs 20.0±3.9,P=0.028)。诱导缓解期患儿的人体组成与正常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进入巩固强化期的患儿,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蛋白质、无机盐、体脂肪、去脂体重、骨骼肌、体细胞群和活动细胞群占体重的百分比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5)。而维持治疗期的患儿骨骼肌占体重百分比小于正常对照组(33.7±5.3 vs 39.6±4.0,P=0.019)。rn 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经化疗后人体成分发生明显改变。因此,尽早监测白血病患儿营养状况变化、及时予以营养支持干预,改善患儿预后。
  • 摘要: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5%,是一种典型的老年性疾病。本文就1例高龄晚期肺癌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进行了介绍。
  • 摘要:目的:探讨头颅外伤昏迷患者行经皮胃造口术PEG的效果和护理。rn 方法:车祸致头颅外伤持续昏迷不能进食患者一例,在内镜下实施经皮胃肠造口术。术前给予完善检查,护理准备;术中注意观察生命体征,配合手术;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和处理并发症。rn 结果:患者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全身营养状况改善,原经鼻置管致鼻窦感染痊愈,原发病好转。rn 结论:重症昏迷但胃肠功能尚健在的患者,PEG的护理十分重要。
  • 摘要:重症肺部感染病人,机体蛋白质消耗,免疫功能受损,可促使病情急剧恶化,易并发二重感染和全身衰竭,所以对于重症肺部感染病人来说,营养补充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肠内营养治疗又是营养补充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就鼻胃管和鼻肠管两种不同的肠内营养途径应用于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病人进行了应用对比。
  • 摘要:经鼻空肠三腔喂养管行肠内营养(EN)在ICU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应用日趋广泛,在置管期间的观察、护理对于三腔管的正常使用及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为总结我科25例危重病人应用三腔管的护理体会。
  • 摘要:液囊空肠导管是一种新型的空肠导管,它具有胃肠减压与肠内营养同时进行、无创、适用广泛等优点。本文对液囊空肠导管的构造、置管方法、在不同病种方面的应用、导管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液囊空肠导管的应用护理方面的进展。
  • 摘要:在危重患者的治疗中,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肠道不能使用或无功能时,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当肠道功能开始恢复并且可以使用时,开始给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当肠道功能吸收的营养可以满足机体需要时,就开始给完全胃肠内营养(TEN)。本文将本科实施肠内营养期间腹泻的预防与处理进行了总结。
  • 摘要:目的:通过合理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增加营养,加强饮食护理,促进肠瘘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早日康复。rn 方法:在肠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治疗期间,不同的时期运用不同的营养方案及护理措施,促进肠瘘的顺利愈合。rn 结果: 12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与治疗后,均顺利拔管出院,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无一死亡。rn 结论:合理的肠内营养与饮食管理,加强治疗期间的心理与生理护理,有利于肠瘘的顺利愈合。
  • 摘要:目的:总结胃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措施的护理经验。rn 方法:采用快速康复外科(FTS)治疗理念,应用肠内营养、止痛、加强护理等综合治疗手段,通过术前营养风险筛查结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早期少量肠内营养支持、早期下床活动、围手术期护理等一系列措施。rn 结果:20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8.6h和3.2d。rn 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的部分营养及护理理念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胃癌围手术期治疗,在不增加手术风险的前提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