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胃管
鼻胃管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21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6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9158篇;相关期刊327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0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9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会议等;鼻胃管的相关文献由287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道裕、张建立、施长碧等。
鼻胃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158篇
占比:96.14%
总计:19927篇
鼻胃管
-研究学者
- 周道裕
- 张建立
- 施长碧
- 景新华
- 林载润
- 江秀丽
- 王红
- 马莉
- 王艳
- 金明必
- 陈伟
- 丁洪琼
- 崔飞飞
- 张庆军
- 张磊
- 张艳
- 李文
- 沈梅芬
- 王梅
- 秦宏平
- 陈洁
- 万书桓
- 伊莱恩·C·拉米雷斯
- 何宝国
- 余勇
- 傅晓燕
- 兰天
- 冯丽梅
- 刘敏
- 刘晓英
- 刘莉
- 刘霄飞
- 匡如
- 史蒂文·B·海内克
- 吴丹
- 姚宏伟
- 姜涛
- 左晓艳
- 张蕊
- 彭家启
- 徐静娟
- 旷咏梅
- 李妍妍
- 李娜
- 李娟
- 李帆
- 李芳
- 李静
- 杨建宝
- 柏慧华
-
-
朱佳玉
-
-
摘要:
目的探讨螺旋型鼻肠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许昌市人民医院2019-12—2020-07实施持续泵入鼻饲法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常规鼻胃管组(常规组)和螺旋型鼻肠管组(观察组),每组4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态、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治疗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螺旋型鼻肠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能减少并发症风险,效果肯定。
-
-
王宇;
刘明;
江华
-
-
摘要:
消化吸收障碍和应激所致的高分解代谢状态是引发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生理病理机制,营养治疗是危重患者救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之一。肠内营养是营养治疗的首选通路,可显著降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器官衰竭发生率和手术干预率,控制患者血糖波动,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其中,鼻胃管作为一种简便的床旁操作技术,医疗成本较低,具有无创、简便、经济等优点,是开展短期(<4周)肠内营养的首选方式。然而,鼻胃管的不规范使用也会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鼻咽部刺激、溃疡、出血、导管脱出或堵塞、反流以及吸入性肺炎等。本文主要从鼻胃管的适应证、促动力药的使用、鼻胃管口径的选择和鼻胃管的定位等方面对《中国成年患者营养治疗通路指南》进行解读,为中国成年患者营养治疗过程中鼻胃管的选择与合理应用提供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
-
朱琳;
潘强;
鲍冠君;
刘亮;
张帅
-
-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早期肠内营养方式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营养、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为选择最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平行对照研究,选取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胃管组、肠管组(每组30例,营养液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患者一般状况、预后及并发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患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8^(+)、TLC;透射比浊法检测白蛋白、前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含量;采用GOS评分评定患者预后。结果14 d后,两组患者各营养、免疫、炎症指标均较第1天结果明显改善(P0.05);患者预后(GOS评分)肠管组优于胃管组(P<0.05),APACHEⅡ评分肠管组较胃管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综合两种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营养、免疫、炎症、并发症及预后指标的影响,早期胃镜辅助下鼻肠管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首选肠内营养方式。
-
-
银星凤;
金婕;
杨甜甜;
包艳
-
-
摘要:
目的探讨口鼻腔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留置鼻胃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吞咽障碍留置鼻胃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口腔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生理盐水鼻腔擦拭护理,分别干预1周后比较两组痰液致病菌阳性率、鼻咽分泌物减少情况、口鼻咽不适反应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在降低痰液致病菌阳性率,减少鼻咽分泌物及鼻腔不适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方面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留置鼻胃管患者实施口腔护理联合生理盐水鼻腔擦拭,能显著降低痰液致病菌阳性率,减少鼻咽分泌物,降低口鼻咽不适反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
-
艾美花;
林硕超;
林素凤;
杨成彬
-
-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行床旁盲插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住院的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鼻胃管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对40例患者行床边徒手盲插鼻空肠管后经鼻空肠管内进行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指标、住院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当日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第14天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肠内营养不耐受相关并发症,包括呕吐、腹泻、胃潴留、误吸等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空肠管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经鼻胃管进行早期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效果更佳,可缩短住院时间,能有效降低肠内营养不耐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
蒋玉兰;
谌绍林;
谢立琴;
代有华;
李思思
-
-
摘要:
目的观察主动推进法盲插鼻胃管与鼻空肠管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行空肠置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在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住院治疗的176例机械通气且需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置管类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8例。两组均采用主动推进法盲插空肠置管。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用螺旋型鼻空肠管和复尔凯鼻胃管行空肠置管。比较两组患者咽喉部一次性通过率、一次性肠内置管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者的导管尖端位置、置管用时、置管费用、置管相关并发症和医护人员置管相关感受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咽喉部一次性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91%(80/88)比70.45%(62/88),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一次性肠内置管成功率及导管尖端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胃内置入用时、置管总用时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胃内置入用时(min):2.98±1.51比5.41±4.96,置管总用时(min):26.42±2.36比29.30±5.32,均P<0.01〕,置管费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89元/例比422元/例,P<0.05);两组在置管过程中均未出现咽喉部损伤、误吸、低血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置管并发症。对操作护士调查,均表示鼻胃管操作简单方便,更愿采用复尔凯鼻胃管置管。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可用鼻胃管代替鼻空肠管通过主动推进法盲插空肠置管,操作简单,更易通过咽喉部,置管有效、安全、经济,易于在临床普及推广。
-
-
祝秀荣;
付怀栋
-
-
摘要:
目的:探讨螺旋型鼻肠管联合鼻胃管床旁盲插置管建立幽门后营养途径的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4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有高误吸风险的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应用单根螺旋型鼻肠管行经鼻空肠置管,观察组应用螺旋型鼻肠管联合鼻胃管行经鼻空肠置管。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首次置管成功率、鼻肠管置入胃内时间、置管成功病例耗时和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和首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4.5%和24.1%,高于对照组的60.3%和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型鼻肠管联合鼻胃管床旁盲插置管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成功的时间,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可以作为一种置管方法在临床应用。
-
-
苗苗;
杨文章;
陆薇;
杨冬梅;
李丽晖;
李盼
-
-
摘要:
目的:探讨延长鼻胃管置入深度至幽门对高龄老年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及营养改善效果评价。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1日~11月1日收治的62例高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置管深度至胃贲门法,观察组实施延长鼻胃管置入至幽门法;比较两组3 d内胃潴留发生率、第14天胃潴留发生率、反流、呕吐、显性误吸及血清白蛋白。结果:观察组3 d内胃潴留发生率、第14天胃潴留发生率、反流、显性误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长鼻胃管置入深度至幽门可以减少高龄老年患者因留置鼻胃管造成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
-
王艳;
谷仲平;
邵琼洁;
屈妍;
张秋爽;
景鹏宇
-
-
摘要:
目的 探讨鼻肠管联合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EN)对重型胸外伤机械通气(MV)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重症医学病区收治的90例重型胸外伤M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经鼻胃管管饲EN)、B组(经鼻空肠营养管管饲EN)、C组(经鼻空肠营养管管饲EN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各30例。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第7天,B、C组的血红蛋白(HG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高于A组,上臂肌围(AMC)长于A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低于A组,且C组的APACHEⅡ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MV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A组,且C组的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胃潴留、消化道出血及反流误吸发生率均低于A组,且C组的反流误吸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肠管联合鼻胃管进行EN治疗重型胸外伤MV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及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
车丽玲;
刘雅倩;
侯建永;
穆秀丽
-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肠内营养途径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TAD)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ATTAD术后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喂养耐受性、营养状态以及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鼻饲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4±0.89)d vs(7.33±1.21)d;t=1.544,P=0.127]。在治疗期间,对照组腹胀、反流、胃潴留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在接受营养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两组ALB、PAB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可以有效改善ATTAD术后患者喂养耐受性、营养状态,有利于患者康复。
-
-
-
-
- 《第八届全国胃病学术大会》
| 200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经内镜置入鼻胃管后行纤维蛋白胶粘堵术治疗食管气管瘘的方法及护理经验.rn 方法:对15例患者均使用内镜下置入鼻胃管后行纤维蛋白胶粘堵术.rn 结果:14例经内镜下置入鼻胃管后行纤维蛋白胶粘堵术均已封闭,1例行两次封闭成功.rn 结论:此方法疗效确切,其费用低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未发现不良反应,同时应做好有效的护理,不失为内镜下治疗食管瘘的理想方法.
-
-
-
-
卢孝莉
- 《2005年全国内科危重病医学(重庆)学术交流会》
| 2005年
-
摘要:
自2004年3月至12月,采用复尔凯鼻胃管对23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全部成功, 复尔凯鼻胃管为食道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研究认为,食道癌术后全胃肠外营养组的GPT,GOT, BUN指数高于小肠营养组,术后TPN组的GLU指数高干小肠营养组,TPN组病人腹泻明显多于肠内营养组病人,二重感染率也比肠内营养组病人高。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便宜,操作简便,病人肛门排气明显提前。肠内营养对护理和设备的要求低,该院采用的营养液不需特殊配制,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少,在护理时,严格掌握营养液的温度、输注速度、递增浓度,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往意病人消化道的反应,并加强肠内营养各个步骤的操作。
-
-
-
-
谢素芸
- 《首届全国重症神经大会暨2016年湖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肠功能复苏、早期肠内营养理念在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鼻肠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对于危重病人而言,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病人烦躁不安、海身不适,使得各种管道经常脱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常见管道中,鼻胃(肠)管是意外滑脱率最高的管道.2016年3月-2016年6月,改进了鼻胃(肠)管的固定方法,应用在40例患者身上,未发生1例鼻(胃)肠管意外脱落事件,保证了临床治疗及护理的需要.
-
-
谢素芸
- 《首届全国重症神经大会暨2016年湖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肠功能复苏、早期肠内营养理念在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鼻肠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对于危重病人而言,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病人烦躁不安、海身不适,使得各种管道经常脱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常见管道中,鼻胃(肠)管是意外滑脱率最高的管道.2016年3月-2016年6月,改进了鼻胃(肠)管的固定方法,应用在40例患者身上,未发生1例鼻(胃)肠管意外脱落事件,保证了临床治疗及护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