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3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6028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护士进修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6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等;体位引流的相关文献由45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书林、刘洁、卓莉俊等。

体位引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7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6028 占比:99.45%

总计:36227篇

体位引流—发文趋势图

体位引流

-研究学者

  • 刘书林
  • 刘洁
  • 卓莉俊
  • 吴莎莉
  • 喻文亮
  • 姚永杰
  • 孔祥红
  • 孙传武
  • 康莉娜
  • 张孝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馨雨; 顾书君; 温敬利; 沈晓玲; 齐栩
    • 摘要: 清除气道分泌物是呼吸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有效清除气道深处分泌物并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一直是临床上难以兼顾的问题,常用的气道廓清方案包括雾化吸入祛痰药、体位引流、震动排痰仪及经气道吸出等,大多对细支气管深部的分泌物效果有限,同时给患者带来痛苦。此外,呼吸康复的普及率也低,2018年一篇发表在《respiratory medicine》的系统综述检索了Ovid Medline,CINAHL和EMBASE等数据库内245篇文献发现,转诊至呼吸康复的中位比率仅为17%^([1])。而盐气溶胶疗法可以在患者无明显不适感的情况下促进深部的痰液排出,且安全方便易坚持,容易推广。
    • 胡珊; 刘国栋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密集拍背、深呼吸咳嗽及体位引流在开胸术后肺不张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赤壁市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20日收治的380例开胸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93例)和对照组(187例),试验组予以早期密集的拍背、深呼吸咳嗽及体位引流,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操作,比较两组术后肺不张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肺不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88%vs.2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胸术后,早期密集的拍背、深呼吸咳嗽及体位引流能够有效避免肺不张,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朱玉瑶; 武瑞瑞; 游璐
    • 摘要: 目的:探讨俯卧式体位引流在羊水污染剖宫产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109例行剖宫产且羊水Ⅰ~Ⅲ度污染的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负压组54例和引流组55例。负压组新生儿出生后采用常规负压清理呼吸道法,引流组给予俯卧式体位引流。比较两组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窒息发生情况、脐动脉血气指标、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碱剩余(B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干预后酸碱度(pH)水平高于负压组(P0.05)。结论:俯卧式体位引流可减少羊水污染剖宫产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窒息的发生,改善新生儿情况,调节脐动脉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 孙敏; 王念坚; 赵宁玲
    • 摘要: 目的探析高频胸壁振荡(HFCWO)排痰干预结合肺部超声主导的体位引流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重症医学科一科收治的100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标准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HFCWO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肺部超声主导的体位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入住ICU 3、7、14 d后的氧合指数(O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10 min(T0)、治疗15 min(T1)、治疗后10 min(T2)的循环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 3、7、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O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CWO排痰干预结合肺部超声主导的体位引流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实施精准的胸部物理治疗策略,且循环指标相对稳定,能够改善患者氧合情况,从而加速患者康复。
    • 汤琼; 华翠红
    • 摘要: 目的探讨机械振动排痰联合体位引流在新生儿肺炎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6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体位引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机械振动排痰仪干预,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临床指标改善时间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pH值、PaO_(2)及Pa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H值、PaO_(2)均高于干预前,PaCO_(2)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pH值、Pa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X线影像改善时间、肺部听诊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应急能力、实际操作水平、体位干预及预防措施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振动排痰联合体位引流在新生儿肺炎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胸部体征改善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 杨健; 张俊文
    • 摘要: 感染性胰腺坏死合并胃肠道瘘是继发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于合并十二指肠内瘘的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患者,笔者利用胃腔穿刺点和十二指肠内瘘口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病灶内冲洗和“体位引流”,有助于减少内镜清创次数、缩短住院时间,获得了成功.
    • 田蕊华
    • 摘要: 目的:探讨体位引流结合综合护理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住院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10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据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行雾化吸入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体位引流治疗及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4.00%,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血象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支气管扩张患者治疗中应用体位引流结合综合护理的方案,整体应用效果更好,且有助于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郭飞
    • 摘要: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提高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体位引流疗效原因.方法:选取10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引流方式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实施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体位引流;治疗组采用雾化吸入加体位引流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血象指标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每天排痰量、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体温、血象指标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而每天排痰量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体位引流患者经雾化吸入后可明显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其住院时间、增加每天排痰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郭飞
    • 摘要: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提高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体位引流疗效原因。方法:选取10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引流方式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实施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体位引流;治疗组采用雾化吸入加体位引流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血象指标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每天排痰量、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体温、血象指标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而每天排痰量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体位引流患者经雾化吸入后可明显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其住院时间、增加每天排痰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苏艳艳; 汤昱
    • 摘要: 目的 分析体位引流治疗小儿支气管扩张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儿74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体位引流治疗.两组患儿均维持用药2周.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体温恢复时间、血象指标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体位引流治疗小儿支气管扩张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减少呼吸道再次感染的情况,从而促进肺功能尽早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