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灌注
组织灌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58981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中国中医急症、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微循环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山东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大会暨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医师分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等;组织灌注的相关文献由588位作者贡献,包括董然、刘聪、李莉等。
组织灌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8981篇
占比:99.71%
总计:59153篇
组织灌注
-研究学者
- 董然
- 刘聪
- 李莉
- 毛家玺
- 滕飞
- 赵洋
- 郭闻渊
- 严静
- 刘大为
- 刘玲
- 吴帅
- 张魁
- 徐永腾
- 方强
- 杨雪莹
- 管向东
- 苏群
- 贾天宇
- 邱海波
- 郑居兵
- B·L·奥茨
- C·P·斯坦曼
- D·佩蒂纳托
- M·柯皮索恩
- P·德穆伊尔德
- R·J·艾伦
- 万明习
-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 中尾一久
- 于晴
- 于涛
- 付天翔
- 全立新
- 刘曼莉
- 刘鸿箫
- 刘黎芬
- 叶八宁
- 吴敬医
- 吴立峰
- 周翔
- 唐国军
- 姜小敢
- 寇秋野
- 尹小清
- 岳云
- 张超凡
- 张静
- 戴海文
- 施贤清
- 李兴鲁
-
-
黄浩然;
曹阳;
梁冰
-
-
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下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行脊柱手术(包括经后路椎管减压术、椎间盘摘除术、椎体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患者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组(接受CLCVP液体治疗,20例)、G组(接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19例)和LG组(接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下CLCVP,2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法。比较三组入室时(T_(1))、诱导后(T_(2))、腰椎管减压前(T_(3))、椎管减压完成(T_(4))、手术结束(T_(5))的循环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和心指数(CI)]和灌注指标[包括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和动脉血乳酸(Lac)]。比较三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长、液体输入量、液体丢失量。分析心指数均值(CIm)、平均动脉压均值(MAPm)和中心静脉压均值(CVPm)与术中出血量的相关性。结果在T_(1)~T_(5)时间点,三组HR均呈上升趋势,CI变化波动不显著,三组变化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_(2)、T_(3)时间点,G组MAP和CVP均显著高于L组和L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晶体液、胶体液输入量以及液体总入量均显著大于L组和LG组(P0.05)。G组术中失血量大于L组,尿量大于L组和L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下CLCVP技术有利于减少脊柱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改善灌注情况。
-
-
李林蔚;
成宪武
-
-
摘要:
心源性休克(CS)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尽管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药物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AMI并发CS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死亡率在40%-70%之间[1-2]。机械循环辅助(MCS)装置可以提供足够的全身组织灌注,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心肌供氧,在AMI患者合并CS时能够促进心肌恢复并稳定血流动力学紊乱[3]。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MCS装置。本文将ECMO在AMI合并CS患者的应用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在处理AMI合并CS患者时应用ECMO提供更好的指导。
-
-
潘宇杰;
李莉;
严静
-
-
摘要:
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全身灌注流量改变,导致组织器官氧输送不足与氧代谢异常的急性循环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属于分布性休克,主要是血容量分布异常,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在休克复苏过程中,尽管大循环指标恢复,微循环障碍仍然无法得到改善,在早期充分的液体复苏后,微循环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尚未得到明显改善,组织仍然处于缺氧状态,持续灌注受损与较差的预后相关。某些灌注指数(乳酸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正常化已成为休克患者复苏的目标。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否定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导向治疗,质疑乳酸导向治疗,仅有大循环指标的正常化无法充分指导休克复苏的终点。因此,组织灌注的正常化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对组织灌注水平的综合分析,需要结合大循环与微循环指标,这对休克复苏的过程有积极作用。
-
-
杨幸达;
故友珠;
邹志斌;
朱红;
钟波;
俞大林
-
-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性颅内压(ICP)监测对神经系统重症患者组织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神经系统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监测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测ICP,监测组采用持续性IC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脑灌注压(CPP)、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并发症及预后结局等情况。结果两组监测后的ICP均低于监测前,CPP均高于监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系统重症患者持续ICP监测,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加强患者脑组织灌注,改善患者的预后,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
-
-
黄天翔;
潘佳栋;
肖栋超;
陆陈林;
王欣
-
-
摘要:
穿支皮瓣因具有“供区破坏小,受区修复效果佳”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1]。随着应用穿支皮瓣的临床病例逐渐增多,血管吻合口栓塞、血管蒂过度扭转、皮瓣跨区供血等术中问题时常出现,易引起皮瓣血供不足从而导致皮瓣坏死。术中对皮瓣血供的实时准确评估有助于第一时间判断阻碍组织灌注的原因,并可通过及时干预减少不可逆性损伤,提高皮瓣成活率。
-
-
王翠敏
-
-
摘要: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目标液体复苏治疗脓毒症休克对患儿血乳酸水平及组织灌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脓毒症休克患儿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以目标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加用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血乳酸水平、组织灌注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乳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乳酸水平为(0.52±0.14)mmol/L,低于对照组的(0.76±0.1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尿量、中心静脉氧饱和度及中心静脉压水平为(113.14±5.27)mmHg、(3.57±0.43)mL/kg·h、(73.01±5.32)%、(11.46±1.23)mmHg,高于对照组的(99.69±5.85)mmHg、(2.73±0.35)mL/kg·h、(65.34±5.29)%、(9.41±1.0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目标液体复苏可降低脓毒症休克患儿血乳酸水平,改善组织灌注,加快患儿好转.
-
-
陈超;
董翔;
庄青;
沈晓敏;
王旭
-
-
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策略(GDFT)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指标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输液方案,研究组予以GDF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体液容量、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指标及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气腹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晶体液量、总输液量少于对照组(P<0.05),胶体液量、尿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诱导后即刻(T2)~术毕时(T4)时间点心率(HR)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2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手术开始1小时(T3)、T4时间点MA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2~T4时间点动脉乳酸(aLac)、血糖(Glu)低于对照组,T3~T4时间点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d、术后7d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7d的ALT、AST、BUN、C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结论:GDFT与常规输液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相当,但GDFT可较好地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平稳,并且对组织灌注和体液循环具有更好的改善效果.
-
-
闫文文;
张剑
-
-
摘要:
目的:分析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左心室-动脉偶联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予以左心室-动脉偶联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血,根据有效动脉弹性/左心室收缩末弹性(Ea/Ees)指标进行分组,△Ea/Ees>0组的21例患者为实验组,△Ea/Ees≤0组的39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28d生存情况进行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28d死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24h点的△Ea/Ees与APACHEⅡ评分是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左心室-动脉偶联变化可反应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依据,帮助患者改善组织关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应用与推广.
-
-
李昭;
吴彩军;
刘力;
李跃;
钟洁;
顾伟
-
-
摘要: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肾上腺素对脓毒症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4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采用肾上腺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参附注射液,观察患者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尿量和乳酸(LAC)水平.结果 经过集束化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MAP、HR、CVP、尿量和LAC水平均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脓毒症休克,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灌注,降低血乳酸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
-
李萍;
李毅;
袁淼;
张红;
王恒
-
-
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策略对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指标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拟行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传统液体管理,观察组(63例)采用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策略.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液量、尿量、术后住院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差异,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每搏量指数(SVI)、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W)、体外循环阻力(SVR),心脏指数(CI)]、组织灌注指标[中心性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动脉血乳酸(aLac)、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氧摄取率估计值(O2ERe)、氧供指数(D(O2I)]、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1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Ⅱ-1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输液量、尿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建立气腹后30 min(T2)、手术结束时(r3)、苏醒时(T4)MAP、CVP、CO、SVI、CI、SVV、O2ERe、DO2I高于对照组(P<0.05),aLac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后5 min(T1)、T2、T3、T4血清IL-6、IL-10、HMGB1、Ⅱ-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策略更有助于维持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保证组织恰当充分灌注,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
-
黄英姿;
刘玲;
邱晓华;
于晴;
杨毅;
邱海波
-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灌注、微循环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以早期(<24h)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EGDT对患者进行治疗,监测血流动力学、经皮氧分压(PtcO2)和二氧化碳分压(PtcCO2),用旁流暗视野成像仪(SDF)监测舌下微循环,观察EGDT达标前后血流动力学、组织氧和舌下微循环变化.结果:20例患者进入本研究,最终共有19例患者EGDT达标并监测了组织氧,其中4例患者同时监测了舌下微循环。结论:EGDT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局部组织灌注和微循环,感染性休克EGDT达标前后全身组织灌注的指标可能不能反映局部组织灌注。
-
-
-
寇秋野;
管向东;
陈雷
- 《第八届外科感染与危重病学组年会》
| 2010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休克犬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的影响.rn 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狗14只,内毒素静脉注射复制犬脓毒症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7)和治疗组(n=7).对照组只接受林格液复苏.治疗组另外给予首剂乌司他丁1万U/kg,然后持续泵入0.1万U/(kg·h),直至12h后实验结束.脓毒症休克模型稳定后记为0h,此后每4小时收集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rn 结果: (1)血流动力学指标:休克后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嵌压、右室每搏功指数、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逐渐回落,8h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压在第8小时有明显回升(P<0.05),对照组血压无此趋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苏后两组的心指数均有上升(P<0.05),治疗组表现尤为明显,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搏指数、左室每搏功指数休克后明显下降,但两组均迅速回复到基线水平,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休克后体循环血管指数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逐渐上升,8h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犬脓毒症休克模型建立后,氧输送、氧消耗、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尿量明显下降(P<0.05),血乳酸、胃黏膜PHi、胃一动脉-PCO2差上升(P<0.05).治疗组氧输送、SVO2、尿量、胃黏膜PHi逐渐回升,第8小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氧消耗也有增加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血乳酸水平、胃一动脉PCO2差逐渐下降,8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n 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明显改善脓毒症休克动物的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
-
-
-
-
宋伟;
蒋方国;
胡业刚
- 《山东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大会暨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医师分会第四届学术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保证组织灌注前提下的术后限制性液体管理对胃空肠吻合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rn 方法:56例胃空肠吻合术患者,经6h复苏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限制性液体管理组(限制组)和常规液体管理组(对照组),每组28例.自手术结束当日至术后7d,限制组和对照组患者液体总入量分别控制与25~35ml.·kg-1·d-1和40~50ml.·kg-1·d-1,监测两组患者液体平衡、组织灌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水、电解质紊乱发生情况.rn 结果:限制组患者液体总入量(ml/d)和液体净平衡(ml/d)明显少与对照组,净平衡,中心静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率(HR,次/min)、平均动脉压(MAP,mmHg)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限制组患者术后第1个24h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发生术后呕吐的例次数明显少与对照组(2比7,P<0.05).而限制组和对照组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5比3)、容量缺乏(2比0)、容量过多(0比1)的例次数则无差异.rn 结论:对胃空肠吻合术后的患者,术后保证组织灌注前提下减少液体正平衡,可以缩短患者术后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不增加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
-
王静;
高燕;
葛凤;
崔岩;
滕玥
- 《2011军队重症医学论坛》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根据脑外伤患者生存和死亡的早期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和血管外肺水的不同情况,分析不同情况相关的发病机制,探求脑外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与生存率的相关性.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EICU)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护仪的脑外伤患者30例,根据患者7天时的生存状况,分为存活组(n=19)和死亡组(n=11),记录两组初始GC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24小时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rn 结果:7天后的总死亡率为36.7%.脑外伤患者早期都会出现心指数(CI)增高,心率(HR)增快,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死亡组增加的更加明显.存活组和GCS≥9的MAP(89.21±2.72mmHg、90.43±1.91mmHg)高于死亡组和GCS≤8的(71.09±4.16mmHg、75.69±7.85mmHg,p<0.05);存活组的CI(5.73±0.16L/ml/m2)优于死亡组(4.50±0.04L/ml/m2,P<0.05),GCS≤8的心率(102.3±2.7次/分)比GCS≥9(98.3±2.1次/分,P<0.05)的心率较快.rn 结论:对于严重的脑外伤患者的早期,心指数、组织氧合、合理的液体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死亡的脑外伤患者通常是的血流量不足从而导致了脑缺血的结果.
-
-
李宙;
黄道政;
梁骏;
王首红;
覃铁和;
吴岩;
温剑艺;
张慧珠;
李汉彪;
李洁;
郭伟新
- 《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
| 2011年
-
摘要:
背景:根据2008年《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国际南》的要求,对确诊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是非常重要的救治措施。但是,早期液体复苏的各项措施实施后,复苏液体的种类对老年患者液体复苏的目标的管理、血流动力学参数、氧代谢动力学参数和血管外肺水等指标的影响尚未见报道。rn 目的:探讨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和复苏的液体的种类对血流动力学 及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EVLW)的影响。rn 方法:观察22例早期确诊感染性休克老年患者,均按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方案进行了液体复苏治疗,其中:11例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 溶液(万汶)+0.9%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治疗的患者作为A组,11例给予0.9%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治疗的患者作为B组。分别于复苏前和复苏开始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收集了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管外肺水数据,并记录复苏开始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液体复苏达标情况。rn 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后 均可以显著改善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A组较B组在复苏过程中更早(6 小时)出现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显著升高(A组复苏前953±177.84,复苏 6小时1086.45±171.15;B组复苏前919±160.78,复苏6小时1082.73±317.23, P0.05);B组EVLWI在复 苏48小时显著升高(复苏13.96±4.96,复苏48小时16.8±7.57,P<0.05)。两组 患者EVLWI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及氧合指数(PO2/FiO2)间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与PVPI均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A组:r=0.823,P<0.01, B组:r=0.629,P<0.01)。rn 结论: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无论使 用胶体或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都可以改善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及组织灌注;且胶体液有更好的扩容效果,能更好的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晶体液复苏有导致EVLW增加的危险。
-
-
-
-
-
-
-
-
-
-
-
-
- 雅安市人民医院
- 成都云卫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4-29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深层组织灌注度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近端红外光信号和远端红外光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得到信号和所述近端红外光信号和远端红外光信号的波长λ相同,均采用等吸收点的波长;S2:根据所述信号和计算ΔOD(t,λ)信号;S3:对所述ΔOD(t,λ)信号做带通滤波得到信号D;S4:对所述信号做自相关得到信号H;S5:对所述信号H做N点FFT变换,并得到最大能量点索引值index;S6:对所述信号D做N点FFT变换,并在频域取所述最大能量点索引值index处的能量值,所述能量值即为所述深层组织灌注度。本发明能够有效排除血氧饱和度变化对灌注度指标的影响,获得灌注度的绝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