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组织灌注

组织灌注

组织灌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58981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中国中医急症、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微循环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山东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大会暨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医师分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等;组织灌注的相关文献由588位作者贡献,包括董然、刘聪、李莉等。

组织灌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1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8981 占比:99.71%

总计:59153篇

组织灌注—发文趋势图

组织灌注

-研究学者

  • 董然
  • 刘聪
  • 李莉
  • 毛家玺
  • 滕飞
  • 赵洋
  • 郭闻渊
  • 严静
  • 刘大为
  • 刘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浩然; 曹阳; 梁冰
    • 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下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行脊柱手术(包括经后路椎管减压术、椎间盘摘除术、椎体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患者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组(接受CLCVP液体治疗,20例)、G组(接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19例)和LG组(接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下CLCVP,2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法。比较三组入室时(T_(1))、诱导后(T_(2))、腰椎管减压前(T_(3))、椎管减压完成(T_(4))、手术结束(T_(5))的循环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和心指数(CI)]和灌注指标[包括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和动脉血乳酸(Lac)]。比较三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长、液体输入量、液体丢失量。分析心指数均值(CIm)、平均动脉压均值(MAPm)和中心静脉压均值(CVPm)与术中出血量的相关性。结果在T_(1)~T_(5)时间点,三组HR均呈上升趋势,CI变化波动不显著,三组变化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_(2)、T_(3)时间点,G组MAP和CVP均显著高于L组和L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晶体液、胶体液输入量以及液体总入量均显著大于L组和LG组(P0.05)。G组术中失血量大于L组,尿量大于L组和L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下CLCVP技术有利于减少脊柱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改善灌注情况。
    • 李林蔚; 成宪武
    • 摘要: 心源性休克(CS)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尽管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药物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AMI并发CS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死亡率在40%-70%之间[1-2]。机械循环辅助(MCS)装置可以提供足够的全身组织灌注,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心肌供氧,在AMI患者合并CS时能够促进心肌恢复并稳定血流动力学紊乱[3]。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MCS装置。本文将ECMO在AMI合并CS患者的应用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在处理AMI合并CS患者时应用ECMO提供更好的指导。
    • 潘宇杰; 李莉; 严静
    • 摘要: 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全身灌注流量改变,导致组织器官氧输送不足与氧代谢异常的急性循环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属于分布性休克,主要是血容量分布异常,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在休克复苏过程中,尽管大循环指标恢复,微循环障碍仍然无法得到改善,在早期充分的液体复苏后,微循环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尚未得到明显改善,组织仍然处于缺氧状态,持续灌注受损与较差的预后相关。某些灌注指数(乳酸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正常化已成为休克患者复苏的目标。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否定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导向治疗,质疑乳酸导向治疗,仅有大循环指标的正常化无法充分指导休克复苏的终点。因此,组织灌注的正常化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对组织灌注水平的综合分析,需要结合大循环与微循环指标,这对休克复苏的过程有积极作用。
    • 杨幸达; 故友珠; 邹志斌; 朱红; 钟波; 俞大林
    •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性颅内压(ICP)监测对神经系统重症患者组织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神经系统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监测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测ICP,监测组采用持续性IC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脑灌注压(CPP)、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并发症及预后结局等情况。结果两组监测后的ICP均低于监测前,CPP均高于监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系统重症患者持续ICP监测,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加强患者脑组织灌注,改善患者的预后,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
    • 黄天翔; 潘佳栋; 肖栋超; 陆陈林; 王欣
    • 摘要: 穿支皮瓣因具有“供区破坏小,受区修复效果佳”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1]。随着应用穿支皮瓣的临床病例逐渐增多,血管吻合口栓塞、血管蒂过度扭转、皮瓣跨区供血等术中问题时常出现,易引起皮瓣血供不足从而导致皮瓣坏死。术中对皮瓣血供的实时准确评估有助于第一时间判断阻碍组织灌注的原因,并可通过及时干预减少不可逆性损伤,提高皮瓣成活率。
    • 王翠敏
    • 摘要: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目标液体复苏治疗脓毒症休克对患儿血乳酸水平及组织灌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脓毒症休克患儿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以目标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加用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血乳酸水平、组织灌注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乳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乳酸水平为(0.52±0.14)mmol/L,低于对照组的(0.76±0.1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尿量、中心静脉氧饱和度及中心静脉压水平为(113.14±5.27)mmHg、(3.57±0.43)mL/kg·h、(73.01±5.32)%、(11.46±1.23)mmHg,高于对照组的(99.69±5.85)mmHg、(2.73±0.35)mL/kg·h、(65.34±5.29)%、(9.41±1.0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目标液体复苏可降低脓毒症休克患儿血乳酸水平,改善组织灌注,加快患儿好转.
    • 陈超; 董翔; 庄青; 沈晓敏; 王旭
    • 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策略(GDFT)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指标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输液方案,研究组予以GDF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体液容量、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指标及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气腹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晶体液量、总输液量少于对照组(P<0.05),胶体液量、尿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诱导后即刻(T2)~术毕时(T4)时间点心率(HR)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2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手术开始1小时(T3)、T4时间点MA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2~T4时间点动脉乳酸(aLac)、血糖(Glu)低于对照组,T3~T4时间点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d、术后7d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7d的ALT、AST、BUN、C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结论:GDFT与常规输液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相当,但GDFT可较好地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平稳,并且对组织灌注和体液循环具有更好的改善效果.
    • 闫文文; 张剑
    • 摘要: 目的:分析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左心室-动脉偶联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予以左心室-动脉偶联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血,根据有效动脉弹性/左心室收缩末弹性(Ea/Ees)指标进行分组,△Ea/Ees>0组的21例患者为实验组,△Ea/Ees≤0组的39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28d生存情况进行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28d死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24h点的△Ea/Ees与APACHEⅡ评分是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左心室-动脉偶联变化可反应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依据,帮助患者改善组织关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应用与推广.
    • 李昭; 吴彩军; 刘力; 李跃; 钟洁; 顾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肾上腺素对脓毒症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4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采用肾上腺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参附注射液,观察患者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尿量和乳酸(LAC)水平.结果 经过集束化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MAP、HR、CVP、尿量和LAC水平均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脓毒症休克,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灌注,降低血乳酸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 李萍; 李毅; 袁淼; 张红; 王恒
    • 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策略对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指标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拟行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传统液体管理,观察组(63例)采用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策略.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液量、尿量、术后住院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差异,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每搏量指数(SVI)、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W)、体外循环阻力(SVR),心脏指数(CI)]、组织灌注指标[中心性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动脉血乳酸(aLac)、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氧摄取率估计值(O2ERe)、氧供指数(D(O2I)]、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1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Ⅱ-1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输液量、尿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建立气腹后30 min(T2)、手术结束时(r3)、苏醒时(T4)MAP、CVP、CO、SVI、CI、SVV、O2ERe、DO2I高于对照组(P<0.05),aLac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后5 min(T1)、T2、T3、T4血清IL-6、IL-10、HMGB1、Ⅱ-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策略更有助于维持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保证组织恰当充分灌注,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