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循环血量
有效循环血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专利文献232128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齐鲁护理杂志、黑龙江医学等;
有效循环血量的相关文献由306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树梅、万献尧、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等。
有效循环血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2128篇
占比:99.93%
总计:232299篇
有效循环血量
-研究学者
- 丁树梅
- 万献尧
-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 叶宝红
- 吕旭红
- 姜丽燕
- 徐文侨
- 李焕
- 杨文秀
- 王玫
- 赵金发
- 邱海波
- 郭丽贞
- 陆国平
- 丁仁彧
- 丁学珍
- 丁晓明
- 万晓超
- 于海香
- 亢峰
- 付凤晨
- 付秀兰
- 仝婧
- 代凤贤
- 任建华
- 何雪英
- 余君
- 侯培英
- 傅繁
- 兰永怀
- 冯瑞芬
- 刘云
- 刘会玲
- 刘兴琼
- 刘凤芹
- 刘发康
- 刘唤青
- 刘庆英
- 刘惠
- 刘昌青
- 刘星燎
- 刘晨霞
- 刘松桥
- 刘桂莲
- 刘润兰
- 刘燕琴
- 刘玉春
- 刘玉瑛
- 刘玲
- 刘益芬
-
-
赵艳梅
-
-
摘要:
人体的百分之七十是水,如果体内缺水,人将在四五天内死亡。大量事实证明:水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维持人的机体水平衡,是确保生命健康的必要条件。人体对水的摄人主要靠神经来调节,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体液渗透压升高时,可以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渴而增加水的摄人,摄人水达到一定程度后,口渴的感觉就会消失。
-
-
郭腾飞
-
-
摘要: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指创伤造成机体大量失血所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少创伤患者死亡是因为失血过多所致,此类患者中,有一部分因为错误的救治方案及不恰当的治疗措施而死亡。及时、快速控制出血,纠正失血性休克对于严重创伤患者至关重要,可有效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
-
郭洁玲
-
-
摘要:
随着医疗科技进步,血液透析技术也越来越完善,通过弥散、超滤和对流的原理清除血液中各种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移出体外,达到净化血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但在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常发生低血压症状,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性低血压的护理作出综述.
-
-
黎平
-
-
摘要:
一、什么是休克?休克是一种急性全身循环衰竭综合征,组织有效血流量较少,氧需要供给不足,细胞功能的正常状态无法维持,这时就会出现休克的状况[1]。如果诊断不及时或者治疗不恰当,严重时会发生器官功能衰竭。出现休克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主要的原因都是因为有效循环血量大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主要和血容量、心排出量和外周血管张力有关,每一个因素都极为重要,其中任何一个发生异常,都会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进而发生休克现象。
-
-
-
徐文侨;
陈冰心
-
-
摘要:
生命的最初形态是受精卵,受精卵得到母亲子宫的血液供应最先发育完全并工作的器官是心管,因为有了胎心的工作其他的一切器官才能继续孕育和发育.所以生命是依赖血液、心脏和血管三个基础因素而逐渐形成的,即有效循环血量三因素量-泵-血管是生命的主干.
-
-
赵惠杰;
王继红
-
-
摘要:
[目的]探讨保持足量有效循环血量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对择期剖宫产术前及要求阴道分娩的临产后的孕妇监测尿比重,将尿比重大于1.020的足月孕妇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静脉补液如葡萄糖加维生素C、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等,使每小时尿量达到30~ 40 mL,尿比重维持在1.015~1.020之间;对照组不给予药物治疗,顺其自然.对比两组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及产褥期并发症的概率.[结果]实验组出现产后出血、产褥期并发症的概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持足量有效循环血量可以减少产后出血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产妇恢复,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
-
徐文侨
-
-
摘要:
从低血容量性休克代偿期机体因为有效循环血量(因素1足够的血容量)不足而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维持一定的血压水平,可以知道人体有完美的一套自我调节功能.有效循环血量三因素(量-泵-血管)是三位一体的,其中一个因素失衡导致机体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或者不足,机体会通过分泌“致病”因子调节另外二个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和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因是机体有效循环血量三因素(量-泵-血管)失衡,使机体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或者不足而引起机体本能调节而分泌“致病”因子,持续数月数年形成了高血压.
-
-
谷俊峰
-
-
摘要:
1.心源水肿。主要是右心衰竭的表现,发病机制主要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潴留以及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滤过压减少,组织液回吸收减少所致。水肿特点是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常合并右心衰竭的其他的表现。
-
-
谢飞
-
-
摘要: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医院急诊外科非常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病情来势凶猛,进展迅速,短时间即可造成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急诊医护人员务必早期识别,及时救治,加强监护,才能最大可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综合2013年6月-2014年2月我科出诊、接诊的21例出血性创伤患者的救治措施,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1例,其中交通事故14例,高坠伤6例,锐器伤1例;以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