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解剖学

解剖学

解剖学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8469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外科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20篇、会议论文455篇、专利文献17248篇;相关期刊1944种,包括卫生职业教育、解剖与临床、解剖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36种,包括中国解剖学会第15届教学改革研讨会、2012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暨鼻肿瘤专题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等;解剖学的相关文献由15335位作者贡献,包括钟世镇、徐达传、张发惠等。

解剖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20 占比:30.37%

会议论文>

论文:455 占比:1.79%

专利文献>

论文:17248 占比:67.84%

总计:25423篇

解剖学—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伟; 刘云鹏; 王星亮; 彭超; 华国军
    • 摘要: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前交叉韧带断裂可能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解剖形态有关.目的:探究胫骨髁间隆突与股骨髁间窝之间的匹配性与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的,74例因非接触机制导致单侧膝关节受伤或不适的男性军人患者,通过X射线片与MRI检查分为前交叉韧带断裂组(n=37)与前交叉韧带完整组(n=37).在MRI冠状位上测量两组患者髁间窝宽度指数,在轴位上观察髁间窝形态;在X射线正位片上测量胫骨髁间隆突宽度、胫骨髁间隆突外侧高度和胫骨髁间隆突内侧高度,通过胫骨髁间隆突宽度与髁间窝宽度之比来描述胫骨髁间隆突与股骨髁间窝之间的匹配性.结果 与结论:①两组患者股骨双髁宽度、胫骨髁间隆突外侧高度、胫骨髁间隆突内侧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前交叉韧带断裂组患者间髁间窝宽度、髁间窝宽度指数、胫骨髁间隆突宽度、胫骨髁间隆突宽度与髁间窝宽度之比低于前交叉韧带完整组(P<0.05),前交叉韧带断裂组A形髁间窝更常见,前交叉韧带完整组U形髁间窝更常见;②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髁间窝宽度、髁间窝宽度指数、髁间窝形态、胫骨髁间隆突参数、胫骨髁间隆突宽度与髁间窝宽度之比均是前交叉韧带断裂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胫骨髁间隆突宽度与髁间窝宽度之比是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ROC曲线显示,胫骨髁间隆突宽度与髁间窝宽度之比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有一定的预测价值;④结果表明,胫骨髁间隆突宽度与髁间窝宽度之比是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比值越低表明胫骨髁间隆突与股骨髁间窝的匹配性越差,前交叉韧带断裂的危险程度越高.
    • 陈振夏; 黄梅; 陈晓鹭; 于福来; 庞玉新; 陈鸿发
    • 摘要: 以四年生艾纳香当年生枝条为研究对象,采用硬组织切片法对艾纳香插穗进行解剖学观察,研究艾纳香茎的次生结构及不定根的发生及发育过程,探讨影响不定根发生的因素.结果表明,从外部形态观察,艾纳香属于皮部生根型;从解剖学角度观察,艾纳香插穗内未发现潜伏根原基,属于诱导生根型.艾纳香茎的次生构造从外至内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部分组成.不定根发育过程分为4个阶段:①维管形成层与木射线交叉处的细胞活动,产生薄壁细胞团;②薄壁细胞不断分裂,形成不定根原基原始细胞;③不定根原始细胞继续分裂分化,形成不定根原基;④不定根原基分裂,形成不定根,并突破皮层.
    • 潘保顺; 方镇; 高明杰; 方贵明; 陈金水
    • 摘要: 背景:国内外有关寰枢椎后路融合器的报道较少,且存在许多不足,缺乏操作方便、植骨区域大、植骨稳定的融合器.目的:依据寰枢椎解剖学特征设计一款带融合器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收集100例(男、女性各50例)正常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的CT影像学资料,测量寰椎后弓高度及厚度、枢椎椎板斜率、寰椎后弓下缘至枢椎棘上缘突高度、寰枢椎椎间隙高度、两侧寰椎椎弓根外侧缘距离及后结节处至该线的距离并计算后弓外侧缘半径;取后结节旁4 mm处为进钉点,测量后弓螺钉置入长度及螺钉与后弓中线角度.分析解剖参数并设计带融合器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结果 与结论:①寰椎后弓下缘至枢椎棘突上缘高度为(19.07±2.73)mm,寰枢椎椎间隙高度为(6.83±2.01)mm,枢椎椎板斜率为(58.34±7.60)°,寰椎后弓外侧缘半径为(26.77±2.14)mm,寰椎后结节高度为(10.45±1.61)mm,寰椎后结节厚度为(8.12±1.57)mm,寰椎后弓螺钉置入长度为(11.21±1.61)mm,螺钉与后弓中线角度为(53.34±6.30)°,左侧与右侧数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依据寰枢椎影像学测量数据成功设计了带融合器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并申请获得国家专利,为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提供新的补充内固定方式.
    • 朱晓宇; 童婉婉; 赵楚; 田如男
    • 摘要: 【目的】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质量浓度、处理方法和基质类型对冬青‘长叶阿尔塔’Ilex×altaclerensis‘Belgica Aurea’插穗生根能力的影响及其不定根的起源与形成过程,以期为冬青属Ilex植物扦插繁殖及引种驯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长叶阿尔塔’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采用3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质量浓度、处理时间、基质类型)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扦插后80 d,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下插穗的存活率、生根率、最长根长、根系效果指数。同时,使用萘乙酸(NAA)对插穗进行促根处理,观察插穗外部形态变化并定期取插穗基部制作石蜡切片,观察扦插前、后插穗的解剖学结构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其愈伤组织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结果】①经1000 mg·L^(−1)吲哚丁酸(IBA)溶液速蘸10 s,扦插于V(草炭)∶V(蛭石)∶V(珍珠岩)=4∶3∶3的插穗相关生根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与其他处理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生根率相比其他处理提高了12.74%~48.83%。②插穗内不存在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皮部产生,其生根类型为皮部诱导生根型,根原基起源于髓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叉处。③插穗茎段皮层与韧皮部之间存在1~2层环状厚壁组织,是导致插穗生根率低的原因。④愈伤组织中未发现根原基,其产生与不定根发生、发育彼此独立,同时生根并不是愈伤组织分化的最终结果。⑤插穗生根过程形成2类愈伤组织,其中胚性愈伤组织多为白色,排列紧密,表面细胞成团分布,大小近似,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细胞器丰富;非胚性愈伤组织多为深黄色,空泡化明显,表面细胞不饱满,大部分死亡破裂,内部几乎没有细胞器。【结论】初步筛选出了‘长叶阿尔塔’最佳扦插因素组合,从解剖学角度揭示了其扦插生根机制。
    • 张雁云; 范六民; 周洁; 杨扬; 张立
    • 摘要: 总时间为3h。你将在屏幕顶部找到一个倒计时的个人时钟。你可使用右上角的下拉菜单选择语言。举起你的旗帜以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题目1~15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6-26题:动物生理学与解剖学;27~36题:植物生理学;37~47题:生态学与进化。
    • 周洁; 杨扬; 张立; 张雁云; 范六民
    • 摘要: 总时间为3 h.你将在屏幕顶部找到一个倒计时的个人时钟.你可使用右上角的下拉菜单选择语言.举起你的旗帜以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题目1~16题: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17~31题:动物生理学与解剖学;32~40题:植物生理学;41~51题:生态学与进化.
    • 程祖胜; 夏国园; 王爱芝; 曹世林; 王亮; 诸绍锋; 戚洪阳; 裘孝敏; 陈琳霞
    • 摘要: 目的观察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Sc)患者结肠形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数字X线摄影(DR)获得的780例长期住院Sc患者(Sc组)及66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腹部站立前后位(APPA)片,观察结肠形态变化,并以Spearman相关法分析形态变化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探讨其原因。结果Sc组与对照组受检者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1、2.16,P=0.53、0.19)。Sc组780例中,209例(209/780,26.79%)存在结肠形态变化;对照组663名中,59名(59/663,8.90%)存在结肠形态变化。Sc组结肠形态变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5.98,P<0.001)。Sc组结肠形态变化与患者年龄(r=0.964,P<0.001)、病程(r=0.958,P<0.001)及抗精神病药物(AD)治疗时间(r=0.976,P<0.001)呈高度正相关。结论长期住院Sc患者存在结肠形态变化且类型多样,与年龄、病程及AD治疗时间有关。
    • 孙会艳; 李强; 苏志勇; 程伟; 郝凤霞
    • 摘要: 解决高校医学教育中解剖学课程中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储备问题。采用随机抽取2019级1个药学本科班级,实验组上半学期采用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下半学期仅采用普通课堂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并比较上下两学期的成绩差异。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在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解剖学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实际案例和课外拓展能力方面成效显著。
    • 许国华; 杨明明; 梁观宝
    • 摘要: 目的探索骨盆前环常用断层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骨盆疾患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行骨盆CT检查的患者图像资料107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54例。分别测量髂前上棘后方2 cm、4.5 cm横断面处左右两侧最大的直线深度、通道的宽度、最小倾斜角度及髂嵴间的距离,测量髂前下棘横断面处左右两侧最大的直线深度及其倾斜角度、通道的宽度、最小倾斜角度、髂前下棘间的距离,比较男、女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男、女两组在髂前上棘后2 cm处最大直线深度、通道的宽度、最小倾斜角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髂嵴间的距离在男、女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之间各参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骨盆前环常用断层的解剖学特点,可提高临床操作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侯坤鹏; 吴天亮; 赵泉来; 肖良; 刘晨; 徐宏光
    • 摘要: 目的:探讨国人左侧第2腰椎至第1骶椎(L2~S1)水平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手术通道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理论依据。方法:对成人标本的左侧腹膜后间隙进行逐层解剖,探查进入L2~S1水平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手术通道的解剖学特点,测量其通道直径并记录相关数据,对通道及其毗邻结构拍照记录和定量描述。结果:自然状态下L2~L3、L3~L4、L4~L5水平的通道直径分别为(12.07±7.74)mm、(15.34±5.70)mm、(13.49±4.9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5~S1横径和纵径分别为(14.86±8.30)mm、(20.48±7.17)mm,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牵拉腰大肌状态下L2~L3、L3~L4、L4~L5水平的通道直径分别为(15.26±8.18)mm、(20.13±5.18)mm、(18.75±5.8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L2~L3、L3~L4、L4~L5水平,自然和牵拉腰大肌2种状态下的通道直径大小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横向牵拉腰大肌将显著扩大各个椎体水平手术通道,L2~L3、L3~L4、L4~L5水平通道扩张度分别为25.10%、25.81%、28.47%。在L2~L5水平上,最常见的是交感干,生殖股神经在L3水平穿过腰大肌前筋膜向下延伸,在腹膜后脂肪中能观察到输尿管。结论:左侧腰大肌与血管之间的通道直径大小可以满足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手术的需要,适度牵拉腰大肌可扩大手术通道直径,进一步了解手术通道周围的解剖结构,对手术安全性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