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艾纳香

艾纳香

艾纳香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84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0978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中成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研讨会、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会议等;艾纳香的相关文献由609位作者贡献,包括庞玉新、陈振夏、王丹等。

艾纳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0978 占比:99.57%

总计:41157篇

艾纳香—发文趋势图

艾纳香

-研究学者

  • 庞玉新
  • 陈振夏
  • 王丹
  • 于福来
  • 张影波
  • 胡璇
  • 王凯
  • 官玲亮
  • 谢小丽
  • 黄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振夏; 黄梅; 陈晓鹭; 于福来; 庞玉新; 陈鸿发
    • 摘要: 以四年生艾纳香当年生枝条为研究对象,采用硬组织切片法对艾纳香插穗进行解剖学观察,研究艾纳香茎的次生结构及不定根的发生及发育过程,探讨影响不定根发生的因素.结果表明,从外部形态观察,艾纳香属于皮部生根型;从解剖学角度观察,艾纳香插穗内未发现潜伏根原基,属于诱导生根型.艾纳香茎的次生构造从外至内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部分组成.不定根发育过程分为4个阶段:①维管形成层与木射线交叉处的细胞活动,产生薄壁细胞团;②薄壁细胞不断分裂,形成不定根原基原始细胞;③不定根原始细胞继续分裂分化,形成不定根原基;④不定根原基分裂,形成不定根,并突破皮层.
    • 陈子涵; 任建国; 庞玉新; 王俊丽
    • 摘要: 为探讨镉胁迫下艾纳香耐镉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镉(Cd)(0、0.5、5 mg/kg)胁迫下艾纳香各器官的抗性生理、亚细胞Cd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外源Cd处理浓度的增加,艾纳香各器官Cd含量均增加,且表现为叶>茎>根;地上部Cd富集系数表现为0.5 mg/kg处理组(8.16)>对照组(2.40)>5 mg/kg处理组(1.65),Cd转运系数表现为对照组(2.35)>5 mg/kg处理组(1.90)>0.5 mg/kg处理组(1.79)。艾纳香各器官非蛋白巯基化合物总量表现为茎>叶>根。各器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随着外源Cd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各器官亚细胞Cd相对比率均表现为细胞壁>可溶组分>细胞器,且含量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Cd胁迫下,各器官Cd化学形态主要以迁移力、毒性处于中间水平的氯化钠提取态和迁移力弱、毒性小的醋酸提取态为主。本研究结果表明,艾纳香通过非蛋白巯基化合物的螯合作用、植株抗氧化作用以及细胞壁沉积和Cd化学形态的改变达到解毒作用。
    • 田凡; 李鹏; 廖小锋
    • 摘要: 为探究艾纳香群落基本特征及群落内的生存状况,采用样方调查法对贵州省罗甸县红水河地区艾纳香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并从植物区系、生活型、重要值以及物种多样性等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艾纳香群落共有64种植物,隶属于24科57属,以禾本科、菊科、豆科的植物为主。群落内以高位芽和地面芽植物为主,分别占群落植物种数的46.87%和31.25%。群落无乔木层,艾纳香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中重要值分别达到了83.23%和26.68%。艾纳香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为10~2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416~2.120,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23~0.688,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260~0.433。总体而言,因为人为干预的影响,艾纳香处于群落建群种和单优势种地位,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并且取决于草本层的物种丰富程度;艾纳香的生存发展状况对群落物种组成、外貌特征、稳定性和演替进程具有很大影响。
    • 范东生; 李玲; 王可可; 胡玉洁; 黄健; 周婵媛; 阮婧华; 张文龙
    • 摘要: 艾纳香为菊科艾纳香属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是中药艾片、民族药艾纳香油的唯一基原。艾纳香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倍半萜类、苯丙素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炎、镇痛、治疗烧烫伤、抑制神经炎症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本文通过对艾纳香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查阅和整理,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总结,以期为艾纳香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黄梅; 陈振夏; 于福来; 王凯; 肖永锋; 庞玉新; 陈鸿发
    • 摘要: 为探讨NAA对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扦插生根的影响,4 a生艾纳香健康枝条用500 mg/L NAA处理,对生根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艾纳香扦插生根率与内源IAA、GA含量和IAA/ABA呈正相关,而与ABA含量呈负相关。NAA处理能提高插穗的IAA含量,降低ABA含量,有助于不定根的产生。插穗生根率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正相关,与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负相关。NAA处理能够提高插穗PPO活性,降低IAAO活性,对插穗生根有利。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含量与生根率均呈正相关关系。NAA处理可促进插穗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提高插穗的细胞分化和代谢能力。因此,500 mg/L NAA处理插穗可促进不定根的生长发育。
    • 赵超; 徐文芬; 孙庆文; 孙开芬; 陈滕
    • 摘要: 目的 优化艾纳香挥发油的超临界二氧化碳(CO_(2))萃取工艺,并比较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所得艾纳香挥发油的成分。方法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艾纳香挥发油,以挥发油萃取率为指标,以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为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艾纳香挥发油的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以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挥发油为参照,比较两种方法的挥发油萃取率、成分及含量。结果 艾纳香挥发油最优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50 min;经3次实验验证,得挥发油的平均萃取率为4.64%(RSD=0.54%,n=3)。从超临界CO_(2)萃取法所得艾纳香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9种成分,如三十三烷、豆甾醇、角鲨烯等,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1种成分,如正三十烷、喇叭茶萜醇、葎草烯环氧化物等;两种提取方法所得艾纳香挥发油的萃取率分别为4.64%、0.99%,其中含花椒油素、L-龙脑、β-石竹烯等26种共有成分。除花椒油素(超临界CO_(2)萃取法为34.829%,水蒸气蒸馏法为30.676%)、叶绿醇(超临界CO_(2)萃取法为2.401%,水蒸气蒸馏法为1.273%)外,超临界CO_(2)萃取法所得挥发油成分的相对含量均低于水蒸气蒸馏法。结论 所得最优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稳定、可行;虽然两种提取方法所得艾纳香挥发油成分与含量的差异较大,但主要均为醛酮类、烯类、醇类等成分。
    • 龙利; 彭俊超; 杨会; 廖加美; 蔡亚玲; 王鲁
    • 摘要: 目的探讨艾纳香中靶向TLR_(4)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抗炎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以TLR_(4)信号通路关键蛋白为靶点对艾纳香的化合物进行筛选,并通过MTT、ELISA、Western blot、亚细胞结构定位等方法检测了从艾纳香中筛选出的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 peroxide,EP)对细胞活性、LPS致细胞炎性因子分泌和NF-κB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艾纳香中EP、β-谷甾醇、16-贝壳杉烯、胡萝卜甾醇、木犀草素、金丝桃苷、芫花素等具有较好的对接打分;2.3×10^(-5)-9.3×10^(-5)mol·L^(-1)的EP能抑制LPS致RAW264.7细胞TLR信号通路下游蛋白IκB的降解和磷酸化以及NF-κB p65磷酸化,进一步抑制NF-κB p65的入核,从而抑制细胞因子IL-6、IL-1β的分泌。结论通过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和抗炎活性检测明确了艾纳香中抗炎物质,并阐明以EP为活性物质的抗炎作用及机制。
    • 郝文凤; 田玉红; 张倩; 董菲; 周旭凯
    • 摘要: 为了研究艾纳香精油和马尾松精油的生物活性功能,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纳香精油和马尾松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艾纳香精油和马尾松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并用DPPH·、ABTS+·清除法对艾纳香精油和马尾松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性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艾纳香精油中鉴定出38个组分,占总含量的88.20%,其主要成分为龙脑(19.55%)、β-石竹烯(11.19%)、花椒油素(8.08%)、β-石竹烯氧化物(7.08%);马尾松精油中鉴定出59个组分,占总含量的92.43%,其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12.89%)、α-蒎烯(7.26%)、大根香叶烯D(6.85%)和双环大根香叶烯(5.91%).艾纳香精油和马尾松精油对DPPH·和ABTS+·均具有清除活性,其中艾纳香精油和马尾松精油清除DPPH·的IC50值分别为1.86 mg/mL和17.71 mg/mL;清除ABTS+·的IC50值分别为0.41 mg/mL和3.51 mg/mL.
    • 马海霞; 杨广安; 谭琪明; 罗杰
    • 摘要: 艾纳香是贵州少数民族药用资源道地特色药材,其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挥发油、萜类、甾醇、多糖等,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凝血、保肝、治疗感冒、风湿痛、跌打瘀肿、产后风痛、痛经、腹痛、腹泻等药理活性.文章就其化学主要成分及近几年不同的药理活性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艾纳香药用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 肖永锋; 黄梅; 于福来; 陈振夏; 廖丽; 庞玉新
    • 摘要: [目的] 分析艾纳香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为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159份艾纳香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9个数量性状和13个质量性状的测定,并采用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数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株高(2.072),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花枝数(32.76%);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片形状(1.201).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数量性状中,冠幅与株高、叶宽、叶柄长度、花枝长度、花枝开张角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质量性状中,叶脉花青苷显色强度与主茎花青苷显色强度、叶片边缘花青苷显色强度和叶柄花青苷显色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前8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64.32%,根据各性状的载荷量大小将各因子依次命名为产量因子、显色因子、叶光滑度因子、叶片边缘因子、叶片形状因子、叶片绿色因子和花枝角度因子.基于表型性状,以离差平方和法在遗传距离为10处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有39份材料,占总数的24.53%;类群Ⅱ有38份材料,占总数的23.90%;群Ⅲ有82份材料,占总数的51.57%.[结论] 159份艾纳香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叶片形状的变异类型较为丰富,叶宽可作为日后选育高产艾纳香种质的指导目标性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