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诊抢救

急诊抢救

急诊抢救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8篇、会议论文66篇、专利文献7378篇;相关期刊405种,包括家庭保健、中国医院管理、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江西省医学会第十一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等;急诊抢救的相关文献由247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荣荣、任玉琴、陈建荣等。

急诊抢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8 占比:16.28%

会议论文>

论文:66 占比:0.74%

专利文献>

论文:7378 占比:82.97%

总计:8892篇

急诊抢救—发文趋势图

急诊抢救

-研究学者

  • 王荣荣
  • 任玉琴
  • 陈建荣
  • 刘彩霞
  • 吕国芬
  • 张承齐
  • 刘汉
  • 刘颖
  • 孟庆义
  • 张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陆明峰; 嵇玲
    • 摘要: 目的探讨扬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疫情暴发期间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急诊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简称“三大中心”)患者特征变化,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统计2021年7月28日—8月27日(扬州COVID-2019疫情暴发期)、2019年7月28日—8月27日(无疫情期)和2020年7月28日—8月27日(疫情常态防控期)急诊抢救室救治的“三大中心”患者的资料,观察“三大中心”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主要效率指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至接受再灌注治疗时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时间和严重创伤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分析可能的变化原因并拟定对策。结果扬州疫情暴发期,本院急诊抢救室胸痛、严重创伤患者占危重患者比率均低于前2年同期,且胸痛中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占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疫情局部暴发时,三级医院急诊抢救室“三大中心”的救治重点需向高龄患者及危重症患者方向倾斜,且急诊抢救室可通过调整布局和优化流程保证“三大中心”患者的救治效率。
    • 廖幼南; 李海霞
    •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医院急诊科抢救的76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命体征变化、肺功能指标变化、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_(1)、FVC、P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辅助无创机械通气能增强疗效,促进生命体征稳定,改善肺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助于预后的改善。
    • 卢浩黔
    •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急危重症患者应用呼吸阶梯性疗法进行抢救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78例急危重症患者,将2019年4—10月行呼吸阶梯性疗法前急诊收治的39例急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将2019年11月—2020年4月行呼吸阶梯性疗法后急诊收治的39例急危重症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呼吸支持方式、抢救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所有呼吸支持方式中以复苏体位、鼻导管吸氧为主,观察组复苏体位使用率为84.62%,高于对照组的56.41%;气管切开率为2.56%,低于对照组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1、8.593,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稳定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0.60±5.71)min、(14.22±4.17)d,均短于对照组的(55.78±5.69)min、(20.64±5.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60、5.789,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2,P<0.05)。结论:呼吸阶梯性疗法在急诊急危重症患者中的抢救效果较好,能够缩短患者呼吸恢复稳定时间与住院时间,利于提高抢救满意度。
    • 樊莉
    • 摘要: 目的研究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接收的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模式实施的时间阶段划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救治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急诊各阶段抢救时间、救治前后抑郁程度与生存质量、院内心肌梗塞复发率、再PCI发生率以及急诊抢救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急救各阶段所花费的抢救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后观察组CES-D评分比对照组低,SF-36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心肌梗塞复发率、再PCI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急诊抢救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急诊抢救中开展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邹兴; 王希罕
    • 摘要: 急诊预检分诊是急诊分诊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主诉、生命体征等,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做出迅速的临床评估,安排就诊等级和区域,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措施缓解患者的症状、抢救患者的生命,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1-3]。如何对急诊的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预检分诊,对提高急诊抢救效率与质量有重要意义[4-6]。
    • 冉雪莲; 刘普瑰; 姬慧勤; 高永婵
    • 摘要: 现代临床中重症肺炎比较多见,病情严重、进展快、十分凶险,长时间低血氧、通气障碍等容易诱发呼吸衰竭,增大患者死亡率,影响患者生命质量[1]。作为一种机械通气的无创呼吸机,由于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呼吸支持效果好等特点而被现代临床广泛用于救治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2]。随着现代医疗水平日益提高,加之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对现代医疗服务要求越来越高。
    • 朱培
    • 摘要: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主要是对病情危、急、重患者进行抢救的场所,由于急诊抢救工作内容繁重、强度高,随时出现急救行为,因此,急诊抢救室急救团队需具备更高的专业性和素质。但在传统急救护理中,由于重视个人专业技能,忽视团队协作,存在急救场面混乱、医护人员责任不清、分工不明确、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容易降低抢救时效性、抢救成功率[1]。
    • 邵芳; 龚佳妮; 陈安琪; 陆金珠; 徐娴; 姚雪莲
    •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网络微信平台的胸痛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抢救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急诊收治的60例STEMI病人作为研究组,实施基于网络微信平台的胸痛急诊抢救护理流程;抽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急诊收治的60例STEMI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抢救护理流程。记录两组病人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并调查统计两组护患矛盾、医患纠纷发生情况、病人及家属就诊满意度、救治流程运行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STEMI病人就诊至预检分诊所用时间、就诊至首份心电图报告所用时间、就诊至开放静脉通路所用时间、就诊至门-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达100.00%,优于对照组(90.00%);抢救过程中护患矛盾、医患纠纷发生率(3.33%、1.67%)低于对照组(13.33%、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对就诊等候时间、医护人员就诊流程指导以及服务态度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网络微信平台的胸痛急诊护理流程可简化急诊STEMI救治流程,缩短急诊救治时间,为病人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同时有助于提升急诊护理服务整体质量。
    • 孟晴晴; 黄秋萍
    • 摘要: 目的:对危急重症患者急诊抢救气管插管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21年6月收治的1例危急重症患者急诊抢救气管插管护理过程,对其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该患者经过我院急诊科医务人员的及时抢救,呼吸功能明显好转,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结论:做好急诊抢救患者的插管前评估以及做好相应的器械准备和患者准备,熟练掌握插管的基本步骤,能有效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 李共甜; 谭春兴; 余叶嫦; 唐志均; 马静静
    • 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江门市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5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同时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5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对照组均安排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均安排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救治情况、心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差异。结果救治情况:组间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对照组时间均显著较实验组长,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指标:组间护理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对照组LVED指标显著较实验组高,同时LVEF指标显著较实验组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间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实验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残率和病死率:组间致残率和病死率比较,对照组显著较实验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其急诊抢救过程中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其抢救效果,不仅可以显著缩短救治时间,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改善其心功能及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