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危重症

急危重症

急危重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85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7篇、会议论文79篇、专利文献12722篇;相关期刊544种,包括医疗装备、中国中医急症、中国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69种,包括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会议、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急危重症的相关文献由3377位作者贡献,包括冯素娟、刘文娟、吴丹等。

急危重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57 占比:11.46%

会议论文>

论文:79 占比:0.55%

专利文献>

论文:12722 占比:87.99%

总计:14458篇

急危重症—发文趋势图

急危重症

-研究学者

  • 冯素娟
  • 刘文娟
  • 吴丹
  • 孙红娟
  • 曾静
  • 王仙萍
  • 董颖
  • 袁通梅
  • 郭小燕
  • 何万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笑稚
    • 摘要: 目的:对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运用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抽取本院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所接诊的急危重症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管理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管理组采取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急救费用、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管理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急救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01);管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1,P<0.05);管理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9.36±4.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9.33±4.15)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t=13.447,P<0.001);管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4,P<0.05)。结论:对急危重症患者予以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措施,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能促进患者早日恢复,且患者满意度高,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杨佳; 曹丹凤; 刘宗花; 张国翔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学科快速反应(MDRRT)教学模式在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0名本科护生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MDRRT教学模式,评价两组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研究得出观察组护生的应急反应能力、急救护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临床胜任力等综合能力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Mini-CEX评分中在护理问诊(t=3.70,P=0.00<0.05)、护理查体(t=7.87,P=0.00<0.05)、护理计划(t=6.77,P=0.00<0.05)、护理技能(t=6.45,P<0.05)、健康教育(t=3.09,P=0.00<0.05)、组织效能(t=8.59,P=0.00<0.05)和人文关怀(t=12.72,P=0.00<0.05)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整体表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21.84,P<0.05)。结论MDRRT教学模式能够培养护生早期识别患者的病情变化,快速做出反应,并联合多学科对患者进行救治护理,提高护生临床实践能力,全面提升护生的应急反应和协助能力。
    • 摘要: 拨打完120,等待救援的您还需要做这些当发生急危重症和意外伤害时,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拨打完急救电话后,等待救援期间,还应该做好下列准备:1.派家属或现场其他人员到达等车地点接应。待发现救护车时,应主动招手示意,以免错过。
    • 季炳花
    • 摘要: 目的:探讨BOPPPS教学在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46名实习护生,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BOPPPS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实习结束后,实验组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评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OPPPS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护生急危重症学习效果。
    • 赵翠霞
    • 摘要: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解、演示、训练为主,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探究虚拟仿真训练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从护理学专业随机抽选两个班级进行研究,其分别采取传统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方法以及虚拟仿真训练教学方式。研究结果显示,在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训练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成绩及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满意度,值得推广、运用。
    • 赵亮
    • 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对ICU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营养状况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从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ICU接诊的重症患者中选10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所有患者均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性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提供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营养状况与预后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48例,占94.12%)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42例,占82.35%)(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都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ICU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提供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其临床护理满意度,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整体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
    • 卢浩黔
    •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急危重症患者应用呼吸阶梯性疗法进行抢救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78例急危重症患者,将2019年4—10月行呼吸阶梯性疗法前急诊收治的39例急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将2019年11月—2020年4月行呼吸阶梯性疗法后急诊收治的39例急危重症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呼吸支持方式、抢救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所有呼吸支持方式中以复苏体位、鼻导管吸氧为主,观察组复苏体位使用率为84.62%,高于对照组的56.41%;气管切开率为2.56%,低于对照组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1、8.593,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稳定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0.60±5.71)min、(14.22±4.17)d,均短于对照组的(55.78±5.69)min、(20.64±5.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60、5.789,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2,P<0.05)。结论:呼吸阶梯性疗法在急诊急危重症患者中的抢救效果较好,能够缩短患者呼吸恢复稳定时间与住院时间,利于提高抢救满意度。
    • 杨丽霞; 甄翠香; 王俊; 麦雪霞; 洪瑜怡; 谢华; 邵金莲; 李奇林; 刘斌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急诊急救信息系统的急危重症救治“零通道”建设实践及成效。方法全面梳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原有急危重症救治流程,查找旧流程中可改善的环节。2021年1月引进急诊急救信息系统,运用精益管理理念,建设急危重症“零通道”救治流程并运用于实践,通过病例回顾,比较2020年1~12月旧流程和2021年1~12月“零通道”救治流程的效果。结果实施“零通道”救治流程前后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5.78%及98.26%,实施后显著提高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P<0.05)。急性创伤重症患者“黄金1小时”内手术率达84.84%,平均入院至CT完成时间(12.06±1.96)min,平均入院至手术开始时间(27.51±4.52)min;胸痛患者急诊手术平均时间(64.99±6.26)min,卒中患者溶栓平均时间(45.28±6.95)min,各急救时间与“零通道”实施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基于急诊急救信息系统的急危重症“零通道”救治流程可缩短各急救环节中需等待的时间,减少浪费,提高急救效率,确保患者安全。赢得了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获得了更好的急救效益和患者满意度。
    • 周永江; 曹灵红; 江从兵; 李靓
    •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在胸腹部创伤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42例疑似胸腹部创伤急危重症患者,先进行急诊床旁超声诊断,再行螺旋CT诊断,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分析床旁快速超声对胸腹部创伤急危重症患者早期诊断情况。结果在诊断时间上,床旁超声显著短于CT诊断(P0.05)。结论相比CT诊断,床旁超声诊断速度更快,且诊断率与CT一样处于较高水平,在危重症患者诊治中有重要作用,值得应用与推广。
    • 高珍珍; 杨军; 朱华玲; 郭树彬; 梅雪; 朱华栋; 朱继红; 陈玉国; 吕传柱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医疗大数据”的概念深入人心,逐渐被应用到临床、科研、教学、管理等环节,尤其专科专病数据库已经应用到了临床科研方面,对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1979年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一门独立的二级临床学科,在专业知识、临床思维、诊疗技术等方面与各传统专科相互交叉且具有自己独特的鲜明专业特征[1]。急诊患者的特点是急、危、重,急诊科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治疗涉及到多个专业,仅凭某一专业或某一专科的知识不能很好解决患者的问题,急诊科医生不得不以最少的数据、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救治患者。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循证医学的出现和发展,给急诊医学指引了一个方向,已经深入影响和指导急诊科医生的医疗行为[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