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历史源流

历史源流

历史源流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45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音乐、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9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4568篇;相关期刊333种,包括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贵州民族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第2届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足高峰论坛、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9届换届选举会议、2016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外科分会炎性血管疾病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学组学术年会、第5届“现代技术在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2014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国际学术大会等;历史源流的相关文献由608位作者贡献,包括翟华强、戴莹、王宁宁等。

历史源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9 占比:7.95%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1.08%

专利文献>

论文:4568 占比:90.98%

总计:5021篇

历史源流—发文趋势图

历史源流

-研究学者

  • 翟华强
  • 戴莹
  • 王宁宁
  • 郭兆娟
  • 袁一平
  • 孔李婷
  • 李丝雨
  • 武当杂志社1
  • 贾晓玉
  • 金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陶敏; 董逸翔; 赵文坛; 陈华
    • 摘要: [目的]总结浙派中医儿科重视脾胃学术思想的历史源流,以及在脾胃学术思想基础上的临证运用特色。[方法]通过对浙派中医儿科史料、相关中医古籍的仔细研读,并参阅现代浙派中医儿科名医的论文、论著,结合笔者对中医经典及中医学术的思考,总结、概括浙派中医儿科脾胃学术思想的历史源流及浙派中医儿科名医的临证运用特色。[结果]浙派中医儿科继承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及钱乙、朱丹溪、叶天士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经研究提炼,浙派中医儿科重视脾胃学术思想在儿科临证运用的四大特色可归纳为:调补脾胃忌呆滞,临证用药宜轻灵,四旁诸疾治中洲,重视饮食有节制。[结论]浙派中医儿科重视脾胃学术思想的临证运用特色对儿科临床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充实浙派中医儿科学术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
    • 李宝佳
    • 摘要: 福建地区是畲族聚集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华安的畲族同胞人数虽不多,但对考据畲族历史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并且保存着众多珍贵原始的历史史料。经过不懈的努力,在2009年华安畲族民歌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民歌大多数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演唱,官畲村的畲族民歌几经流转,经过了三百多年历史的漫长洗礼之后,如今的传唱方式之下官畲村的畲家民歌在哪些方面保留了其原始意蕴的艺术价值,在哪些方面又有与新时代融合之处,与多元音乐文化的涵化与社会群体间的影响又产生出了哪些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方面。
    • 田嘉兴
    • 摘要: 崇信弦子腔,又称小曲子、地摊子。它是在民间清唱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曲艺小戏音乐形式,主要的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同时还辅以板胡、二胡、竹笛、四页瓦、碰铃等乐器,其演唱剧目主要以民间生活为主。将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丝路北线”曲子戏剧种的代表之一——崇信弦子腔中的“白羊屲弦子腔”展开论述,试图还原其历史脉络的发展,音乐形态的体制以及社会功能的作用。
    • 樊小玲
    • 摘要: “鬼母育儿”型故事即指以亡母之魂回来喂养幼子为核心母题的故事。南北朝至宋代是“鬼母育儿”型故事由滥觞至渐趋成熟的阶段;元明时期,“鬼母育儿”型故事情节曲折,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并且呈现出现实化和复合化倾向;清朝至近代时期,“鬼母育儿”型故事展现出风物传说的特征,具有较强的解释性特点和浓厚的地域特色。在全国范围内,“鬼母育儿”型故事主要流传于辽宁、福建、台湾、江苏、河北、安徽、广东等地区。其地域分布主要呈带状和点状特点,东部从渤海至北部湾一带为带状分布,中西部地区则呈分散的点状分布。探究此类型故事的历史源流与地域分布,有助于从整体上全面把握“鬼母育儿”型故事,拓宽故事学研究的视野。
    • 易娜伊; 郭桂周
    • 摘要: 教师专业品性的提出源于对有效教学研究中的教师教学态度调查,其理论基础包括亚里士多德的尼格马可伦理学、杜威的道德形成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柯布斯的知觉心理学理论和诺丁斯的关怀伦理理论。诸多学者对教师专业品性的内涵及要素构成进行了探索。综合相关研究可以将教师专业品性分为11个维度,并细分为若干子维度。
    • 王舒鹤; 徐家淳
    • 摘要: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有“回阳救逆第一品要药”“通十二经纯阳之要药”等美誉。临床上附子的使用已有千年历史,始于秦汉,发展于晋唐,清以后达到繁盛。在不同历史背景下,附子的用法功效亦有不同侧重,其逐渐被赋予温暖中焦、祛风、补益、通经、引经等作用。就剂量而言,历代附子使用范围较大。秦汉至宋代每服常用剂量为3.00~15.00 g,最大剂量为30.00 g左右;金元时期每服0.24~12.00 g,常用剂量在0.91~4.00 g上下;明清时期常用剂量3.00 g左右,最大不超过18.50 g;清代以后火神派兴起,大剂量附子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即在此厘清附子用法用量的历史源流,促进临床中附子的合理使用。
    • 李亚楠; 王庸全; 许岩; 张娜; 李丝雨; 翟华强; 金世元
    • 摘要: 中药鲜药因具有药鲜汁醇、疗效独特的优势,备受历代医家重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临床需求的日益增加,如何更好地推广和应用鲜药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现通过系统梳理和全面分析中药鲜药的历史源流,归纳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鼎盛期和变革期5个阶段,并依据其发展现状提出了“完善质量标准、加强基础研究、创新鲜药制剂、发展保鲜技术、扩大鲜药品种以及健全鲜药产业链”六大发展策略,旨在传承古人原创思维和优秀经验,促进中医药守正创新事业进步。
    • 吝成璋
    • 摘要: 一百年来,随着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主要任务的变化,“党管报刊”话语体系作为党的伟大事业的一部分在自我发展、自我创新中逐步走向完善。新时代,党的报刊宣传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从理论之基、历史之源和现实之需等方面来梳理中共百年“党管报刊”话语体系的沿革,审视中共在革命、建设、改革时代“党管报刊”话语体系的建设经验得失,进而诠释在当今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党管报刊”话语体系建设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 练志润; 杨保林
    • 摘要: "风毒脚气"又名"脚气""风毒脚弱"等,是以突然下肢屈弱无力不能动为主要特点的一大类疾病.笔者归纳了"风毒脚气"萌芽期、成熟期、转折期、归纳期四个发展阶段,就四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萌芽期:汉代《金匮要略》首载"脚气"病,提出其"荣气不足,卫不独行"的病机,确定了从"风""虚"论治的基调;成熟期:晋唐时期更名为"风毒脚气",详论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发病诱因、病机治法,主张分急性期、缓解期论治,强调本病当以实为主兼顾其虚;转折期:宋金元时期医家将"脚气"病分为"干脚气""湿脚气",并结合经络学划分为六经论治,同时因误读、误解、误用导致"风毒脚气"论治体系遭受怀疑;归纳期:明清时期众医家将"脚气"病与痿证并论,二者界限模糊不清,且出现"风药"地位下降的现象.
    • 姜方炳
    • 摘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均作出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并得到政学两界的快速响应.但对此概念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对于"市域"所指为何,以及它对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意义何在等重要问题,仍缺乏系统而有深度的分析.本文在深入分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概念内涵基础上,着重对其历史源流与现实动因进行了梳理和探讨.可以发现,这一决策部署的提出,是中国一统体制下的基层治理脉络及其展开的历史延续,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快速变迁中重构基层治理秩序的现实需要,充分体现了"中国之治"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