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9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2篇、会议论文521篇、专利文献30854篇;相关期刊471种,包括岭南急诊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蛇志等; 相关会议115种,包括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等;急诊医学的相关文献由3129位作者贡献,包括卢中秋、李春盛、邱俏檬等。

急诊医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2 占比:4.13%

会议论文>

论文:521 占比:1.59%

专利文献>

论文:30854 占比:94.28%

总计:32727篇

急诊医学—发文趋势图

急诊医学

-研究学者

  • 卢中秋
  • 李春盛
  • 邱俏檬
  • 于学忠
  • 江观玉
  • 王一镗
  • 吴斌
  • 张茂
  • 刘志
  • 徐少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肖仕明; 左伟; 昝博仁; 皮雨蒙; 涂兴; 张明; 余海波; 王洋
    • 摘要: 目的总结我院急诊患者的特点,为急诊科的科学运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9年急诊患者的就诊信息,总结急诊患者的就诊特点,分析常见疾病的疾病谱及其变化趋势。结果共收治急诊患者529015例,男∶女=1.09∶1,中位年龄20岁(0~109岁)。急诊量及急诊入院量逐年增长,分别增长150.1%和97.0%。急诊入院率15.4%,呈下降趋势。高峰月份为10~12月,每周高峰为周末,每日高峰为9~11时和14~21时。最常见的前5类病种是呼吸系统(43.6%)、消化系统(14.5%)、创伤(13.3%)、神经系统(3.4%)和心血管系统(3.3%)疾病。前十类疾病构成比在成人、儿童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17岁的构成比大小更接近于成人(主要具体疾病也一样)。45~64岁是呼吸系统疾病由下降到上升、创伤与泌尿系疾病由上升转为下降的转折年龄段。成人、儿童的呼吸系统疾病都位居首位,均呈逐年波动性上升趋势,最常见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共占40.2%);创伤则分别位居第二、三位,均呈持续性下降趋势。结论急诊患者的特征和就诊规律具有普遍规律性和地域特异性的特点,目前到急诊科就诊的多数患者不适宜首选在急诊处置,急诊儿科与成人的分界年龄低于18岁可能在我国更合理。总结急诊患者的特征可以为当地急诊科建设,急诊医务人员和社会公众培训,以及政策制定提供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流行病学依据。
    • 韩圣瑾; 杨翠; 周正武
    • 摘要: 目的:评价LBL+PBL+CBL“三轨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某卫生职业学院专科临床医学专业1903、1904、1905班随机分成3组,即LBL教学组、LBL+PBL教学组和LBL+PBL+CBL教学组,通过理论考核、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理论考核的结果显示: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NK-q检验,LBL组、LBL+PBL组、LBL+PBL+CBL组的均值分别为72.3491 vs 77.6373 vs 84.5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LBL+PBL+CBL教学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理论知识掌握,培养沟通和交流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BL+PBL+CBL“三轨教学模式”的应用在急诊医学的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明显的提高,理论知识掌握率大大增加,并且在培养学生沟通和交流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部
    • 摘要: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代表国内急诊医学水平的学术期刊,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并与国际急诊医学界进行交流。《中华急诊医学杂志》设有述评、专家论坛、专家共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经验交流、院前急救、学科建设、病例报告和综述等栏目,及时报道我国急诊医学最新进展,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充分反映了我国急诊医学的特色。
    • 高珍珍; 杨军; 朱华玲; 郭树彬; 梅雪; 朱华栋; 朱继红; 陈玉国; 吕传柱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医疗大数据”的概念深入人心,逐渐被应用到临床、科研、教学、管理等环节,尤其专科专病数据库已经应用到了临床科研方面,对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1979年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一门独立的二级临床学科,在专业知识、临床思维、诊疗技术等方面与各传统专科相互交叉且具有自己独特的鲜明专业特征[1]。急诊患者的特点是急、危、重,急诊科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治疗涉及到多个专业,仅凭某一专业或某一专科的知识不能很好解决患者的问题,急诊科医生不得不以最少的数据、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救治患者。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循证医学的出现和发展,给急诊医学指引了一个方向,已经深入影响和指导急诊科医生的医疗行为[2]。
    • 摘要: 新疆医学会急诊医学专委会成立于1987年,2015年7月成立第五届专委会,共有72名委员,彭鹏教授任主任委员,欧阳军、李树林、董新玲、马骏麒、薛克栋教授任副主任委员。新疆医学会急诊医学专委会成立以来,严格遵守新疆医学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坚持发扬民主,务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多次被新疆医学会评为先进专业委员会。专委会“以学术为先导”,大力加强学科能力建设和科学研究探索,多次召开专委会年会、疑难病例讨论会等学术会议。
    • 李政钊; 刘朝忠; 宾华威; 郑晓文; 冯基花
    • 摘要: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进行航空医学救援培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110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临床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方式进行培训,两组培训周期均为4周,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技能出科考核,并比较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和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同时采用问卷调查住院医师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结果实验组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为(87.86±4.65)分,对照组为(85.51±4.5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科技能考试成绩(83.16±4.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36±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学习兴趣、急救环境适应、理论知识应用及技能操作掌握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虚拟现实系统进行航空医学救援培训能够有效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急救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亚华; 王惠民; 田晓星; 吕志强; 刘静
    • 摘要: 目的探讨CBL联合PBL教学法在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名规培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1人,分别接受传统教学法(对照组)及CBL联合PBL教学法(试验组)。效果评估采用理论知识考试、临床病例分析、临床诊疗技能、急救操作技能考试及问卷调查。结果两组基础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例分析成绩、临床诊疗技能成绩、急救操作技能成绩及学生自我评价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BL联合PBL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急诊科规培生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 摘要: 脓毒症是临床上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其在诊断、监测和治疗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死亡率仍然很高。研究证实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脓毒症不同阶段,代谢特点不同,患者对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为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是临床上面临的一项挑战。本期特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卢中秋教授就脓毒症代谢特点、营养支持策略和营养素选择等作一述评,旨在更新目前对脓毒症患者营养支持的知识,为临床上脓毒症营养支持治疗提供思路。
    • 张磊; 李韬; 李强; 代晶; 张均智
    • 摘要: 目的观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急诊医学教学中采用降阶梯思维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该院急诊医学科的住培学员84名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传统教学+降阶梯思维教学法)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法),各42名,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技能考核(87.67±2.59)分、情景模拟考核(89.01±3.07)分、教学满意度97.62%,均优于对照组(82.46±3.11)分、(81.71±3.24)分、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降阶梯思维的教学方式,在急诊医学住培教学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部
    • 摘要: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代表国内急诊医学水平的学术期刊,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并与国际急诊医学界进行交流。《中华急诊医学杂志》设有述评、专家论坛、专家共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经验交流、院前急救、学科建设、病例报告和综述等栏目,及时报道我国急诊医学最新进展,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充分反映了我国急诊医学的特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