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肺脑复苏

心肺脑复苏

心肺脑复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8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3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15555篇;相关期刊384种,包括西藏医药杂志、解放军护理杂志、岭南急诊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4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大会、第三届中山国际急诊与灾难医学论坛暨广东省医学会第二次应急(灾难)医学学术会议等;心肺脑复苏的相关文献由1732位作者贡献,包括孟庆义、廖晓星、李欣等。

心肺脑复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3 占比:4.95%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15555 占比:94.71%

总计:16423篇

心肺脑复苏—发文趋势图

心肺脑复苏

-研究学者

  • 孟庆义
  • 廖晓星
  • 李欣
  • 黄子通
  • 宋文宣
  • 李春盛
  • 裴觉民
  • 丁华民
  • 成建国
  • 曾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建慧; 曾瑞峰; 陈百坚; 朱德才; 陶兰亭; 李志尚; 丁邦晗
    • 摘要: 从中西医机制展开阐述,探讨心肺复苏联合针刺内关穴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提高的可行性。联合针刺内关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心脏骤停的救治中能发挥积极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改善心肌缺血、控制心律失常、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炎性因子、调节神经物质分泌等方面。本方法临床可操作性强,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及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 孙红雷; 周俊岭; 袁哲沛; 俞良曦
    • 摘要: 心脏骤停是一种对人体危害非常大的疾病,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虽经心肺复苏但自主循环恢复伴有良好的神经功能状态的患者极少,长期生存率极低,是世界所有国家面临的难题。各个国家对长期生存率研究数据不同且也较少,影响脑复苏的因素较多,就本例老年患者在家中突发心脏骤停进行心肺脑复苏成功全程报告,并进行探讨,以提高脑复苏的成功率。
    • 孟庆义
    • 摘要: 在心肺复苏技术中,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和开放气道并称为CPR的“ABC”。在基础生命支持阶段,人工循环主要是指心脏按压;后者又分为开胸心脏按压和闭胸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是过去闭胸心脏按压的通用名称,为了和开胸心脏按压相区别。本文介绍正确进行胸外按压的操作要点及胸外按压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一些进展。
    • 刘宏为; 李冶秋; 王勇; 朱宏飞
    • 摘要: 目的:探索γδT细胞受体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CR)后脑缺血再灌注小鼠体内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PCR组、对照组和CPCR+γδT细胞受体拮抗组(CPCR后注射γδT细胞受体拮抗剂),每组30只。收集小鼠脑组织,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HE染色观察神经元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Foxp3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MPO活性、TNF-α、IL-6和IL-1β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PCR组小鼠神经元凋亡显著增加(P<0.05),脑组织损伤严重,MPO活性、TNF-α、IL-6和IL-1β浓度显著上升(P<0.05),Foxp3表达显著下调。与CPCR组相比,CPCR+γδT细胞受体拮抗组大鼠神经元凋亡减少(P<0.05),脑组织损伤减轻,MPO活性、TNF-α、IL-6和IL-1β浓度明显降低(P<0.05),Foxp3表达显著上调。结论:γδT细胞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缓解CPCR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陈荣辉
    • 摘要: 目的:探讨对心肺脑复苏患者行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心肺脑复苏患者共70例,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传统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传统组行传统呼吸模式治疗,试验组行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对比两组复苏情况、生活质量、撤机时间以及心跳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接受治疗后的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有关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撤机时间(89.42±17.53)h,传统组(140.31±30.35)h。试验组的心跳恢复时间(9.21±2.74)min,传统组(15.53±3.26)min。试验组撤机时间以及心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脑复苏患者行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更加利于患者的复苏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心跳恢复时间以及撤机时间,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十分显著。
    • 蔡娟
    • 摘要: 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后患者接受急诊科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我院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我院接受急诊科护理的患者40例.以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实验组采用急诊科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指标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心肺脑复苏后患者接受急诊科护理干预具备较高临床价值,对于患者的恢复影响明显,值得推广.
    • 陈登明
    • 摘要: 目的:研究心肺脑复苏急诊抢救治疗效果.方法:搜集本院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急诊科收治患者,病例数30例,按照抢救方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均1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抢救方法,研究组选择心肺脑复苏抢救,比较患者抢救效果和生存质量、临床指标.结果:对照组抢救成功有效率73.33%,抢救时间(24.25±8.12)min,研究组抢救有效率100%,抢救时间(43.13±7.58)min,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心跳改善与撤机时间均高于研究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急救抢救患者进行心肺脑复苏治疗,可以提升抢救效果,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林吓姜; 林苹青; 黄晓云
    • 摘要: 目的 观察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缩短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抢救时间的效果.方法 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急救流程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急救流程)与实验组(31例:优化护理急救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急诊等待时间、病情评估平均耗时、总抢救时间等相关抢救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复苏成功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对临床急救护理满意度(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可显著缩短抢救时间,提升复苏成功率以及患者对急诊科急救护理满意度.
    • 陈荣辉
    • 摘要: 目的:探讨对心肺脑复苏患者行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心肺脑复苏患者共70例,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传统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传统组行传统呼吸模式治疗,试验组行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对比两组复苏情况、生活质量、撤机时间以及心跳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接受治疗后的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有关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撤机时间(89.42±17.53)h,传统组(140.31±30.35)h.试验组的心跳恢复时间(9.21±2.74)min,传统组(15.53±3.26)min.试验组撤机时间以及心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脑复苏患者行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更加利于患者的复苏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心跳恢复时间以及撤机时间,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十分显著.
    • 陆辉志; 李伟; 董辉; 曹松; 杨璐瑜; 廖友霞; 付守芝
    •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预处理对心肺复苏大鼠脑水肿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假手术组(Sham组)、心脏停搏/心肺复苏组(CA/CPR组)、IGF-1治疗组,每组各12只。各组大鼠给予相应预处理,半小时后以窒息法诱导心脏停搏,6min后开始复苏,复苏成功后24h取脑组织。测定脑组织含水量、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炎症因子含量及磷酸化NF-κB(p-p65)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CA/CPR组及IGF-1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升高,MPO活性增强,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含量均增加,IL-10含量下降,p-p65的表达量升高;与CA/CPR组相比,IGF-1组脑组织含水量降低,MPO活性下降,TNF-α、IL-1β及IL-6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p-p65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IGF-1预处理能减轻CA/CPR后脑水肿及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炎症通路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