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适应性支持通气

适应性支持通气

适应性支持通气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66942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岭南急诊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第九届全军急诊医学学术会议、2010年上海市肺科学术年会等;适应性支持通气的相关文献由27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真君、卢年芳、周明根等。

适应性支持通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66942 占比:99.98%

总计:567064篇

适应性支持通气—发文趋势图

适应性支持通气

-研究学者

  • 刘真君
  • 卢年芳
  • 周明根
  • 李懿
  • 熊中华
  • 费东生
  • 郑瑞强
  • 何志捷
  • 周新
  • 应佑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建军; 张明翰
    • 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肺复张策略联合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1年9月,选取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ICU收治的ARDS患者9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9例采取ASV模式,观察组49例采取肺复张策略联合ASV模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平均动脉压(MAP)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72 h和对照组治疗后72 h的MAP和PaO_(2)/FiO_(2)值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72 h的MAP和两组治疗后72 h的PaO_(2)/FiO_(2)值均较本组治疗后24 h高,且观察组治疗后24、72 h的MAP和PaO_(2)/FiO_(2)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早期肺复张策略联合ASV模式能够更好地改善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合状态,预防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开展早期康复。
    • 郭刚
    • 摘要: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通许县中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0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通气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96例)和观察组(104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通气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前、通气结束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流动力学水平[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及心排血量(CO)水平]及撤机困难率。结果通气结束后,两组PaO2水平均显著高于通气前,PaCO2水平均显著低于通气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通气结束后,两组的MAP、CI、CO水平均显著高于通气前,HR水平显著低于通气前,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撤机困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适应性支持通气能够改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撤机困难率。
    • 陈荣辉
    • 摘要: 目的:探讨对心肺脑复苏患者行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心肺脑复苏患者共70例,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传统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传统组行传统呼吸模式治疗,试验组行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对比两组复苏情况、生活质量、撤机时间以及心跳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接受治疗后的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有关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撤机时间(89.42±17.53)h,传统组(140.31±30.35)h。试验组的心跳恢复时间(9.21±2.74)min,传统组(15.53±3.26)min。试验组撤机时间以及心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脑复苏患者行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更加利于患者的复苏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心跳恢复时间以及撤机时间,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十分显著。
    • 罗健成; 梁福攸; 张宗绵; 谭丽媚; 彭思蔚
    • 摘要: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对ICU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ICU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PSV)方案通气,观察组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方案通气,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气期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Ppeak、Pmean、Pplat、Rinsp、Rexp指标均较低,VT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呼吸衰竭患者使用适应性支持通气,可改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
    • 郭刚
    • 摘要: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通许县中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00侧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通气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96例)和观察组(104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通气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前、通气结束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流动力学水平[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及心排血量(CO)水平]及撤机困难率.结果 通气结束后,两组PaO2水平均显著高于通气前,PaCO2水平均显著低于通气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通气结束后,两组的MAP、CI、CO水平均显著高于通气前,HR水平显著低于通气前,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撤机困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适应性支持通气能够改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撤机困难率.
    • 陈荣辉
    • 摘要: 目的:探讨对心肺脑复苏患者行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心肺脑复苏患者共70例,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传统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传统组行传统呼吸模式治疗,试验组行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对比两组复苏情况、生活质量、撤机时间以及心跳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接受治疗后的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有关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撤机时间(89.42±17.53)h,传统组(140.31±30.35)h.试验组的心跳恢复时间(9.21±2.74)min,传统组(15.53±3.26)min.试验组撤机时间以及心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脑复苏患者行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更加利于患者的复苏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心跳恢复时间以及撤机时间,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十分显著.
    • 韩丽平; 刘红; 周清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研究适应性支持通气在小儿呼吸衰竭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接收的小儿呼吸衰竭患者28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其中对照组进行PSV(压力支持)与SIMV(同步间歇指令)模式进行治疗,实验组进行适应性通气治疗,即ASV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RR、HR、MAP以及TV均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计算研究,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呼吸衰竭急救中进行适应性支持通气效果明显优于PSV+SIMV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 舒玉珍
    • 摘要: 目的 研究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保护性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把它们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实施保护性通气,其中观察组患者43例,对他们实施适应性支持通气,对照组患者43例,对他们实施间歇正压通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 在对患者进行通气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气道峰压以及平台压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氧合指数以及肺静态顺应性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之间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与间歇正压通气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但是适应性支持通气在降低患者气道峰压以及平台压方面能够获得更为明显的效果,这说明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在对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肺保护性通气方面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李烨
    • 摘要: 目的:研究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例样本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患者行同步间歇指令联合压力支持通气模式,研究组患者行适应性支持通气,研究比较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评估组间治疗期间多项临床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中治疗中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