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73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2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66432篇;相关期刊282种,包括岭南急诊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六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第二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第六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等;胸痛中心的相关文献由1740位作者贡献,包括向定成、周民伟、秦伟毅等。

胸痛中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2 占比:1.05%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6432 占比:98.93%

总计:67152篇

胸痛中心—发文趋势图

胸痛中心

-研究学者

  • 向定成
  • 周民伟
  • 秦伟毅
  • 霍勇
  • 杨丽霞
  • 易绍东
  • 田燕
  • 马依彤
  • 向仕平
  • 陈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叶廷巧; 蒋涛; 罗彩东; 戴闽
    • 摘要: 目的探索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在区域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方法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过成立胸痛中心“全市模式”组织架构,开展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建设及管理工作,观察其实施后的效果。结果绵阳市胸痛中心“全市模式”有序开展,胸痛中心通过认证的数量在省内地市州排名第1位,胸痛救治单元注册量在全国各市排名在第2位,初步形成区域医疗急救一张网。结论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可以进一步完善区域医疗急救体系,优化救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提升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能力,有助于我国心血管事件“拐点”的早日到来。
    • 陈媛; 韩琼; 林吉怡; 施婧; 林碧霞; 张于
    • 摘要: 目的:构建胸痛专科护士胜任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胸痛专科护士的资质认证、能力培养、考核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胜任力洋葱模型为基础,基于文献研究法、研究小组讨论以及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确立胸痛中心护士胜任力各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纳入15名函询专家: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第2轮函询中,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30,一级、二级、三级指标重要性的专家意见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45,0.270,0.391(P<0.001)。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71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胸痛专科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具有特色,能为胸痛专科护士的资质认证、能力培养评价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戴芝银; 姜瑜; 袁伟; 李卫东; 李璇
    • 摘要: 目的探讨de Winter综合征的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61例,筛选出de Winter综合征心电图改变的患者,分析其冠状动脉造影情况、治疗及预后。结果共筛选出5例(1.9%)符合de Winter综合征心电图改变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或对角支,均成功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例发生术后心绞痛;无心功能不全、心脏性猝死。结论de Winter综合征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等危症,应及时、有效开通罪犯血管,以实现良好预后。
    • 袁成菊; 王寅生; 蒲海峰; 唐自力; 余昌胤; 许官学; 魏来
    • 摘要: 目的:应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从临床医生和医院管理者视角探讨胸痛中心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胸痛中心进一步规范化运作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7-9月对遵义市9家建设有胸痛中心的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和医院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三级编码提取、归纳胸痛中心建设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经过三级编码,最终梳理出与胸痛中心建设和发展相关的112个树状节点(概念),18个范畴,6个主范畴和3个核心范畴,形成发展前景及医生诉求、发展困境、风险责任及利益平衡3条脉络。结论:胸痛中心的建设能够提高医生的专科技能水平,减少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塑造医院良好形象。但受到医院信息化建设、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不足,患者对胸痛疾病的认知有限,以及风险责任界定与利益分配等因素影响,胸痛中心有序良性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 陆明峰; 嵇玲
    • 摘要: 目的探讨扬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疫情暴发期间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急诊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简称“三大中心”)患者特征变化,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统计2021年7月28日—8月27日(扬州COVID-2019疫情暴发期)、2019年7月28日—8月27日(无疫情期)和2020年7月28日—8月27日(疫情常态防控期)急诊抢救室救治的“三大中心”患者的资料,观察“三大中心”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主要效率指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至接受再灌注治疗时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时间和严重创伤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分析可能的变化原因并拟定对策。结果扬州疫情暴发期,本院急诊抢救室胸痛、严重创伤患者占危重患者比率均低于前2年同期,且胸痛中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占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疫情局部暴发时,三级医院急诊抢救室“三大中心”的救治重点需向高龄患者及危重症患者方向倾斜,且急诊抢救室可通过调整布局和优化流程保证“三大中心”患者的救治效率。
    • 李洁; 坚贞; 苏靖; 张汉平
    • 摘要: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广州开发区医院收治的74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所有患者均行PCI治疗,待血栓抽吸后对照组患者使用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两组患者均在胸痛中心模式下实施胸痛中心急救护理干预,均于术后定期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临床疗效、心肌灌注情况,术前与术后2个月心功能指标,以及术后2个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个月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Ⅲ级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胸痛中心模式下,实施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PCI治疗STEMI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疗效,提升心肌灌注水平,改善心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 刘俊荣; 石俊松; 李林
    • 摘要: 目的评价胸痛中心(CPC)建设后对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病人诊疗进程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CPC建设前我院急诊救治的33例NSTEMI病人作为对照组,2019年4月CPC建设后救治的37例NSTEMI病人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诊疗进程相关指标,包括急诊双抗治疗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同时比较2组院内死亡率及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PCI治疗后1周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对近期预后进行评价。结果2组病人来院方式、急诊PCI、择期PCI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危和高危病人急诊双抗治疗时间及高危病人的首次医疗接触至PCI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81%比27.27%,P<0.05)。结论CPC的建设可缩短NSTEMI病人的诊疗进程,提高病人近期预后。
    • 石军
    • 摘要: 目的:探讨在胸痛中心急救患者中应用医护一体化联合微信平台的价值。方法:于本院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中遴选133例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应用信封1:1抽签法实施分组,分为观察组(67例)和参照组(66例),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参照组实施常规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微信平台,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抢救成功率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参照组平均抢救时间、D2W时间、首次心电图确诊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2.99%(2/67)低于参照组的12.12%(8/66),组间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医护一体化+微信平台应用于胸痛中心急救患者中,能够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 摘要: 徐矿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991年成为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徐州市西区医疗中心,于2019年牵头成立了泉山区第二医疗集团。院内设有淮海肿瘤医院、徐矿集团职业病防治院、徐州医科大学肿瘤防治研究所、徐州市糖尿病防治研究所、江苏省煤矿创伤急救研究所。拥有国家卫健委认证的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国家矿山医疗救护徐州分中心、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防治淮海中心、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
    • 叶磊; 贾峥; 陈兰; 徐浩; 王秋莉; 笃铭丽; 陈蔚; 张颖; 方芳
    • 摘要: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STEMI患者76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STEMI患者85例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首次接触患者时间、心电图确认时间、导管室启动时间、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使用改进后的胸痛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首次接触患者时间、心电图确认时间、导管室启动时间、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比例由23.68%降至11.76%(P=0.027)。结论改进后的胸痛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迅速实施首诊救治、尽快转运或就地实施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缩短患者急救耽误时间,最大限度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