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腔输液
骨髓腔输液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2831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护理与康复、护士进修杂志、上海护理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首届学术年会、2012军队重症医学论坛、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动物学学术研讨会等;骨髓腔输液的相关文献由20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忠杰、林洪远、盛志勇等。
骨髓腔输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2831篇
占比:99.85%
总计:52913篇
骨髓腔输液
-研究学者
- 何忠杰
- 林洪远
- 盛志勇
- 温亚
- 石常美
- 何春梅
- 余洽超
- 余淑娟
- 余艳媚
- 兰鹏华
- 刘佳易
- 刘双庆
- 刘平易
- 刘延子
- 刘晋
- 刘晓莉
- 周佩芬
- 周逢洽
- 夏琪芳
- 孟文文
- 曹凤梅
- 李剑云
- 李娅
- 李萍
- 梁隆斌
- 武岷虹
- 沈蓝
- 王毅
- 王永刚
- 王海虹
- 王福利
- 赵映敏
- 赵洁
- 郑伟
- 郑嘉奕
- 郭瑞芝
- 闻建军
- 阚庭
- 陈宏刚
- 陈清凤
- 陶亚梅
- 雷巧玲
- 丁江波
- 丁绍祥
- 严信朝
- 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业委员会
- 于善开
- 何斯琦
- 何正祥
- 何泗霞
-
-
方婵
-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加压压力对危重症患儿骨髓腔输液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行骨髓腔输液的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低压(≤100 mmHg)加压输液,对照组中高压(101~300 mmHg)加压输液,比较两组的有效循环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输液前后的平均动脉压、血钠、血钾、动脉血气指标。结果两组的有效循环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前后两组的平均动脉压、血钠、血钾、动脉血气数值相当,但输液后均优于输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危重症患儿骨髓腔输液治疗中不同加压压力并不会对疗效造成直接影响。
-
-
-
杨旻斐;
王卫芬;
王海虹;
陈彬;
詹玥;
姚晓月
-
-
摘要:
目的分析急诊骨髓腔输液患者液体外渗的危险因素,为骨髓腔输液患者液体外渗的早期评估和筛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3所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358例骨髓腔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液体外渗分为两组,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髓腔置管患者液体外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参与调查的358例患者中15例(4.18%)发生液体外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BMI、疼痛等级、转运次数、骨髓腔置管留置时间是急诊骨髓腔输液患者发生液体外渗的独立危险因素,置管部位、既往置管经验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关注肥胖、置管在肱骨部位的躁动且疼痛明显患者,并减少搬运,安排有资质人员指导抢救。
-
-
张晓红;
傅涵;
何红
-
-
摘要: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骨髓腔输液通路的认知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临床骨髓腔输液相关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1 067名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骨髓腔输液了解及使用意愿;骨髓腔输液专业知识,如使用指征、适用人群、穿刺部位、禁忌证、并发症等。结果 51.45%护士表示没有听说过骨髓腔输液技术;17.63%护士认为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情况下首选骨髓腔输液通路输液;20.34%~32.15%护士知晓骨髓腔输液使用指征;关于骨髓腔输液穿刺适用人群,25.12%护士认为成人儿童均可;8.72%护士认为首选部位是胫骨近端;29.80%~30.93%护士知晓骨髓腔输液相关禁忌证;15.84%~33.83%护士知晓骨髓腔输液相关并发症;92.78%护士认为有必要进行骨髓腔输液的培训;96.63%护士愿意掌握骨髓腔输液技术。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对骨髓腔输液通路的知晓率低,学习意愿高;对骨髓腔输液通路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应开展系统培训,进一步规范临床实践,使骨髓腔输液在临床规范应用。
-
-
邓雯;
郭攀峰
-
-
摘要:
液体复苏是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内救治的首要措施,面对休克患者静脉塌陷浅静脉血管通路难以建立,深静脉置管又需要一定时间的难题,通过建立骨髓腔输液(IO)通路,为创伤休克患者快速建立输液通道,节省宝贵的抢救时间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案例通过骨髓腔内输液(IO)及时纠正了休克,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
-
何泗霞;
梁永胜
-
-
摘要:
目的 探讨骨髓腔输液在抢救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收治的80例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救治时间分组:2018年2月~2019年2月实施常规外周静脉输液的40例纳入对照组,2019年3月~2020年3月实施骨髓腔输液的40例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救治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建立通道时间、首次给药时间、输液时间、血压回升时间、心率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输液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应用骨髓腔输液可缩短建立通道时间、首次给药时间、输液时间、血压回升时间,改善输液速度,且可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抢救成功率.
-
-
钟雨洁;
周进
-
-
摘要:
目的:探究在抢救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中胫骨穿刺骨髓腔输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我院急诊科40例抢救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穿刺胫骨骨髓腔建立输液通路,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输液,对二者各项指标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并发症、尿量、心率、输液速度等.结果:8例为对照组有效样本数,40%为有效率,18例为观察组有效样本数,90%为有效率,对比抢救效果,差异显著(P<0.05).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具有明显改善的尿量、休克指数、心率回升时间、血压指标,具有明显加快的输液速度和明显降低的输液通道建立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穿刺胫骨骨髓腔建立输液通路与外周静脉通路相比,能够使液体、药物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率.
-
-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
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业委员会
-
-
摘要:
目的 形成骨髓腔输液临床应用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规范骨髓腔通路护理相关内容.方法 成立专家《共识》小组,确定临床研究问题,运用循证方法形成共识初稿,采取改良德尔菲法对共识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共识》终稿.结果 共识包括骨髓腔输液通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骨髓腔输液通路的临床运用、骨髓腔输液通路并发症的预防、特殊注意事项、资质与培训5个研究主题,共26条推荐意见.结论 该共识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为骨髓腔输液通路在国内实施提供了指导依据,促进骨髓腔通路在中国的实施与发展.
-
-
-
韩蓉;
陈妮;
周成莉;
杨裕红
- 《第六届华西急诊国际学术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临床价值及护理.方法:对27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骨髓腔输液,并回顾性分析其穿刺时间、输液速度以及并发症.结果:27例患者中,18例患者在院外或转运途中实施骨髓腔输液,9例在院内进行骨髓腔输液,穿刺用时1.4~2.7min,平均输液速度在普通压力下为4.8mL/min,在加压情况下为19mL/min,无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过程中,骨髓腔输液通路相较于外周脉管而言,骨髓腔并不会随周围循环衰竭而萎缩,能快速建立有效的输液通道,且易于操作,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
-
卢岩;
张成林;
王昕
- 《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动物学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实验动物--比格犬和恒河猴的骨髓腔输液与静脉输液的比较应用研究.具体方法是将实验犬和猴各随机分成两组,通过两种输液途径(静脉输液和骨髓腔输液),输入某种药物(氨茶碱),并在一定时间(0-1min、3min、5min)内,采血样,应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利用药动学原理,获得相关数据,再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方差分析,F(比格犬)=73<(05)F,F(恒河猴)=48<(05)F,差异不显著,证明了在犬和猴上通过骨髓腔输液及通过静脉输液可达到相同的效果,同时此项技术特别适用于动物的紧急抢救。
-
-
-
-
连新宝;
姜南;
赵忠岩;
杨清江
- 《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首届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骨髓腔穿刺输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救治过程中,32例行骨髓腔穿刺输液(骨髓输液组),36例经静脉输液(静脉输液组),其余救治方法两组相同.结果:与静脉输液组相比,骨髓输液组急救输液通道建成时间明显缩短(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救治成功率高(P均<0.01).结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骨髓腔穿刺输液快速、安全、有效,满足患者补液、扩容的需要,救治成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