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适应证

适应证

适应证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599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07篇、会议论文383篇、专利文献103724篇;相关期刊1080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临床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53种,包括中华医学会2015年器官移植年会、2012年中国心电学论坛、第十一届全军普通外科学术会议暨外科新理念论坛等;适应证的相关文献由10825位作者贡献,包括等、郑树森、樊嘉等。

适应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07 占比:5.11%

会议论文>

论文:383 占比:0.35%

专利文献>

论文:103724 占比:94.54%

总计:109714篇

适应证—发文趋势图

适应证

-研究学者

  • 郑树森
  • 樊嘉
  • 汤仲明
  • 夏穗生
  • 华伟
  • 徐泱
  • 王方正
  •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 刘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戴杏竹; 陈丽娟; 梁悦娥; 赵望泓
    • 摘要: 再生性牙髓治疗以牙髓生物学为基础,运用组织工程的基本原则,促进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功能性再生,在牙髓坏死或伴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治疗中已取得良好疗效,近年来也逐渐尝试应用于根尖发育成熟的恒牙治疗。最大限度控制感染并促进组织修复再生是再生性牙髓治疗的关键所在。与年轻恒牙的治疗不同,在根尖发育成熟的恒牙中可适当行根管机械预备;根管冲洗和根管消毒剂的选择,需综合考量抗菌效果、生物安全性及可能引起的牙冠变色、根管钙化等并发症;生物陶瓷材料的发展为冠方封闭材料提供了更多选择,但需进一步临床评估。除传统的血凝块支架外,以富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浓缩生长因子等血小板浓缩制品为代表的新型组织支架不断涌现,其实际临床疗效及与血凝块联用疗效仍需长期、大样本的研究。
    • 陈娟; 杨潇逸; 严舒; 卢岩; 欧阳昭连
    • 摘要: 目的分析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研发态势。方法计算机检索Cortellis数据库中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相关记录,从研发阶段、原研机构分布、技术路线、适应证、给药途径和治疗效果等角度分析全球和我国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的研发态势。结果全球共871个新冠肺炎治疗药物,其中13个在美国、欧盟、日本、英国、中国等主流市场上市。全球原研新冠肺炎治疗药物有3个及以上的机构共29家,美国15家,瑞士、韩国、中国、澳大利亚各2家,加拿大、英国、西班牙、日本、印度、德国各1家;22家机构为公司,7家为高校或研究所。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中和抗体、小分子药物和免疫调节剂3类,中和抗体研发进展较快但无法口服给药,约50%上市药物属此类,用于轻中症患者可显著降低其住院风险;免疫调节剂主要用于住院患者,可减少死亡风险,但受益人群有限;以莫努匹韦和Paxlovid为代表的小分子药物因潜在受益人群较广且可口服给药而备受期待,此类药物用于轻中症患者同样可显著降低住院风险。我国在上述3条技术路线上均进行了布局,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药物有15个,首个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BRII-196+BRII-198)于2021年12月在国内上市,老药连花清瘟已在2020年获批拓展新冠肺炎适应证,2个药物(依替维单抗、普克鲁胺)在国外上市但未在国内获得新冠肺炎适应证授权,另有11个药物正在推进Ⅱ期或Ⅲ期临床试验。结论全球范围内,中和抗体、小分子药物和免疫调节剂3条技术路线陆续取得突破,多个新冠肺炎治疗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在美国、欧盟、日本、英国、中国等主流市场上市,其中中和抗体类最多,小分子口服药最受期待。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用于轻中症患者的中和抗体已获批上市,但重症患者尚无针对性药物,轻中症患者缺乏口服药。多个药物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建议相关企业和管理部门协作推进药物研发,加速药物上市进程。
    • 曲鹏; 李桂华
    • 摘要: 心脏康复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治疗方案,现代心脏康复理念强调基于多学科的专业防治体系,以医学整体评估为基础,对患者的非健康生活方式、药物管理、心理状态(含睡眠管理)、营养咨询、健康教育等进行全面评估和综合干预,从而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生活[1]。随着心脏康复的发展和现代科技互联网的进步,心脏康复的理论、适应证、模式在不断扩大,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角,也为我们的心脏康复工作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 毛德西
    • 摘要: 门诊上时不时有人拿着乌鸡白凤丸来问:我是男的,为什么医生要让我吃治妇科病的乌鸡白凤丸?这个问题并不是现在就有,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出现过。在医生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医是按疾病的症候用药,只要符合某一个药的适应证,就可以拿来服用,不分男科药和妇科药,也不分成人药和小儿药,这是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
    • 王升艳; 邱情; 姚益冰; 曹婧; 沈徐
    • 摘要: 阴部神经由骶2、3、4神经前支组成,经阴部管发出直肠下神经,会阴神经,阴茎(阴蒂)背神经等3个分支,支配会阴区皮肤、阴囊(蒂)、海绵体和尿道括约肌等。阴部神经阻滞作为一种局部麻醉技术,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围术期镇痛,同时用于缓解阴部神经支配区域的急慢性疼痛。阴部神经阻滞入路包括近端、远端和经阴部管入路,定位途径有盲探、X线、CT、神经刺激仪和超声检查等。本文就阴部神经阻滞的解剖学基础、临床应用、穿刺入路、定位途径、阻滞并发症及解决办法等作一综述。
    • 李志强; 周炎; 徐俊; 陈继贵; 施源
    • 摘要: 覆膜支架应用于肠道起步较晚,由于能够解除肠梗阻症状,使原本需要改道的急诊手术转变为能够行肠吻合的择期手术,是目前肛肠外科的治疗热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排便困难等肠道出口梗阻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部分医生尝试将覆膜支架用于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我院收治1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多次行覆膜支架置入失败,总结病例资料报道如下,并对支架置入适应证进行探讨。
    • 王英杰; 马影蕊; 王海波; 张晓军
    • 摘要: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SD)装置在创面治疗中的操作技术难点,探讨其解决方案。方法: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评阅近10年来VSD术中适应证及其操作技术的研究进展,结合自身实践分析影响VSD装置临床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技术难点和存在的不足,并梳理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VSD操作技术难点聚焦在颌面、会阴、皮片移植、创面植皮等特殊部位的封闭技术和引流负压值设置两方面。采用特殊贴膜技术、及时更换VSD装置以及适时调整负压值等措施,可有效提高VSD临床疗效。结论:VSD技术的有效使用应密切结合临床实际,注重适应证的应用扩展,有效应用贴膜技术及压力控制。
    • 王皓; 单姗; 尤红; 徐小元; 魏来; 侯金林; 庄辉; 孔媛媛; 贾继东; 中国消除乙肝临床研究平台(CR-HepB)研究组
    • 摘要: 目的探讨抗HBV治疗适应证变化对治疗率和需要治疗人群特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中国消除乙肝临床研究平台(CR-HepB)数据库中未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收集其人口学、病毒学、血液学及血生化信息。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在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40例未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4.4%为男性,68.7%年龄为30~59岁,46.8%临床分期不确定。根据2015年版、2019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2022年版专家共识,分别有625例(17.2%)、1333例(36.6%)、和2890例(79.4%)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2022年版共识新增需治疗患者1557例,其中1424例(91.5%)符合男性ALT>30 U/L、女性ALT>19 U/L的治疗阈值。2022年版专家共识新增需治疗患者的ALT、HBV DNA水平、APRI和FIB-4评分显著低于2019年版指南新增需治疗患者(P值均<0.05)。结论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扩展,将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比例,有利于更多有疾病进展风险的轻症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并改善长期预后。
    • 朱孔瑞
    • 摘要: 目的探究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适应证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19年12月—2021年11月收治的50例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双盲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两组分别实施常规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手术指标、优良率、VAS评分以及Harris总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总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3、13.986、3.347、5.898、4.643,P<0.05);观察组临床优良率96.00%(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P=0.027);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Harris总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9、3.828,P<0.05)。结论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治疗中,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确切疗效,适用于体格胖瘦适中患者。
    • 杨礼宾; 许汉标
    • 摘要: 随着近几年输尿管软镜及其辅助设备的不断创新改进,临床上对于输尿管软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以往常见的逆行输尿管腔内碎石取石,到现在应用于输尿管腔内肿瘤消融、输尿管狭窄镜下切开、肾盂旁囊肿切开内引流等。输尿管软镜经人体自然腔道进入体内,充分实现微创下的检查和治疗,现临床上应用较多的电子输尿管软镜更是以其术野成像清晰、偏转柔韧性好、兼有工作通道等优点,在上尿路结石的治疗中独占优势。而且,随着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和机器人辅助输尿管软镜系统的开发应用,更是进一步推动了输尿管软镜手术的安全和快速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