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注射
高压注射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9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特种医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44874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技术与市场、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华东六省一市护理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海峡护理论坛等;高压注射的相关文献由42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小元、李燕、高李军等。
高压注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4874篇
占比:99.97%
总计:244958篇
高压注射
-研究学者
- 张小元
- 李燕
- 高李军
- 王宇飞
- 赵天锋
- 尹业新
- 李书鹏
- 杨乐巍
- 钟鼎苏
- 黄洋
- 于新生
- 刘坤涛
- 刘岩
- 夏朝阳
- 尹鹏程
- 张宏
- 张岳
- 张嵘
- 张晓东
- 张铁军
- 易明军
- 曹志敏
- 李波
- 汪福旺
- 许淑梅
- 赖刚
- 万曼竹
- 何虹
- 全海英
- 刘剑
- 刘庆龙
- 刘志阳
- 刘永林
- 刘淑慧
- 刘蓉
- 卢洁
- 周智洋
- 周杰
- 唐景春
- 姚宜红
- 孙博
- 孙宾
- 孙峥
- 宋晓威
- 崔双超
- 庞程
- 张福祥
- 徐敏
- 徐文
- 徐民民
-
-
林玉凤;
缪晶;
蔡志云;
韩秋英
-
-
摘要:
对比剂高渗、高黏的特性及瞬时高速的注射方式导致外渗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比剂渗漏可导致检查失败,造成患者局部组织肿胀、剧烈疼痛,甚至会引起皮下组织坏死、关节功能障碍[1].耐高压留置针的使用可降低外渗的发生率,但对于肥胖、水肿的患者,穿刺困难程度增加.注射对比剂之前,应对血管进行评估,并对穿刺困难的患者使用可视化辅助工具[2].笔者应用血管分级评估方法及血管超声辅助设备,优化行增强CT检查患者的高压注射碘对比剂外周静脉穿刺流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
郑亦君;
孙峥;
赵丽;
马素文;
卢洁
-
-
摘要:
目的评估应用传统水银血压计辅助按压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经临床确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灌注检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辅助按压组和对照组各40例,辅助按压组拔针后辅以水银血压计按压穿刺点,设定患者个体收缩压强度为按压强度;对照组采用自主垂直按压手法,检查后定性评估2组穿刺点渗血如二次出血、血肿、淤斑、正常等4种情况。结果辅助按压组二次出血3例,血肿1例,淤斑0例,正常36例;对照组二次出血4例,血肿2例,淤斑1例,正常3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72~34.225,P<0.05)。结论传统水银血压计辅助按压穿刺点可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制订个性化护理止血方案,减少由按压力度不稳,着力不均等因素引起的穿刺点渗血、淤斑,甚至皮下血肿等现象,实践优质护理服务。
-
-
程艺;
张凡;
王超琴;
杜帅霞;
李雪;
高剑波
-
-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预警性的防护对策.方法 以2019年4-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31 59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高压注射外渗将患者分为外渗组(n=21)和无外渗组(n=31 574),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结果 进行CT增强检查31 595例患者中发生高压注射外渗21例,占0.07%.单因素分析显示,外渗组患者年龄、注射速率、对比剂浓度、渗透压、是否有化疗史和注射护士的工作年限与无外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注射速率、对比剂浓度、渗透压、化疗史和注射护士工作年限是影响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影响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疾病类型、注射速率、对比剂浓度、渗透压、注射护士工作年限、化疗史,采取积极防护措施对减少对比剂外渗和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
-
付秋莹
-
-
摘要:
目的:评估C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在高压注射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针对682例本医院诊治的CT增强扫描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是抽取时间,以抽签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41例.分别予行蝶形头皮针穿刺、静脉留置针穿刺,比对两组穿刺疼痛感评分、穿刺成功率及造影剂外渗情况.结果:(1)CT增强扫描患者穿刺疼痛感评分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穿刺成功率(97.07%)、增强成功率(98.83%)高于参照组(93.26%、96.48%),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比例(0.59%)低于参照组(4.40%),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患者行静脉留置针进行高压注射效果显著,患者穿刺及扫描成功率相对较高,能够有效减少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且不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
-
-
刘庆龙;
唐景春;
卢媛;
孙红文;
展思辉
-
-
摘要: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掌握化学氧化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设计了高压注射负压回收的实验室土壤修复装置.保证了修复药剂与土壤污染物在原位上的充分反应,也可将反应产物输送到地面便于进行异位的二次处理.本装置的演示使得学生在实验室深入了解受污染土壤的治理过程,拓展在土壤修复治理方面的思维.
-
-
郑亦君;
孙峥;
赵丽;
马素文;
卢洁
-
-
摘要:
目的 评估应用传统水银血压计辅助按压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经临床确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灌注检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辅助按压组和对照组各40例,辅助按压组拔针后辅以水银血压计按压穿刺点,设定患者个体收缩压强度为按压强度;对照组采用自主垂直按压手法,检查后定性评估2组穿刺点渗血如二次出血、血肿、淤斑、正常等4种情况.结果 辅助按压组二次出血3例,血肿1例,淤斑0例,正常36例;对照组二次出血4例,血肿2例,淤斑1例,正常3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4.372~ 34.225,P<0.05).结论 传统水银血压计辅助按压穿刺点可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制订个性化护理止血方案,减少由按压力度不稳,着力不均等因素引起的穿刺点渗血、淤斑,甚至皮下血肿等现象,实践优质护理服务.
-
-
陈转兰;
庞程
-
-
摘要:
目的:对CT增强检查高压注射碘对比剂渗漏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预防和减少碘对比剂外渗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发生碘对比剂外渗的12例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对渗漏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注射静脉、对比剂温度、速率、患者精神状况心理状态、护理人员注射技术等是导致高压注射碘对比剂渗漏的主要原因。结论:明确CT增强检查高压注射碘对比剂渗漏的原因,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利于降低渗漏发生率,提高检查准确性。
-
-
陈转兰;
庞程
-
-
摘要:
目的:对CT增强检查高压注射碘对比剂渗漏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预防和减少碘对比剂外渗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进行C T增强检查的发生碘对比剂外渗的12例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对渗漏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注射静脉、对比剂温度、速率、患者精神状况心理状态、护理人员注射技术等是导致高压注射碘对比剂渗漏的主要原因.结论:明确CT增强检查高压注射碘对比剂渗漏的原因,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利于降低渗漏发生率,提高检查准确性.
-
-
杨乐巍;
张岳;
李书鹏;
张晓斌;
尹鹏程;
王旭
-
-
摘要:
在国内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原位化学氧化高压注射已经广泛应用.依托某化工厂土壤修复工程中典型修复地块A-1,现场试验确定典型地层的原位注射药剂扩散半径、单孔最大注浆量.根据加密补充调查、土壤数据分析,按空间分布划分为3个浓度主分区及6个浓度亚分区.通过小试确定3个浓度主分区的投加比,设计各分区的单孔注浆量、氧化剂配制浓度及配方等参数,实现各分区修复药剂投加比的优化.设计中不同深度的不同注浆量,在施工中通过注射过程调整高压注射钻杆的提升速度来实现.最终3个浓度主分区土壤污染物均达到修复目标值.此原位化学氧化高压注射设计方法可在确保修复达标的前提下,达到优化修复地块药剂投加比参数的目的.
-
-
阳小勇;
郝慧华
-
-
摘要:
结合文献资料和生产实践,在对槟榔黄化病的发病机理、类型及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测土配方施肥、树干高压注射生态治疗槟榔黄化病的独特方法.技术线路是:首先对槟榔园的土壤进行检测分析,根据检测分析结果进行配方施肥,以保证土壤养分能满足槟榔生长的需要;其次是在患病的槟榔树干上钻孔5cm深,高压注射抗黄化病的药剂(槟榔盾),然后密封注射口.防治实效:经过为期1~2年的治疗,注射3~4次,患病的槟榔树重新长出新根,焕发新叶,产量提高.这种新的槟榔黄化病防治方法与喷洒化学药剂杀灭病虫害的传统植保方法相结合,能有效提高槟榔黄化病的防治效果,有利于促进我国槟榔业健康发展.
-
-
田莉莉;
冯玉玲;
叶琳
- 《华东六省一市护理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海峡护理论坛》
| 2015年
-
摘要:
PICC是指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因其具有长期性、安全性和无痛性的特点,现临床中需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及输注高浓度、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治疗的患者如肿瘤科需进行化疗的患者及肠外高营养等患者已普遍应用.但普通三向瓣膜式PICC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无法多通道输液、不能检测中心静脉压、不能耐受高压注射等。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2004年开始在美国使用,该导管可满足高压注射的需要,最大输注速度可达5ml/s,有单腔、双腔、三腔导管,可按需选择,双腔、三腔导管可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多通道同时给药。适用于需要多次增强CT扫描时注射造影剂以明确诊断和(或)评价疾病治疗效果的患者,如肿瘤、心脏病发作、脑血管疾病患者等,还适用于需行重症监护的患者,如急性创伤、休克、颅脑损伤等。随着耐高压PICC的广泛使用,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开始出现,堵管是其最主要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