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静脉

静脉

静脉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3年内共计2289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43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19422篇;相关期刊1033种,包括当代护士(学术版)、吉林医学、山东医药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2007年全国临床医学新进展(成都)学术研讨会等;静脉的相关文献由38896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国栋、李学双、张烜等。

静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43 占比:15.04%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19422 占比:84.83%

总计:22894篇

静脉—发文趋势图

静脉

-研究学者

  • 赵国栋
  • 李学双
  • 张烜
  • 不公告发明人
  • 梁启明
  • 朱盛楠
  • 王科俊
  • 李静
  • J·K·伯克霍兹
  • 卢慧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李斌; 姜义; 于奇
    • 摘要: 目的 探究静吸复合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免疫抑制及血清β淀粉样蛋白-42(Aβ-42)/tau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乳腺癌病人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3例。两组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采取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采取静脉麻醉+吸入麻醉的复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T_(0))、麻醉后5 min(T_(1))、切皮时(T_(2))、腋窝淋巴清扫时(T_(3))、术毕(T_(4))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后12 h、24 h、48 h镇痛效果(VAS)评分、免疫抑制情况(CD3^(+)、CD4^(+)、CD8^(+))、血清[Aβ-42/tau、NSE、BDNF]水平、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苏醒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h CD3^(+)(64.44±7.08)%、(70.06±6.89)%、(74.14±7.07)%、CD4^(+)(35.33±6.05)%、(38.22±5.93)%、(41.13±5.13)%高于对照组(57.15±6.64)%、(62.83±6.25)%、(68.04±6.29)%、(28.12±5.41)%、(31.80±5.35)%、(36.39±5.05)%,CD8^(+)(35.15±4.63)%、(32.16±4.37)%、(30.32±4.22)%低于对照组(30.32±4.22)%、(36.91±4.68)%、(34.81±4.34)%(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血清Aβ-42/tau(2.10±0.30)、(2.42±0.35)、(2.42±0.35)、BDNF(21.17±3.21)ng/L、(25.30±3.27)ng/L、(30.17±3.68)ng/L高于对照组(1.82±0.28)、(2.06±0.37)、(2.42±0.40)、(18.21±2.98)ng/L、(22.05±3.05)ng/L、(26.25±3.18)ng/L,NSE(18.26±3.11)μg/L、(14.14±3.03)μg/L、(11.07±2.64)μg/L低于对照组(21.84±3.87)μg/L、(17.84±3.62)μg/L、(13.90±3.07)μg/L(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 VAS评分(2.45±0.44)分、(1.78±0.30)分、(1.41±0.32)分低于对照组(3.04±0.57)分、(2.11±0.42)分、(1.85±0.45)分,MMSE评分(24.14±1.82)分、(26.69±2.00)分、(28.32±1.05)分高于对照组(22.06±1.53)分、(24.41±1.75)分、(26.04±1.48)分(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能减轻免疫抑制及神经损伤,促进认知功能恢复,且镇痛效果及苏醒质量较好。
    • 张悦; 张子贤; 骆文慧; 徐晓春; 张娴; 董萍培; 冯莺
    • 摘要: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国内外关于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策略的最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est Practice、Joanna Briggs Institute数据库、苏格兰院际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美国输液护理学会网站、医脉通、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等关于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策略的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最佳实践、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由3名研究者独立完成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总结。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4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1篇随机对照试验。总结的最佳证据涵盖评估记录、拔管指征、拔管时机的选择、正常拔管的方法、出现并发症后拔管的方法、最佳留置时间、拔管后监测7个方面,共21条证据。结论医护人员应运用以循证护理为依据的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策略,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宋婷婷; 杨三花; 张静; 李颖; 任涛; 杨一帆; 王文超
    • 摘要: 目的:将外周静脉血标本溶血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规范儿科外周静脉血标本采集流程,提高护士对实践证据应用的依从性,改善患儿结局,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遵循证据检索金字塔的原则,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评价文献质量,最终纳入1篇循证指南及1篇证据总结,总结14个证据。通过FAME评价,产生8个最佳证据,并转化为7个临床审查指标。遵循澳大利亚JBI循证实践模式,进行了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证据临床应用、证据应用后的二次审查和障碍因素分析。以护士对每条审查指标执行率、外周静脉血标本溶血发生率及护士预防外周静脉血标本溶血的相关知识水平来评价证据应用的效果。结果:证据应用后,7个审查指标中的6个指标执行率明显提高(P<0.001);外周静脉血标本溶血发生率明显下降(P<0.001);护士基于循证的预防外周静脉血标本溶血的相关知识水平明显提高(P<0.001)。结论:将预防外周静脉血标本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规范了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流程,提高护士循证依从性,从而降低了外周静脉血标本溶血发生率,提高了儿科护理质量。
    • 田洲舟; 刘丽; 陈奎
    • 摘要: 目前,临床上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所上升。罹患上肢深静脉血栓可导致患者发生多种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对上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逐渐增多。上肢深静脉血栓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在诊治方面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临床医生常根据诊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经验诊治上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的学者应深入研究上肢深静脉血栓的特点,寻求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方法来治疗上肢深静脉血栓。本文主要是阐述上肢深静脉血栓诊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 秦志远; 朱峻泷; 张琛; 丁思琪; 丛瑞; 宋威
    • 摘要: 静脉超声图像存在噪点多、阈值分割效果不佳的问题,对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ResNet34主干网络的ResNet34-UNet分割网络模型,利用ResNet34网络残差学习的结构特点,在保证网络能够提取充足图像特征的前提下,有效避免梯度消失和网络退化问题,且34层的网络深度维持了较小的网络规模;利用U-Net结构特有的长连接模块,将静脉超声图像的深层特征与浅层特征有效融合,使对静脉的识别精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实现了静脉边缘的平滑分割。将300张静脉超声图像作为训练集,200张作为测试集,通过随机旋转、翻转、投影等操作进行数据集的增强,经过10轮迭代训练后得到模型的准确率达96.3%,较全卷积神经网络高5.9%,较DeepLab v3+高5.2%。结果表明基于ResNet34-UNet的分割方法能够准确地分割静脉超声图像,为后续超声影像下静脉的自动识别与跟踪提供了技术参考。
    • 付蓝琦; 陈羲箐; 潘馨梦; 雷静; 杨亚英
    • 摘要: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 40 keV单能级成像对胃结肠静脉干及其属支的解剖变异评价。方法:收集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9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光谱CT增强扫描,其中男34例,女15例,年龄37~88(61.72±15.98)岁。将静脉期原始图像重建成40 keV的单能级能谱图像,记录胃结肠静脉干及属支解剖情况(胃网膜右静脉、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副右结肠静脉、右结肠静脉和中结肠静脉),测量胃结肠静脉干的长度、直径,并观察解剖分型与术中结果一致性。结果:49例中47例(95.92%)显示胃结肠静脉干,且40 keV单能级成像下各血管与术中腹腔镜所见血管一致率达100%(47/47)。47例胃结肠静脉干均自腹侧至头侧向右走行,根部多紧贴胰腺下缘。其长度为8.05~27.80(14.79±4.78) mm,管腔直径为2.93~7.36(5.2±1.04) mm。胃结肠静脉干0、Ⅰ、Ⅱ、Ⅲ型出现率分别为6.38%、59.57%、29.79%、4.26%。46例(93.88%)患者存在副右结肠静脉,多自结肠肝曲处走行且最终均汇入胃结肠静脉干。43例(87.76%)患者存在右结肠静脉,多沿胰头附近走行,最终34例汇入肠系膜上静脉,9例汇入胃结肠静脉干。44例(89.80%)患者存在中结肠静脉,多沿胰头附近走行,最终37例汇入肠系膜上静脉,7例汇入胃结肠静脉干。结论:胃结肠静脉干变异复杂多变,术前采用光谱CT 40 keV单能级成像可对胃结肠静脉干及其属支的解剖变异进行准确判读,减少术中不必要的失误,确保患者手术成功和良好预后。
    • 张一鑫; 范梅贞
    • 摘要: 目的探讨起源于卵巢静脉血管累及下腔静脉并延续至右心房平滑肌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静脉内血管平滑肌瘤(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的超声诊断特点.结果超声显示IVL病灶呈中等回声,沿静脉生长,累及之处静脉增宽,并沿下腔静脉延续,一直延伸至右心房,呈稍强回声包块,超声可追溯IVL的来源.结论IVL是一种罕见的静脉系统良性肿瘤,超声检查能够明确肿瘤是否侵犯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对IVL的早期诊断、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沈孟秋; 杜其聪; 董玉茹
    • 摘要: 目的探讨通过左、右肘注射对比剂对颈动脉CT造影(CTA)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9至2021-06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医学影像科行头颈部CTA检查的100例患者,其中50例经右臂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的为右臂组,50例经左臂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的为左臂组;对比两组患者两侧颈动脉CT值及静脉显影优良率。结果右臂组及左臂组的左颈总动脉CT值分别为(335.25±20.67)Hu、(315.78±20.67)Hu,右颈总动脉CT值分别为(330.28±18.45)Hu、(313.56±19.45)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臂组静脉显影优良率为86.00%,高于左臂组的6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CT血管造影采用右臂静脉注射对比剂,可减少上腔静脉、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伪影及对比剂反流。
    • 刘纪珩; 章锋; 宋立
    • 摘要: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术后不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恢复情况。方法选取本院收治膀胱肿瘤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静脉化疗,根据不同化疗药物行膀胱灌注进行分组观察,其中65例接受吡柔比星(THP)化疗者纳入A组,65例采取羟喜树碱(HCPT)纳入B组,另外70例则选择丝裂霉素(MMC)进行化疗纳入C组,统计对比3组结束治疗后的疾病控制率、毒副反应、复发率出现情况。结果3组在疾病控制率方面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A、B组化疗后毒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3组首次复发时间相比无意义(P>0.05),A、B组1~2年的复发率均低于C组(P0.05)。结论膀胱肿瘤术后采用THP、HCPT均能取得良好的疾病控制效果,尤其是THP在降低疾病复发率中具有更佳优势,但其毒副反应稍高于HCPT,MMC虽安全性不高,但患者耐受性较高,价格低廉,仍视为膀胱肿瘤的化疗药物之一。
    • 张爽; 李诚诚; 孟庆波; 黄佳欣; 韩宇; 王冬
    • 摘要: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又称血管内平滑肌瘤病,是指形态学上良性的平滑肌累及静脉管腔向子宫内、外的静脉系统内生长[1]。2014年WHO将其归为平滑肌瘤组织出现生长结构异常的一种良性疾病[2],其生物学上有蔓延性生长、容易复发等恶性行为。1病例摘要,徐某,女,42岁,因体检发现子宫肌瘤4年、下腹胀2月入院。患者4年前体检时行超声发现子宫肌瘤,直径约2 cm,无自觉不适,未行任何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