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症状监测

症状监测

症状监测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3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军事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62829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中国社会医学杂志、应用预防医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1中国国境卫生检疫学术大会、2011年全国环境卫生学术年会、2008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第七届年会等;症状监测的相关文献由451位作者贡献,包括程瑾、郑涛、王全意等。

症状监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62829 占比:99.96%

总计:262930篇

症状监测—发文趋势图

症状监测

-研究学者

  • 程瑾
  • 郑涛
  • 王全意
  • 祖荣强
  • 叶楚楚
  • 孙乔
  • 朱渭萍
  • 白云
  • 郭舫茹
  • 佟明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初同胜; 刘殿昌; 槐鹏程; 刘健; 张福仁
    •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历年新发麻风病例2级畸残比,评价我省综合防治措施在麻风病例早期发现中的作用。方法:近10年来,我省相继开展了麻风可疑者筛查、密切接触者检查、大众宣传、人员培训、疑似病例转诊、省级诊断确认、报病奖励、强化转诊中心、麻风症状监测等病例发现措施。结果:我省2011-2020年共发现113例新发病例,其中男71例,女42例,平均年龄52.2岁,2例儿童病例。输入病例31例,主要来自云、贵、川等高发省份,以外来媳妇和务工人员为主。本土病例主要来自原高、中流行市县,以农民(工)为主。2011-2015年平均就诊延迟期为31.7个月,2016-2020年为13.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1,P=0.04)。2011年新发病例中G2D占比40%,2020年下降至20%。多因素分析发现,诊断延迟期超过24个月与2级畸残的发生相关。结论:我省采取的麻风病例综合早期发现措施有效降低了新发患者G2D占比。
    • 吴晓晓; 张福仁; 槐鹏程; 叶星; 朱佳明; 刘艺君; 赵伟; 初同胜; 刘殿昌; 刘健
    • 摘要: 目的:麻风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诊断延迟会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同时也会引起残疾、毁容等不可逆转的危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阻断传播、消除危害的主要措施.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麻风进入低流行状态,传统的主动发现麻风患者的方式—人群普查、密切接触者筛查和依靠各级专病防治机构—省市县(区)皮肤病防治所的垂直管理体系因成本效益比差而不再适应新时代麻风防治的需求,亟需探讨新的防治策略.方法:探讨以综合医院皮肤科和专病防治机构为单位组成的水平和垂直系统相结合的疑难皮肤病转诊系统—全省皮肤病专科联盟为依托的麻风早发现策略,把麻风症状监测工作由过去的专病防治机构承担转变为综合医院皮肤科与专病防治机构共同承担,所有疑似病例均由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作出最终诊断.结果:项目实施4年来,共接受转诊病例3043例,其中确诊麻风39例,诊断延迟期和二级畸残比分别下降66.23个月和38.08%,且二级畸残比较项目实施前下降25.61%.结论:基于综合医院皮肤科和专病防治机构相结合的症状监测方案的实施是新时代早发现麻风患者的有效策略.
    • 刘学芳; 李海艳; 韩自华; 乔毅; 魏凤霞
    • 摘要: 目的对银川地区2015—2020年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特征及动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银川120调度指挥系统2015年1月1日0时至2020年12月31日24时受理呼叫事件进行疾病谱统计,根据ICD-10标准对同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5—2020年总疾病谱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中毒。2020年1—3月份的疾病谱排在前4位发生了变化,从4月份开始各个月份疾病谱排在前4位与的2015—2019年同期相同。2015—2019年各个月份发热患者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2020年1—3月份发热患者比例与2015—2019年同期相比较明显增多(P0.05);2020年1—3月份创伤患者和酒精中毒患者比例与2015—2019年同期相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120调度指挥数据库中建立院前急救症状监测系统,可能有助于在早期发现传染病疫情并监测其发展趋势;根据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完善相关的应急预案和救治流程。
    • 梅琳; 张弢; 胡弘; 吴晶; 王惠英
    • 摘要: 目的构建基于医疗机构的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机制,实现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目标症状的实时监测、快速预警、迅速鉴别以及闭环管理。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咨询确认目标疾病和症状,采用统计学方法建立基于时间序列数学模型的症状预测预警模型,通过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搭建症状监测预警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结果以突发呼吸道传染病为目标,通过科学选取目标疾病和症状,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各院区2013—2019年的门急诊患者就诊信息为数据来源,构建了基于医疗机构的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模型和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可实现目标症状的实时监测预警、可视化展示和患者核心数据快速获取和异常数据的及时甄别。结论华山医院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系统及闭环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为未来症状监测系统在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方面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 陈崇德; 高星; 王岩; 胡红濮
    • 摘要: 传染病作为人类的重要威胁之一存在已久,其防治关系重大。但目前我国传染病直报系统对新发传染病的预警能力并不全面,仍需升级与完善。本研究在充分进行文献研究后以根据症状监测原理建立的传染病症状赋值矩阵为核心,构建以信息输入与人机交互部分、症状识别与语义标准化部分、依据患者症状的疾病判断矩阵、输出及后续决策与处置部分四部分组成的,包含症状语义标准化、根据症状进行疾病鉴别、流行病学数据收集、信息自动报送与综合智慧判断功能的传染病监测系统症状监测模块模型。模型可模拟专家临床诊疗判断,依据患者症状针对相似疾病进行辅助鉴别诊断,从而强化基层卫生人员对传染病识别概率,将传染病识别环节的布置深度更下沉至全民健康覆盖网底,以此提高传染病监测反应系统效率。
    • 张世鹏; 宗胜华; 许祝平
    • 摘要: 麻风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卫生的慢性传染病,无锡市在1997年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的目标,并于1998年通过了卫生部的考核验收[1]。此后,本地麻风年患病率一直保持在1/105以下,年发现率保持在0.5/105以下,属于麻风低流行地区[2]。但是,放松低流行地区疫情监测工作,麻风极有可能卷土重来[3],建立监测系统[4,5],积极发现麻风患者是低流行状态下麻风防治基本策略。为探讨无锡市麻风症状监测病例的报告规律和特征,现对无锡市2017-2021年报告的麻风症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的监测工作提供支持。
    • 李敏烨; 赵燕祥; 朱敏; 史瑶; 肖芳林; 马慧
    • 摘要: 传染病疫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护理人员在应对传染病疫情防控和开展救护工作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政策查阅和文献检索,结合医院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发展现况,分析我国护理人员在医院开展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的可行性,并对未来护理人员开展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在资源优化、岗位职责落实以及能力培训方面进行探讨,为护理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提升医院传染病防控能力提供参考。
    • 邓芳; 左双燕; 刘诗琦; 胡越; 曾小敏; 彭小宁
    • 摘要: 新发感染病(EID)是指在人群中新出现或新认识的感染病,或是过去已认识、但发病率或发病地域范围已经或是将会迅速增加的感染病,通常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现的感染病.因缺乏背景资料,难以及时预警和应对,EID给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医院是应对EID的主战场,近年来医院在应对EID事件时暴露出预警能力低、准备不足、应对处置能力不强等问题.增强医院对EID的监测预警与应对处置能力,对提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整体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就医院对EID症状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能力的国内外进展作一综述.
    • 戴维; 李强; 石丘玲; 冯文红; 张远强; 牟云飞; 谢少华; 比确子拉; 王雅琴; 廖佳; 魏星
    • 摘要: 症状管理是临床医疗照护的基础,传统的症状管理由医生主导.随着对"以患者为中心"医疗照护模式的重视,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症状管理模式日益受到推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化患者报告结局(ePRO)因能显著减轻医生负担、增加患者依从性和提高沟通效率而被症状研究和管理领域所关注.在西方国家,ePRO已较广泛地用于临床症状评估、监测和管理,而在国内这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将介绍我们基于国内网络实情,建立新一代基于ePRO的症状管理系统并用于临床科研的过程和经验.
    • 张静; 袁卫珍; 郑爱林; 喻长友; 罗时艳
    • 摘要: 目的 了解浦口区学生因病缺课状况与预警系统监测情况,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9-2020学年南京市浦口区所有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的因病缺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预警系统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9-2020学年浦口区中小学生人均因病缺课天数为1.39 d,因病缺课率为0.36%,托幼机构学生人均因病缺课天数为1.42 d,因病缺课率为0.55%.因病缺课症状构成显示,发热是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要原因,咳嗽是托幼机构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要原因.因病缺课疾病构成显示,感冒是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要原因,也是托幼机构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要原因.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呈现12月及5~6月两个高峰,托幼机构学生因病缺课呈现11~12月及6月两个高峰;缺课预警系统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和托幼机构学生疾病预警的主要病种是感冒,中小学生症状预警的主要原因是发热,托幼机构学生症状预警的主要原因是咳嗽.结论 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是传染病防控工作关口前移的重要措施,通过缺课预警系统,实现对学校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可有效减少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这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