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6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8篇、会议论文249篇、专利文献955891篇;相关期刊733种,包括疾病监测、首都公共卫生、中国健康教育等;
相关会议109种,包括2011中国国境卫生检疫学术大会、全国中医内科肺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儿科危重症学术会议等;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文献由551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全意、孙昕、杨鹏等。
甲型H1N1流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55891篇
占比:99.74%
总计:958358篇
甲型H1N1流感
-研究学者
- 王全意
- 孙昕
- 杨鹏
- 张奕
- 温贤敏
- 王玉光
- 庞星火
- 张伟
- 付敏
- 张玲
- 李扬
- 王小莉
- 刘恩顺
- 刘清泉
- 刘芳
- 孙增涛
- 孙晓北
- 封继宏
- 王丹
- 陆普选
- 刘亚玲
- 刘大凤
- 孙闪华
- 曾义岚
- 罗翌
- 苏紧深
- 邓瑛
- 陈红
- 吴昊
- 周晓飞
- 李亮
- 林小田
- 池慧
- 王娟
- 王晶
- 石斌
- 祖荣强
- 刘映霞
- 卢洪洲
- 姜泓
- 嵇红
- 张强
- 张志刚
- 张莉
- 李兴旺
- 李春梅
- 杜钟珍
- 杨静
- 梁德雄
- 欧阳昭连
-
-
钟晓燕
-
-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在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4例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就诊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根据患者在用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A组、B组,A组纳入接受常规护理的47例患者,B组纳入接受健康教育护理的47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O_(2))、血氧饱和度(S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结果:B组干预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分别为(81.67±10.32)次/min、(19.02±3.24)次/min,低于A组的(92.94±10.05)次/min、(24.12±3.46)次/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干预后的PO_(2)、SpO_(2)水平高于A组,PCO_(2)水平低于A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在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有助于促进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
-
-
张蕾;
闫智慧;
王亚坤;
李清涛;
李芹;
张曼
-
-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甲型H1N1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4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影像学表现、治疗与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儿均有高热、咳嗽喘息、呼吸急促、三凹征阳性、口周发绀、肺部有喘鸣音及湿啰音等。单纯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1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合并流感嗜血杆菌感染1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合并支原体感染2例。3例患儿血WBC均有不同程度升高,1例出现降低;4例患儿CRP水平均明显升高;2例患儿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3例患儿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均明显降低。胸部CT检查提示4例患儿均存在肺不张或肺实变,伴有少量胸腔积液。4例患儿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管镜下均见大量黏液栓堵塞气道;2例未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经灌洗吸出支气管塑型物后,呼吸困难很快得到缓解;2例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黏液栓不易清除,病情持续加重,最终疗效不佳,家属放弃治疗。结论甲型H1N1流感出现危重症表现时,应考虑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可能,而纤维支气管镜下清除支气管塑型物是治疗的关键。
-
-
陈孟玲;
李峰;
关静
-
-
摘要:
分析三种新发疫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舌象特征,发现SARS与甲型H1N1流感舌色特征均以红舌为主,SARS病程后期多见绛舌、青紫舌,甲型H1N1流感初期多见舌尖红,危重型则多见青紫舌、胖大舌,COVID-19舌色则以淡红舌为主,重型多见青紫舌。在舌苔方面,SARS、甲型H1N1流感及COVID-19舌苔均多见腻苔特征,但SARS、甲型H1N1流感病程初期尚多见薄白苔、薄黄苔、薄腻苔,而COVID-19病程初期舌苔即以白厚苔、厚腻苔为主。不同的舌象表现反映了不同的病因病机,同时舌象的阶段性变化也体现了温病过程中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三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腻苔表现,且患者多有胖大舌或齿痕舌,说明平素脾虚湿盛之人更易感受疫邪,对疫病临床辨证论治具有指导意义。
-
-
杨馨;
梁思帆;
胡明月;
林琼英
-
-
摘要:
传染病是如今世界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甲型H1N1流感为例,阐述微分方程在传染病传播中如何应用,并对SIEIR模型进行优化。其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具有一定意义,为避免此类高传染型疾病的再次蔓延提供一些可行的启发。
-
-
李明
-
-
摘要:
疫情防控档案对医院各项抗疫工作的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医院作为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档案管理。1疫情防控档案重要性及价值分析21世纪以来,非典病毒、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防控,为医学研究和应急决策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此,对疫情防控档案作如下价值分析。
-
-
王露飞;
桑思瑶;
苏明杰;
李辉
-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2)侵染所诱发的疾病,该病毒可以通过交谈、打喷嚏、咳嗽时产生的飞沫进行传播,感染后出现发烧、咳嗽、咽痛、嗅觉丧失、头疼、腹泻、乏力等症状[1,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COVID-19情况报告,截至目前,全球累计COVID-19确诊病例高达4.9亿多人,累计死亡超过615万人,病例累计增长速度远远超过2003年的SARS病毒和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3]。尽管人们普遍接种了疫苗,但随着时间推移导致疫苗保护力下降和奥密克戎变异病毒的传播力增强,新一轮的感染人数仍不断增加[4]。因此,在当今大量无症状感染者出现的情况下,开发出可靠的COVID-19预防药物或食补方法对预防病情转归有着重要意义。
-
-
-
-
摘要:
(一)以口腔温度为标准①低热:体温37.5°C~37.9°C。②中度热:体温38.0°C~38.9°C。③高热:体温39.0°C~40.9°C。④超高热:体温41°C以上。(二)热型①稽留热:是指体温明显升高,24h内体温波动相差不超过1°C。多见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伤寒、大叶性肺炎的高热期和甲型H1N1流感的重危病例。②弛张热:是指体温在39°C以上,24h内体温波动相差超过2°C,但最低点仍高于正常水平的体温曲线类型。常见于伤寒的缓解期、脓毒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
-
寇学冬;
郭翠芳;
李永春;
孙树雅
-
-
摘要:
目的:研究用栀黄解毒饮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效果及对患者肺损伤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区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均各有患者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退热、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并口服奥司他韦胶囊,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栀黄解毒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肺损伤指标、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及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发热、鼻塞、体倦乏力、肌肉酸痛积分均更低,发热、咳嗽、喘息和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均更短,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γ-干扰素(INF-γ)的水平均更低,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中发生腹部不适、恶心的患者分别有2例、1例,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未对治疗产生影响;对照组中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肝肾功能检测均无异常。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栀黄解毒饮治疗甲型H1N1流感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肺损伤标志物和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
-
靳鑫;
李晨浩;
张洪春
-
-
摘要:
自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肆虐以来,晁恩祥教授心系抗疫一线,带领团队成员多次为武汉及各地患者进行远程诊疗,参与中医诊疗方案的制定,指导开展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研究。晁恩祥教授曾多次参与指导甲型H1N1流感、SARS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在中医药防治呼吸道传染病方面有着丰富经验,治疗新冠肺炎患者亦收到显著效果,现将晃老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总结如下。
-
-
张晓伟;
倚丹丹;
王永;
李玉玲
-
-
摘要:
目的观察甲型H1N1流感(甲流)合并肺炎患者预后情况,并分析造成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接受治疗的188例甲流合并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参照《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进行常规治疗,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组,将病情加重至住院或使用呼吸机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将门诊治疗好转或痊愈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并分析甲流合并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188例甲流合并肺炎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加重至住院或使用呼吸机36例,预后不良率为19.15%;预后不良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首次痰液循环数阈值(CT值)、淋巴细胞计数与预后良好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首次痰液CT值、淋巴细胞计数高表达、COPD病史与甲流合并肺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
-
-
-
-
杨智
- 《2017年广西护理学会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总结1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VV-ECMO辅助治疗的个案护理要点,以期指导临床.方法:全面总结分析患者情况,如疾病进展、病情变化、VV-ECMO治疗护理.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者镇静状态下,经VV-ECMO治疗后患者氧合情况得到改善;治疗期间穿刺处易形成血肿,患者血压、Hct下降明显,补充人血蛋白、血浆、去白细胞红细胞后血压可上升.结论:VV-ECMO治疗可以改善甲型H1N1流感患者氧合,做好治疗期间的护理,能够减少ECMO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
-
杨智
- 《2017年广西护理学会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总结1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VV-ECMO辅助治疗的个案护理要点,以期指导临床.方法:全面总结分析患者情况,如疾病进展、病情变化、VV-ECMO治疗护理.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者镇静状态下,经VV-ECMO治疗后患者氧合情况得到改善;治疗期间穿刺处易形成血肿,患者血压、Hct下降明显,补充人血蛋白、血浆、去白细胞红细胞后血压可上升.结论:VV-ECMO治疗可以改善甲型H1N1流感患者氧合,做好治疗期间的护理,能够减少ECMO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
-
杨智
- 《2017年广西护理学会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总结1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VV-ECMO辅助治疗的个案护理要点,以期指导临床.方法:全面总结分析患者情况,如疾病进展、病情变化、VV-ECMO治疗护理.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者镇静状态下,经VV-ECMO治疗后患者氧合情况得到改善;治疗期间穿刺处易形成血肿,患者血压、Hct下降明显,补充人血蛋白、血浆、去白细胞红细胞后血压可上升.结论:VV-ECMO治疗可以改善甲型H1N1流感患者氧合,做好治疗期间的护理,能够减少ECMO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
-
杨智
- 《2017年广西护理学会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总结1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VV-ECMO辅助治疗的个案护理要点,以期指导临床.方法:全面总结分析患者情况,如疾病进展、病情变化、VV-ECMO治疗护理.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者镇静状态下,经VV-ECMO治疗后患者氧合情况得到改善;治疗期间穿刺处易形成血肿,患者血压、Hct下降明显,补充人血蛋白、血浆、去白细胞红细胞后血压可上升.结论:VV-ECMO治疗可以改善甲型H1N1流感患者氧合,做好治疗期间的护理,能够减少ECMO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
-
王伟;
谷宁;
姜岩
- 《第九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了解大连市高校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面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心理状态及态度,为高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随机拦截调查的方法在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3所高校的公共场所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3所高校学生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不高(64.88%),不同学校间知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感到害怕,部分甚至存在恐慌心理;针对"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言论,信任度不高(40.92%);最受学生喜爱的健康教育形式依次为宣传资料、媒体、网络、专家讲座. 结论:不少高校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不够了解,有的还存在着很大的误区,需进一步加强对他们的宣传教育,消除其恐慌心理,帮助其树立科学正确的观念,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甲型H1N1流感.
-
-
王伟;
谷宁;
姜岩
- 《第九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了解大连市高校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面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心理状态及态度,为高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随机拦截调查的方法在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3所高校的公共场所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3所高校学生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不高(64.88%),不同学校间知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感到害怕,部分甚至存在恐慌心理;针对"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言论,信任度不高(40.92%);最受学生喜爱的健康教育形式依次为宣传资料、媒体、网络、专家讲座. 结论:不少高校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不够了解,有的还存在着很大的误区,需进一步加强对他们的宣传教育,消除其恐慌心理,帮助其树立科学正确的观念,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甲型H1N1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