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淋巴细胞计数

淋巴细胞计数

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3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29246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中国急救医学、中华临床营养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四届全国艾滋病临床影像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感染及传染影像学最新进展学术会议、第十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等;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文献由851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燕、汪瑞辰、沈培亮等。

淋巴细胞计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7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9246 占比:99.82%

总计:129479篇

淋巴细胞计数—发文趋势图

淋巴细胞计数

-研究学者

  • 孙燕
  • 汪瑞辰
  • 沈培亮
  • 乔杉
  • 于恪
  • 侯丽虹
  • 刘斌
  • 吕妍
  • 吴昊
  • 孙舒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石坚; 严燃星; 杨勇
    • 摘要: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价值。2012年1月—2017年1月82例TNBC患者,术后均随访3年,依据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34例)和死亡组(4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NBC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NLR、PLR预测TNB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截止至随访终点,82例TNBC患者中,存活34例,死亡48例,TNBC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41.46%(34/82);生存组与死亡组肿瘤直径、TNM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NLR及PLR水平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影响TNBC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NLR及PLR均是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NLR、PLR及两者联合预估TNBC患者预后的ROC曲线显示,NLR、PLR及两者联合预估TNBC患者预后的AUC为0.963、0.694、0.963,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AUC显著大于PLR单独预测(P<0.05),与NLR单独预测的AUC相同。结果表明,术前NLR、PLR与TNB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NLR对TNBC患者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而PLR的预测价值相对较低。
    • 刘斌; 张静; 付晓颖; 杜慧敏; 何发明; 钮柏琳
    • 摘要: 目的评价淋巴细胞计数(Lym)联合降钙素原(PCT)在脓毒症早期筛查中的效能。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疑似感染的患者2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脓毒症患者143例,非脓毒症患者125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对临床常见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不同指标的筛查效能。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ym、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PCT、乳酸(Lac)、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qSOFA)在2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ym、PCT、WBC、qSOFA是脓毒症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表明,Lym联合PC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高,AUC为0.940(95%置信区间为0.904~0.965)。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具有Lym降低、PCT水平升高的特点,采用Lym联合PCT对脓毒症早期具有较高的筛查效能。
    • 周玲; 涂兴蕊; 冯隽; 黄红莉
    • 摘要: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血小板计数(PLT)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200例接受治疗的AECOPD患者,根据住院治疗15 d内转归分为预后不良组(n=113)及预后良好组(n=87);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及临床常规监测指标(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检测红细胞计数、红细胞积压、NEUT、LY、PLT、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白蛋白及血清CRP水平;采用Spearman或Pearson法分析NEUT、LY、PLT与CRP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NEUT、LY、PLT单一或联合对AECOPD患者预后的诊断能力。结果预后良好组除血压及红细胞积压、预后不良组除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EUT水平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613,P<0.001),血清LY和PLT水平与血清CRP水平负相关(r=-0.469、-0.790,P<0.001);血清NEUT的AUC=0.644,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0.598、0.681,Cut-Off值为89.175×10^(9)/L;血清LY的AUC=0.868,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0.713、0.912,Cut-Off值为3.115×10^(9)/L;血清PLT的AUC=0.705,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0.690、0.655,Cut-Off值为219.356×10^(9)/L;联合诊断的AUC=0.903,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0.816、0.894;根据Cut-Off重新分组可知,血清NEUT水平≥Cut-off值患者共计112例,预后不良率为64.17%(77例);血清LY水平≤Cut-off值患者共计128例,预后不良率为69.53%(89例);血清PLT水平≤Cut-off值患者共计101例,预后不良率为69.31%(70例)。结论血清NEUT、LY、PLT与AECOPD患者临床表现及血清CRP水平关系密切,对AECOPD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3项指标联合对AECOPD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更高。
    • 韦茵; 李树炎; 熊敏君; 吴露茜; 刘美琼; 郑伟钢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心源性休克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CMO治疗的100例老年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均于ECMO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所有患者ECMO治疗预后情况。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查阅并记录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老年心源性休克患者ECMO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ECMO治疗后6个月,100例老年心源性休克患者病死14例(14.00%);病死组年龄、治疗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Ⅱ)评分、血乳酸(Lac)水平均高于生存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老年心源性休克患者ECMO治疗后具有一定的病死风险,且年龄大、治疗前APACHEⅡ评分高、Lac水平高及淋巴细胞计数低均可能为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 董宁; 周军; 谢梦晓; 徐华国
    • 摘要: 目的评估入院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ALC)对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6个月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入住本院的171例初诊成人HLH患者首次入院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首先依据患者初次诊断为HLH后6个月内的生存状态,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ALC的最佳界值,将患者分为高ALC组和低ALC组,比较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再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HLH患者6个月死亡风险的独立因素;最后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一步验证ALC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取ALC最佳界值0.51×10^(9)/L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40(0.668,0.804)。低ALC组(≤0.51×10^(9)/L)和高ALC组(>0.51×10^(9)/L)患者铁蛋白大于500μg/L者百分比、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尿素氮(UREA)和肌酐(CREA)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且低ALC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高ALC组(77.8%vs.34.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C、血小板计数和UREA是HLH患者6个月死亡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在HLH及其亚类[感染相关的HLH(IAHS)、肿瘤相关的HLH(MAHS)、混合病因的HLH(Mixed)]患者中,高ALC组和低ALC组6个月生存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ALC对成人HLH患者6个月死亡风险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 谭玉莹; 张炜琪; 谢炎; 李江; 李俊杰; 蒋文涛
    • 摘要: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MVI的预测模型。方法分析首次行原位肝移植的178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MVI阳性组(76例)及MVI阴性组(102例)。收集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前CT或MRI检查结果、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病理结果,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所有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甲胎蛋白(AFP)、天冬氨酸转氨酶/淋巴细胞比值(ALRI)、肿瘤最大直径、γ-谷氨酰转移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G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于MVI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佳截断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评分模型。通过评分模型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MVI高危组(3~4分,67例)及MVI低危组(0~2分,111例),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2组的无复发生存率。结果与MVI阴性组相比,MVI阳性组患者中多个肿瘤、肿瘤最大直径>3.75 cm、术前AFP>53.8μg/L、NLR>3、GLR>85.84以及ALRI>75.36比例较高(P3.75 cm、术前AFP>53.8μg/L、GLR>85.84、ALRI>75.36是肝细胞癌患者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上述危险因素构成的评分系统拟合优度良好(χ^(2)=2.553,P=0.862),曲线下面积=0.787,P<0.01,最佳截断值为2,特异度为0.814,敏感度为0.632。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VI低危组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高危组患者(Log-rankχ^(2)=37.584,P<0.01)。结论术前GLR、ALRI、AFP及肿瘤最大直径是MVI的独立危险因素,由其组成的预测模型对于术前MVI及术后复发情况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吴均
    • 摘要: 目的:探讨调益三焦针灸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癌因性疲乏的疗效及对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化疗组应用常规化疗治疗,调益三焦针灸组应用常规化疗联合调益三焦针灸法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评分及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调益三焦针灸组与化疗组比较,癌因性疲乏评分明显下降,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联合调益三焦针灸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可改善癌因性疲乏状态,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 孟德涛; 孙俊红
    • 摘要: 目的 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9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并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外周血ALC、NLR检测,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ALC、NLR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9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不良33例(35.87%),预后良好59例(64.13%);预后不良组DS分期、NLR、LDH高于预后良好组,ALC、Hb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7,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联合检测价值最高。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ALC异常降低,NLR异常升高,ALC高水平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NLR高水平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张晓伟; 倚丹丹; 王永; 李玉玲
    • 摘要: 目的观察甲型H1N1流感(甲流)合并肺炎患者预后情况,并分析造成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接受治疗的188例甲流合并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参照《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进行常规治疗,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组,将病情加重至住院或使用呼吸机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将门诊治疗好转或痊愈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并分析甲流合并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188例甲流合并肺炎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加重至住院或使用呼吸机36例,预后不良率为19.15%;预后不良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首次痰液循环数阈值(CT值)、淋巴细胞计数与预后良好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首次痰液CT值、淋巴细胞计数高表达、COPD病史与甲流合并肺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张曦; 石磊; 杜永浩; 叶峰; 牛刚; 蔺淑梅; 赵英仁; 陈天艳
    • 摘要: 目的 探讨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程中淋巴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6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为22~89岁.其中普通型12例(80%),重型1例(6.67%),危重型2例(13.33%);有6组家庭内聚集发病.多数患者(14/15,93.3%)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平均发热时间为(2.80±1.66)d,由发热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2.83±2.29)d.患者的主要伴随症状是干咳(8/15,53.33%)和气短(4/15,26.67%).9例(60%)患者入院时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包括全部重症患者(重型患者1例,危重型患者2例)和6例(6/12,50%)普通型患者.随着病程延长,普通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呈逐渐升高趋势,重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呈波动型,危重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始终处于偏低水平,甚至总体有下降趋势.结论 西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呈家庭内聚集发病.大部分患者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尤以重症患者为著.患者入院时的淋巴细胞计数和病程中淋巴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趋势可能是预测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