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0全国第七次中医急诊学术研讨会
2010全国第七次中医急诊学术研讨会

2010全国第七次中医急诊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兰州
  • 出版时间: 2010-08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2010全国第七次中医急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通腑法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肠功能障碍临床疗效。rn 方法:将重症肺炎患者85例根据有无肠功能障碍分为两组,将合并肠功能障碍忠者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理气通腑中药,观察各组死亡率。rn 结果:1重症肺炎合并肠功能障碍患者死亡率高于无肠功能障碍患者,2肠功能障碍患者予常规加中药理气通腑治疗疗效优于常规治疗。rn 结论:理气通腑治疗可以降低重症肺炎合并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死亡率。
  • 摘要:@@通过对中医药治疗温疫古今文献的复习,结合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在中医疫病理论指导下,对甲型HN1进行个案的研究,在对典型病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和伤寒“六经辨证”的理论,对甲型H1N1流感的病因属性,核心病机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本病归属于中医的“温疫”,系“风热毒邪”为患,提出了详细的辩证论治方案,在方案的指导下对轻型患者的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的效果与“抗病毒”药疗效相当,同时对重症、危重症进行了典型病例分析,提出了重症、危重症的核心病机和治疗方案,结合西医的治疗,介绍了治疗的经验和体会,并以典型的形式分析了了中医药在急诊危重病的治疗价值。
  • 摘要:@@从314例病人证候特征调查分析,流感样疾病首发常见症状包括恶寒,咽干,喷嚏,咳嗽,大便异常及汗出,其次为乏力,口渴,鼻塞等。一半病人在就诊前自行服药,因此就诊时症状有所不同,常见症候群包括身痛,咯痰,咽干,鼻塞及汗出,其次为咳嗽,咽痛,小便黄赤等,说明部分病人在就诊前有化热的变化趋势。这也可能是我们在后面有关证型总结中外感风热占第一位的原因之一。
  • 摘要:目的:了解在2009甲型H1N1流感流行早期输入性疑似患者(含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早期识别、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rn 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从各口岸检疫接收的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的相关信息,用Excel建立病例的个案信息库,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2009年5至8月,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共接收146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男性109名(74.7%),平均年龄28.47±11.19岁,就诊时平均体温38.12±0.70℃。其中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33例(22.6%),甲型H1N1病毒核酸阳性病人的咳嗽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病人(P<0.01),其它临床症状与体征两组比较无差异。甲型H1N1病毒核酸阳性病人的白细胞平均数、淋巴细胞平均数明显低于阴性病人(P<0.05),无重症或死亡病例。rn 结论: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早期本院接收的输入性疑似病例以青年男性为多,确诊病例临床症状与其它流感相似,自细胞及淋巴细胞的降低为本病诊断提供参考,明确诊断尚需病原学检测。
  • 摘要:目的:研究蒿芩清胆汤对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的免疫调节作用。rn 方法:入选外感湿热证病例60例,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值,并与正常对照组健康人的上述相关指标比较其差异。并将病例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分组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配到2组,中药治疗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中药治疗组给予蒿芩清胆合剂,西药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剂;行干预治疗3日后,用相同的方法复测上述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观察蒿芩清胆汤的干预作用。rn 结果: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的CD8+%降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相比较,CD3+%、CD4+%、CD4+/CD8+、NK%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经蒿芩清胆合剂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较治疗前有上升的趋势,并有显著差异(P<0.05),NK%较治疗前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经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rn 结论: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病理机制与免疫功能失调有一定的联系,这种异常的机制可能与导致湿热证阴阳失调的病理改变及缠绵难愈的病程变化有关。蒿芩清胆汤对于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患者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的作用。
  • 摘要:目的:整理分析期刊文献及著作中关于当代名老中医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辨证治疗的经验内容,发掘本病的证治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rn 方法:将纳入的23篇文献及43本著作中涉及各当代名老中医辨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期刊文献及著作共涉及41种证型,其中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气虚感冒、外感冒显4个证型出现频次最多,针对这4个证型,使用频次最高的方剂分别为荆防败毒散、银翘散、参苏饮、新加香薷饮。rn 结论:各当代名老中医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同度加大的证型为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气虚感冒、外感暑湿4个证型,针对这4个证型,分别常选用荆防败毒散、银翘散、参苏饮、新加香薷饮等方剂。
  • 摘要:冠心病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属于中医学的“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本文运用舒心饮(自拟方)治疗冠心病心衰52例,从气、血、水三方面入手,以调节气血水升降失调为枢机,攻补兼施,取得较好疗效,经与常规西药治疗组进行对照,结果证明该方药疗效确切(P<0.05),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西黄丸,又称犀黄丸,出自清代医家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主要药物包括牛黄、麝香、乳香(醋制)、没药(醋制)等,用于治疗乳岩、横痃、瘰疬、痰核、流注、小肠痈等病,这些疾病相当于现代多种恶性肿瘤等疾病。西黄丸作为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在使用中是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的,如果辨证正确,使用得当,会收到较好效果,但使用不当,则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以下是笔者在临床上用西黄丸治疗恶性肿瘤的体会。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药静脉制剂胸腔内灌注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毒副反应的影响。rn 方法:检索Pubmed、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同时手检相关文献,以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优势比作为效应合并指标。rn 结果:至2009年12月,共纳入19个研究945例患者,中药静脉制剂组483例,单纯使用化疗药物462例。Meta分析显示中药静脉制剂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近期有效率更高(OR=1.79,95%CI 1.33~2.41,P<0.05)。10个研究比较了生活质量,显示中药静脉制剂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更高(OR=3.98,95%CI 2.63~6.02,P<0.05)。19个研究比较了毒副反应,显示中药静脉制剂方案比单纯化疗方案在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及脱发方面发生率更低。rn 结论:中药静脉制剂方案较单纯使用化疗药更有效,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毒副反应。rn 鉴于纳入的研究质量较低,有必要进行更多设计严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 摘要:@@关于血证,是肿瘤科常见急症,在《景岳全书·血证》中提出它的病机为“火盛”和“气伤”两方面。其中“火盛”指的是热邪迫血妄行,而“气伤”是指气虚血无以存,气不摄血。
  • 摘要:晁恩祥教授在中医药治疗急症及中医热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主张“急则治标,祛除病邪”为治疗急症的治疗大法,并将下法、祛邪平喘法等方法灵活应用于急症的治疗中,同时晁老强调治疗急症与热病注重整体观念及辨证用药,指出中医药针对的是证候和病机变化过程的整体治疗等观点。
  • 摘要:本文针对急诊应用中药注射剂现状,从主要种类和主治病种,临床疗效评价,不良反应分析,作用机制研究,量效关系研究,如何选用中药注射剂等几方面加以分析论述。
  • 摘要:正邪盛衰变化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之重要病机,正气起决定因素,而急危重症中表现尤为突出,强调扶正法在危急重症救治中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当前正虚已显示出新的时代特征,扶正应与年龄、疾病状态、祛邪蠲毒法整合,并根据不同的证候定性、脏腑定位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同时在危急重症病情演变中也应看到邪毒的存在,截断毒邪乃正气安全的重要保证,针对将成之毒以清之、已成之毒以解之、极盛之毒以通之;通过清心疏肝以绝毒源、清热泻火以轻毒势、调气通腑以排毒邪诸法,邪去正安,达到救治危急重症之目的。
  • 摘要:@@本文从现代急救医学的形成及中医急诊医学的形成和现状入手,着重阐明了用中医的手段和方法治疗急危重症。最重要的是,应用和研究高效速效的中药新剂型。中药新剂型的分类、适应症以及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原则,和应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对策。
  •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的又一门新兴的组学技术,是系统生物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代谢组学之父Jeremy KNicholson教授基于长期对生物体液的研究,于1999年提出了代谢组学概念;定量测量生物系统对病生理刺激和基因修改所做的与时间相关的多参数代谢应答。
  • 摘要:@@急性痛症是急诊常见急危重症的临床表现。急性、剧烈的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临床诊断造成很大的困难。临床止痛方法各有利弊,急诊止痛是在不造成误诊的前提下减轻患者的痛苦。在临床实践中,针刺止痛是急诊科最适宜的方法。腹针疗法以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依从性好的特点,尤其适用于急诊。
  • 摘要:@@对超细粉体至今尚无严格的统一定义。目前国外对粒径小于3μm的粉体称为超细粉体,通常又分为微米级、亚微米级及纳米级粉体。通常粒径大于1μm的粉体称为微米材料,粒径小于lμm太于0.1nm的粉体称为亚微米材料,粒径处于0.00lμm-0.1μm(即1-100nm)粉体称为纳米材料。
  • 摘要:目的:探讨保肝益胃合剂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rn 方法:将63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连续灌胃给药7天,以无水乙醇灌胃建立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造模后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及血清中NO、SOD含量。rn 结果:保肝益胃合剂低、高两个剂量组的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高剂量组优于中、西对照药(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奥美拉唑组及保肝益胃合剂高剂量组血清中NO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保肝益胃合剂低、高两个剂量组和奥美拉唑组总SOD活力上升(P<0.01)。rn 结论:保肝益胃合剂对无水乙醇所致的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摘要:通过对中、西医学急症治疗发展史的回顾和对比,了解到中医急症治疗在中医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中医急症治疗在中医历史上的成就对中医学术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从历史的回顾中可以看到中医急症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部分,中医急症治疗的停滞导致了整个中医学的萎缩和倒退。从而提出发展中医急症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其一是人才问题。其二是中医急症发展的方向。其二是中医急人员所具备的业务素质。其三是中医急症发展的方向。
  • 摘要:目的:对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rn 方法:通过Medline、CNKI和VIP数据库查找2000年-2010年2月发表的有关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危重病的相关文献,并采用RevMan4.2.2进行Meta分析。rn 结果:按照入选标准,有41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必净治疗组28天病死率低于常规治疗组(RR=0.56,95%CI为0.47,0.65),7天和14天病死率方面(RR=0.56,95%CI为0.47,0.65;RR=0.47,95%CI为0.35,0.62)也低于常规治疗组。血必净在改善脓毒症患者APACHE Ⅱ评分,减少住ICU天数和使用呼吸机天数,及调控体温、炎症反应(CRP、WBC、N%)和凝血功能(PT、APTT)方面,均较常规治疗有优势。rn 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降低脓毒症病死率和改善APACHEⅡ评分有一定疗效,对控制体温和炎症反应,调节凝血功能有一定作用。
  • 摘要:@@流感大流行的危害在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大量流感病例,庞大的患病人数使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系统面临极大的压力。中医药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具有控制传染病的悠久历史,并产生了著名的中医巨著和中医理论体系,如伤寒论、温病论。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被广泛用于感冒和流感的治疗。既往中医药在防控SARS和其它传染病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使研究中医药在甲型H1N1流感(甲流)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摘要:@@感冒后咳嗽是呼吸科常见疾病,病程持续3-8周,属于亚急性咳嗽的一种,大约占慢性咳嗽病因的6%-10%,对于感冒后咳嗽,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单纯西医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文献报道中医药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我科自2010年1月-2010年6月应用中药治疗感冒后咳嗽,亦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 摘要:目的:观察病炎清10号方治疗季节性甲型流感的临床疗效。rn 方法:使符合纳入标准的季节性甲型流感患者进入研究范围,筛选出60例病人。将60例病人随机分成病炎清10号方组和达菲组,每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流感样症状等方面差异性不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通过电话回访、复诊,观察患者平均退热时间、门诊诊治3天后的病毒核酸转阴率及流感症状好转率等指标。rn 结果:在平均退热时间、用药3天后的病毒核酸转阴率及流感样症状消失率三方面,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病炎清10号方治疗季节性甲型流感的疗效与应用达菲治疗相当
  • 摘要:目的:为研制具有中医要素的COPD病人自报告生存质量量表TCMPRO-COPD建立理论模型。rn 方法:比较分析既有中外量表发现各量表优势及不足,研究COPD疾病特点、证候要素,借鉴中医“七情相关”理论指导,从人的社会属性和特点出发,构建TCMPRO-COPD的理论模型。rn 结果:TCMPRO-COPD理论模型由5个维度组成,涵盖疾病特征、证候要素、七情相关、活动受限和社会活动5个方面,为TCMPRO-COPD的研制奠定基础并提供理论指导。
  • 摘要:@@COPD是以慢性炎症以及炎症性损伤和修复造成气道和血管壁重塑为基本病理特征,进而引起慢性气流受限或受阻的一类疾病。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的总患病率达8.2%,其中男性的患病率是12.4%,女性是5.1%,COPD在农村的患病率是8.8%,在城市是7.8%。
  • 摘要:@@方邦江教授,长期致力于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造诣颇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的治疗,收效颇著。今特总结其治疗慢阻肺的经验,以飨同道。COPD是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疾病。中医学将COPD归属于肺胀、咳嗽、喘病、痰饮等范畴。
  • 摘要:@@中医心病急诊属优势病种。辨证有特色,疗效有优势。但有3个误点,成为其提高疗效的瓶颈。其一,重于病而轻于证,只依病名而立法组方遗药,疏忽病名中的证候分类。常常法不对证,药不扣法,何谈疗效之有?!为确保疗效,应当倒过来,要重于证而轻于病,证候分类是首要的,只有证类明确,据证立法,依法组方,药证对应方能奏效。辨证是保证疗效的基础。
  •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中药梓醇预处理与缺氧预处理对缺氧海马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影响。rn 方法:实验选用新生1~3天的SD大鼠,采取原代培养法培养海马神经元,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一复氧组、缺氧预处理组、药物(川芎嗪)预处理组。用细胞贴附式和内面向外式膜片记录海马神经元上的单通道电流活动,观察各组对缺氧海马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影响。rn 结论: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上存在Kca通道,电导为169.658±57.059PS,通道开放呈电压依赖性并对胞内Ca2+敏感。同时可被TEA阻断。缺氧状态下,通道活性降低,通道开放概率下降。缺氧预处理与药物预处理能增加通道开放概率,并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通道开放概率也增加,显示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缺氧预处理与药物预处理可通过通道直接激活作用机制或是通过胞内第二信使系统对钙激活钾通道产生间接激活作用。
  • 摘要:目的:在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指导下,初步研究应用化瘀平肝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证的疗效。rn 方法:急性脑梗死证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拜阿司匹林片10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化瘀平肝方,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TXB2和6-keto-PGF1α的变化。rn 结果:化瘀平肝方与阿司匹林片联用后,总有效率优于单用阿司匹林片(P<0.05)。两组治疗12周后均可显著改善血浆TXB2水平(P<0.05),且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后者(P<0.05)。但两组治疗12周后血浆6-keto-PGF1α无明显变化(P>0.05)。rn 结论:化瘀平肝法能有效控制急性脑梗死(TIA),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TXB2水平有关。
  • 摘要: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方法与单纯西医方法治疗脑出血后脑积水的疗效。rn 方法:对我院2006至2010年收治的5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积水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rn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脑积水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问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脑出血后脑积水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但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改善脑积水程度,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优于对照组。
  • 摘要:目的:探讨复元醒脑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干预作用。rn 方法:将SH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20)、安宫牛黄胶囊组(N=20)、复元醒脑汤组(N=20),并与WKY假手术组((N=20)对照。模型组、安宫牛黄胶囊组和复元醒脑汤组在收缩压达到21.3KPa基础上以胶原酶加肝素尾状核注射法诱发脑出血,建立高血压性脑出血模型,其中安宫牛黄胶囊组和复元醒脑汤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于造模后连续灌胃3天。两假手术组脑内注射及灌胃均为生理盐水,模型组灌胃为生理盐水。观测各组动物神经缺损行为体征、脑组织含水量及病理形态学改变。rn 结果:SHR模型组与WKY假手术组、SHR假手术组比较,神经缺损行为体征评分升高(均P<0.01),脑组织含水量增加(均P<0.01),出现病理形态学改变;SHR复元醒脑汤和SHR安宫牛黄胶囊两治疗组与SHR模型组比较,神经缺损行为体征评分降低(均P<0.01),脑组织含水量减少(均P<0.01),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改善;上述指标变化复元醒脑汤组与安宫牛黄胶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n 结论:复元醒脑汤可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减轻脑水肿程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达到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目的。
  •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方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临床疗效。rn 方法:将28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比为3:1,均按药敏或经验性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三拗汤和瓜萎薤白半夏汤和桔梗汤合方及针灸治疗,疗程14d;于疗程中期和结束时比较两组疗效。rn 结果:疗程中期,外周血白细胞及胸部X线检查变化相近,试验组发热、呼吸道分泌物性状及肺部湿哕音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疗程结束,实验组有效率和细菌消除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rn 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验证及推广应用。
  • 摘要:@@耐药细菌感染以其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治疗费用巨大等特点,已逐步成为全球医疗的焦点问题,尤以耐药铜绿假单胞杆菌为甚。产生耐药菌株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耐药菌本身固有的特性,医疗界抗菌药物的不规范应用,农畜牧业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增加等等。
  • 摘要:目的:观察脓毒治疗方治疗重症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rn 方法:将6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脓毒治疗方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抗感染和生命支持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和CRP、‘TNF-α、IL-10的含量变化。rn 结果:治疗后两组APACHE Ⅱ评分和CRP、TNF-α、IL-10的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后相关指标的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脓毒治疗方有助于控制重症脓毒症患者炎症和减轻内毒素对脏器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TNF-α、IL-10从而改善促炎与抗炎平衡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生脉、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2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小剂量组加用生脉60ml/日,参附50ml/日;大剂量组加用生脉200ml/日,参附100ml/日,静脉滴注治疗。目标:①平均动脉压(MAP)>65mmHg;②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0.70;③尿量_>0.5ml/min。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血乳酸、液体复苏总量、血管活性药物总量、受损器官数目、维持血压稳定总时间及病死率和APACHE Ⅱ、Marshall评分情况。rn 结果:治疗12小时后,小剂量治疗组与治疗前、大剂量治疗组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治疗后组问相比,血压升高,心率下降,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升高,尿量增多,血乳酸水平下降,尤其在改善血压、心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总时间方面,大剂量治疗组短于小剂量治疗组,且液体复苏总量、血管活性药应用总剂量大剂量治疗组少于小剂量治疗组。治疗48小时后,大剂量治疗组治疗前后Marashall评分,APACHE 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治疗后组间Marashall评分,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大剂量治疗组可在更短的时间内纠正休克和组织缺氧状态,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用药时间,降低病死率,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观察生脉、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rn 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配至单纯西药组、生脉组和血必净+生脉组,每组各20个病例,初步探讨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症候演变特点,以及分析益气、益气活血法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影响的相关临床疗效。rn 结果: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临床主要分三个症候:瘀毒阻络,气营两燔;气虚阳脱,瘀毒损络;气虚阴脱,瘀血损络。西药组治疗后FIB水平、Marshall评分、APACHE Ⅱ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脉组治疗后APTT水平、Marshall评分、APACHE Ⅱ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必净+生脉组治疗后PT、INR水平、APACHE Ⅱ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的病情、凝血功能障碍、病情预后等各项指标比较,除在FIB方面显示血必净+生脉组改善优于单纯西药组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组中医症候临床疗效判定上,生脉组、血必净+生脉组在中医症状改善上优于单纯西药组。rn 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气阴两虚、阴竭阳脱是脓毒症的病机之本,毒邪内蕴是脓毒症的重要发病基础,只有从益气扶正、化瘀解毒两方面同时入手,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更好的l临床疗效,对于临床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脂多糖(I,PS)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rn 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模型2h、4h、6h组、痰热清治疗2h、4h、6h组,共7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无菌生理盐水1ml作为对照,LPS模型组予尾静脉注入LPS(5mg/kg)造模,痰热清治疗组予LPS造模后,从另一尾静脉注射痰热清1mL,进行治疗。然后在相应时间段麻醉取血后处死大鼠,予肺泡灌洗、并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肺湿/干比重(W/D),计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多形核中性粒细胞比例(PMN%),测定肺通透指数(LPI)以评价肺损伤程度。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变化。rn 结果:LPS可成功复制大鼠ALI模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模型组肺组织有明显的形态病理学改变;肺泡灌洗液PMN%、肺W/D、LPI和肺组织MDA和NO含量明显增加(P<0.05);肺组织SOD及GSH.px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相应时间段LPS模型组相比,痰热清治疗组各时间段肺泡灌洗液PMN%、肺W/D、LPI明显降低(P<0.05),痰热清治疗4、6h组肺组织内MDA和NO含量与相应时间段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而肺组织SOD、GSH-px活性则明显升高,也以4、6小时效果显著(P<0.01)。rn 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LPS所致的肺损伤2小时即起效,但抗氧化作用始于4小时,6小时仍有效且效果显著。提示该药物对肺损伤的作用与提高抗氧化能力及清除过多氧自由基有关。
  •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近期对我国7个地区20245个成年人群进行调查,CO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其患病率之高十分惊人(1)。由于COPD患病人数多,而且具有缓慢进展和进行性加重的病理特点,对患者本人的健康、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成为患者和社会的重要经济负担。COPD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旺’。因此开展该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是目前当务之急。rn 中医学无COPD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特点可以将其归属到“肺胀”的范畴。急性发作期患者中以“痰热郁肺”之证多见,运用“清热宣肺平喘”法常可收到满意疗效。而化裁于《伤寒论》“麻杏石膏汤”的清肺消炎丸,由麻黄,杏仁,石膏,羚羊角,牛蒡子,牛黄,葶苈子,地龙等组成,具有明确的清热、宣肺、平喘功效。为客观评价其作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有效治疗手段,课题组开展临床研究,取得较好疗效,现汇报如下:
  • 摘要:目的:探讨疏风解毒胶囊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的治疗作用。rn 方法:共观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患者130例。服用疏风解毒胶囊,进行同体配对实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服药72h退热治愈率90.769%;平均解热时间:20.50h;4h内即刻退热率30.00%。rn 结论:疏风解毒胶囊对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疗效确切。
  • 摘要:目的:研究引起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临床特征。rn 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的669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采用离心培养法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rn 结果:在669例进行病毒分离的患者中,329份病毒分离培养阳性,总检出率为49.2%,病毒分离结果提示以流感病毒为主,甲型流感占据主要地位。在时间分布方面,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病例以散发为主,甲型流感感染病例全年可见,有7月及11月2个明显高峰期。乙型流感感染病例2009年主要在2-8月,高峰期在5月。临床特征方面,甲型流感感染病例发热最高体温明显高于乙型流感感染病例(P<0.01),恶寒症状发生率高于乙型流感感染病例(P<0.05),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要明显高于乙型流感感染病例,但在频数分布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与季节性甲流感染病例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的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rn 结论: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流感病毒的感染占据主要地位,又以甲型流感的检出率最高。受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影响,09年7月后甲型流感的检出率维持较高的水平。乙型流感在2009年2-8月也出现了小流行甲型H1N1流感与季节性甲型流感可在同一时期流行,甲型流感与乙型流感未出现同时的流行。甲、乙型流感均以鼻塞、流涕、咳嗽、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为主要表现,甲流流感的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较乙型流感重。rn 在甲型H1N1流感与季节性流感的对比方面,两者的症状、体征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甲型H1N1流感轻症与季节性流感临床特征基本相似。
  • 摘要: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急重症之一,急性期病死率高。通过对2004年以来经治的20例主动脉夹层资料回顾分析,初诊得到及时正确诊断仅有7例,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是对主动脉夹层认识还不充分,仅仅满足于常见病诊断,对特殊的临床体征未予足够重视。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药人参山楂饮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rn 方法:A组(治疗组)72例患者在西医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脂、β受体阻滞剂、ACEI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药人参山楂饮50ml/次代茶饮,每日l剂;选择我院同期单纯西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B组(对照组)。rn 结果:A组治疗后SDNN、SDANN、RMSSD、PNN50明显提高,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明显减少,均优于B组。rn 结论:应用中药人参山楂饮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心率变异性,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突发事件发生。
  • 摘要:@@中医临床课的教学在几十年的教学过程中,始终都存在争议,如何开展中医临床各科的课堂教学,临床见习、实习,是培养中医临床高级人才的重要环节,如果存在问题,对于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难以有突破性的进展,甚者会让学生对中医的临床失去信心。多年的中医急诊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医学临床教学有一些体会和思考,现进行总结如下,供大家斧正。
  • 摘要:通过对葛洪《肘后备急要方》的学习,结合鼻的生理认识,认为经过吹药法、异物刺激法、滴鼻法、针灸鼻人中法和鼻饲法等的“鼻疗法”,在中医急诊学的急救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极有开发的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保肝益胃合剂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rn 方法:将10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7组,连续灌胃给药7天,以CCL4腹腔注射建立大鼠肝损伤模型,造模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ST,ALT的含量,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rn 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给药组中,与.AST,ALT模型组相比较,保肝益胃合剂高剂量组和易善复对照组的血清AST,ALT显著降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结构严重破坏,保肝益胃合剂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结构轻度破坏,其它各组的肝组织破坏程度均轻于模型对照组,但不如保肝益胃合剂高剂量组。rn 结论:保肝益胃合剂对CCL4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对血必净注射液治疗MODS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rn 方法:通过Medline、CNKI和VIP数据库查找2000年-2010年2月发表的有关血必净注射液治疗MODS的相关文献,并采用RevMan4.2.2进行Meta分析。rn 结果:按照入选标准,有22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必净治疗组28天病死率低于常规治疗组(RR=0.56,95%CI为0.43,0.75),7天和10天病死率方面(RR=0.64,95%CI为0.49,0.84;RR=0.49,95%CI为0.37,0.65)也低于常规治疗组。血必净在改善MODS患者APACHE Ⅱ和APACHEIⅡ评分方面,较常规治疗有优势。rn 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降低MODS患者病死率和改善APACHE评分有一定疗效。
  • 摘要:@@中医急诊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急危重症的病因病机、证候演变规律、辨证救治与处理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在中医学学术发展的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医学学术发展和飞跃的突破口。从中医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医学学术发展的核心是急诊学科的进步。
  • 摘要:目的:观察新加香薷饮加减治疗夏季发热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对180例门诊发热患者以新家香薷饮治疗。rn 结果:临床治愈133例,好转29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为94.4%。rn 结论:新加香薷饮加减治疗夏季发热疗效肯定。
  • 摘要:目的:病炎清Ⅸ号方治疗甲型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阳性者病人随机分成罗红霉素及氯雷他啶联合的西药组和病炎清Ⅸ号方联合罗红霉素及氯雷他啶的中西药结合组,其中西药组28人,中西药结合组31人。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用药前后咳嗽、肺部呼吸音粗、咽干痒、气喘、气冲感等全身不适临床症状改善情况。rn 结果:治疗组中西药结合组为80.6%;对照组罗红霉素及氯雷他定联合西药组为53.6%;中西药结合组咳嗽、肺部呼吸音粗、咽干痒、气喘、气冲感等全身不适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组。rn 结论:病炎清Ⅸ号方联合罗红霉素及氯雷他啶治疗甲型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疗效满意。
  • 摘要:@@发热是以人体肌表发热为主症的一类病症,一般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凡外感六淫之邪,致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失调,引起发热的,属于外感发热。凡因脏腑气血虚损,或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发热,属于内伤发热。
  • 摘要:笔者系统总结历代有关时行热病与寒温理论的文献,认为寒温同源、寒中育温、温病有寒,并从当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实践中得出寒温统一的理论,最后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提出热病不远寒、寒病必发热的观点。
  • 摘要:目的:观察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舌象特征并探讨其与病情的相关性。rn 方法:用数码相机摄取甲型H1N1流感患者不同阶段的的舌象,并统计分析舌质、舌苔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病情关系。rn 结果:轻症甲流患者舌象以舌边尖红为多(7,58.3%),其次是暗红舌(3,25.0%);舌苔薄白为主(4,33.3%),其次是白腻苔(3,25.0%);舌体胖大(2,16.7%),舌边有齿痕者(3,25.0%)。rn 重症甲流患者以暗红舌为多(9,47.3%),其次是舌边尖红(5,26.3%);舌苔黄厚腻为主(10,52.6%),其次是白腻苔(3,15.7%)和淡黄苔(3,15.7%);舌体胖大(7,36.8%),舌边有齿痕者(8,42.1%)。rn 危重症甲流患者以暗红舌为多(10,47.6%),其次是红舌(5,23.8%);舌苔黄厚腻为主(9,42.8%),其次是白厚腻苔(6,28.6%);舌体胖大(9,42.8%),舌边有齿痕者(7,33.3%)。病情属轻症患者中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为多;重症、危重症患者以舌质暗红、舌苔黄厚腻为多;同时重症、危重症患者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者较多,与轻症比较有差异(P<0.05)。rn 结论:舌象是对甲流患者病情判断,辨证论治的客观证据之一。
  • 摘要:目的:观察加减止嗽散治疗甲型季节性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亚急性期)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阳性者病人86例随机分成加减止嗽散组和罗红霉素及氯雷他定联合西药组,中西药结合组,其中中药组27人,西药组28人,中西药结合组31人。三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用药前后咳嗽、肺部呼吸音粗、咽干痒、气喘、气冲感等全身不适临床症状改善情况。rn 结果:治疗组加减止嗽散总有效率为62.9%,对照组罗红霉素及氯雷他定联合西药组为53.6%,中西药结合组为80.6%;中药组咳嗽、肺部呼吸音粗、咽干痒、气喘、气冲感等全身不适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组,中西药联合应用后疗效有进一步的提高。rn 结论:加减止嗽散治疗甲型季节性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亚急性期)疗效满意。
  • 摘要:目的:观察清气透表法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风寒证组及风热证组,分别给予上感颗粒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病情变化。rn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3.75%,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退热时间、症状改善等方面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清气透表法对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证属风寒证与风热证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摘要:@@脓毒症(Sepsis)的概念提出至今己有十余年,是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的一个临床综合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的感染灶;严重脓毒症指脓毒症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良或低血压;脓毒症休克指严重脓毒症患者给予足量液体复苏仍无法纠正的持续性低血压,常伴有低灌注状态或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是反映机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变化的动态过程,其实质是SIRS不断加剧、持续恶化的结果。本病是临床上的危重病,死亡率高,对中西医都是挑战。
  • 摘要:目的:对脓毒症症状特点及证候特征进行初步研究。rn 方法:将《中医诊断学》、《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等书中的症状与临床相结合,编制成包括症状、舌脉等中医四诊信息共249项的调查表,评测46名脓毒症患者的四诊调查表;并依据虚实辨证,将所得调查表中的症状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的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证候分类。rn 结果:在249项症状中有32项的出现率在20%以上,其中与脓毒症西医诊断标准所描述密切相关的症状中,如脉数、呼吸急促、壮热等出现率均超过43%;本研究归纳分析出六种证型,即邪热、痰浊、血瘀、气虚、血虚和阳虚,其中邪热证的出现率达’73.9%,其余各证候分布比率较为均匀,而虚证(包括气虚、阳虚及血虚)在所有证候中的出现率为38.8%。rn 结论:脓毒症具有“热毒”、“痰”、“瘀”、“虚”四个基本证候特征,同时认为,可以选取高出现率而又与证型密切相关的一些症状作为此证型脓毒症的诊断项目。
  • 摘要:@@叶景华系上海市名中医,善长治疗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尤其是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叶师临证经验丰富,笔者有幸随诊左右,获益匪浅。现录叶老治疗肾病综合征并发感染性休克一则,并探讨其治疗思路,冀以总结并加以传承。
  • 摘要:目的:探讨化浊祛瘀法治疗AECOPD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6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采用中医化浊祛瘀法及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通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来评价临床疗效。rn 结果:2组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n 结论:化浊祛瘀法可以明显改善AE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 摘要:@@过敏性鼻炎为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越来越高。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对某些吸入的变应原(过敏原)敏感性增高;中医属“鼻鼽”“鼽嚏”范畴,多数人认为其发病主要与肺、脾、肾三脏之虚有关,多因肺气虚弱、感受风寒、脾气虚弱、’肾气不足所导致。但笔者认为多因“郁热内伏”所致。
  • 摘要:回顾近10年来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清热解毒类药物治疗成人上感疗效观察的文献,分析的清热解毒药物在上感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其合理性。
  •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栀子大黄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热结血瘀证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患者8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按美国心脏病学会和心脏协会心绞痛处理指南(2002年修订版)应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栀子大黄汤治疗,疗程14天,以心绞痛症状变化、心电图变化、中医证候积分为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有效率分析,评价加味栀子大黄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热结血瘀证的临床疗效。rn 结果:经治疗14天后,治疗组心绞痛有效率、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加味栀子大黄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热结血瘀证在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症状方面有显著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复元醒脑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及血一脑屏障通透性的干预作用。rn 方法:将SH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安宫牛黄胶囊组、复元醒脑汤组,并与WKY大鼠假手术组对照,每组20只大鼠。模型组、安宫牛黄胶囊组和复元醒脑汤组在收缩压达到21.3KPa基础上以胶原酶加肝素尾状核注射法诱发脑出血,建立高血压性脑出血模型,其中安宫牛黄胶囊组和复元醒脑汤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于造模后连续灌胃3天。两假手术组脑内注射及灌胃均为生理盐水,模型组灌胃为生理盐水。观测各组动物神经缺损行为体征、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rn 结果:SHR模型组与WKY假手术组、SHR假手术组比较,神经缺损行为体征评分升高(均P<0.01),脑组织含水量增加(均P<0.01),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亦增加(均P<0.01);SHR复元醒脑汤和SHR安宫牛黄胶囊两治疗组分别与SHR模型组比较,神经缺损行为体征评分降低(均P<0.01),脑组织含水量减少(均P<0.01),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亦降低(均P<0.01);上述指标变化复元醒脑汤组与安宫牛黄胶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n 结论:复元醒脑汤可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程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达到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目的。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的方法研究心衰心阳虚证患者血浆中缬氨酸(Valine,Val)的图谱特点。rn 结果:以缬氨酸峰面积为自变量,心阳虚证候积分为应变量作散点图,可见心阳虚证积分有随缬氨酸面积增加而减少,但在统计学上不成立。rn 结论:基于反相高效液相的方法测定氨基酸的代谢指纹图谱,具有选择性高、分析速度快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心阳虚证候积分与缬氨酸存在正相关的趋势。氨基酸代谢指纹图谱有望可用于找出心衰心阳虚患者的证候特点。
  •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衰舌象的演变规律,据舌象的变化特点以掌握病情的发展规律,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rn 研究方法:以急性心衰病人为研究对象,在发病3天、7天、10天进行临床资料采集。用数码照相机拍摄舌象片。同时由2位中医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对病人进行舌诊。rn 结果:急性心衰舌象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发病第3天时,舌苔黄厚腻或燥出现率明显增加;到发病第7天时,舌苔薄黄、少苔或无苔占70%;发病第10天时舌苔黄厚腻或燥占35%,舌苔薄黄、少苔或无苔占65%。发病第3天时,正是疾病的急性期,舌紫暗或绛紫出现率明显增加占65%,发病第7天时舌红或淡红等出现率明显升高占70%发病第10天时舌紫暗或绛紫出现率又明显升高占61%。提示心衰患者痰浊血瘀随病情好转而逐渐得到了改善,但气虚阴伤的出现率增加。rn 结论:舌象以舌紫暗或绛紫苔黄厚腻或燥转为舌红或淡红干苔薄黄、少苔或无苔或舌暗苔薄黄为主,多属病情好转,预后好;舌紫暗或绛紫苔黄厚腻燥不退或加重,多提示病情重、预后差。在心衰的治疗时,要中病即止,不可过用发汗利小便以免伤阴耗气。rn 但临证时还要把舌象与其它情况相结合,才能制定出正确全面的治疗方案。
  • 摘要:@@脓毒症是严重感染、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已成为临床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气营两燔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部分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rn 方法:将3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加清瘟败毒饮组(治疗组)18例、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观察疗程7天,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APACHEⅡ评分以及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IgG、IgA、IgM、C3、CRP、TNF-α水平(值)的变化。rn 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但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和APACHEⅡ评分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IgG、Igh、IgM、C3、CRP、TNF-α水平(值)均降低(P<0.05,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清瘟败毒饮能提高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有抑制脓毒症患者过度免疫应答、减少过度免疫应答对机体自身的损害方面的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泻肺法、通腑法、通腑泻肺法对实验性大鼠ALI/ARDS炎性细胞因子干预作用。rn 方法:采用油酸加内毒素方法复制大鼠ALI/ARDS模型,分别采用泻肺方、通腑方、通腑泻肺方灌胃。rn 结果:第三天时,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大鼠血清TNF-α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治肠组与肺肠同治组较模型组IL-1β明显降低(P<0.01):治肺组和治肠组较模型组IL-6含量降低(P<0.05);第七天时,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大鼠血清TNF-α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治肠组与肺肠同治组IL-1β明显降低(P<0.01);治肺组IL-6含量降低(P<0.05)。对肿瘤坏死因子三者都改善明显,且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对IL-1β改善水平治肠组和肺肠同治组明显优于治肺组;对IL-6改善水平治肺组要优于治肠组和肺肠同治组。rn 结论:泻肺法、通腑法和通腑泻肺法均可以降低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动物的生存状态,通过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肺组织和全身的炎症损伤。三组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改善效果,但他们作用靶点不同,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
  • 摘要:@@患者,男性,70岁,主因“言语不能6小时,意识不清3小时”于2008年1月28日1时入院。患者于27日晚7时许出现言语不能,于急诊室就诊。查:BP120/7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啰音,HR82次/分,律齐,双下肢肌力正常,左侧巴氏征(+)。
  •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药介入治疗甲型H1Nl流感危重症患者的情况。rn 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32例危重症甲流患者中医药介入治疗的情况。rn 结果:在中医药介入治疗的方法中,口服中药汤剂比例最大(30,93.7%),其次是口服中成药(15,46.8%)和中药灌肠(11,34.3%)。使用的方剂中,清热剂占百分之百,其次是泻下剂(20,62.5%)和祛痰剂(19,59.3%)。rn 结论:肺热腑实证是中医药介入危重症甲流治疗的优势阶段。
  • 摘要:目的:研究冬季甲型流感的病原体分布及临床特征。rn 方法:入选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的14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采用离心培养法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rn 结果:甲型病毒分离培养阳性72份,总阳性率为49.0%,其中甲型H1N1流感53份,季节性甲流19份。从时间分布看,2009年12月及2010年1月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至2010年2月,以季节性甲流为主。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的恶寒症状发生率高于乙型流感感染病例(P<0.05),其它临床症状与体征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rn 结论:甲型H1N1流感与季节性甲型流感在同一时期流行。2010年2月,甲型H1N1流感所占比例明显下降,以季节性甲流为主。甲型H1N1流感轻症与季节性流感症状、体征基本相似。甲型流感作为一种病毒性疾病,白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降低。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降低为流感诊断提供参考,但明确诊断尚需病原学检测。
  • 摘要:@@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WHO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新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法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香菇多糖联合肿瘤化疗药物胸腔内灌注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毒副反应的影响。rn 方法:检索Pubmed、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同时手检相关文献,以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优势比作为效应合并指标。rn 结果:至2010年2月,共纳入18个研究1098例忠者,香菇多糖联合化疗药物565例,单纯使用化疗药物533例。Meta分析显示香菇多糖联合化疗药方案比单纯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近期有效率更高(OR=3.48,95%CI 2.64~4.59,P<0.05)。10个研究比较了生活质量,显示香菇多糖联合化疗药方案生活质量改善率更高(OR=3.27,95%CI 2.24~4.78,P<0.05)。15个研究比较了毒副反应,显示香菇多糖联合化疗药方案比单纯化疗方案在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方面发生率更低(P<0.05)。rn 结论:香菇多糖联合化疗药方案较单纯使用化疗药更有效,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毒副反应。鉴于纳入的研究质量较低,有必要进行更多设计严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 摘要:@@中医学最为突出的理论之一就是辨证论治,历代各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对于推动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创立了后世发展的各种辨证体系的雏形,如东汉张仲景基于《热病篇》、《阴阳应象大论篇》等创立了著名的“六经辨证体系”,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基于《内经》相关理论,在吸收孙思邈、钱乙等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以寒热虚实为纲的脏腑辨证理论体系,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在汲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治疗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各种辨证体系的形成都是基于急诊危重病的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说,各种辨证体系实际上就是临床上诊治急诊危重病的基本方法,对于临床急诊危重病临床疗效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