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起搏器

起搏器

起搏器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288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7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2874422篇;相关期刊587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2015中国心电学论坛、2014中国心电学论坛、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等;起搏器的相关文献由5716位作者贡献,包括T·J·谢尔登、范立、赵文美等。

起搏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57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74422 占比:99.94%

总计:2876134篇

起搏器—发文趋势图

起搏器

-研究学者

  • T·J·谢尔登
  • 范立
  • 赵文美
  • 冯辰
  • 刘亮
  • 潜力
  • 王昱权
  • W·M·戴默
  • 张瑞智
  • 许江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林运; 刘虹宏; 程宇彤
    • 摘要: 自1958年,世界上第一台永久起搏器在瑞典首次使用至今,心律置入器械从单纯地减轻缓慢性心律失常症状的永久起搏器,到及时根除室速、室颤挽救生命的体内除颤器,再到改善心脏的起搏顺序增加心排血量再同步化治疗,心律置入器械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有的心律置入器械分为4种,分别是永久起搏器、埋置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和置入式心电图记录仪(implantable loop recorder,ILR)(也称置入式心电图Holter)。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置入永久起搏器是唯一有效提升心率的方法;对于快速心律失常中的恶性心律失常,比如持续性室速或室颤,ICD是挽救生命的治疗;CRT因其三根电极的独特设计,可以控制3个心腔的起搏顺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 姚芳; 张文波; 杨玉雯
    • 摘要: 起搏器植入是现代维持心率、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远期预后的重要手段,故判断其电极的稳定性尤为重要。除传统的评价导线稳定性的方法,损伤电流(current of injury,COI)在判断起搏器电极稳定性方面同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COI是指在起搏电极植入的过程中发现电极与心内膜接触后会在短期内产生一定的电位变化,类似于心肌缺血损伤,主要通过测量ST段抬高的幅度和宽度判断其大小。COI可预测急性期及中期电极稳定性,减少电极的脱位、穿孔几率,预测随访期间电极的稳定性,是起搏器正常工作的保障。对于希蒲系统起搏[希氏束起搏(His-Bundle Pacing,HBP)及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的电极稳定性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苗旺; 王睿; 张楠
    • 摘要: 以希浦系统起搏为中心,系统介绍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解剖基础、临床效果及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对希浦系统起搏长期的有效性、安全性做进一步展望。
    • 蔡丽梅; 舒玲玲; 陈洁珊; 任敏陶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起搏器囊袋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CBM、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文献发表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1月31日,检索词包括英文检索词:“Pacemaker/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vices”、“infections”、“relative/risk*/relative risk/risks”、“Cohort Studies/Cohort/stud*”;中文检索词:“心脏起搏器/起搏器”、“感染”、“危险因素/影响因素/病因/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队列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并将文献质量评价得分≥7分的文献纳入研究,meta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12108例起搏器植入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起搏器更换或升级[OR=2.68,95%CI:1.46~4.9,P<0.01]、手术时间[OR=3.26,95%CI:2.36~4.52,P<0.01]、囊袋血肿[OR=2.19,95%CI:1.57~3.04,P<0.01]、年龄[OR=2.54,95%CI:1.61~4.03,P<0.01]、抗凝治疗[OR=3.63,95%CI:1.75~7.57,P<0.01]、糖尿病[OR=3.83,95%CI:2.36~6.21,P<0.01]、起搏器类型[OR=6.62,95%CI:2.81~15.63,P<0.01]、心力衰竭[OR=3.06,95%CI:1.79~5.24,P<0.01]、切口脂肪液化[OR=2.36,95%CI:1.65~3.39,P<0.01]、男性[OR=4.57,95%CI:2.52~8.28,P<0.01]、手术次数≥2次[OR=1.97,95%CI:1.35~2.88,P<0.01]是起搏器囊袋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起搏器更换或升级、手术时间、囊袋血肿、年龄、抗凝治疗、糖尿病、起搏器类型、心力衰竭、切口脂肪液化、男性、手术次数≥2次是起搏器囊袋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沈雳; 李晨光; 吴轶喆; 裴志强; 葛均波
    • 摘要: 创新是时代永恒的主题。在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一系列支持医学创新的政策相继推出,医学创新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作为中国医学创新的缩影,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也逐步从早期的学习与跟随进入到自主创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在部分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中国的心血管病防治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 黄荣芳; 潘英文; 蒋志琼
    • 摘要: 目的:观察术后6 h下床活动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71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6)。对照组实施术后24 h下床活动,观察组实施术后6 h下床活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舒适度[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生命质量[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文化等GC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6 h下床活动应用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可提高其舒适度,改善生命质量,降低腰痛和尿潴留发生率,且不增高电极脱位和囊袋出血发生率,其效果优于术后24 h下床活动。
    • 曹雅蕊; 李彦品; 侯奇奇; 许先玲
    • 摘要: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健康教育对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方法100例首次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出院时,观察组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得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 杨俊雪; 李胜云; 屈永超
    • 摘要: 目的:总结安置有心脏起搏器患者术中使用高频电刀的经验,为其围术期管理提出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2021年12月80例安置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在肺癌根治术中使用高频电刀的围术期管理方法,总结相关经验。结果:80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起搏器损坏等情况。结论:加强围术期对安置有心脏起搏器患者的管理,明确相关流程,能够降低风险,促进多学科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 刘荣; 张鑫; 于海波; 那堃; 徐白鸽; 高阳; 焉晓蕾; 许国卿; 王娜; 梁延春
    • 摘要: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并植入心脏除颤起搏器患者心功能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HFrEF并植入心脏除颤起搏器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服用达格列净将患者分为达格列净组和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起搏器植入术后6个月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心力衰竭再住院事件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时的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达格列净组纳入患者37例,常规组纳入患者49例。治疗6个月时,两组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内,相较于常规组,达格列净组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降低显著相关(P<0.05)。两组均未发生心室颤动事件和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达格列净可显著降低HFrE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 叶灵晓; 陈芳芳; 胡雁; 郑亚华; 毛丽娜; 楼钶楠; 刘梅; 胡康丽; 汪莉莉
    • 摘要: 目的全面评估起搏器术后早期康复运动证据临床应用的现状,分析其障碍因素,为证据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方法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确定临床护理问题,进行文献检索、评价并汇总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根据基线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制定对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条最佳证据,制定15条审查指标,其中仅3条指标依从率为100%;采用i-PARIHS概念框架对审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主要障碍因素:起搏器术后早期康复制度及流程缺乏、医护人员对于循证知识及起搏器术后早期康复知识培训不足、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变革造成工作量增加但人员配备不足。主要促进因素:国家政策及医院政策支持,领导者们变革理念强、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信任度较高、团队协作能力好及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等。实施相应对策后,15条审查指标中13条依从率为100%。结论起搏器术后早期康复运动证据与临床实践尚存在较大差距,科学、全面评估实践中的障碍与促进因素,并给予相应的对策,可以有效促进证据在临床中的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