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证据转化

证据转化

证据转化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临床医学、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5757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证据科学、法制博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2年证据科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等;证据转化的相关文献由21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英凤、顾莺、商洪才等。

证据转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757 占比:99.59%

总计:25862篇

证据转化—发文趋势图

证据转化

-研究学者

  • 周英凤
  • 顾莺
  • 商洪才
  • 胡雁
  • 万宏伟
  • 于晓燕
  • 余元明
  • 傅唯佳
  • 傅忠华
  • 卢少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利月萍
    • 摘要: [研究目的]英国最初禁止通讯截取所获情报材料作为证据使用,但是2016年却通过例外规定大规模地促使通讯截取所获情报材料向诉讼证据转化,探究其转化的缘由对于平衡国家安全和个人自由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运用规范分析、文献分析方法,探究英国通讯截取所获情报材料之证据使用的立法原则与例外、转化难题、立法演进以及生成逻辑。[研究结论]英国通讯截取所获情报材料转化为诉讼证据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抵制严重侵犯人身自由的反恐措施,而公共利益豁免制度和特别律师制度则为反恐情报的证据转化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性保障。这对我国技术侦查所获反恐情报材料的证据转化具有重要的镜鉴意义。
    • 田金徽
    • 摘要: 介绍了证据生态系统中主要证据合成与转化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面临的挑战,以期吸引更多研究者关注该领域的进展,进而促进研究方法不断发展和应用。
    • 刘文涛; 欧洪君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后,监察机关收集的证据材料被赋予了证据资格,无需再进行证据转化。当前职务犯罪定罪量刑主要依赖言词证据,证明方式以印证证明为主。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的使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收集过程高度封闭化、证据审查形式化、与刑事诉讼证据合法性标准不一。对此,一是要加强监察证据与刑事诉讼证明标准衔接,完善监察证据体系、不同案件证据转化规则等;二是加强监察取证过程的合法性监督,完善录音录像调取、播放规定,推动监察人员和证人出庭作证,落实庭审实质化,同时赋予被调查人程序救济权;三是加大言词证据审查力度,提高言词证据转化标准,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孙戈
    • 摘要: 目前,有关证据转化的研究多立足于行政证据转化为刑事证据,而刑事证据转化为行政证据的效力研究和程序设计则被忽视。通过对现有证据转化模式的批判可以发现:刑事证明标准并非高于行政证明标准,刑事证据收集认定程序未必更为严格,刑事证据“当然转化”为行政证据的模式影响公民权利的实现。“刑事—行政”证据转化是解决“事实证明的需要与证明资源有效性”这一根本矛盾的客观需求,其转化的深层基础是行政法与刑法的密切关系以及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的相似性。明确多种转化情形的证据移送接收主体,确立“经审查转化”的要求,设置补充调查程序以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强调刑事非法证据、技术证据无需审查不可转化,是建构“刑事—行政”证据转化的最优路径。
    • 卢志军; 杨宗辉
    • 摘要: 2021年出台的《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将监检衔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但对于监察实务如何与检察、审判工作有效衔接,仍存在证据标准不一、程序衔接不明、外部监督缺失等问题。针对该司法解释的不足,应当从细节处进行微观调控,通过明确证据适用标准、建立证据转化机制、完善监察调查活动的外部监督机制,切实解决《监察法》适用中的“法法衔接”难题,实现反腐效益最大化。
    • 宗宣羽
    • 摘要: 当前我国行刑衔接程序中言词证据转化机制较为混乱,原因在于:相关立法的重复性与分散性、实践中办案机关间的独立性与冲突性与学界观点的多样性。应当以完善相关立法为前提,发挥信息交流平台的协调作用,形成对行刑衔接言词证据转化的实质监督,建立完善的行刑衔接言词证据适用机制。
    • 王晶
    • 摘要: 近年来,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012年,刑事诉讼法将行政执法证据纳入刑事司法程序,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案件中的运用不断增多,实践中出现了大量因证据应用不合理、证据审查流于形式,从而导致转化后的证据合法性及证据效力存在争议的现象,为了疏通证据转化的困境,本文从证据转化之必要性、证据转化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方式等方面展开论证,以求用法律监督的方式寻得解决问题的路径,使得安全生产领域的证据转化具备合法性与正当性,加快安全生产事故事实的查明以及案件犯罪的认定。
    • 叶灵晓; 陈芳芳; 胡雁; 郑亚华; 毛丽娜; 楼钶楠; 刘梅; 胡康丽; 汪莉莉
    • 摘要: 目的全面评估起搏器术后早期康复运动证据临床应用的现状,分析其障碍因素,为证据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方法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确定临床护理问题,进行文献检索、评价并汇总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根据基线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制定对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条最佳证据,制定15条审查指标,其中仅3条指标依从率为100%;采用i-PARIHS概念框架对审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主要障碍因素:起搏器术后早期康复制度及流程缺乏、医护人员对于循证知识及起搏器术后早期康复知识培训不足、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变革造成工作量增加但人员配备不足。主要促进因素:国家政策及医院政策支持,领导者们变革理念强、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信任度较高、团队协作能力好及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等。实施相应对策后,15条审查指标中13条依从率为100%。结论起搏器术后早期康复运动证据与临床实践尚存在较大差距,科学、全面评估实践中的障碍与促进因素,并给予相应的对策,可以有效促进证据在临床中的应用。
    • 张永进; 任海勇
    • 摘要: 证据裁判原则是审判中心主义的基本要求,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虽然改变了职务犯罪的调查主体,但仍需遵循证据裁判原则。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的证据衔接在实施证据裁判原则、推进依法反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国裁判文书网随机选择了2655个职务犯罪案件,分析“两法”证据衔接的规范实施和运行情况,发现当前“两法”证据衔接规范有待细化、证据审查制度形同虚设、非法证据排除存在制度失灵等问题。在推进审判中心主义诉讼制度改革中,健全“两法”证据衔接规范,落实证据审查制度,严格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
    • 田金徽; 李江; 葛龙
    • 摘要: 循证教学(evidence-based teaching,EBT)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实践模式,是指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在具备业务素质和水平管理者的协调下,基于当前可获得的最佳教学研究证据,结合教育者教学技能、经验和智慧,充分考虑受教育者意愿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循证教学的出现,必将对传统教学方式产生影响,但并不能否定和取代所有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和完善。循证教学主要涉及教育者、受教育者、证据和管理者4个要素,最大的挑战是来自循证教学相关证据的生产、综合、评价和转化。循证教学是以证据为基础的教学,其核心内容和基本精神就是寻找证据、分析证据和运用证据,以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决策。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循证教学和证据生态系统理念,构建了医药学教学证据生态系统,对高校如何推动基于证据的循证教学进行探索研究,以期为发展循证教学提供借鉴和策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