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物甾醇

植物甾醇

植物甾醇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1442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8篇、会议论文61篇、专利文献167214篇;相关期刊299种,包括安徽农业科学、中外食品工业:贝太厨房、粮油加工等; 相关会议53种,包括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暨产品展示会、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华东地区色谱质谱学术报告会等;植物甾醇的相关文献由2891位作者贡献,包括贾承胜、张鹏、王兴国等。

植物甾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8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6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67214 占比:99.54%

总计:167983篇

植物甾醇—发文趋势图

植物甾醇

-研究学者

  • 贾承胜
  • 张鹏
  • 王兴国
  • 张晓鸣
  • 谢福发
  • 黄凤洪
  • 周岩民
  • 吕东海
  • 吴正章
  • 金青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闫亚鹏; 马传国; 景璐璐
    • 摘要: 脂质体具有双亲性、靶向性、可控性、保护性等优良性质,但普通脂质体所含的胆固醇易引起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从而导致其在应用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将植物甾醇替代胆固醇添加到脂质体中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调节脂质体的通透性、稳定性等性质。综述了植物甾醇对脂质体的作用及国内外含植物甾醇的脂质体在包埋脂类、抗氧化剂、维生素、多肽、蛋白质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植物甾醇添加到脂质体中的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
    • 张沙; 邓圣庭; 方成堃; 方热军; 贺正
    • 摘要: 植物甾醇为植物油中的一种天然组分,主要包括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一类以环戊烷全氢菲为骨架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是植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也是多种激素、维生素D及甾体化合物合成的前体。其广泛存在于植物油类、坚果种子类、豆类、蔬菜水果及薯类等植物中,具有降低胆固醇含量、抗氧化、促生长、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可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饲料添加剂。本文从植物甾醇的来源、性质、吸收、主要的生理功能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及在畜禽饲料上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江聪; 李心怡; 姜青山; 王小三; 陈徽岳; 马宗新; 陈金良
    • 摘要: 采用溶剂浸出法提取马泡瓜籽油,对马泡瓜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营养组分进行了分析,通过Rancimat加速氧化实验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马泡瓜籽的粗脂肪含量为(27.96±2.15)%;马泡瓜籽油的酸值(KOH)(0.24 mg/g)、过氧化值(0.036 g/100 g)均达到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马泡瓜籽油中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和7种甘油三酯,主要是亚油酸(68.56%)和三不饱和甘油三酯(66.50%);马泡瓜籽油中植物甾醇(总含量619.21 mg/100 g,其中粘霉烯醇140.83 mg/100 g)、角鲨烯(38.01 mg/100 g)和生育酚(546.60 mg/kg)的含量较高;马泡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优于葵花籽油,运用外推法计算出25°C条件下马泡瓜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为582.43 h。研究证明马泡瓜籽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周士娇; 韩璐; 路科扬; 谢凤英; 齐宝坤; 李杨
    • 摘要: 用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和植物甾醇(Phytosterols,PSs)采用超声辅助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不同质量比的乳清分离蛋白-植物甾醇(WPSs)纳米颗粒,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技术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样品的pH稳定性、盐稳定性及体外释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PI/PSs质量比从50∶1降低到10∶1时,WPSs纳米颗粒粒径减小(252.77~215.90 nm),颗粒表面Zeta负电位增加(-31.27~-37.37 mV),PSs包封率降低(95.39%~81.55%);差示扫描量热结果表明PSs成功包埋在WPI中;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Ss改变了WPI的二级结构;微观结构显示,随着PSs浓度的增加,WPSs纳米颗粒逐渐从清晰的球形变成网络结构、块状结构。另外,WPI/PSs质量比低于25∶2时,WPSs纳米颗粒的复溶性较差。研究还发现,这些颗粒在高浓度的盐环境中以及在模拟胃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WPI包埋PSs后,其结构和形貌发生了改变,并且有利于小肠对PSs的吸收。
    • 李阳; 武红伟; 林毅鑫
    • 摘要: 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β-谷甾醇、γ-谷维素及其混合物的结晶行为,从X-射线衍射分析可以看出快速冷却结晶可以促进β-谷甾醇、γ-谷维素及其混合物形成晶体。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发现,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的添加量对油脂中的结晶体有明显的影响,且随着混合甾醇的添加量增加,晶体形成的尺寸也呈现增大的趋势,当混合甾醇的添加量为1%~3%时,晶体的形状呈现出细长的管状结晶,当添加量增大到3%以上时,晶体的结构呈现出互相交错的四瓣形聚集态,形似绣球菊,最终形成结构稳定的油脂凝胶。
    • 刘敏; 张海涛; 孙广文; 王卓铎
    • 摘要: 一、棕榈油的营养特性棕榈油中含40.96%的棕榈酸、35.31%的油酸,饱和脂肪酸水平为51.6%,单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为37%,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为9.5%(李静等,2016)。棕榈油中维生素E水平为118.37毫克/千克,胆固醇水平为20毫克/千克,植物甾醇水平为660毫克/千克(IAFFD);类胡萝卜素水平为500~700毫克/升(刘小飞,2020)。
    • 梁旭; 王宪龄; 陈德壮; 宋宁
    • 摘要: 紫苏籽油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抑制癌细胞增殖、改善认知和记忆、抗菌抗炎、抗过敏、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骨代谢等功效,在食品、医药领域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紫苏籽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超临界CO_(2)萃取等,提取效率高,安全性好。紫苏籽油的成分研究、比较研究、提取方法及作为食用油和药品用软胶囊的应用为当下研究热点。尽管紫苏籽油有诸多优点,但依然存在生物利用度低、氧化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在食品医药工业中的应用。故今后需进一步关注紫苏籽油的提取加工产业及下游加工产品的开发,提高提取效率,改善油的稳定性,同时持续关注其药理活性的再发现,将药补食补双重作用产品的开发作为研究重点。
    • 王旭红; 刘改霞; 李耀辉; 李哲; 张涛
    •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探寻β-谷甾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用PubChem数据库下载β-谷甾醇的2D结构,利用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靶标信息,再将结果中输入UniProt数据库提取靶标的基因名,然后利用TTD数据库查询到靶标对应的疾病信息,STRING数据库构建基因功能关联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PharmMapper共得到靶标223个,从TTD数据库得到疾病信息86个,基因功能关联网络度值较高的基因有RAC1、B2M、ESR1、GTF2F2、AR和KDR,GO富集分析中具有显著意义的4个条目有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起始、类固醇激素受体、类固醇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和肽基酪氨酸自磷酸化,通路富集分析中有显著意义的通路11条,分别为Rho-GTPase循环、NRAGE通过JNK发出死亡信号、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基础转录因子、MyD88缺陷(TLR2/4)、IRAK4缺乏症(TLR2/4)、DAP12信号、β-丙氨酸代谢、卵母细胞减数分裂、Rap1信号通路和MyD88:MAL(TIRAP)在质膜上启动的级联反应。结论:β-谷甾醇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通路作用于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感染性疾病及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
    • 林荣发; 钟晓芳; 戴美娜; 刘祖文; 马穆彪; 江洲; 傅红
    • 摘要: 研究植物甾醇凝胶剂(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质量比2∶3)对大豆油凝胶网络结构及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物甾醇凝胶剂添加量为2%~10%(质量分数)时,6%及以上的凝胶化大豆油的G′始终大于G″,说明体系已形成稳定的类固体凝胶结构。偏振光显微镜显示,6%凝胶化大豆油在45°C贮藏10 d时,呈现规则且紧密的聚集态,其过氧化值为15.59mmol/kg,丙二醛含量为1.49 mg/kg,顶空耗氧量为24.19%,氧化稳定性最好。分别添加2%~10%的β-谷甾醇或γ-谷维素,顶空耗氧量显示β-谷甾醇起到抗氧化的作用,γ-谷维素起到促氧化作用。180°C下加热2.5 h,6%植物甾醇凝胶化油脂的顶空耗氧量比对照组低5.00%,显示其良好的热氧化稳定性。70°C热氧化过程中,基于核磁共振氢谱的峰面积积分比值Rao、Rad与凝胶化大豆油的总氧化值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
    • 冯思敏; 吴思杰; 江佳萍; 廖杰; 孙培龙; 邵平
    • 摘要: 为探明花菜中植物甾醇的组成,采用固相萃取法(SPE)分离4种结合状态的甾醇,然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Triple-TOF/MS)法鉴定花菜中植物甾醇的种类,分析其结构。结果表明,花菜中含有的游离甾醇(FS)有豆甾醇、菜油甾醇、羽扇豆醇、β-谷甾醇;甾醇酯(SE)有菜油甾醇亚油酸酯、豆甾醇油酸酯、β-谷甾醇油酸酯;甾醇糖苷(SG)有菜油甾醇葡萄糖苷、β-谷甾醇葡萄糖苷;酰化甾醇糖苷(ASG)有菜油甾醇葡萄糖苷棕榈油酸酯、菜油甾醇葡萄糖苷二十碳烯酸酯、豆甾醇葡萄糖苷亚麻酸酯、β-谷甾醇葡萄糖苷二十碳烯酸酯、β-谷甾醇葡萄糖苷亚麻酸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