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β-谷甾醇

β-谷甾醇

β-谷甾醇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58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3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93篇;相关期刊248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药物分析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二届全国民族医药传承和发展交流研讨会、第五届中国乳业科技大会、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等;β-谷甾醇的相关文献由1835位作者贡献,包括许文林、张鹏、沙鸥等。

β-谷甾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3 占比:81.41%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2.58%

专利文献>

论文:93 占比:16.01%

总计:581篇

β-谷甾醇—发文趋势图

β-谷甾醇

-研究学者

  • 许文林
  • 张鹏
  • 沙鸥
  • 王问学
  • 莫建初
  • 黄一波
  • 吴正章
  • 汤富彬
  • 沈丹玉
  • 董士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跃平; 谢婷; 张昊; 周岩民
    • 摘要: β-谷甾醇属于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种化学结构与哺乳动物胆固醇类似的植物类固醇,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以谷物和油料作物中的含量为高。β-谷甾醇具有降胆固醇、降血糖、抗氧化、抗炎、抑菌和类激素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已成为生命科学各领域特别是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β-谷甾醇的来源、理化特性、吸收代谢、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β-谷甾醇在动物营养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 徐菲; 马晓静
    • 摘要: 目的:建立油菜花粉药材定性与定量检测方法,为油菜花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油菜花粉对照药材和β-谷甾醇为对照,以硅胶G为固定相,展开剂分别为乙酸乙酯-丁酮-甲醇-水(5∶3∶1∶1),环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9∶2∶0.2),建立黄酮类成分及甾醇类成分的鉴别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使用Sepax BR-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C;检测波长360 nm。以槲皮素(C_(15)H_(10)O_(7))和山柰素(C_(15)H_(10)O_(6))的总量计,测定油菜花粉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鉴别中,供试品分别检出与油菜花粉对照药材及β-谷甾醇对照品相应的斑点;含量测定中,槲皮素在6.45~32.27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山柰素在12.14~60.7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槲皮素平均回收率为102%(RSD=3.3,n=6),山柰素平均回收率97%(RSD=1.4,n=6),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均不大于2.0%(n=6)。10批油菜花粉中总黄酮含量范围为0.28%~0.38%。结论:建立的油菜花粉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操作简捷,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可作为油菜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 周强; 张坤; 李富强; 刘伟; 王鑫
    • 摘要: 目的探讨β-谷甾醇(β-sitosterol)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LPS法构建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模型+β-sitosterol组(5、10、20 mg/kg),每组12只。采用TUNEL染色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ELISA检测外周血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含量,肺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肺组织中增殖标记物Ki67、半胱天冬酶3(Cas-3)、iNOS、IL-4、α-平滑肌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细胞凋亡、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肺组织中Ki67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下调,外周血IL-1β、TNF-α、iNOS、IL-4、IL-10、肺组织中切割后Cas-3(cleaved Cas-3)/Cas-3水平、iNOS、IL-4 mRNA及蛋白、α-SMA、TGF-β及F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上调(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10、20 mg/kgβ-sitosterol组外周血IL-4、IL-10、肺组织中Ki67蛋白的相对表达量、IL-4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均P<0.05),外周血IL-1β、TNF-α、iNOS、肺组织中cleaved Cas-3/Cas-3水平、iNOS mRNA及蛋白、α-SMA、TGF-β及F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下调(均P<0.05)。结论β-谷甾醇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反应及减轻纤维化,改善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 王旭红; 刘改霞; 李耀辉; 李哲; 张涛
    •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探寻β-谷甾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用PubChem数据库下载β-谷甾醇的2D结构,利用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靶标信息,再将结果中输入UniProt数据库提取靶标的基因名,然后利用TTD数据库查询到靶标对应的疾病信息,STRING数据库构建基因功能关联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PharmMapper共得到靶标223个,从TTD数据库得到疾病信息86个,基因功能关联网络度值较高的基因有RAC1、B2M、ESR1、GTF2F2、AR和KDR,GO富集分析中具有显著意义的4个条目有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起始、类固醇激素受体、类固醇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和肽基酪氨酸自磷酸化,通路富集分析中有显著意义的通路11条,分别为Rho-GTPase循环、NRAGE通过JNK发出死亡信号、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基础转录因子、MyD88缺陷(TLR2/4)、IRAK4缺乏症(TLR2/4)、DAP12信号、β-丙氨酸代谢、卵母细胞减数分裂、Rap1信号通路和MyD88:MAL(TIRAP)在质膜上启动的级联反应。结论:β-谷甾醇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通路作用于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感染性疾病及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
    • 吉洁; 梅俊; 信琪琪; 丛伟红; 张颖; 徐凤芹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研究枸杞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NCBI基因数据库及OMIM数据库,筛选枸杞子治疗AD的相关靶点,通过构建韦恩图,得到枸杞子-AD共同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二者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且运用Cytoscape 3.8.0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筛选关键基因,同时对药物-疾病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并使用AutodockTools1.5.6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靶点与小分子的结合度。结果:通过筛选,共得到121个枸杞子-AD共有靶点,41个关键靶点,包括JUN、AKT1、MAPK1、RELA、IL-6等,GO分析发现,生物学过程主要与氧化应激、衰老等相关,KEGG通路分析富集在AGE-RAGE、HIF-1等信号通路。将靶点MAPK1与β-谷甾醇进行分子对接发现,结合活性较好。结论: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枸杞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活性成分、相关靶点及其相关通路,发现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后续实验验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物质基础。
    • 孔智谦; 莫梦莹; 陈达满; 黄海燕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预测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标和相关信号通路,并应用体外实验验证,揭示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收集参附注射液的有效活性成分和靶点信息;在GeneCards疾病数据和DisGeNET疾病数据库中收集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靶点;取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交集映射;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获取核心靶标信息;运用R软件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运用体外实验验证参附注射液核心成分对对CASP3、CASP8、AP-1、IL-1β、IFNG作用靶点的调控作用。结果预测发现参附注射液有效活性成分有9个,靶点有56个,有38个潜在作用靶点作用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包括CASP3、CASP8、IL-1β等;涉及IL-17、TNF、p53等信号通路;体外细胞实验结果验证参附注射液的有效活性成分可活化IL-17和TNF信号通路,下调相关靶标CASP3、CASP8、AP-1、IL-1β、IFNG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结论参附注射液有多成分、多靶点的优势,其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为活化IL-17和TNF信号通路,为新药开发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王凯; 李卫; 李志芳; 纪会琼; 郭志伟; 曹俊秋
    • 摘要: 【目的】探讨β-谷甾醇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SwissTarget和TargetNet数据平台预测β-谷甾醇的靶点、GEO2R分析GSE101728肝癌数据集中表达上调基因并分析两者共同基因,通过下载TCGA_LIHC数据矩阵分析得到细胞分裂周期25B(CDC25B)与肝癌临床分期和患者生存预后存在关系。CCK-8、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法检测β-谷甾醇作用下肝癌细胞HepG2和Hep3B细胞活力、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情况;构建HepG2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分为Control组和β-谷甾醇组,β-谷甾醇组腹腔注射β-谷甾醇(50 mg/kg·d),测量移植瘤体积和质量,免疫组化检测Ki67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β-谷甾醇不同作用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HepG2和Hep3B细胞系中CDC25B蛋白水平,构建稳定过表达CDC25B的HepG2和Hep3B细胞系并给予β-谷甾醇处理,同上方法检测HepG2和Hep3B细胞系细胞活力、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CDC25B表达水平,肝癌组织高于其癌旁组织(P<0.05),TNM分期(T2-4)高于TNM分期(T1)(P<0.05),肝癌临床分期Ⅱ-Ⅳ高于临床分期I(P<0.05),肝癌G3-4分化高于G1-2分化(P<0.05),复发患者高于未复发者(P<0.05),预后不良者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CDC25B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CDC25B低表达组(P<0.05)。Hep3B和HepG2的细胞活力随着β-谷甾醇作用剂量增加、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Hep3B(β-谷甾醇15µmol/L)和HepG2(β-谷甾醇18µmol/L)的相对克隆数目、S期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而G0/G1期细胞百分比、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β-谷甾醇组移植瘤的体积、质量和Ki67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Hep3B和HepG2细胞中的CDC25B蛋白表达均随着β-谷甾醇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而减低,Hep3B和HepG2细胞的β-谷甾醇+CDC25B组的细胞生长、相对克隆数目、S期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β-谷甾醇组(P<0.05),而G0/G1期细胞百分比、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β-谷甾醇组(P<0.05)。【结论】β-谷甾醇可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细胞增殖可能与抑制CDC25B蛋白表达有关。
    • 李媛媛; 刘胜伟; 任忠洋; 丁玲; 刘洁; 廖原
    • 摘要: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银杏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银杏叶高度活性化学成分,预测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CTD、TTD和Drugbank数据库检索AD相关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转换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并与AD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银杏叶抗AD的相关靶点。利用STRING11.0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关键基因,并通过软件Cytoscape 3.8.2中的“Clue GO”插件,对银杏叶治疗AD的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共检测到银杏叶有效化学成分32种,有效成分靶标144个;AD相关靶点470个;取交集后获得银杏叶治疗AD的潜在靶点51个。活性成分β-谷甾醇、豆甾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主要作用于ALB、PTGS2、ESR1、BCL-2等关键靶点,通过GABA能突触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炎、抗氧化、抗凋亡、活血通络等功能治疗AD。结论利用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探究银杏叶治疗AD的潜在作用机制,为银杏叶治疗AD以至扩大适应证的后续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基础。
    • 刘晓峰; 曹馨元; 尹永霞; 王波; 黄文华
    • 摘要: 目的:制备百花花楸果中β-谷甾醇(简称为"Sit")及其衍生物,并考察其抗抑郁活性.方法:以百花花楸果实为原料,经过75%乙醇和20%KOH溶液提取,并经萃取结晶后得到Sit.以Sit的C3位羟基作为结构修饰位点,以二氯甲烷为反应溶剂、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1-(3-二甲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为脱水剂,分别加入4种有机酸(水杨酸、2-四氢糠酸、苯丙氨酸、山梨酸),通过羧合反应生成相应的酯类衍生物Sit-S、Sit-T、Sit-P、Sit-Sr,并采用红外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根据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初步探讨Sit及其4种衍生物的抗抑郁活性,然后再根据悬尾实验和自发运动能力实验筛选抗抑郁活性较好的化合物的有效剂量.将筛选出的该化合物单用以及分别与阿戈美拉汀[40 mg/kg,5-羟基色胺(5-HT)和5-HT 2C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0.2 mg/kg,非选择性D2受体拮抗剂]和荷包牡丹碱[4 mg/kg,竞争性γ-氨基丁酸(GABA)拮抗剂]联用,腹腔注射给药60 min后,进行悬尾实验,然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5-HT、多巴胺(DA)、GABA水平,初步探索该化合物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实验均设置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10%丙二醇溶液.结果:经波谱技术鉴定,Sit与4种有机酸成功地反应生成了相应的酯类衍生物.在Sit及其4种衍生物中,Sit-S组小鼠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均最短,且显著短于空白对照组(P0.05).该剂量作用下,Sit-S可显著缩短小鼠在悬尾实验中的不动时间(P<0.01),显著提高小鼠脑组织中5-HT、DA和GABA水平(P<0.05或P<0.01),但该作用效果可被阿戈美拉汀、氟哌啶醇和荷包牡丹碱不同程度地逆转.结论:Sit的水杨酸酯衍生物Sit-S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脑组织中5-HT、DA和GABA水平所介导的.
    • 陈元堃; 曾奥; 罗振辉; 何树苗; 李春梅; 林树真; 卢群
    • 摘要: β‑谷甾醇是一种植物甾醇,不仅广泛存在于坚果、植物油、谷物中,也是多种中药植物的重要组成成分。β‑谷甾醇在人体内发挥多种有益的作用,目前备受医药及食品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β‑谷甾醇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功效及相关医药产品的研发等方面。本文结合β‑谷甾醇的性质与结构,阐述其分离鉴定的研究现状,从抗菌、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脂、抗脱发、抗抑郁、抗衰老、调节骨代谢等方面探讨其生理活性以及在各类临床疾病中的应用,为β‑谷甾醇的医药研发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